首页 > 七零道系知青 > 第二十三章热烈欢迎

第二十三章热烈欢迎

2025-03-22 07:49:51

刘家河大队的社员一听到这个消息, 顿时炸了。

借人借顺手了,上次借了半个月, 这次还借。

陈大山也有些不乐意, 直接回复向阳大队的孙队长说:小江现在是我们大队的干部,谁家总把干部往外借?我借你这个队长,你乐意不?孙队长咧嘴一笑:行啊, 你把我借走, 我把小江借走,我们俩换换。

反正工作已经安排好了,离开他,大队的秋收工作也不受影响。

陈大山白了孙队长一眼, 这老头子的脸皮可真厚。

开了一句玩笑,孙队长正色道:老陈, 咱俩是老熟人了。

你也知道我的为人,我不会让你们大队吃亏的。

你看这样行吗?我们向阳大队出五个壮劳力来帮你们干活, 你把小江借给我们五天。

陈大山皱着眉头,都是一个公社的, 又是老熟人,直接拒绝也不好,但借人又不愿意,于是他说道:我们再商量商量。

孙队长:那你们尽快,我听县气象局的同志说, 今年下半年雨水会比较多,我不是想尽快把秋粮收仓库里吗?粮食可是咱们农民的命根子呀。

陈大山听到这句话颇有共鸣, 他说道:我明天给你回复。

孙队长还有别的事, 匆匆离开了。

陈大山转头去找江宁和陈壮他们商量。

现在大队的队委一共就四个人:陈大山、陈壮、刘家成、江宁。

刘家成四十来岁, 人很踏实能干, 话不多。

江宁跟他接触得也不多。

陈大山提出这个问题,问三人的意见。

陈壮先发言:叔,咱们的豆子虽然割完了,但这些农具还有用,无论是割草还是干别的都行,农忙时节哪有借农具的?借人也不行。

刘家成道:都是一个公社的,不借不好说呀,再说人家答应送来五个劳动力。

陈大山觉得借不借都有道理,他只好把目光投向江宁:小江,人家要借的是你,你看呢?江宁考虑了一会儿,慢慢说道:眼下正忙,我本应该留在队里好好干活。

按我的本意,我不想去。

可是,我也明白,如果咱们直接拒绝,又会得罪兄弟大队,将来公社领导知道了,怕是对咱们的观感也不好。

陈壮接道:这倒是,我都忘了公社领导这一层。

刘家成笑道:还是小江考虑得周全。

江宁又接着说:我最近又琢磨出一个能替代收割机的新农具,就是在拖拉机前面焊两排镰刀,效果比不上真正的收割机,但比镰刀可强多了。

三人听到又有新机器,六只眼睛同时放光,但陈大山的目光很快又黯淡下来:咱们大队没有拖拉机。

江宁笑道:可是,向阳大队和红云大队有拖拉机。

兄弟大队嘛,今天你找我借人,明天我找你借拖拉机,有借有还才是正理。

陈大山的眼睛再次亮了,他拍了一下大腿,称赞道:小江,你的脑子可真灵光,是这个理儿没错。

陈大山琢磨一会儿,跟江宁商量:既然如此,咱就让他们两个大队再欠咱们一份人情,那五个劳动力咱也不要了。

少五个人也没啥。

明年麦收咱们找他们借拖拉机。

江年又建议道:锄头镰刀一个大队借他们十五把,手推收割机各借两台,我估计他们借我过去,肯定是想我帮着改装农具,我去了再给他们弄一些。

其余三人没异议。

陈大山当天下午就通知孙队长和红云大队的洪波队长,告诉他们这个决定。

两人自然是喜出望外,但高兴的同时又有些不安。

这么大方,连劳动力都不要,陈大山这葫芦里卖的是啥药?陈大山也不喜欢藏着掖着,干脆直接挑明:今年我们借你们人,明年,我们借你们的拖拉机。

两人一听江宁连明年的收割机都想好了,更加高兴。

不带犹豫地就答应了。

只要那个收割机能弄好,咱们轮流使用。

小麦一般不会同一时间成熟,有早熟有晚熟的。

刘家河大队靠南一些,一般会早成熟个一两天,拖拉机借他们两天还是可以的。

两家的队长答应了陈大山的要求之后,江宁也收拾好包袱去向阳大队。

路上,两个队长又开始争抢江宁。

孙队长想让江宁先去向阳大队,洪队长想让江宁去他们红云大队。

江宁一脸无奈,洪队长有点幽默,笑嘻嘻地说道:老孙,咱俩别争了,你看把人家小江给吓着了,两个老头子争抢人家,又不是两个姑娘。

江宁也跟着笑:你们两个争挺好的,要是两个姑娘争我,那我的麻烦就大了。

三人一起笑了起来。

江宁很认真地说道:你们看这样行不?你们两个大队,我都去过,实话实说,向阳大队的大队部宽敞些,年轻人也多些。

干脆,我就留在向阳大队,你们红云大队把农具和要用的东西送过来,有木匠基础的,上过学的,学东西快的年轻人送过来几个,我手把手教他们。

洪波不好意思地说道:你的吃饭本领随便教给他们,不太好吧?江宁道:这算什么吃饭的本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已。

我不教你们,有心人一琢磨也能学会。

我早点教会这些年轻人,以后你们自己做也方便。

两人都对江宁肃然起敬,这个年轻人的觉悟太高了,又有本事又谦虚。

江宁当晚就住在了在向阳大队。

向阳大队的风景也不错,跟刘家河大队比,是各有特色,而且这里的土壤更肥沃,交通也更方便些,人们的生活自然也略好一些。

江宁来过一回,大家一听到他又来了,有相熟的人家不约而同地凑上来说话。

最高兴的要数孙队长的儿子孙康和孙健,看到江宁,是一脸地雀跃。

江宁看到熟人也很高兴,大家说了几句闲话。

孙队长的老婆杨婶已经把江宁的房间收拾好了,还是上次的那间客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床单都是新洗的。

江宁客气地道谢。

杨婶朗声笑道:你这孩子可真客气,你有啥要求直接告诉我,哪儿不习惯也直接说。

江宁笑道:习惯习惯,这已经很好了。

晚饭是在孙家吃的,杨婶杀了一只小公鸡款待江宁。

第二天早上,江宁就开始工作了。

他负责教孙康兄弟以及红云大队的年轻人做新农具。

江宁先自己动手,让他们在一旁观摩,一边做一边讲解:豆秧太矮,总是弯腰去割,太累,而且影响效率。

这个锄头镰刀,就是把镰刀安在锄头把上,为了方便收割,要把镰刀斜着安,这个挡板是为了方便成片的收割,效率更高。

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你们谁要是有更好的办法,一定要告诉我,咱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大家跟江宁很熟,大家又都是同龄人,交流起来无障碍,他们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有问题也直接问。

江宁一一耐心回答。

还有人对拖拉机收割机很感兴趣,便问他能不能收割豆子,江宁答道:应该可以,不过,现在已经来不及了。

拖拉机收割机,需要更多的铁,还要改装,明年麦收前再弄,现在先把这两样弄好。

大家认真地学,江宁认真地教,这两样新农具都不难做,最简单的锄头镰刀,他们很快就上手了。

江宁则带着几个会木匠的社员做手推车。

向阳大队还有一个刘家河大队不具备的条件,他们大队有铁匠铺,能简单打制些铁骑。

江宁利用这个条件,又把锄头镰刀改了一下,用起来更方便,他还把木挡板换成了铁板。

孙康受江宁的启发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直接在木头上按一长片锋利的铁片,收割时,用力握着木把,铁片贴着地面往前推。

江宁一听觉得可行,反正有铁匠铺,铁片也有,他试着做了。

新改的农具下午就被人们拿去试用。

晚上收工时,社员们自动聚集在江宁门口,面带喜色地汇报今天的成绩。

小江同志,你厉害了。

上午那锄头镰刀已经够好使了,下午的更好用,又快又好,一锄头下去,能扫割一大片,还不用弯腰。

还有那个长镰刀,用着也方便。

手推式收割机也好,一趟下去,歘歘,豆子倒一大片,神了。

是啊。

江宁再一次收获了大家的佩服和喜欢。

江宁说了长镰刀是孙康想的主意,大家也夸了孙康。

孙康不好意思地说刀:没啥,我是在师傅的启发下想出来的。

江宁升格成师傅了。

当晚,就有乡亲们送了一条鱼到孙家,是给江宁吃的。

第二天,又有送来了一盆虾。

江宁觉得这么吃下去,自己就太腐败了,就想拒绝。

杨婶两手一摊:乡亲们非要送,我有啥办法。

我觉得他们送你就吃,你跟大家伙节省了那么多气力,这是应该的。

再说你费脑子,就该多补补。

东西是送给江宁吃的,但江宁也不可能吃独食,大家一起吃,特别是孙家最家的两个孩子孙小红孙小阳,没少跟着跟江宁沾光。

两个孩子吃顺了嘴,暗暗盼着江宁能多住些日子。

江宁只在前两天带着他们做农具,后面两天,他就让孙康孙健两人领着这帮人去干活,他自己则开始钻研脱粒机。

他做的脱粒机是手摇式的,机身是木头,里面最关键的部位用铁,当然也可以用木头,但需要用煮过的硬木头,不然损耗太大,用不了几回就会坏。

江宁试验了两天,做废了三个,才终于做出一个像样的脱粒机。

脱粒机当天晚上就派上了用场,大家轮流去试,一个笑呵呵的。

江宁也向向阳大队出资购买了三个铁齿轮,这是为集体购买的,回去还可以报销。

五天的时间一闪而过,江宁该回刘家河大队了。

大家愈发不舍。

最不舍的还数孙小红和孙小阳。

两人拉着江宁的袖子问他什么时候再来。

江宁摸摸两人的头,说道:明年麦收前,我还会再来的。

明年啊,好久。

跟上次一样,大家伙一听说江宁要走,纷纷来送东西。

上次是青黄不接,大家手头不宽裕,这一次可是秋收。

况且秋收也有人家江宁的一份功劳。

今年庄稼略有减产,但还算正常。

江宁上次收到五麻袋礼物,这次收到了十麻袋。

江宁觉得太多了,便拒绝道: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这太多了。

我帮你们兄弟单位互帮互助的,应该的。

你们送我这么多东西,要是被有心人误会,举报我受贿就麻烦了。

几个嘴头利落的妇人,说道:小江同志,你放心,有谁敢举报你,俺们就上他家供桌上坐着骂。

咋了,你又是弄新农具又是教大伙的,这点东西算个啥?俺们请城里的专家不花钱吗?是啊,花钱也未必请得到。

对对,谁有意见,谁就来解决咱们的问题。

杨婶也在旁边劝道:小江,你呀太谨慎了。

谁贿赂干部,拿红薯干玉米面贿赂呀,人家都拿好烟好酒拿钱。

这是大家伙的一点心意,你不收,他们心里过意不去。

江宁是盛情难却,最后还是收下了。

也不知道是谁听说江宁喜欢小猫小狗,正好有一户人家里母猫下了崽,便抱了一只最可爱的小奶猫给他。

江宁可没法拒绝这毛茸茸的小家伙。

江宁在离开五天后,坐着拖拉机,抱着一只小猫,回到了刘家河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