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七零道系知青 > 第五十章美好生活

第五十章美好生活

2025-03-22 07:49:51

次日清晨, 江宁起来做早饭,家里的青菜只有大白菜, 他用白菜木耳加一点腊肉丁做馅, 做了两锅水煎包,再用自己带来的红豆、绿豆、花生、大枣加点米煮了一锅八宝粥。

早饭端上桌时,姑父和姑姑俱是一脸惊讶:没想到你厨艺这么好。

江宁笑笑:还行吧, 你们尝尝合不合胃口。

姑父先夹了一个水煎包, 咬了一口,皮酥馅鲜,满口生香,他夸道:你这孩子学什么像什么, 比你哥强多了。

江宁趁势问起了表哥李少海:少海哥还在藏区吗?江雪说:对,他还在那里, 那儿虽然艰苦,可是安全。

江宁也挺认同:是安全, 而且还能支援国家建设。

表哥在藏区,表姐李少微在疆省某建设兵团, 环境也挺艰苦,但那儿有姑父的老战友,至少能护住她。

三人边说边吃,江宁察觉到两人的兴致比昨天略高些,姑父的病一半是耽误的, 一半是因为情绪抑郁。

但这种环境非让人高兴,那是强人所难。

可一直抑郁也不行, 必须得转移一下他们的注意力。

江宁说道:咱们这儿住得偏僻, 买东西很不方便。

但事情都是两面的, 这儿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宽敞安静。

你们看这院子这么大, 要是开垦出一块菜园就挺好。

我跟你们说,我在乡下开的菜园子可好了。

跟棋盘似的,一格一格的,小白菜菠菜韭菜青蒜小葱,南瓜冬瓜什么都有。

我从来不用买菜,每次吃饭前,我就拿颗石子,往菜地里一扔,砸中哪种菜就吃哪种。

两人忍俊不禁,一齐笑了起来。

姑父很感兴趣地问道:你真的这样?江宁认真道:我这人从来不说假话。

姑父说话间又吃了一个煎包,姑姑又盛了一碗八宝粥,她对江宁说道:也不知道是你带来的东西好,还是厨艺好,就觉得这粥特别香甜。

姑父说:两者皆有。

三人吃完早饭,姑姑去收拾碗筷,江宁和姑父去库房找农具,他想把院里的菜地给开垦出来,下回出门就可以买点菜种菜苗,种菜大计可以开始了。

身为华国人,怎么可以容忍院子里有闲置的荒地?江宁找出两把生锈的铁锹,一把镐头,还能凑和用。

他把荒地划成三块,咱们实行责任承包制,每人一块,看谁种得好。

两人的兴致也被调动起来了,点头同意。

中间这块是姑父的,您是一家之主,这是上田。

左边是姑姑的,右边是我的。

李恒笑道:你说错了,你姑才是一家之主,中间归她,我要左边的。

江雪也笑着说好。

江宁陪着两人挖了一会儿地,看看天色,说道:你们继续挖,干累了就歇着,不着急。

我出去买点菜。

江雪问道:你还不知道菜店在哪儿,我陪你去。

江宁摇头:姑,你的腿还得养着,不能走远路,我自己去就行,不知道就问呗。

姑父想陪着他去,江宁也不让。

江宁背着那个双肩包,手里再提个篮子,拿好零钱和票准备出门。

江雪叫住他,塞给他一把零钱。

江宁说道:我带的有钱。

我这次可是公费探亲。

他简要地说了一下两个哥哥给自己寄钱的事。

江雪昨天已经听说江艳给江宁报销路费的事,今天又听到两个娘家侄子给他寄钱的事。

她面露诧异:你竟然能从江安江平手里要到钱?她对这两个侄子十分了解,这两人精明又算计,没占到便宜就算吃亏。

江宁笑笑:以前他们没少占你们家的便宜,是时候还回来了。

江宁没有详说自己要钱的经过,江雪也没仔细问,但她仍坚持给钱:你放心,家里过日子的钱还是有的。

他们最大的困境并不是经济上的。

江宁想想也罢了,他要是一点不收,姑姑姑父心里估计也会不安。

江宁收下零钱问道:您和姑父爱吃什么菜?我带回来。

江雪笑道:你遇到什么就买什么,我们什么都行。

江宁出门,沿着田间小路往东走去。

走了一会儿,路两边开始出现稀稀拉拉的民房,田里有农民在忙碌。

田里种的多是麦子油菜,偶尔还有几块菜地。

江宁想道,这个时代的农民是有自留地的,他们种的菜吃不完,应该也会拿出来卖。

要是能直接从农民手里买,他就不用去菜店了。

江宁正想着,就听见身后传来一个苍老的女声:小伙子,路窄,麻烦你让一让。

江宁闻言忙往路边一站,喊话的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头发全白,腰也弯了,她正费力地拉着一架车青菜。

江宁过去帮忙在后面推车,老奶奶感觉轻松许多,扭过头一看江宁在帮她推车,便慈祥地笑道:谢谢你啊小伙子,瞧你这模样,还是学生吧?江宁答道:不是了,我是知青。

老奶奶叹道:知青啊,你在哪儿插队?苦不苦?两人一路聊着,很快就到了大路上,路面宽敞平整许多。

老奶奶感激地说道:小伙子,你忙你的吧,我家快到了。

她停下车,硬给江宁塞了两把青菜:都是自家种的,你拿去尝尝。

江宁拿着菜,心中一动,随即就试探道:老奶奶,我想买菜,你说我去哪儿买方便?老奶奶眯着眼睛打量了一下江宁,思索片刻,小声说:你要买菜可以找村里的村民,菜新鲜,还不要票。

说到这里,老奶奶指着架子车说:我今天刚好摘了不少菜,你随便挑。

江宁挑了一捆菠菜,一捆小白菜和油菜,再拿了一大把韭菜,小葱也要了一把。

他让老奶奶算钱,对方推辞道:这次算送你的,不要钱。

江宁可不愿占人这么大便宜,他说道:奶奶,我以后还会来买菜的,你这样我都不好意思找您了。

您就按正常价给我送吧。

老奶奶听他这么说,也不再推辞,她大致估算了一下,收了江宁四毛钱,最后又主动给添了一把小葱一捆韭菜。

江宁得知老奶奶姓杨,她家就住在这个村里,从左数第三家,一打听就知道。

江宁本来还想问问附近有没有可靠的大夫,但又觉得两人才认识,等两天再说吧。

江宁拿了菜,又在村里逛了一会儿,村口有一个小供销社,里面东西又少又旧,没什么可买的。

江宁又找别的人家买了菜,价格比杨奶奶家的稍贵些。

有一家的菜非常新鲜,卖家的性子爽朗大气,江宁记住了这家人的名字,男的叫刘富春。

打算以后常来他家买菜。

江宁背着这么多东西,不打算再往前探路了。

但他远远地看见了冒着白烟的高大烟囱,那里应该是钢铁厂。

江宁猜测那个地方应该有公交车站,下回再去探索新地图吧。

江宁折回村里,找人买了几包菜种,卖家还送了他十棵菜苗。

回来时,他换了一条路走,发现麦田里竟然有荠菜,果断停下来采摘。

一个小时后,江宁满载而归。

李恒和江雪看到江宁这么快就回来了,还买了这么多新鲜的青菜,不由得一脸惊喜。

江宁解释道:菜找村民买的,更新鲜,还不要票。

①两人都挺高兴,都过来帮忙。

江宁把青菜放下来,摊开,豪气地说道:中午吃什么,你们随便点菜。

姑父想吃韭菜,姑姑想吃小白菜。

午饭就是韭菜炒鸡蛋,清炒小白菜,主食是焖米饭,还做了个汤。

吃完午饭,歇了一会儿,三人又开始开垦菜地,他们有说有笑地干活,只是刚干了一会儿,姑父又开始肚子疼,仍跟上次一次,面色惨白,汗如雨下,高大的身躯蜷缩佝偻着,看着让人揪心。

江宁询问了一下他疼痛的位置,感觉姑父得的不只是胃病,可能还有肠炎。

他想起自己带的还有艾蒿,便说道:我在乡下时,村里也经常有人肚子疼,郎中就用艾蒿热敷,有点作用。

我带的有艾蒿,要不我给您敷下试试?热敷是外用,就算不起作用,也不会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李恒疼得着实难受,就点头道:行,就试试吧。

江宁拿出干艾蒿,洒上一点酒,放在锅里蒸一会儿,再用纱布把艾蒿包起来,在三阴交、大包穴、阿是穴和左下腹等穴道上热敷①。

热敷了十来分钟后,李恒的眉头舒展不少,他讶然道:真的有用!江雪也惊喜地问道:小宁,你连治病都会?江宁连忙说:治病我可不会,郎中给一个小孩看病时,我在旁边看着,就学会这一招。

因为是热敷,基本不会有副作用,他才敢下手。

要是涉及开药打针的事,他是万万不敢的,专业的事得交给专业的人。

热敷半小时,李恒的疼痛又缓解许多,艾蒿的热气已散得差不多了,他要求再敷一次。

江宁怕热敷久了也不好,就说道:那就再敷一次,以后每周三回,太频繁了也不见得好。

刚才江宁在给姑父热敷时,姑姑一直在旁边看着,大致步骤都学会了,这一次就由她来弄。

江宁去厨房准备晚饭,姑姑和姑父的睡眠都差,他刚好带来的有酸枣面,就准备发一盆面蒸酸枣面馒头,除了这个,他还蒸了一锅荠菜包子。

李恒下午用艾蒿热敷了两次,疼痛大为减轻,心情也好了许多。

晚饭时,他胃口也变好了,吃了两个包子一个酸枣面馒头,还喝了一大碗小米粥。

酸枣面馒头里面只有少量酸枣面,主要成份还是白面,里面还放了一点糖,吃起来酸酸甜甜的,挺好吃。

姑姑挺喜欢,一口气吃了两个。

吃饱喝足,江宁又领着两人一起泡脚,这是他从去年冬天开始养成的习惯。

烧上半桶热水,把脚往桶里一泡,至于泡脚的草药随季节而变,江宁手头草药不全,就扔了一些艾叶、桂枝和花椒进去。

李恒笑说:我怎么觉得跟炖猪蹄似的。

江雪也笑:你还别说,还真的像,你那双老猪蹄炖起来肯定更入味。

屋里充满着欢快的笑声。

这又是热敷又是酸枣面和泡脚,江宁一通操作猛如虎,效果还真有。

反正这天晚上,姑姑和姑父都没失眠,一觉睡到天亮。

江宁也睡得神清气爽,黎明即起,伸伸胳膊抻抻腿,刷完牙漱漱嘴。

活动完毕,开始准备早饭。

姑父胃不好,江宁做了一锅青菜面片汤。

两人昨晚睡了个好觉,气色好了不少。

李恒一看到江宁,脸上带着笑意:你这孩子越来越有能耐了。

这么一弄,真的舒服多了。

江雪也是一脸骄傲:你也不看看是谁的侄子,我家小宁是江家所有孩子中最聪明最心善的。

江宁笑道:过奖过奖,都是同门衬托。

两人相视大笑起来。

吃完早饭,江宁给两人指派任务:姑姑姑父,你们继续开荒,我出去转转。

李恒说道:你不要走太远,转一会儿就回来。

江宁点头,他出了门往村里走去,今天,他要去打听一下附近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