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见到陈大山, 就问他关于亲人生病如何请假的规定。
陈大山面带迟疑,为难地说道:你插队这么久一直也没请过探亲假, 再加上你是干部身份, 你要是年前请,我肯定二话不说就给你批了。
可是眼下是春耕,正是忙的时候, 你这请假的时候不对啊。
江宁愁眉苦脸:是的, 我请的时候确实不对。
可是这人生病也没法挑选时间,对不?江宁不停地唉声叹气。
陈大山关切地问道:对了,你家里啥人生病了?严重不严重?江宁斟酌片刻,决定撒个慌, 本来请假已经很难了,要说姑姑病了, 感觉又差一层,要是换成爸妈, 那就更好。
是我爸生病,家里怕我担心, 信上说得语焉不详。
我堂姐说他现在已经转到燕都的大医院了。
咒自己那个冷血父亲生病,江宁没有丝毫愧疚。
陈大山一听,病人都转院了,那肯定得病得很重。
而且,根据他的经验, 说得越不详细那事儿就越大。
这下陈大山就更为难了,批假吧, 时间不对;不批, 人家爸都病成这样了, 显得不近人情。
万一病人一口气没上来, 连亲儿子最后一面都没见成,他实在是良心不安呐。
陈大山纠结片刻,又问道:那你打算回去多长时间?江宁一看有戏,也没把时间说死:我也不确定,我也不知道我爸的病情到底如何。
但我保证,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在麦收前赶回来。
陈伯,我是干部,我必须以身作则,要不是我家情况特殊,我根本不会开这个口。
陈大山只好同意:行吧。
先忙完这几天,等到月底,你来找我拿假条和介绍信。
听到陈大山同意批假,江宁终于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就是做准备了,江宁得先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好,他去找陈壮,请他替代自己当保管员,陈壮一口答应,还安慰江宁道:小江,你别急,你爸应该没事的。
你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江宁感激地说道:你能帮我揽下这一摊子事,我已经十分感激了。
别的事情我自己能解决。
工作的事安排好,还有家里的事,家里的猫狗有老胡看着,没问题。
果林,他准备交给王威兄弟俩。
王威听说后,也笨拙地安慰了江宁几句:你别着急,我爸也生过病,他那个年纪的男人都壮得很,轻易死不了。
江宁:……王威说完又觉得不妥,急得直挠头,我没有咒你爸的意思……江宁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
他接着说果林的事,王威一脸迟疑:师父,你不在,我能管好果林吗?江宁用笃定的语气说道:肯定能的,我相信你。
你这半年多进步非常大。
王威面露喜色。
江宁跟他详细说明他以后要干的事情:你要仔细观察果树的生长状况,最好记录下来,你不会记,就让老胡帮忙记下。
当然,最好是你自己学。
浇水不要太有规律。
王威打断江宁的话,反问道:为啥浇水不能太规律,不是按时浇水比较好吗?江宁耐心解释道:我们现在培育果树苗当然可以按时浇,以后移植到山上,那么大的地方,我们不可能浇得过来。
我们要模仿大自然的气候,有时干有时涝,不能让果树形成依赖。
但是也要注意不能让果树旱死了。
王威恍然大悟,频频点头。
他又问道:那嫁接果树的事,我还能接着干吗?江宁想了想说道:你要有空想弄也行,不过,咱们这儿没有薄膜了,你自己想办法,用泥土之类的封住嫁接的伤口。
好的,我记得了。
江宁一件一件,详细耐心地嘱咐着,王威认真地记住要点。
他们说着话,王武也来了,瞪着眼睛也跟着听。
江宁还特地跟王武说明自己要离开的理由,拜托他帮忙跟哥哥一起看管果林。
王武没想到江宁会这么郑重其事地拜托自己帮忙,他手足无措起来。
王武放狠话贼顺溜,说点正常的好话硬是说不出口,吭哧半天,憋红了脸才憋出一句:我、我会好好干的。
谁要敢破坏果林,我跟逍遥大黄一起咬他。
王威忍俊不禁,噗嗤一声笑出声来,江宁也笑了笑。
王武也跟着两人嘿嘿傻笑起来。
江宁又说道:那就麻烦你们两个了,等我从燕都回来,给你俩带礼物。
两人一齐摆手:不用不用。
安排好果林的事,江宁又去清点自己的财物。
他每个月只有3块钱的补助,加上之前家里寄来的钱,还完债后,就剩下了十几块钱,这点钱够路费吗?他去看望姑姑不能空着手去吧?江宁不禁为钱发起了愁,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古人经验丰富,说得有道理。
江宁一穷,就忍不住打起了别人的主意,这些别人自然不是外人,正是他的家人。
在江宁的印象中,姑姑家里情况好时,可没少补贴娘家。
他爸兄弟几个还找姑姑借过钱,还没还他就不记得了。
现在姑姑和姑父生病了,落难了。
这些人却袖手旁观。
江宁就想让他们吐出来一些,但怎么吐可是门学问。
江宁思忖良久,决定先捡软柿子捏一捏。
他给大哥二哥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他插队的地方太冷,今年冬天没有煤炉也没有木材可烧,他又大病了一场,他感觉自己要命不久矣。
生产队长怕他死在这儿,影响自己的名声和政绩,准备给他来个特事特办。
说只要他有兄弟姐妹愿意顶替他下乡插队他就可以回城。
江宁写道:我是家里最小的,身体也不好,怎么轮也轮不到我来插队下乡,都是父母偏心,让我代替你们下乡。
现在我连病了两次,险些把命搁在这儿,我对你们已经仁至义尽,余下的时间,我要为自己而活,我决定回城,你们两个谁替我下乡都行。
要是不想下乡,就给我寄钱看病。
一人200块钱,十天之内打来,十天后见不到钱,我就回城,车票钱大伙都给我凑齐了。
江宁这样写,基本是信口胡诌,他好像没听说过有这样的政策。
他纯属乱诈,能诈一个是一个。
万一对方脑子不聪明,想得不仔细呢。
给两个哥哥写完敲诈信,江宁还给父母写了一封温情脉脉的信,信中说,他十分想家,怀念城里方便幸福的生活。
不像他在乡下,交通基本靠走,治安靠狗,取暖靠抖,生病靠熬。
他想回城,想回家,想爸爸想妈妈。
写完信,江宁就放到一边,开始准备要带的东西,本地的特产干货是肯定要带的,另外,他还带了一些比较常见的中草药艾蒿柴胡之类的。
毕竟姑父现在行动不自由,很多东西不一定能买到。
江宁一边准备一边等着江家那边的回复。
几天后,孙康等人听说江宁的爸生重病了,他要从这里带草药进回去,便直接把他们大队的赤脚医生薅来了。
江师父,你爸得的是病,让咱们的何大夫给他开副药,我跟你讲,何大夫医术老好了。
江宁:……他只好说道:信中说得不够详细,我也没具体问。
何大夫一脸严肃地说道:那你得问清楚了,我再给你开药。
江宁说道:谢谢何大夫。
我问清楚再说。
江宁趁机向何大夫买了一些药材。
孙康不但帮着请来大夫,还送了不少吃的让江宁带着:你是我师父,你爸也是我长辈,我得送点礼。
不止是孙康送了礼,其他社员也跟着送,有送豆子有送花生和红枣的。
光礼物江宁就收了一麻袋。
最后还有送钱的,送钱的是老吴。
他上次就说过让江宁帮他处理他的藏书。
老吴给了江宁五十块钱,江宁说道:路费我凑齐了,钱你留着用吧。
老吴说道:这钱是上次吴尘给的,你拿着,搬书又费时又费劲,你肯定得花钱,不能让你又出力又出钱。
江宁想了想,便先收下了,用不完他以后再退还给老吴。
老吴又嘱咐江宁:新地方我找好了,地址我也写了下来,都在信封里,你拿好,别丢了。
江宁接过来,放在书包的夹层里。
老吴还要再说什么,却听见方朝阳在院外大声喊道:江宁,快出来,邮递员来了,有你的汇款单和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