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64 章

2025-03-22 07:50:22

夜里六个人就去牧场寻求帮助的事商量了一个小时。

牧场里有皮卡车, 听说那边的人半个月就会出去一次购买生活用品。

若真的能搭上线,就算只是帮忙买药都能方便不少。

周梅春原本听到能买羊还挺高兴, 但这会听到他们商量要花他们自个的钱买药, 立即不愿意了。

咱们来这边当志愿者已经是为人民服务了,凭什么还要倒贴钱啊,就算你们家里有金山银山也不能这么造啊!几人沉默。

他们满腔热血地来到这边, 是想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他们每个人家境不同,穷困的自己生活都有些困难, 哪还能补贴什么?大家意见不统一,不由都看向倪幼幼。

不知不觉间, 倪幼幼在他们心中已经成为他们这一小队的带头人。

倪幼幼说:我也不是很赞同我们出钱帮村民买药, 不是不愿意,中草药其实并不贵, 就怕我们做主买了后续会有麻烦。

黄启仔细一想, 也明白了。

无条件的帮助,容易让人产生理所当然的想法, 一旦村民们产生这样的想法, 最后他们和村民的关系就会变得扭曲。

倪幼幼说:虽然没草药了,但目前疫病的情况控制得还可以,明天我们问问村长,大家愿不愿意和我们去买草药。

虽然倪幼幼也想早点去牧场寻求青水农场的出路, 但也不能想一出是一出, 这边交通不方便, 未免白跑一趟,有必要做完全的准备。

大家同意下来。

等黄启三人离开, 章姚开心地说:幼幼, 你做事又周全又稳妥, 把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你看黄启他们都愿意听你的呢!倪幼幼愣了愣,周全稳妥,这样的夸奖,以前都是用在李治身上的。

她突然意识到,原来不知不觉之间,她模仿了李治的思考模式,懵懵懂懂运用李治的处事方式解决了不少问题。

倪幼幼心里酸酸涩涩的。

她躺在炕上望着屋顶。

不知道李治哥此刻在大西北的哪个方向,是不是也和她一样,在这边和恶劣的环境奋斗着。

*第二天一早,黄启几人就找到村长说了他们的打算。

没想到农老大爷十分为难,从俺们这边走过去很远,有些路也不好走,坐驴车要绕多大半天,过去那边来回就得两天。

而且牧场那边的人不好打交道,以前我们也想找他们帮忙,但都被打发了,他们不乐意,俺们也没办法。

黄启一听,觉得有点难办。

但是他不死心,继续问,要是我们给够钱呢?那得多少啊,俺们也没这么多钱啊。

胡大勇在一旁急了,命重要还是钱重要啊!都这时候了,好不容易有点希望,你们别糊涂了!黄启拦住胡大勇,让他别急,他把事情一一掰开了和农老大爷说:现在大家的情况您也看到了,如果不是咱们倪幼幼同学的草药,大家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现在药没了,你们就不想把人治好吗?农老大爷坐在一旁不说话。

要是这病能早点治好,大家也能快点回复生产工作,把损失降低才能真正省钱!农老大爷原地转了几圈。

经过倪幼幼他们的科普,大家都知道这病会在大家身体里藏五到十天才会发作,这几天大家基本都被关在屋里,除了上茅厕,挖井,其他人都在屋里呆着,听志愿者们的意思,要这样坚持到虽然倪幼幼几人吩咐了不少活,大家有事做也没觉得有什么,但农老大爷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

这场时疫来得莫名其妙,谁也不会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做好充足准备是必须的。

这么一想,农老大爷便说:行,我组织大家开个会,你们给我几天时间。

说是开会,其实也是把以前村里有分量的人家叫来一起商量而已。

黄启和胡大勇松了口气。

好在农老大爷是个识大体的,否则恐怕没这么顺利。

还能商量,证明事情就有回旋的余地。

*有了农老大爷的准话,大家也不着急了。

接下来几天,倪幼幼继续给那几个新染病的村民们施针,好几人在倪幼幼的治疗下,竟然很快痊愈了。

胡大勇和粟盛去给他们把脉,发现脉象平和流利,不浮也不沉,正是平人(正常人)的脉象。

一时间又惊又喜,两人顿时像徒弟跟在师父后面一样,拿着本子跟着倪幼幼围着病人转。

从舌诊到脉诊,再从进针到行针手法,他们记录得详详细细。

午饭的时候周梅春笑他们:你们这是来帮忙还是来学习的?笑得两人面色通红,我们不是想偷懒,就是…就是倪幼幼同学的技术太让我们震惊了。

村民是外行人,只知道效果惊人,最多也就是赞叹针灸的神奇。

但他们内行人却知道,不是什么人拿起针灸针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区别在于,针灸的神奇在人不在针。

就是因为知道,所以两人才会如此痴迷倪幼幼的技术。

倪幼幼有些心虚,为了能快速到达驱邪不伤正的效果,她还是用上了自己的能力。

虽然不多,但总归要比一般人效果还快一些。

对于胡大勇两人的求知,倪幼幼很乐意把徐淮瑞的知识教给他们。

一来可以减轻她的负担,胡大勇两人手上也有针灸针,也可以帮没患病的村民们针灸,提高他们的正气。

二来徐淮瑞的心愿就是徐家的医术能继续流传下去。

倪幼幼知道,光靠她一个人是做不到的,想让徐家医术能广为流传,就得让大家都学习徐家的东西。

就像《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一样,只有广为人知的东西,才能代代相传。

就连黄启和章姚都忍不住想学习。

但中医不比西医,老祖宗的东西学起来,靠的是悟性,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学得会的。

倒是刮痧、拔罐这样的简单易行的治疗手段容易上手。

黄启和章姚看胡大勇他们做了几遍,就知道怎么操作了。

这几天,他们每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挨家挨户去给村民们刮痧,拔罐,扎针,艾灸。

平日里有些小病小痛的,他们也就顺道治疗了。

身上的病痛减轻,大家都觉得被关在屋里不是折磨、反而是享福。

于是对几人的配合度越来越高。

他们的工作进行得也越来越顺利。

黄启说:没想到最后还是得靠咱们老祖宗的知识解决问题。

周梅春与有荣焉:我就说咱们老祖宗的方法行吧。

章姚就不乐意她这么得意:咱们也给他们补了不少生理盐水,你怎么不说?黄启:你们两个别吵了,现在大家这样的成绩,大家都有贡献。

有什么好吵的。

章姚瞪了他一眼,嫌弃他帮外人不帮自己人,整一个人和事老。

这天吃过午饭,几人继续给村民们做防疫工作,路过那几个新染上病的村民家里时,倪幼幼等人隔着窗口被人叫住了:几位大夫,俺们柱子现在痊愈了,今天能破例出个门煮个饭不?青水农场里只有一间煮饭的厨房,以前大家都是随便在泥房前搭建了土堆就把饭煮了。

后来为了让大家减少被感染的风险,农场里规定,每家每户出粮食,大家一起暂时吃大锅饭。

村长家里许玉兰负责大家的一日两餐,煮好后发给大家。

所以柱子爹的这个要求,让几人有些为难。

这……几人看向倪幼幼。

倪幼幼问:你们出门想干什么?柱子并刚好,还得养几天呢!柱子爹说,俺家柱子不出门,俺家出俺一个就行了,就想做点好吃的给柱子补补营养。

柱子痊愈没两天,确实得好好补补。

行,我跟许大姐说一声,到时你一个人出来就行。

但倪幼幼几人都没想到,柱子爹为了对他们表达感谢,特地杀了家里的一头刚成年的猪让他们几个志愿者改善伙食。

对几人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俺们这边穷,俺家也就柱子一个儿子,要是柱子出了什么事,俺媳妇肯定要哭瞎了,你们就是俺们的恩人,俺就是个粗人,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给你们吃点肉,你们开心俺心里就高兴!开心,何止开心,黄启几人一听,顿时觉得这几天的辛苦都值了!到了晚上,看到桌上的猪肉炒白菜,几人别提多高兴了。

他们来到这边这么多天,第一次吃上正经的荤菜。

一个个的吃得香得不得了。

猪板油熬成的猪油炒上软糯却有嚼劲的五花肉,再加上熬了好几个小时的骨头汤,黄启几个男同志接连吃了几碗米饭。

周梅春也吃了不少,边吃还边疑惑:奇怪了,同样是肉,我怎么觉得这边的要好吃不少。

章姚也有同样的感觉:可能是这边的猪喝水少,肉质更甜吧。

黄启:……胡大勇啃着猪骨头说:别说,这边的村民人还真是淳朴,知道我们辛苦,还特地给我们杀猪吃。

众人一致点头。

屋外,淳朴的柱子爹熬了一大锅骨头汤,在农场里吆喝:骨头汤,补充营养,一碗2毛钱!要的摇铃!众人:……*第二天,也不知道是不是柱子爹的煮骨头汤刺激到了大家,村里人终于商量好去牧场那边的情况。

农老大爷找到倪幼幼几人,说是大家同意出钱去牧场那边让他们帮忙买药。

但是价格只能接受在某个价格之下,如果超过这个价格,村民们也无能为力。

黄启一听,只要同意就是好事。

人永远只能自救,靠别人哪有靠自己牢靠?只要农场里的病人一天没清零,就一天没有个头。

多准备绝不会是坏事。

黄启转头和几人商量好,当下便决定今天出发。

村民们知道他们是为了去给他们找药,立即行动起来,纷纷给他们准备出行的东西。

有粮的人家给他们做了一天的干粮,玉米馍馍和野菜汤,甚至还有馕坑肉,虽然不多,但也是村人们能拿出最好的东西了。

野菜汤灌进水壶里,用布包严实了,说是可以保温一个晚上。

没驴的人家听说倪幼幼也要跟着去,就在木板车上都垫上厚厚的干草,上面再铺上一层薄被子,让木板车软和不少。

许玉兰的爱人农商享把驴牵出来,你们不会路也不会赶驴,俺带你们去。

黄启有些不好意思,还想着为人民服务,现在反倒是人民服务他们了。

农老大爷说:你们早去早回,要是人家不帮忙就算了,俺们自己再想想办法。

几个志愿者的努力,村人们都看在眼里,大家都觉得能遇上这样一心为他们着想的城里人不容易,都愿意把他们当自己人看。

农商享说:爹,放心吧,俺一定照顾好他们。

这边周梅春把一袋吃的恋恋不舍地递给倪幼幼:这可是我的私藏,你要好好珍惜。

倪幼幼又好气又好笑,你留着慢慢吃吧。

周梅春说:那怎么行,我等着你们把羊带回来的。

来到这边这么多天,他们就吃过一餐肉,除此之外就是倪幼幼她爷给带的牛肉干。

昨天那油香四溢的猪肉刺激了周梅春的肚子。

其他村民们养的猪还没长大,他们就算想买,村人也不愿意卖。

说起来也可怜,他们几人身上都带了不少钱,但在大西北这样的地方,有钱也没处花,现在大团圆在他们手上,就像废纸一样,还不如吃的来的实在。

黄启和村民们交代了几句,在朝阳的升起的时候,离开了青水农场。

倪幼幼还是第一次坐驴车,有些新奇,经过村民的布置,木板车柔软到感受不到颠簸。

农场之外,抬眼望去,一马平川,干燥的沙石,白日里炙烤的太阳使旷野显得更加荒凉。

一路上全是干燥死寂的土质,偶尔能看到从沙地里长出来的芨芨草。

黄启和农商享聊上了:你们这边的地很难农作吧?俺们这边就这样,能种上麦子的地很少,所以一开始组织让俺们搬来农场,大家都不愿意哩。

那后来怎么愿意了?死的人多了呗!俺们那有一家子都死了,都臭了俺们才发现,还是俺爹带人去帮忙埋了的,大家也害怕,谁想死啊?倪幼幼问:一开始这病是怎么出现在你们那的?俺们也不知道,好像也是下了一场雨,过了几天好几家人上吐下泻的,后来就接二连三地多了不少人生病,死的人太多,俺爹只能求助组织,后来才发现,不止俺们村,其他好多地方都死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