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七零道系知青 > 第二十七章提前警告

第二十七章提前警告

2025-03-22 07:49:51

被人窥伺后, 江宁考虑起了果树的安全问题。

他想过把果树移植到院子里,但院子就这么大, 能利用的地方有限。

而且里面有几棵大树, 再加上有院墙遮挡,阳光不是那么充分,会影响果树的生长。

要垒院子, 院子垒低了没有效果, 垒高了工程量太大,用铁丝围,他又没钱。

江宁观察了一下,决定利用一下山崖四周的地形。

他这处山崖中间高, 四周低,有的地方坡度很陡, 有的很平缓。

屋后最陡峭的那一部分不用管。

江宁把院子正前方最平缓的那一块只留了个出入口,弄扇木门。

其余的部分, 把坡上的铲平,变成陡坡。

再把下面的沟壑挖宽挖深, 下雨时方便排水,寻常人也爬不上来。

这个工程量也不小。

江宁也不急,和老胡每天有空干点,一点一点地弄。

除此以外,江宁还不忘进行舆论宣传。

他和老吴来往的事情, 只能隐瞒一时,与其以后被人提起, 还不如他主动说明。

秋收以后, 有个社员大会。

主要是队委宣读一下最近的时事政策, 安排一下冬季工作, 另外强调一下,冬闲了,都好好给我呆着,别因闲生事。

这年头,没有什么精神娱乐,大家又爱扎堆,人一多是非就多,言语不和,再旧上以前累积的小恩小怨,时不时地爆发一些冲突,轻者吵架互骂,动辄打架斗殴。

按照规矩,江宁做为保管员只需旁听即可,陈大山上台讲会话就完事了。

这次由于果树实验的事,等陈大山说完以后,江宁及时站了出来:队长说完了,我也简单说两句。

大家诧异地望着江宁,迟疑片刻,方朝阳和李守信带头鼓起了掌,其他人也跟着鼓掌。

陈大山听到掌声,面色一僵,刘家成意味深长地看了江宁一眼,刚才队长上台时,大家都没鼓掌。

江宁也敏锐地察觉到这个问题,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算了,先讲完话再说吧。

江宁以前面临人多的场合会头皮发麻,好在,他后来为了工作硬着头皮上,现在能勉强应付这种场面。

江宁昨晚打了几遍腹稿,把自己新学的名词也用进去了,今天讲话还算顺畅:各位乡亲,借用大家的一点时间,说一下我做果树嫁接的事。

在大家的支持下,我的实验基地已经初步建成,向阳大队孙队长的儿子孙康答应来帮我。

因为我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就抓了一个劳改队的人当劳力。

江宁说到这里,会场上突然出现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有的人知道老吴和江宁来往的事,还有很多人不知道。

但是大家伙都觉得江宁这么做有点欠考虑。

还有人问陈大娘:婶子,小江不是个莽撞的人,怎么这次做出这事来?不应该啊。

陈大娘也觉得不应该,但她又不想直接这么说,就说道:嘘,别急,你听听小江怎么说。

他说不定有他的道理。

那人一听也觉得有理,就闭了嘴,继续听下去。

王明成的家人也在台下,他们一脸的困惑不解,他们还准备拿此事报复江宁呢,他自己却说出来了,他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江宁等大家的议论声淡了,才继续说下去:我知道这些人的成分跟咱们不一样,其实我也不太想用他们。

可是,我又觉得:他们可能有罪,但知识无罪。

知识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那就是改造世界的武器。

现在所说的三大革命: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

咱们大队的阶级斗争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没有封建遗留,也没有资本主义余孽;剩下的生产斗争,我们刚刚战胜了旱灾,也算是重大胜利。

但我们都清楚,生产斗争并没有结束,我们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得与天斗,与地斗。

而科学实验正是我们用来辅助生产斗争的武器和工具。

今年秋收时我改制的那几样新农具就是科学实验的产物。

说到这里,江宁微微停顿了下,大家愣了一下,方朝阳啪啪鼓起掌来:江宁,说得好,说得棒,我们全体知青为你自豪。

江宁:……乡亲们愣了一下,人家知青都表态了,他们也不能输,于是有人大声道:小江,你是好样的。

现场越发热闹,江宁的话还没说完,他只好往下压了压手,等大家安静下来,接着说道:我说这些,并不是要邀功。

因为也没什么可邀的,这些农具是我在大家的启发下才改制好的,我的阶级感情也是在来到刘家河大队后被激发的。

以前,我们在城里只是听说农民兄弟辛苦,下乡参加劳动后,感受更加深刻。

这话说得让大家颇有共鸣,频频点头。

陈大山站在一旁,一边抽着旱烟一边看着台上的江宁,不禁暗暗感慨,有文化就是好啊,同样的话说出来听着就是不一样。

江宁的讲话已经进入了收尾:大家都知道,我劳动不太行,别说跟乡亲们比,就是在知青中水平也是垫底。

大家发出了善意的笑声。

方朝阳和李守信也跟着笑起来。

所以,我痛定思痛,既然动手不行就动脑。

领袖说得好,‘这世上的事就怕认真二字’。

经过几个月的钻研,我琢磨出一点心得。

现在是农闲,我想趁这个机会做果树嫁接。

咱们刘家河大队山林面积广阔,漫山遍野都是酸枣林。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我就想,如果此次实验成功,满山都能种上枣树,不只我们能靠山吃饭,子孙后代也受益无穷。

当然,一切都在实验阶段。

但是,世间万物都有一个成长的机会,就像养孩子,你不能因为不确定孩子能否长大成才,就不养了吧?大家再次轰然大笑,说得倒也在理。

江宁态度恳切:我希望大家能给我个机会,如果失败了,责任我承担,大家什么损失也没有;如果成功了,受益的自然是大家。

因为条件有限,我只能解放思想,一切从本地情况出发,不拘阶级成分,逮着劳力就用。

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会时刻绷紧阶级斗争的弦,时刻不忘对他们进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

另外,也请大家管好自家的孩子,我知道有些孩子纯粹是好奇,但我不得不在此提醒大家,果林周围的山体被大雨冲刷得又滑又陡,再加上之前为了排水,下面的沟壑也被加宽了,里面有很多碎石,很危险。

小孩不要自己去爬山崖,有事请走正门,或者在崖下叫我也行。

我丑话先说到前面,要是哪个淘气不听话的自己爬山崖摔坏了,我可赔不起哈。

因为我盖房子欠债,现在做实验又欠债。

全村最穷,不过我穷我光荣。

现场爆发出一阵大笑声,至于中间那段都不太在意,回家约束自家的娃就是了。

没事爬那山崖干啥?至于王明成的家人和王威一家,听在耳中却别有一番意味。

这是什么意思?挑衅还是警告?江宁的本意就是警告,一切后果我提前告诉你们了,如果还有人不长眼,想去搞破坏,摔断腿,磕破头,那是自己活该,别怪我没提醒。

同时,他也顺便把老吴的事捅到明处,省得有人拿他说事。

江宁说完这番话就下去了。

大家也没什么事,一边说笑一边慢慢往家走去。

江宁去找陈大山。

陈大山笑着夸了一句:小江,你小子可真行。

瓮里倒饺子,有货又倒得出。

江宁寻思,这是哪里的歇后语,没听过。

不过,他察觉出陈大山的笑容有一点点的不自然。

他谦虚地答道:为了实验顺利些,我是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上。

陈大山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黯然:主要是有文化,有东西。

你硬赶着我上架,我也说不出来。

江宁笑道:陈伯,你这是想窄了。

我只是略懂一点领袖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但你才是真正的实干家。

我是一颗红心一张嘴,你是一颗红心一双手,十年干部经验加种庄稼好手。

于情于理,都应该是我羡慕你才对。

陈大山哈哈大笑起来。

笑毕,他看着江宁,试探道:小江啊,按理说,咱们大队应该再有个副队长,你觉着谁合适?江宁看着陈大山,如果他不继续冒头,陈大山属意的应该就是他。

现在嘛,难说。

不过,江宁对于副队长这个职位也无所谓。

还是那句话,天黑路又滑,农村太复杂。

鸡毛蒜皮锁事多,不管也不好,管也管不好。

对于想过简单清净日子的江宁来说,副队长实在不是个好选择。

既然无意争权,那倒不如大方一回。

他思索片刻,说道:我觉得刘叔挺合适。

刘叔就是刘家成。

陈大山面带诧异地望着江宁,江宁接着说道:刘叔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又在队委工作过几年,有精力有经验,可以帮你分担不少杂事。

其实陈壮也挺好,有锐气又能干。

不过,他跟我有同样的缺点,太年轻,恐怕难以服众。

以他的能力和你的教导,再过两年,他就可以胜任这个职位了。

陈大山沉默半晌,才慢吞吞地说道:本来我第一个是考虑你的。

江宁真诚地说道:谢谢陈伯,什么好事都先想着我。

不过,我真不适合。

理由有三:一、我年轻,工作经验少,很多事情处理不来;二、我是知青,在本地没有根基,有些人未必愿意听我的;三、我要忙果树嫁接的事。

中间还要抽空再改造些农具。

一心不能二用,实在抽不出时间。

陈大山看着江宁的眼睛,见他不像是说慌,满意地点点头,你说得有道理。

你现在可是大队的大忙人。

陈大山状似随意地说道:果树嫁接的事,被你这么一说,我也上头了。

要是搞成了,咱们大家的日子就好过了,漫山遍野都是枣树,想想都高兴。

对了,你这研究有啥难处不?江宁本以为从大队里要不到什么支持,一看这情形,就决定试一试:困难肯定是有的,这世上哪有容易的事?能克服的,我自己都克服了。

也有一些不能克服的,比如钱上,我在想,我能不能预支一年的补助?陈大山大方地说道:你一个月就那几块钱,就别预支了。

这样,你是为集体搞研究,我给你批50块钱的研究费,走公帐。

这是个意外之喜,江宁高兴地说道:谢谢陈伯,这钱我一定会让它用到实处,每一分都不浪费。

两天后,江宁收到了50块的研究费,而刘家成也被提拔成副队长。

两人都得偿所愿,各自高兴。

刘家成也辗转听说了江宁对陈大山说的那番话,对他既佩服又愧疚。

其他人得知了这一情况后,心中暗暗惋惜。

也有不少人,觉得江宁觉悟高,真的没有私心。

江宁心说,我怎么可能没有私心?我只是太清楚自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而已。

之后,江宁继续和老吴研究果树嫁接的事,每天都要练习两个小时,同时学习理论知识。

孙康也来过两回,没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老吴先教江宁,江宁再来教孙康。

孙康听说有人窥伺他们的实验林后,便把自己家的狗弄来一只给江宁。

这狗黑黄相间,才半岁多,长得高大威猛,很适合看门。

江宁给它取名逍遥,在果林旁边给它搭了一个好看的狗窝。

逍遥虽然比平和大很多,但从不仗着体型优势欺负它。

幸福跟平和本来开始对逍遥很害怕,等发现它是条老实狗后,就开始蹬鼻子上脸,幸福跳到逍遥背上,逍遥一脸淡定,不赶不咬。

平和有样学样,也往它它身上扑。

江宁常常看到这一幕:逍遥卧在地上,幸福趴在他背上,平和卧在它肚皮上。

两狗一猫相处得十分和谐。

江宁觉得又稀奇又满意,夸孙康:你们家,人好,狗养得也好。

孙康嘿嘿一笑:这狗是几条崽子中性子最好的,希望它能中点用。

他们也没想到,逍遥很快就中上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