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七零道系知青 > 第五十二章治病

第五十二章治病

2025-03-22 07:49:51

两人俱是一脸的惊喜, 姑姑最为激动,她急声问道:小宁, 你从哪儿找的医生?人家知道你姑父的身份吗?江宁慢慢回答道:就从附近找的, 是个中医。

擅长针灸。

姑父的身份我都说了,我缠磨了好一阵他才答应,但有一条, 说如果将来事发, 我们绝对不能把他供出去。

姑父说道:像他这样的人不多,我们必须得好好保护他,绝不能出卖他。

姑姑又问:医生说他什么时候来?我们要做什么准备?他还要上班,只有早上上班前和晚上有时间, 我建议他晚上来,咱们这儿没有路灯, 黑灯瞎火的,晚上比较安全。

姑父也赞同这个做法。

三人聊了一会儿天, 江宁让他们去睡觉。

他也回房休息。

第二天江宁没有出门,当天下午, 他们早早吃过晚饭,晚饭后江宁就爬上门前的大柳树,找根舒服的树杈一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视野极好。

他正观察着前方的地形,姑姑一瘸一拐地出来了, 她四处寻找江宁, 嘴里还嘀咕道:这孩子去哪儿了?刚才还看见在门口。

江宁在树上笑道:姑姑, 我在这儿呢。

姑姑顺着声音往树上望去, 笑道:都多大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爬树,小心别掉下来。

江宁在树上等了一个小时,等到天黑透了,前面终于有个黑影往这边走来。

他跳下树,把那身影吓一跳。

江宁急忙出声:刘医生,是我。

我在树上观察敌情。

刘医生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说道:你这里挺偏僻的,离邻居也挺远。

江宁小声说道:你放心吧,很安全。

要是还在城里住就麻烦了,周围都是邻居和眼线,还真不好隐瞒。

江宁领着刘医生进院子,虽然他们住得偏僻,但刘医生仍不敢掉以轻心,他对江宁说道:我一个人进去就行,你留在外面放哨。

如果有可疑人等靠近,你就大声跟他交涉,提配屋里的人。

我们好做准备。

江宁点头答应。

屋里的姑姑和姑父听到声音,也迎了出来,姑姑感激地说道:刘医生,太谢谢你,你真是大好人。

刘医生淡淡地说道:救治病人是我们的天职,不必客气。

走吧,我看看病人。

江宁对两人说道:姑姑姑父你们带刘医生进去,我在外面站岗放哨,一有情况,我就大声说话示警,你们好做好准备。

两人面色凝重地点头。

三人进去后,江宁就站在院门外,倚墙听风声看月亮。

春天的月亮妩媚朦胧,风凉凉的,晚风吹来了麦田的青气和淡淡的花香。

今天晚上挺平静的,一直没有人靠近这栋院子。

大约过了半小时左右,就听见房门吱嘎一声响了,应该是医治完了。

江宁心里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刘医生走到门口,江宁去送他,路上,小声问道:刘医生,我姑父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刘医生沉默片刻,无奈地说道:心脏病需要平和安宁的环境,不能受到太多刺激。

病人最近几年受到多次强烈的惊吓和刺激,再加上没有及时服药才加重的。

我已经给他施了针,等过几天,我看看能不能给他带点药来。

江宁感激地道:刘医生,太谢谢您了。

两人走了一段路,刘医生让江宁回去,又嘱咐道:我隔天来一回,晚上8点左右来。

还有,尽量让病人心情放松些。

好的好的。

两人在岔路口道别。

江宁回到家里,插好门闩。

他一进屋,就看到姑父正仰面躺在床上,姑姑坐在床沿上给他擦汗。

姑姑一看到他,就高兴地笑道:小宁,这个刘医生医术挺好。

我这心里终于有了希望。

江宁问姑父感觉怎样,姑父轻声说道:挺好的。

江宁惦记着刘医生的话,尽量让病人心情放松。

第二天上午,阳光温暖,风不大。

他提议道:咱们今天去挖野菜吧?两人积极响应。

姑姑的腿脚不便,他们走得很慢,也没走远,就在附近的小树林里随便挖些。

晒晒太阳,吹吹风,心情多少舒坦些。

他们不但挖野菜,还捡了一些柴禾,留着烧火。

厨房里也有土灶,可以做饭。

到中午时,两人一人拎一篮子野菜,江宁自己拖了一大捆柴禾,又一次满载而归。

回到家里喝点水,歇上半小时,三人又开始准备午饭,他们的白面不多,也得省着吃。

午饭主食是高粱米饭,炒个青菜,再凉拌个荠菜,做个汤完事。

吃完饭,午睡半小时,下午继续在院子里开荒种菜。

两天后,又到了约好的日子。

五点钟他们就吃完晚饭,姑姑还把屋子收拾一遍,要用的东西准备好,等着刘医生的到来。

点点钟,刘医生准备时到来,江宁照例站在门前放哨,仍是顺利平静的一天,没有任何意外。

次日,江宁又进了一趟村子,买菜买鸡蛋,他还买了只小公鸡,卖家帮他杀好处理好,他把鸡放在菜篮子下面,别人看不到。

他路过刘富春家里,看到他家有一辆架子车,不禁心生羡慕,就表示他也想要辆架子车。

刘富春指指家里一辆小独轮车问道:架子车太贵,也不好卖。

独轮车人你要不?也能装不少东西。

江宁看了一下,车身不大,只有一个轮子,虽然没有两个轮的架子车方便,总比手提肩扛方便。

他问了价钱,刘富春说道:咱俩是老熟人了,我也不跟你来虚的,你给我10块钱就行。

江宁也没砍价,点头答应,直接淘了十块钱给他。

江宁把菜篮子往小推车上一放,推着回家,确实方便多了。

姑姑姑父见到小轮车都挺稀奇,他们好些年没用过这玩意儿了。

姑父还推着小车在院子里走了几圈,被姑姑笑话。

有了好东西,就忍不住不用。

当天下午,他们三人就轮着独轮车去挖野菜捡柴禾。

捡了满满一车枯树权和柴草,够烧几天了,三人都是一脸满足。

刘医生第三次来治病时,把江宁的那袋草药拿走大半,他要出钱买,江宁不卖,想直接送他。

刘医生也不占他的便宜,最后索性抵了药费。

经过几次治疗后,姑父的病情很明显地得到了控制。

心绞痛的次数明显减少,睡眠质量也变好了。

刘医生还顺便给姑姑治了病,给她带了药膏来,姑姑的腿伤也在逐渐恢复。

姑父的病情在逐渐好转,又想起了自己的老领导和同事们,他们各有各的毛病,处境跟他差不多。

这一天晚上,李恒小心翼翼地试探刘医生,问他愿不愿意帮一个老人家治病。

刘医生问清楚病人的姓名和职务后,思索半晌,最后点头答应了。

李恒激动地握住刘医生的手:刘医生,真是太谢谢你了。

刘医生仍是那副淡淡的语气:你说的这个人我也知道,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很大贡献。

李恒又问刘医生时间方便,刘医生想了想,说道:他家在城里,周围肯定有很多眼线,不像你家这么偏僻,我怎么安全地到达他家才是个大问题。

李恒也犯了难。

江雪一看两人犯了难,就想起了自家那聪明的侄子,她出来换岗,让江宁进屋跟他们商量。

江宁听说这个难题后,打听了一下老同志的级别,便说道:姑父,这个问题咱们解决不了,但你的领导肯定能解决,咱们抽个空去找他的警卫员,让他们安排。

如果他们能派车最好,刘医生可以早起一个多小时,正常上班,让警卫员在刘医生的上班路上等着,开车进去。

李恒一想,这确实是个办法。

刘医生离开后,李恒就做了决定,明天他要进城,江宁想跟他一起去。

李恒摇摇头:不用,我一进城肯定有人盯着我,你要跟着,也会被盯上。

你是来探亲的,我怕这帮人找你麻烦或是让你提前回去。

江宁一想,也觉得有道理,便不跟着去了。

不过,江宁想起自己来好几天了,还没写过信回去。

他回屋写了一封简短的信,一封给堂姐江艳;一封写给方朝阳和老胡。

让方朝阳帮他把库房里的药草寄过来,吃的能寄也寄一些来。

写完两封信,江宁想了想,又给陈大山写了一封,说他爸有心脏病、胃病、肠炎,目前正在全力治疗。

他留在身边陪护。

多谢陈大山给他批假。

写好信,江宁托姑父给邮寄回去。

次日清晨,天还没亮,姑父李恒就起了床,江雪不放心,再三叮咛嘱咐。

待人离开后,江雪一直心神不宁,坐卧不安。

江宁安慰道:姑姑,您要相信姑父,他不会做没把握的事情。

江雪唉了一声,我整天提心吊胆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江宁说道:姑姑,我在乡下学过算命,我夜观天象,发现乱星将坠,两三年后,咱们就可以重见天日了。

江雪噗嗤一声笑出了声,你这孩子,可真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被江宁这么一插科打诨,江雪的心情也略好了些。

李恒一直到傍晚才回来,他满脸疲倦,但眸中闪着光芒,他兴奋地说道:事情成了。

刘医生已经跟警卫员小赵接上头了。

江雪又顺便问起老领导以及那帮老同事的近况。

李恒面色黯然:没见到,我只见到了小赵。

反正他们都还活着,只是没有自由。

姑父的身体在逐渐好转,江宁的心情也跟着放松下来。

姑姑的腿也好差不多,照顾家里基本没问题。

江宁就开始活动开了,每天推着独轮车买菜买柴禾,还推了几车媒回来自己做煤球。

院子里的荒地全部开垦出来,都种上了菜。

江宁还从刘富春那儿借了工具,把破败不堪的院子给修了一下,厕所也整了整,他又把房顶上的旧瓦换掉,杂草拔掉,省得下雨漏雨。

院子一天天地在变样儿,虽然还是破了,但显得不那么败和颓了。

菜地里的种子出了嫩嫩的芽,一行行嫩绿的菜苗也在努力地生长着,昭示着新的希望。

刘医生给姑父拿来了治心脏的药,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再加上心情舒展,生活舒适,气色也变好了,两人脸上都长了肉,江宁也跟着胖了五斤。

好在他原来很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又过了几天,李恒又进了一次城,这次他骑回了一辆自行车,还拿回一台相机。

江宁一问才知道自行车是小赵给他的,原来老领导听说他住得偏远,家里的车子早就被收回了,连自行车都被抄家抄走了,现在大交通靠公交车,小交通就靠就靠双腿,于是就拨给他一辆旧自行车。

至于相机,原来是自家的,家里被封家,姑姑把相机和一些值钱的东西藏了起来,姑父听说江宁喜欢照相,就把相机悄悄拿回来给他用。

江宁十分珍惜这辆自行车,赶紧把车身擦了一遍,把歪车把给板正了,气打得满满的。

有了自行车,江宁的活动范围就变大了。

他还去了附近的那个钢铁厂,从工人手里换了不少东西回来,有一回还换了一大瓶汽水。

江宁还把独轮车绑在自行车后面,这导致拉货量大大增加。

什么米面粮油煤球柴禾都不在话下。

至于相机,用处也不小,江宁买了几卷胶卷,有空就去咔嚓咔嚓照机,姑姑姑父,小院子,附近的麦田和油菜花海都是他的素材。

时光飞逝,很快就到了三月底。

江宁来燕都的第一个月就这么平静而又紧张地过去了。

进入四月后,天气更加暖和,惠风愈发柔和,百花盛开,绿柳摇曳,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江宁没想到他们这短暂的平静,很快又被打破。

这天早饭后,三人正说说笑笑地蹲在菜园里干活。

忽然,院门被咚咚砸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