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险些笑出声来, 一边看信一边愉悦地哼起了小曲。
哼完小曲,他铺开信纸, 开始回信。
真是下笔如有神。
……收到你要跟我断绝父子关系的信, 我痛苦万分,但父母之命,不能不听, 我决定尊重你的意见。
我知道自己从小不得你们喜欢, 放弃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对于你们来说也是一种好事,家里房子不宽敞,以后你们也不必为难, 省得以后大家说你们偏心。
别人戳着你们的脊梁骨骂,我也不好受, 骂在你身,痛在儿心。
父亲(这是我最后一次这么称呼你), 以后,你就是我的前爸了。
希望你和妈妈多多保重。
你们放心, 我以后绝会不会主动出现在你们面前。
将来,我就算去讨饭,也不会去江家的门上讨。
我说到做到,绝不食言,是我从你身上继承的优点。
附注:这是你的最后一封信, 我留下了,做成标本, 永久保存。
是的, 这封信一定要保存好, 省得自己将来混好了, 某人又拿亲情来说事,这封信就是证据。
回完信,江宁还觉得差点什么。
他有点后悔怎么没找江凤仙要个地址,写封信把这事告诉她多好,她一知道,等于全部的亲戚都知道了。
这事必须得大力宣扬。
没有江凤仙的地址,但他有林晨的地址啊。
工具人林晨同志又到了一年一度发挥作用的时候。
江宁思索片刻,提起笔,洋洋洒洒地给林晨写了一封信:林叔叔,我提起笔来感慨万端,千言万语不知该从何说起,心如乱麻,无人倾诉……林叔,我知道你你的为人,你肯定会去劝我爸。
但我在这里恳求你就别劝了,成全他吧。
知父莫若子,他有这个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
从小就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得宠,但我一直以为,只要我努力,他们终有一天会对我刮目相看。
万万没想到结局会是这样。
其实我这次偷偷去看望姑姑,也是为了父母着想。
毕竟,大家都知道,姑姑姑父以前没少补贴我们家,我们兄弟三个一到寒暑假就去姑姑家。
他们如今处境不好,患难时刻见真情。
我不想让别人戳着父母的脊梁骨骂他们忘恩负义、不顾亲情,就想悄悄地弥补一下。
不承想,这事触碰到了我爸的底线,彻底惹怒了他。
可能我命中注定父母亲缘淡薄吧,我尽力了,也死心了。
林叔,我再次对林木表示羡慕,羡慕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我欠大家的情份可能还不了,因为那个家不再是我的家,家乡也是我再回不去的地方。
但我会把你们一直记在心里。
请代我向大家问个好,也请告诉他们,我,江宁,从小就是个好孩子,长大后是一个好人,我一直努力地想做个好儿子,好弟弟,可惜,一切事与愿违,命运无常,我失败了。
他给堂姐回了一封信,给其他亲戚,凡是能记的叔叔伯伯都写了一封,江宁就是让大家伙都知道,是江晨主动要跟我断绝父子关系的,关我江宁什么事?越多人知道,江晨将来反悔的成本就越高。
回完信,歇了两天,江宁又给姑姑写了一封。
说他已经平安回来,你们不要灰心,在里面好好休养,就当休个长假,将来有机会,再为国家效力。
江宁回完信托人把信寄走,就不管了,自己该吃吃该喝喝,闲来没事偷着乐。
下午收工时,江潮跑来看他。
小家伙一个多月没见江宁,看到他的模样跟逍遥平和差不多,俨然一个兴奋过度的多动症儿童。
江宁把零食拿出来摆在桌上,砌了一大壶茶,两人坐在树下一边吃零食一边喝茶。
桌上摆的有五香豆、果脯、肉干,还有一盒绿豆糕。
江潮吃出了故乡的味道,他那清澈的目光中浮上一丝忧郁:哥哥,你说我这辈子还能回去吗?江宁觉得心酸又好笑,他忍不住摸摸江潮的头,说道:你才几岁?一辈子长着呢,怎么会回不去?江潮面带惊喜:我真的能回去?真的。
说着,江宁示意他看头顶的天空。
你看那天上的云,一会儿像白衣裳,一会儿像灰色的狗。
有个成语就叫白云苍狗,意思是说世事变化无常。
任何事情都在变,我们的境遇也会变。
有时会变好,有时会变坏,坏到极点就会变好。
江潮年纪还小,听得似懂非懂:白云苍狗,这个成语我没听过,听着好有意思的样子。
江潮侧头想了一会儿,又问:哥哥,你将来也会回自己的家乡吗?我是不是就见不着你了?江宁:应该不会了,我的家乡回不去了。
为什么?原因很复杂。
我说不定要去你的家乡。
江潮闻言特别高兴,哇地一声惊呼起来:太好了,这样咱们就不用分开了。
江潮呆了一会儿,在天黑前,一蹦一跳地离开了。
老胡也收工回来了,江宁请他坐下吃零食。
老胡对零食兴致一般,茶倒了喝了不少。
江宁看天边夕阳正好,光线尚可,想起自己也是有相机的人了,赶紧回屋拿相机拍照片。
老胡无语地看着江宁:胶卷那么贵,你就浪费在拍夕阳上,不拍人?江宁笑道:都要拍。
他不但拍夕阳和远山,还给老胡、幸福、逍遥、平和拍了个合照。
说起拍照,江宁从燕都带回来的照片,在村子传了一大圈,大家看得不是他,看的是燕都的风景和威武雄伟的承天门。
江宁最近拍照摄影上瘾,拍照的最佳时间是清晨和傍晚,易出大片和奇景是其一,再有就是光线好。
知青点的知青听说江宁有相机后,就来借相机。
相机可以借,但胶卷自备。
江宁趁着去县城时,把原来拍的照片冲洗出来,自然又是一笔费用,但挺值得。
知青们的照片也洗出来了,有江宁帮他们拍的,也有他们自己拍的。
一对比,摄影水平高下立见,尤其是女知青对此更为敏锐。
于是,她们一致指定,江宁以后就是他们专门的照相师父。
那个方朝阳李守信都靠边站,把人照得太丑了。
两人表示也很委屈。
因为大家总是麻烦江宁,心里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有点好吃的都主动给他送。
谁家家里寄来东西,也不忘给他留点。
江宁人虽不在知青点,但存在感却是最强。
村里的人见知青们咔咔拍照,心里也直痒痒。
也来央求江宁帮忙拍照,他们出胶卷和冲洗照片的钱,这么算下来,比照相馆便宜多了。
江宁一是乐于助人,二是顺便练习练习摄影技术,便爽快答应。
这一段时间,村里不少人家都拍了全家福,有些年轻姑娘也拿出零花钱,借了身好看的衣裳给自己拍张美美的照片。
江宁摇身一变,成了照相师父。
他还给江潮爷孙俩,老吴夫妻俩拍了照,江潮爷爷接过照片看了一会儿,真诚地建议道:小江,你以后把主要精力放在摄影上吧,你的摄影比画画天赋高。
江宁苦笑,这意思是,他画画其实没天赋。
不过,他很快就释然了。
没有就没有吧,摄影也挺好的。
等到下次写信时,江宁挑了几张照片给姑姑寄过去,他还给于子期写了一封,把自己小院的全景照片寄了过去。
信刚寄出去不久,堂姐江艳的回信到了。
江艳这封信谈的主要是他们父子俩断绝关系的信,她说,她和父母一直在试着劝叔叔回心转意,还劝说江宁给父亲好好说,毕竟父子没有隔夜仇。
再说了,真的断绝关系了,江宁以后回城怎么办?难道他要一辈子呆在农村吗?这不正好便宜了江平江安两人吗?江艳的出发点是好的,也确实真心为了他着想。
江宁只好耐心解释了一遍,并嘱咐她不要再劝了,接受这个事实。
虽然他和江晨断绝父子关系,和江平江宁也断绝往来,但她这个堂姐还是姐姐,不会受此影响。
并且,他透漏,自己准备申请工农兵大学名额,不用通过家里,以后照样能返城,信的末尾,他还劝堂姐有空多看书多学习,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四月和五月,由于天气较好,景色又美,是江摄影师最高产的时候,等到一进入六月,他就得忙碌起来,想拍照也没那个闲心了。
他趁着有空,又写了两封信给姑姑,信还跟前两次一样,寄到赵星海朋友家。
五月中旬,他终于收到了姑姑的回信,不对,是赵星海以他朋友的名义回的。
赵星海在信中说,姑姑和姑父身体挺好,他们给姑父争取到治疗资格,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他的信写得很好,有思想有内容,趣味高级,照片也拍得非常好。
给了姑父和他的同事以莫大的鼓舞。
他每次来信,大家争相传阅。
江宁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有一帮读者,一想到自己的信和照片能给人以精神鼓励,他又加写一封,多寄了几张田野风光、萌宠照片。
寄完这批,下批得在六月中旬以后了。
事实上,江宁刚寄完照片和信,陈大山就找他来商量。
说隔壁的向阳大队又跟他打招呼了,要借调江宁半个月,让他去向阳大队用土法改装拖拉机为收割机。
这是去年就说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