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七零道系知青 > 第四十三章热闹

第四十三章热闹

2025-03-22 07:49:51

对于知青点的同志来串门, 江宁不意外。

但没想到一下子会来这么多人,更没有想到, 袁国兴也来了。

不过, 那句话怎么说的,大过年,人家来都来了, 你还能把人赶走?得罪人他不怕, 就怕破坏气氛。

江宁热情招呼大家伙:大家过年好,正念着你们呢,正好就来了。

大家也跟过来嘻嘻哈哈地跟他问好。

江宁拿出零食招待大家,由于人太多, 地方实在不够,江宁就招呼女同志坐椅子, 男同志或是坐炕沿上,或是干脆直接站着。

王家兄弟一看这么多人, 就主动自觉地告辞了。

老胡也悄悄地溜了出门,去隔壁的牛棚串个门。

方朝阳和李守信是熟门熟路了, 进来干脆把外面的棉袄脱了,反正这里暖和。

大家一边闲叙一边磕瓜子,高雪华和几个女同志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屋里的摆设,看哪儿都顺眼,她们还去逗幸福, 给它梳毛挠痒。

幸福也不怕人,闭着眼睛享受着来自小姐姐们的温柔按摩。

平和和逍遥也不停地被人撸。

袁国兴一边磕着瓜子, 一边暗暗打量着江宁家里的一切。

两人关系不好, 袁国兴从来没来过江宁的新家。

江宁人不在知青点, 但知青点处处都能听见他的名字:江宁江宁……袁国兴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后来变成了江宁家, 江宁做的饭,袁国兴心中不服,又暗暗憋着一股气,他想来看看,江宁的新家究竟是何种神圣,但自己又不好意思来。

今天终于逮到机会。

方朝阳和李守信要来串门,方朝阳这人开朗外向,来之前站在院里大喊一声:我要去江宁家串门,有意的赶紧准备了。

反正大家闲着也是闲着,他们跟本地村民有隔阂,去串门也不自在,一听到来江宁这儿,很多人就跟着来了。

随便一凑就是二十多人。

袁国兴:此时不去更待何时?他隐在人群中,跟着一起来。

方朝阳一看他也来了,不由得一脸惊讶:袁国兴,你也要去江宁家?袁国兴被他戳破,只好硬着头皮说道:怎地?你们能去,我不能去?李守信拽拽方朝阳,笑着对袁国兴说道:能去能去,走吧。

方朝阳小声跟李守信说:你不怕这小子去找江宁的不自在?大过年的,别让人家糟心。

李守信笑道:这么多人看着,他要敢找不自在,咱们大家肯定让他不自在。

再说了,你不让去,他就不去了?方朝阳一想也是,便不再拦着袁国兴。

江宁看到袁国兴只是稍稍惊讶一下,对他跟别人是一视同仁,找不出一点礼节上的错误。

大家暗暗称赞,江宁为人大气。

江宁成为众星捧月中的月,他被大家伙围在中间。

小江,你这长长的带尖角的零嘴是在哪儿买的?我自己做的。

哇,真好吃,又香又脆,还带点甜味。

江宁,这山楂卷也是你做的?对。

柿饼也是?是。

炒蚕豆也是吧?对。

众人:……他们除了惊讶,什么表情也没了。

还有人喊道:今天咱们来吃大户了。

众人笑作一团,屋里充满了欢乐的空气。

这时,女知青那边突然传出一阵惊呼:哇——众人循声望去,这又发现什么稀罕物了?接着就有人喊道:你们看,这屋里还有水仙花?江宁看了眼窗户上的绿色盆栽,笑着解答:那不是水仙花,那是蒜苗。

几个男知青大笑起来:哈哈哈。

怎么有人连蒜苗都不认识?那个认错的女知青红着脸解释道:我当然认得蒜苗,就是江宁把花盆弄得太好看了,我还以为是水仙花呢。

其实装蒜苗的瓮就是江宁从河边捡来的,破了几个口,他把瓮的破口给削平,缺口修补好,修好后,竟然有一种古朴的韵味。

在寒冷的冬日里,有一盆造型古朴别致的绿意盈盈的盆载,看着就让人心生惊喜。

大家围着蒜苗看了一会儿,又有知青发现,江宁家里还生了一盆豆芽。

窗台上还有一旧瓶子,里面插着几根梅花,怪不得屋里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清香。

众人:……女知青们越看越喜欢。

这绿意,这清香,哪个女孩子会不喜欢?男知青们就想知道那盆豆芽和蒜苗什么时候炒了吃?袁国兴只觉得自己仿佛站在池塘中间,周围哇(蛙)声一片。

他的胸口难以自制地涌上一股酸涩,压下去,再涌上来,如是再三,终于没压制住,他酸溜溜地说道:江宁,你可真会享受。

我们知识青年下乡难道是来享受生活的?本来大家都挺高兴,气氛极好。

结果袁国兴这一句话,把大家的兴致破坏了。

众人皱着眉头,不悦地看着袁国兴。

方朝阳快人快语,立即反击道:我说什么来着?就不该让你跟着来。

我劝你要点脸面吧,别破坏大家伙的兴致。

众人纷纷出言劝道:就是,袁国兴你可得了。

大过年的,你别上纲上线,这样就没意思了。

袁国兴起初有些心虚,但话都说了,要是立即认怂,也怪没面子的。

他梗着脖子,大声说道:难道不是吗?我们知识青年是来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是来淬炼一颗红心的,难道是来享受生活吗?这种享受就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习性。

方朝阳和高雪华听得拳头都硬了。

两人正要反驳,只听江宁心平气和地反问道:袁国兴同志,那你来说说,我们知识青年应该过什么日子?农民又该过什么日子?袁国兴脱口而出:当然是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心一意为了革命。

江宁进一步反问:我们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支援国家假设,供应周边城市,我们还不够艰苦?辛苦一整年,我们用自己的巧手和民间智慧结晶,做点零食打打牙祭,种点蒜苗和豆芽,怎么就叫享受生活了?怎么就成了资产阶级了?袁同志是说,我们知青和农民不配过好一点的生活吗?袁国兴一时语结:……江宁打量一眼袁国兴身上的新棉袄和新皮鞋,接着说道:你再瞧瞧你自己,新袄新鞋,鞋还擦得那么亮。

按你的说法,你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是来享受的吗?你这才是完全的小资产阶级的不良习性嘛。

大家早就对袁国兴忍无可忍,江宁话音一落,便一起讨伐他。

就是,袁国兴同志,你这才是资产阶级大少爷的生活习性。

你只挑剔别人,从来不看看自己。

一个男人整天事事儿的。

早受不了你了。

……李守信更绝,直接上手去脱袁国兴的衣裳:来来,把你这层资产阶级的皮给剥了吧?方朝阳也跟着起哄:脱脱,必须脱。

江宁也不想闹大,拦着两人,说道:别脱了,大过年的,万一现出原形吓着人就不好了。

大家一起大笑起来。

袁国兴的脸涨得通红,又窘又怒。

他恨恨地哼了一声,转身就走。

看到他走了,大伙终于松了一口气,纷纷上前安慰江宁:小江,你别生气,为他这种人不值得。

都怪我们,在出门时就该拦着他,真是扫兴。

江宁笑道:我没事,他再扫兴,也冲淡不了你们大家带来的喜气。

大家一听又高兴起来,听听,人家江宁多会说话?知青们还没走,村里又来了一波客人。

大家伙觉得这串门串得也差不多了,再来人,屋里都快站不下了,就提出告辞。

江宁想了想,说道:今晚你们都来,我请你们吃火锅,咱们一起热闹热闹。

众人眼睛一亮。

方朝阳第一个响应:我看行,那什么,晚上,咱们带着吃的来吧,你也不是真大户,咱们这么多人,别把你吃穷了。

江宁笑道:随意就好,我这好东西没有,萝卜白菜管够,吃什么不重要,主要是图个乐呵。

大家伙很赞成这个提议。

有人商量带面来,可以包饺子,有人提议搬些凳子来,不然坐不下。

他们边走边商量,个个眉飞色舞的。

知青们一走,他们的位置就被一帮乡亲给填补上了。

乡亲们的串门又是另外一番情形。

他们说着东家长西家短,话题跳跃极快,一会儿说庄稼,一会儿说猪羊,一会儿又说谁谁的丈母娘,江宁的脑子飞快地转着,听一圈下来,也挺涨见识。

第三波客人走后,堂屋的地上已经积了厚厚一层瓜子花生壳,江宁拿起扫帚就扫。

刚好老胡从外面进来,连忙劝住:哎,你不能走。

大年初一不能扫地,否则会把福气一块扫走。

江宁才不管,说道:没事儿,我夜观天象,发现咱俩的福气厚,扫也扫不完。

老胡:……江宁费了一点功夫,终于把地面打扫干净,心里也畅快多了。

他看看天色,说道:该准备午饭了,中午吃饺子。

老胡积极响应:行,吃什么馅的?江宁看了一眼绿油油的蒜苗:两种馅,一种肉末蒜苗豆腐馅,一种白菜木耳鸡蛋馅。

其实韭菜鸡蛋馅也挺好吃,可惜,现在没有大棚,没有新鲜韭菜。

江宁美美地吃了一顿饺子,想起来,昨天的日历还没撕,顺手撕下一页。

1973年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过去了。

从今天开始,就是新的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