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见她脸上浮起绯色, 心道不好,这当真是弄巧成拙了。
又想起另一事,硬着头皮问:昨夜那包袱, 书吏看了吗?还没。
昨夜杨枝从厨下回来, 赶忙梳妆打扮, 并无时机打开那个包袱。
那……书吏还是看看吧……小艾心如死灰,不确信地掷下这句话, 便逃一般告辞走了。
杨枝这才想起那包袱, 连忙将它打开,见到包中物什的那一刻, 整个人怔在当场。
包中有很多物什, 一半是孩童玩意, 另一半却是钗环配饰,还有一个大红长匣。
杨枝推开匣盖,浑身一震。
匣中是一柄碧玉如意,玉色温润光滑, 一看便知存了很多年。
薛家祖母曾被一柄如意救过性命, 后来在宴集中玩笑,将来要把这柄如意传给嫡长孙,让他以后拿这柄如意, 将孙媳妇牵进门。
匣旁一封信笺, 匣中又有一封,只是匣中那封是红笺, 上面一支金笔描的并蒂莲。
杨枝不敢立刻拆匣中那封, 当先伸手拆了匣旁的那封, 只看了两行, 便觉心头乍起一场大雾, 她在那雾中行舟,倚身舟中炉旁,通身温暖,却不知所向。
信中写十年风霜,不知她如何历尽,信中写自恨不能相伴,信中还写……他每年三月十五这天都会买一件小物,有孩童玩的七巧板、九连环,也有少女带的珠钗、玉环……是预备百年之后,让这些小物陪他一起长眠燃秋山下。
他再带去地府,一并送给她。
而三月十五,是她的生日。
杨枝望着那包中物什发了许久呆,才颤抖着手打开了那如意匣中的另一封书笺。
饶是已有所料,那红笺还是从她颤抖的指尖滑落了下去。
那上面写:垂髫垂髫,巧笑夭夭;扑蝶斗虫,浮生遥遥。
昔有呆儿,端坐筵堂;执卷转顾,心田燎燎。
盼兮盼兮,何日长成;长成于归,归于我家。
已习骑射,子喜雁乎;山林遍踏,子喜鹿乎。
携雁载鹿,以聘于室;朝夕见兮,且行且喜。
……这前面几句写的是他们少年在筵堂读书时的情形,那时她总冲着薛穹傻笑,薛穹端着脸以唇语让她专心。
那时她偷偷将薛穹带回母亲的小院,母亲为二人做羹,杨枝端着碗喝得西里呼噜,母亲便笑:这个样子,以后如何嫁的出去?小小杨枝不在意地一擦嘴:如何嫁不出去,薛哥哥必不会嫌弃我,不是吗?那时她年纪尚小,还不知嫁人是怎么一回事。
薛穹却已逾十岁,又是早熟,少年的嫩白面庞上登时浮起绯色,埋首汤中,好半晌,才传来一声闷闷的不嫌弃。
小杨枝伸手一揽他小臂:那我就嫁给薛哥哥!她隐约听到薛穹自汤碗中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好,却没来得及确信,就被母亲打断:胡说什么,也不怕羞!薛公子不要放在心上。
后来有人去告状,那个鲜少露面的父亲斥责她将外男带入内院,罚了她与母亲。
再后来,她再未将薛穹带入过那个小院。
再后来,全家就入了狱,就有了延乐之乱,就有了她十年的漂泊……旧事在她眼前一闪而过,她重新捡起红笺,继续读那后面的诗句。
后几句抒的是别后情形,再然后,是一句:余如磐石,未曾移转。
思之妄之,珍之重之。
杨枝垂下眼睑,最后是一句:三月十五,旧府树下;惟盼见兮,祝尔生辰。
杨枝合上红笺,整个人仍似在舟子中飘摇,乃至有人进来也未发觉。
看什么看的那么入神?柳轶尘微凉的声音自门口传来。
杨枝不知怎么回事,做贼心虚一般,将那红笺往身后一藏:没、没什么。
对上柳轶尘的眼,昨夜种种刹那在眼前浮现,几乎是本能的,感觉到脸颊一热。
然转瞬即强自镇定下来,假装什么都未发生,更干脆展颜露出一个笑:大人早!声音欲盖弥彰的轻快高亢,高亢的像一只被人追赶着的乌鸦。
柳轶尘本还有些不知所措,见了她那样子,不知怎的,竟忽然放松下来。
看着她自欺欺人,故意拖长了音调,道:昨晚……杨枝不差是从位子上一弹而起:昨晚酒醉误事,大人切莫放在心上!我是想说……柳轶尘笑道:昨晚睡得可好?杨枝双肩一松,笑的灿烂而僵硬:睡得好,特别好!你别说,蓬莱阁的酒就是不一样,一觉到天明,呵呵呵——那眼睛底下的深青是梦游磕的?柳轶尘没有拆穿他,只道:好就好。
顿了一顿,又假作无意补了一句:哦对了,我搬到对面了。
什么?!杨枝又是一惊,双目圆睁,肩膀又猝然收紧:那、那郑大人呢?郑大人搬回家住去了。
柳轶尘道:他在临平街有宅子,平常若非案子多,他亦是住在家中的。
临平街,离衙门不远倒是。
这么说,把屋子让给柳轶尘倒是合理之事。
毕竟,让大理寺堂官正日在衙房里打地铺也不成事。
不是冲着她来的不是冲着她来的!杨枝心中自我宽慰,一口气舒了下去,肩膀也松了下来……哦对了——杨枝一口气又倒提起来,肩膀再是一紧。
柳轶尘不落痕迹地笑了笑,故意缓缓道:……跟我出门……办个案……你大爷的!杨枝看出了他的逗弄之意,下定决心不再被他牵着鼻子走:大人,今儿换个人成不成?昨晚总算有了点线索,今日她已迫不及待要去查探一番。
不成。
柳轶尘言简意赅地回给她两个字。
杨枝明知无用,还是弱弱坚持了一下:大人,我那三天假……三天只存在在大人口中的假……给你补上。
柳轶尘道,转眸见她神色哀怨:我保证。
仿佛怕保证不够分量,又补了一句:下月江府设宴,我带你去。
大人,还等什么,办案去吧!杨枝立刻起身,往门外走。
饶是她心急如焚,也知道跟着柳轶尘进江府,比她自己想歪门邪道进去,要有用的多。
她脚下干脆,恨不得立刻就将案子办了交差。
柳轶尘却抬了抬下巴,意指那敞开的红木匣子:你东西不放回去?人家这么郑重地送了东西过来,你就随意丢弃?杨枝这才想起手中的红笺,折身返回桌前,要将红笺放回匣中。
她折身的那一瞬,柳轶尘低头瞥见,那红笺上,金粉绘的两朵并蒂莲花彼此依偎、温情脉脉。
眸底微微一沉。
**二人上了马车,杨枝忍不住问:大人,咱们这是去哪?蓬莱阁。
为、为何?杨枝想起自己昨天才去找过秾烟,如今功败垂成,而秾烟又是王八咬人死不撒口的性格,今日见了面难保不会拉着她细问前夜细节,帮她推演败在何处,该如何改进。
她一想到要见秾烟,就已头疼起来,本能揉了揉太阳穴。
给。
柳轶尘递过来一个瓷瓶,见她不接,又补了一句:解酒的。
杨枝道:谢大人,我并非宿醉。
柳轶尘哦了一声,没有再坚持。
他甚至比她自己更清楚前夜她的状态,若他没有猜错,那酒应当是蓬莱阁的千金渡。
蓬莱阁的酒,想也知道,不会让人难受。
那她此刻头疼,只能是一个原因——柳轶尘道:睡会吧,离蓬莱阁还有一会。
杨枝却摇了摇头,又问:大人,我们为何上蓬莱阁?你可还记得秾烟身上的伤?柳轶尘见她执意不肯休息,方道。
记得。
那是第一回 随他审案时,她亲自验过的。
何况那伤,她也不知见过多少回。
你可知方濂为何打她?柳轶尘问。
难道不是……床笫间的古怪癖好?杨枝曾听秾烟提起,来蓬莱阁的恩客癖好各异,什么样的都有。
她记得几年前有个俊俏年轻人,专要找锁骨上有疤的姑娘。
床笫二字出口,气氛似乎变得暧昧了些。
杨枝微垂下眼,欲盖弥彰地一拱手:请大人解惑!柳轶尘方清了清嗓子,道:方濂曾是穷苦出身,但从小天资聪颖,喜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十七岁便中了举,在青州太守家中做西席——那是永嘉年间,彼时的太守叫傅曜,膝下一个女儿,唤作婉娘。
傅曜?杨枝听到这个名字,忽然反应过来什么:这人与傅秋兰同姓。
不错。
柳轶尘笑了笑:你头一回听到傅秋兰这个名字,有何感觉?杨枝忖了忖:屈子的词,纫秋兰以为佩。
柳轶尘笑道:书没白念。
顿一顿,续道:你记得我与你说过她还有个姐姐么,她姐姐叫傅江离。
江离秋兰[1],都是屈子词中的香草。
杨枝蹙眉,立刻补道:起名的念过几年书,并非寻常穷苦人家!不错。
柳轶尘点头。
这和方濂的案子有什么干系?杨枝再一次问。
柳轶尘道:你可还记得在西山你给我讲过的《芸娘传》?自然记得。
杨枝道,念头转到那《芸娘传》上,眸光一动:方濂与那婉娘有私情?不愧是说过书唱过戏的。
柳轶尘道:方濂与婉娘私定终生,傅太守不愿女儿嫁一个穷书生,两人遂相约私奔,后被傅家人抓了回来,二人俱讨了一顿毒打,却宁死不从。
傅曜无奈,只得顺了女儿,同时与方濂约定…………三年高中,取得功名,再回来迎娶傅婉娘。
杨枝接着他的话,续了下去:但是后来方濂并未回来娶婉娘。
傅婉娘因爱生恨,那傅秋兰是婉娘的女儿,她是来复仇的!柳轶尘轻笑:那是《芸娘传》里的故事。
傅秋兰是来复仇的不假,但她却不是婉娘的女儿。
又道:傅曜因没有儿子,在亲眷中过继了一个侄子养在膝下,叫傅凭章,从小与婉娘一起长大,对婉娘一片深情。
傅曜许诺傅凭章要将女儿嫁给她,可没想到半路杀出了个方濂。
这边厢方濂上了京,很快便传来高中的消息。
因才华横溢,又生得俊秀,眨眼便得了京中诸位大员与小姐的青眼,你想必也听过榜下选婿之说?听过。
杨枝道:方濂被卓太公看上了?柳轶尘点头:方濂要回青州报喜,京中几番阻拦,就这么一耽搁,便又耽了半年。
半年后,青州传来消息,婉娘自尽了。
啊!杨枝陡闻惊诧,细思之下却又觉得合理:婉娘以为方濂要另娶,觉得一腔深情错付,遂自尽了?猜对了一半。
柳轶尘道:方濂另娶的消息的确传到了青州,但婉娘坚持不信,傅太守却是大怒,一怒之下将婉娘另许了他人。
其时当地富户沈家看上了婉娘,傅曜就要将婉娘嫁给沈氏。
嗯?杨枝纳罕:不是说原打算将女儿许给侄子吗?这其中另有缘故。
柳轶尘道:傅太守四十过半新娶了个小妾,这小妾却给他生了个儿子。
这样一来,侄子就没了用处,傅凭章一气之下回了本家……傅沈二家结亲后,婉娘坚持不嫁,傅曜百般羞辱,婉娘无可奈何之下投了河。
……方濂赶回青州时,婉娘已经没了。
三月后,方濂回了京城,娶了卓太公之女。
半年后,傅沈两家牵入一场逆案,满门抄斩。
杨枝听到这里沉默了片刻,忽然道:但那傅凭章却没死。
不错。
柳轶尘赞许地看了她一眼,道:傅秋兰就是傅凭章养女,听闻,生得极肖婉娘。
你是说……傅凭章要为婉娘报仇,才让傅秋兰上了方家。
杨枝问。
柳轶尘哂了哂:傅凭章几年前就已经死了,只是他临死之前将当年之事改了一改,告诉了傅秋兰,还告诉她,她是自己与婉娘的女儿……你说什么?傅凭章告诉傅秋兰,自己与婉娘两情相悦,方濂横插一脚、从中作梗,要强娶婉娘,害得婉娘跳了河,又逼死了傅家满门。
这傅凭章……杨枝轻叹,倏而想起什么:那傅江离呢?之前说傅秋兰的姐姐也在京城,这个傅江离,我们见过?到了。
柳轶尘忽然道,抬手掀开帘子,当先下了车。
杨枝也跟着下了车,这才注意到二人来的是蓬莱阁的后门,正对着一条窄街,叫闻芳巷。
蓬莱阁一共有三重院落,前后门都是一栋两层小楼。
两人刚下马车,忽见一个人影自二楼窗口直直坠下,小心!杨枝大喊,却无能为力。
柳轶尘站在她身后,只眯眼看了看那身影坠落的窗口,眼见那人就要摔落在地,眉头都未皱一下。
下一瞬,一个身形从斜刺里窜出,踩着砖墙飞跃过去,伸臂一揽,将那坠落的身形揽在怀中,止了下坠的势头。
紧接着,两人稳稳落在地上。
杨枝惊讶看向两人,方才飞跃而起的是申冬青,另一个坠落的却是朝雾。
朝雾双足触到地面,还没来得及站稳,右手已向申冬青急急探去。
那手中银光闪动,赫然握着一柄匕首。
申冬青没想到才救下来的人竟对自己起了杀机,避之不及,右胸狠狠挨了一刺,鲜血登时喷涌而出,染了他前襟。
他右手呈擒拿之势,疾去抓朝雾右手,朝雾矮身避开,却不想申冬青不过是诱敌之招。
下一瞬,他一掌拍在她背上,将她拍飞出去。
二楼方才她坠落的地方这时探出一个头来,一脸无辜,却是黄成:大人,我没逼她,是她自己跳下去的。
柳轶尘懒怠理她,只淡淡吩咐两个字下来,黄成跳上窗台,轻轻一跃,稳稳落在诸人面前,身姿轻盈,未带起一点尘灰。
大人,慈济寺前林子中动手的不是她。
黄成咬了一口顺手从二楼房中捞的桃子,含混道。
嗯。
柳轶尘道,侧目瞥了她一眼:什么地方的桃也敢吃?上回被药倒忘记了?这桃没毒……黄成咬到一半的桃瞬间不香了,迷茫望向朝雾:……吧?朝雾被申冬青一掌拍飞在地,这时才起来,袅袅走到三人跟前,敛衽行了一礼:柳大人。
谷君有礼。
柳轶尘道。
作者有话说:[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出自《离骚》。
跑一下剧情,下一章这个案子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