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宠小青梅 作者:焰衣侯 > 第三十一章他一向知世俗而不落世俗

第三十一章他一向知世俗而不落世俗

2025-03-22 07:52:11

寒灯短烬方烧腊, 画角残声已报春。

沈青岁是过完了整个新年,上元节之后才收到的回信。

母亲在信里面写道,知晓她平安无事就放下心, 还问她有没有穿厚袄,没有地龙的南方比北方还冷;剩余的银钱够不够用?有没有吃苦消瘦云云……信中还提到, 胡虏蠢蠢欲动, 父亲与夏长嬴领兵去了北境边防。

过完十五, 秋白藏与佟北陆也为春闱做准备, 赴京赶考去了。

家里一下子冷清下来,只有青黛陪着母亲。

整个郡王府随着沈青岁的离开, 也变得萧瑟了不少。

沈青岁给母亲回信, 大意是希望她保重身体, 女儿在此一切安好。

而她除夕寄出的书信也是在十六才送到府上, 彼时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母亲便将她写给哥哥们的信都重新寄去。

时间一日日过去,直到立春来临, 沈青岁年满十六。

女子及笄大都订亲, 十六正是出阁的好年纪, 她出落得玲珑有致,以前脸颊的婴儿肥也消去了, 巴掌大的小脸不施粉黛,少了在郡王府的贵气骄矜, 像是在山野间生长的小白花, 清丽出尘。

生辰的那一天,她收到了师父和师兄准备的惊喜——一大桌过年才能吃上的好菜。

远在北方的父母与两位哥哥也都托信使不远万里送来生辰贺礼。

可她却一直没等来三哥哥的回信。

直至春闱结束, 她才辗转从二哥哥的来信里知晓三哥哥的事。

二哥哥说他过了殿试, 考中了进士;三哥哥却是更为厉害, 不但夺得会试第一,还在殿试中受到圣人青睐,钦点为状元。

连中三元,加上未及弱冠,如今在京城已经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新人。

沈青岁读完信后,心中已经有了几分了然,三哥哥太忙所以不能及时回复她。

面上的失落很快被喜悦的笑容所冲淡,无论如何她都要恭喜三哥哥,不知三哥哥高中状元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呢?只可惜她未能一见。

看完信后,她有些遗憾地将信笺收进匣子里。

当晚,沈青岁做了一个梦。

庄严肃穆的金銮殿上百官位列,侍官揭开黄榜递给圣人传胪唱名前三甲。

佟北陆身穿公服,头戴三枝九叶顶冠。

当念到他的名字时,他从考生队列中踱步出来,由鸿胪寺官领到大殿正中。

唱名仍在继续,探花、榜眼以此出列,站立于他后方右左。

圣人唱名只念前三甲,随后的进士则由鸿胪寺官唱名。

唱名结束后,进士们行大礼,礼部官员手捧黄榜,下面有云盘承托,随后书写登第进士名次的金榜将会与街上张挂三日。

之后,在阵阵鼓乐中,新科状元佟北陆引领诸进士拜谢皇恩。

仪式尚未结束,京城的大街上锣鼓喧天,士兵们举着旗鼓开路,百姓们也纷纷围在街道两边一睹今朝进士的风采。

人群中有发出惊叹:呀,那个人就是状元嘛?比探花郎还俊俏。

佟北陆头戴金花乌纱帽,身穿正红公服,脚下跨着金鞍红鬃马,公服朱红颜色为他增添正气,宛若落梅点雪,惊艳动人。

无论才华还是相貌,都样样不俗,一时间竟成为百姓们热议的对象。

就连坐于街边酒楼里朝下望的达官贵人们都相中他,欲选作自己的女婿。

更别说那些小娘子们,胆小的红着脸,眼神时不时越过团扇去瞧;胆大的已经跟随着红鬃马纷纷献上自己的荷包。

探花郎的相貌虽然比不上今朝状元,但也是文质彬彬的俊秀之才,有不少娘子将荷包扔进他的怀中。

也有人扔荷包给佟北陆,可都被他用抬手拂衣的姿势挡落。

状元郎君,你且收下奴的荷包吧!出声的小娘子胆子不小,说着就将手里缝制的荷包扔向高头大马上的状元郎。

她准头极好,一扔就扔进佟北陆的怀中,现在他想假意挡开都不成。

那小娘子捂嘴笑起来,可笑还未荡漾开来,就见状元郎把她的荷包拎出去丢了。

他是连装都不装了,直接不要。

小娘子这才看见他腰间已经戴了一只香囊,朴素至极,他却当个宝儿。

她气得一跺脚,娇哼一声就隐入人群里走了。

佟北陆时不时抚摸腰间的香囊,生怕遗失。

马蹄铮铮中三月春风伴着漫天花香,将冲天喜悦传遍整座长安城。

**梅雨时节,础润而雨,整个嘉扬接连下了十几天的雨,就连秋水镇也无可幸免。

可落雨时节也不全是坏处,比如草药地耳一道下雨天就疯长。

沈青岁趁着雨势变小而去附近的榆山上采地耳,地耳不仅能做菜还能整体入药,味淡性凉,治火眼夜盲,烫伤烧伤都有奇效。

除此之外,她还采了一些蘑菇,她认不清也不敢随意食用,只能等师父和师兄回来辨别。

说起师兄师父,他们又去雁山采药,此去加上下雨道路泥泞难行,没个三五日怕是回不来。

经过这段时间的刻苦钻研,她在医术上也小有建树,即使没有师父他们带领,也能单独为百姓们看病。

沈青岁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喜悦,一封封家书寄往秦州和京城。

虽然她没有收到一封三哥哥的回信,可她还是孜孜不倦地写信,记录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

从秦州母亲得知,北境又打仗了,父亲和大哥哥忙得抽不开身;二哥哥成为进士后入了翰林院;三哥哥却是有些特殊,历任状元大都任外州通判,只有三哥哥请缨,作为钦差大臣代圣人巡视南方。

母亲字句间透出担忧,不知三哥哥是不是因为性子过冷而栽跟头。

沈青岁不那么认为,她觉得三哥哥这么做自有道理,他一向知世俗而不落世俗。

雨下大了,沈青岁身披蓑笠,浅绿色的裙边依旧打湿染上泥点,她加快下山的速度,心里想着回去处理地耳的事儿。

无根水似乎被串成了珠子,在空中化成珠帘,透过雨帘向前看去,蜿蜒的小径上有两个身影。

身影和沈青岁一上一下,相向而行,很快离得近了,沈青岁打眼一瞧竟是两名劲装打扮的男子。

两人身高八尺,腰间配刀。

左边的人脸型周正,长着一副国字脸;右边的人眼神精明,精瘦刚劲。

国字脸管巡问:你就是阿青娘子?沈青岁一愣,嗯。

管巡:劳烦娘子跟我们走一趟。

雨势渐大,就连眼前也氲了一层水雾,可沈青岁仍能看出他们脸色不善。

握紧了背篓上的藤条,沈青岁拒绝:我不去。

另一人抽出腰间长刀架在她脖子上,事急从权,阿青娘子莫要见怪,还是随我们去一趟吧。

因为下雨秦泗被她留在药庐,从秦泗现身后她几乎没有遇到过危机,因此也变得松懈了。

沈青岁除了和他们下山没有选择,下山的路许多条,他们选了一条直通秋水镇的,并不经过药庐。

脖子上架着锋利刀刃,沈青岁起初惊慌,如今渐渐镇静下来,她主动开口道:二位既然特意上山来寻我,是为了救人吧?雨天路滑,从这里走回镇子还需要半个时辰,你们不如先与我说说病人的病症?冷静下来后就能想出,他们二人身手不凡,身上又有一股刚正气息,不是草寇匪徒之辈,那要么是走南闯北的镖师,或者……官兵。

管检看了她一眼,我们急着赶路,大人便在路上旧疾复发,只好就近停留在秋水镇找最好的大夫,问了镇上的人才找到娘子的踪迹。

他们本想直接去寻叶鸣,但叶鸣外出采药,只剩下他的徒弟。

之后,沈青岁询问病症他们便回答,几个问题后,沈青岁心中有了底。

胸闷骤咳,痰中有血,你们大人的病出在心肺。

我可以随你们去,但事出紧急,我需要的工具都放在药庐。

区区几个问题,她便能得出大人是心肺有问题,要知当时在镇上请的大夫可花了一盏茶的功夫,做了各种检查才得出来的结论。

管检不由侧目,手中的大刀也偏开些,而沉默寡言的管巡去药庐拿药箱。

其实,沈青岁这段时间以来钻研过心肺之病,她有一种执念,要将三哥哥的身体治好,他救过她一命,她就还他一副康健身躯。

那般澄澈明净之人,怎能缠绵病榻,囿于一方天地?快要到镇上时,管检收刀归鞘,引领她往驿站前去。

不去客栈反而去驿站,他们真是官兵。

不知管巡是用了何种方法,已经提着药箱在驿站前等待他们。

秋水镇的驿站建造简朴,平日也很少有官员途经,加上梅雨时节,站在茅草廊檐下就有一股淡淡的霉味。

管巡将药箱递给沈青岁,管检拉开屋门带她进去。

有的大夫在诊治时需要屏退外人,才能更清楚地听脉。

管巡管检不放心自然是要进来监视她,好在她经常在药庐义诊,整日面对一大群人,没有这项规矩。

她解开滴水的蓑衣放在门边,这才朝屋内走去,床前只有一折简朴无华的素纱屏风,水汽卷起细尘映出朦胧身影,颀长清瘦。

一股莫名的熟悉感油然而生,她转过屏风,软枕上躺着的男子眉头颦蹙,唇白而面赤,嗓子溢出破碎的咳。

窗户被疾风吹开,骤雨飘进来,雨滴落的声响仿佛砸在耳边。

作者有话说:岁岁(震惊.jpg):三哥哥你不是去做钦差大臣了吗?怎么来小村镇。

佟北陆(握拳捂唇,遮掩):……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