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七零道系知青 > 第六十章一见如故

第六十章一见如故

2025-03-22 07:49:51

于慧慧堂哥的家离公园很近, 在一条安静的巷子里。

于慧慧带着江宁来到一栋院落前,她先去敲门。

开门的是一个身穿白衬衫黑裤子的年轻人, 大约二十来岁, 身材清瘦,面色苍白,长着一双沉静忧郁的眼睛, 走起路来有些微跛。

他看到江宁, 微微一笑,伸出手:你好,我叫于子期,我听慧慧提起过你, 一直等着你们上门。

江宁跟他轻轻一握手,笑着说道:我叫江宁。

于子期, 你这名字起得很有寓意,请问, 你是不是有个叫钟伯牙的好朋友?于子期一本正经地回复道:正在等他来,估计是耽搁在路上了。

两人这一番打趣消除了初次见面的陌生感。

于慧慧听着两人的对话, 笑得直不起腰来。

她两眉一弯,俏皮地对于子期说道:哥,我说得对吧?你们俩真的有点像,我听他说话就觉得特逗。

关键是他逗人笑的时候自己从来不笑。

于子期回道:这就是高级幽默,哪像你, 跟人讲个笑话,自己先笑得停不下来。

三人说说笑笑, 进了院子。

院子方方正正, 布置得既简单又雅致, 院子中央种着一棵葡萄树, 葡萄叶子撑起了一个绿色凉棚。

旁边摆着几盆花,靠墙还种着几竿紫竹。

待进了客厅,江宁就被一幅字吸引住了: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诗词极美,字也非常潇洒飘逸。

江宁赞道:这字体跟李青莲的诗真是相得益彰。

于慧慧惊讶道:你真厉害,李白的这句诗很冷僻,一般人都没听说过。

江宁笑笑:我记的诗词也不多,刚好撞上了。

于子期笑着看了江宁一眼,说:你谦虚了。

李青莲的这首《僧伽歌》知道的人确实不多。

你随便一撞就能撞上,说明真有积累。

于子期请江宁坐下,给他倒茶,江宁把带来的两瓶水果罐头放到桌上,于子期道了声谢,随手收下。

于慧慧主动去洗水果。

两人开始闲扯起来,于子期对江宁的插队生活颇感兴趣,江宁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事情说了一下。

说到最后,于子期最感兴趣的却是他在乡下的菜园、猫和狗。

两人一个愿意听,一个愿意讲,配合得十分默契。

等到于慧慧端着一盘樱桃回来,两人已经聊得十分投机。

于慧慧对女知青的生活很感兴趣,就问道:小江,像我这样的人,要是去你们那儿插队能适应吗?江宁说道:你这样的性格到哪里都能适应,但我不建议你下乡。

乡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各种事情也很复杂。

说着,他用委婉的语言把王卫国试图戕害女知青的打算说了,于慧慧气得满脸通红,怒骂道:真是无法无天了,让他在牢里呆一辈子吧。

于子期在旁边总结:所以,哪怕你在城里当待业青年,也尽量不要去插队,离开父母亲人的保护,很危险。

于慧慧没说话,显然是听进去了。

于慧慧对江宁收废品的生活有点兴趣,说真的,我特别想干点什么,天天闲着,快发霉了。

江宁说道:要我说,你就好好享受这一段清闲的生活,多看点书,想学什么就去学。

书法画画裁剪,什么都行。

这是一段难得的时光,等到你参加工作后,就没有这种机会了。

于子期笑着说:慧慧,你看小江跟我想得差不多。

你觉得无聊是因为你的精神太贫瘠,要丰富一下精神生活。

等你的内心丰富了,一个人呆着也有那么多好玩的事做,怎么会无聊?于慧慧笑着反击,谁能跟你似的,一个人呆着也不嫌烦。

于子期笑吟吟地看向江宁:江宁,要换了你过我这种生活,你会怎样?江宁一脸惊喜道:梦寐以求。

能躺平,谁愿意起来?于慧慧讶然道:小江,燕子说你为了革命理想,特别勤奋节俭。

你怎么跟她说的不一样?江宁不好意思地笑笑:那个是理想,这个是梦想,得分开看。

于子期忍俊不禁。

中午于子期留饭,江宁爽快答应。

于子期见他这样,愈发喜欢。

吃完午饭,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于慧慧要去附近看朋友,江宁也顺便提出告辞,说正好有个客户介绍一个活儿,就在附近,他过去看看。

临走时,于子期说:你收到好书,先拿给我看看,我高价收购。

江宁笑道:行。

江宁穿过两条街,又去了那户人家的院子,这次终于见到了主人,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人家姓苏。

江宁跟她约好搬书的时间,就离开了。

他回到白军生家里,这货还没回来。

歇了一会儿,江出门去买点菜和鸡蛋,用白军生的锅和煤气煮了一锅青菜鸡蛋面。

白军生直到半夜才回来,江宁想打听一下关于田华的最新消息,结果他回来倒头就睡。

次日清晨,江宁骑上自行车先去陆阿姨那儿搬书,一共拉了四趟。

到第三趟时,苏老太就把30块钱给了江宁。

江宁略有些不好意思:给的太多了。

苏老太笑道:不多不多,你是担着风险的,谢谢你。

次日,他去了趟海城区那户人家,也是提前踩点和打招呼,说好过两天把书拉过去。

干完这趟,他做为搬运工的使命就彻底完成了。

当天晚上,江宁去买了两瓶二锅头两道卤菜,回来跟白军生喝酒闲扯,想再从他那儿打探点消息。

白军生显得心事重重,一言不发。

江宁关切地询问他怎么回事,白军生猛灌了一大口酒,唉声叹气道:田华的小弟怀疑大字报是我贴的,还说我因为田华顶了我的差事怀恨在心,还要拉我对笔迹,都什么玩意儿。

江宁心头一跳,他飞快地回想了那晚写大字报时用的字体,他用的是最大众化的那种字体,个性化不突出。

同时,他也想起来了,他这些天一直在默默揣摩白军生的笔迹,有可能或多或少地模仿了他的笔迹。

白军生心情十分不好:田华这小子就像一条毒蛇,轻易招惹不得,这可怎么办?江宁压下心中的波澜,面上仍淡定地安慰着白军生。

第二天早上,他骑上自行车回姑姑家看看,家里没人,院门也没有被砸的痕迹,他微微松了口气。

院子里扔着两个大包裹,江宁上前一看,原来是方朝阳从乡下把他要的东西寄来了。

估计是邮递员看家里没人,直接从外面扔到院子里的。

东西寄来了,姑姑姑父却不在家。

江宁无奈地摇摇头,他把东西收拾起来,包裹下面还压着一封信,信也是方朝阳写的。

无非是问他爸身体怎样了?什么时候回来,大家伙都很想他云云。

还说幸福因为想他,经常半夜叫唤。

江宁把信放到书包里,去厨房随便做了顿饭,吃完歇息了一会儿,下午又进城了。

他要随时关注田华那边的消息。

田华仍在里面关押着,暂时出不来。

他手下的那些小弟们乱了套,有的在追查写大字报的人,有的忙着争权夺利。

听说弄得乌烟瘴气的。

因为没有田华这个主心骨,加上起了内乱,他们暂时把姑父的事给抛到一边去了。

江宁想达到的就是这个效果。

江宁一边打听着消息一边忙着自己的事,他把苏老太家的书全搬完了。

还顺便去看望了一下于子期。

两人坐在葡萄藤下下象棋、喝茶、聊诗词。

于子期主动问道:听慧慧说,你最近遇到了麻烦,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吗?江宁摇头:谢谢,暂时不用你帮忙。

于子期是一个逍遥派,身体又不方便,江宁不想让他牵扯进来。

江宁在于家呆了两个小时,尽兴而去。

晚上,他再回到白军生家里时,发现他正满脸愁容地喝酒,双眼赤红,头发乱蓬蓬的。

江宁跟他打了个招呼。

白军生目光呆滞,喃喃自语道:今天,田华的手下跟我对比对了一下大字报上的字迹,竟然真的跟我有点像。

他们还说我离大报墙(贴报的墙的简称)很近,有作案时间。

现在他们都怀疑我,非要我给出个交代。

我想了又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江宁静静地看着他,白军生突然转过脸,盯着江宁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问道:江宁,你说怎么就那么巧呢?我那天晚上刚跟你说完田华要审你姑父,第二天早上,他的大字报就贴出来了。

还是用跟相似的笔迹写的,你说我身边是不是出现了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