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答应下周一要教江宁嫁接果树, 离定好的日期还有六天时间,江宁立即着手开始准备。
首先是工具,他需要锋利的刀具、锯子等等, 这些还好办,他毕竟是保管员, 直接从保室里拿过来用, 用完再还回去就行。
还有一种东西比较难找,那就是塑料薄膜, 它是用来包裹果树嫁接后的伤口,必不可少。
这个时代, 塑料制品早就有了, 像塑料凉鞋、塑料膜,塑封笔记本上的封皮都是塑料制品,塑料袋之类的还没见过。
塑料膜在乡下也很少见。
江宁想过找替代品,一时又没有合适的。
没办法, 他只好请求支援。
李守信方朝阳孙宇他们都行动起来帮他找。
高雪华听说后,把自己日记本上的塑封皮直接撕下来给了江宁, 其他女知青也慷慨解囊, 给了他几张塑封皮。
李守信也给江宁找来了几片塑料膜。
江宁珍而重之地把这些东西收起来, 接着是寻找适合当母树的酸枣树,要植株健壮、品相好、没有病害的酸枣树。
找到合适的就挖出来移植到院子外面。
江宁整天忙忙碌碌,刘家河的社员也都知道了,在乡下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大家对此看法不一,跟以前不同,大多数村民不看好江宁的做法, 觉得他有点异想天开。
只有少数人对江宁有盲目的信任。
鉴于江宁之前积累的好名声, 很多人就算不看好, 也没有当面说什么,只在背地里议论而已。
听说江宁要找好的酸枣树苗,大家也乐意顺手帮一把。
于是,江宁一天之内收到了十几棵品相不错的酸枣树。
这也省了不少事,他再三道谢。
送树苗的乡亲们摆摆手,不在意地说道:不用谢不用谢,这不费啥事,希望你能搞成吧。
江宁一边做准备工作,一边还得完成本职工作。
秋粮入库,交公粮,之后是给社员发口粮。
虽然有陈壮、刘家成两人协助,但事情还是无比繁琐,各家各人的工分统计、核对,到分粮食时,又有许多口舌争执。
江宁以前就知道农村水很深,但这次分粮体会得更加深切。
比如分红薯时,有人因为红薯的大小争执不休,闹得不可开交。
陈大山已经算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干部了,陈家人也没有搞特殊。
但再公平公正,也不可能没有一点误差,多几斤少几斤都在正常范围内。
见大家闹得不可开交,江宁有点忍无可忍了,直接说道:把小的挑出来给我,你们从我那堆里拿红薯补齐。
他这么一说,争执的人家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连说不要。
江宁也不管他们,直接称称好斤数补给他们,把小的破的扔到自己那堆。
分玉米时又有人争执,玉米还没全部脱粒,直接把玉米棒子分下去,自然有大有小,有好有坏。
陈大山也是忍无可忍了,大吼一声:再吵下去,这粮食不分了。
好歹要点脸面行吗?大家终于收敛了一些,一个个嘴里嘀嘀咕咕,但都乖乖排队领粮食。
江宁面无表情地帮着记帐、看枰、分粮,这活是真累,比下地还累。
忙完一天,江宁累得话都不想说。
分的红薯和玉米放在了保管室,明天再来拉吧,今天实在拿不动了。
陈大山吼别人,但面对江宁仍旧和颜悦色,还跟他闲聊几句:小江,被这阵仗吓着了吧?你在城里没见过种人吧?江宁苦笑道:天下的人性都相通,哪里都有这种计较的。
可能是大家都太穷的缘故。
陈大山诉起了苦:大队干部听上去挺好,其实麻烦得很,屁大的事都得管,无论做得多好,都有人抱怨。
江宁深以为然:以前不知道,现在可算明白了。
陈伯,你可真不容易。
咱们大队这摊子事,也只有你能管。
陈大山满意地笑了,他邀请江宁去他家吃饭。
江宁谢绝了,大娘和嫂子帮着干了一天活,太累了,让她们好好歇歇,下回有空再去。
陈大山客气一下,也就罢了。
江宁步履沉重地走在山间小路上,他现在只想快点回家,吸吸幸福,抱抱平和,补充一下能量。
走到半路却意外看到了老吴,老吴的目光正停留在山坡上的柿子树上。
听到江宁的脚步声,眼睛的余光都不给他一点,说道:这柿子应该很好吃。
江宁接道:我吃过柿饼,挺好吃。
你要想吃,我明天给你摘一些。
山上的柿子和酸枣随便摘也没人管。
老吴摇头:我无所谓,我就想,你这么爱吃,肯定不会放过这些柿子。
江宁:……既然碰到了师父,江宁也不急着回家了。
两人慢步在山间小路上,有一搭无一搭地说话。
江宁向老吴汇报准备工作的进度。
老吴不太在意这个,却问道:准备工作难度大吗?江宁:有点难度,但都能克服。
老吴:在过程中,有放弃的念头随时告诉我。
江宁:有师父的督促和鼓励,我更不能放弃。
老吴的声音平淡无波:不,我是说,只要你想放弃,我就鼓励你放弃。
江宁再一次无言以对。
老吴见江宁半晌没回应,这才把目光收回来,用那双澄澈的眸子注视着江宁,以后别叫我师父了,就叫我老吴。
我不会因为你叫我师父,就做出一副为人师表的样子。
江宁一本正经地回道:以前还有过这种幻想,现在不会了。
回怼谁还不会了?老吴对江宁的反应似乎有点高兴,你这样子才像个年轻人,别整天老气横秋的。
我家里那两个臭小子,我说一句他们怼一句,这样的年轻人才有活力,敢于反抗权威。
江宁:……您家的教育这么野吗?他油然而生一丝羡慕:我真羡慕你家的晚辈,在一般人家,长辈与晚辈都是上下级关系。
不知道是哪根筋搭对了,这次老吴的谈兴明显比前两回好。
两人走到院门口,他查看了一下新移植的酸枣树苗,难得点头夸赞一句:这些树的品相还不错。
江宁正要继续跟他谈专业问题,老吴却又跟他谈论村民的人性问题。
他问:你分粮时是什么感觉?江宁实话实说:开始感觉不太好,觉得这些人太斤斤计较,现在一想,主要是大家太穷,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等日子好过了,肯定会好些。
老吴冷笑:那可未必,有些人的日子过得特别好,还不是内心阴暗?江宁知道老吴的一些经历,也理解他的想法,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他想了一会儿,说道:老吴,我记得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
’我知道人性中有很多恶,但也有一些闪光点,星星之光,足以照亮黑暗。
所以,哪怕是认清人性的真相后,也尽力去热爱人类吧,不然日子没法过。
老吴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指着对面山坡上红彤彤的柿子:我又想吃柿饼了,你有空帮我弄一些。
江宁爽快答应:好的,正好我也想吃。
分完粮食,江宁的工作又轻松下来,剩下的一些扫尾工作,刘家成和陈壮接了过去,两人都知道江宁在搞实验,虽然心里不信,但都用实际行动支持他,让他早点回去。
江宁挑着两大桶红薯回到家里,东西刚放下,幸福就喵喵叫着扑上来,熟门熟路地跳到他肩膀上。
江宁感觉到肩上一沉,这小家伙没少长。
平和也长胖不少,围着他摇头摆尾的。
他歇了一会儿,喝了一大碗薄荷茶,便收拾东西,拿着摘柿子的工具和竹筐去山坡上摘柿子。
他在忙活,幸福平和在旁边玩耍。
半个小时就摘了一大筐,回到家里,江宁便搬个凳子,坐在那儿削柿子皮,削完皮,用线串成一串,挂在院子里晒干。
老胡收工后,也搬只凳子一起削皮。
只是削柿子皮这活也不好干,枯燥重复。
老胡说道:往年我一个人时,从来不弄这些,宁愿不吃也不弄。
太麻烦了。
江宁笑道:生活的美妙之处就在于细节。
老胡笑着摇摇头。
他突然想起什么,便说道:对了,今天何大姐见到我,说老吴的精神状况有所好转,说是你的功劳。
江宁不敢居功:我也没做什么,就是陪他说几句话而已。
想请他吃顿饭,他都不肯赏脸。
老胡笑道:他那个人的性子比较孤僻,即便是邻居,他也很少去串门。
江宁:正常,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
江宁准备了几天,终于到了周一那天。
老吴如约而至。
他先教一种最简单的嫁接技术,把一棵酸枣树离根部三十公处,用锯子快速锯断,把用刀把表面削平,然后在创口处切开树皮,再把削好的枣树枝插进去,用塑料薄膜包扎好伤口。
老吴一边操作一边解说:其实这个不是我的专业,我只是看别人这么干过。
步骤大体上差不多,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嫁接方法,还有芽接、劈枝接、腹接法,咱们以后慢慢研究。
最佳的嫁接时节是明年的二到四月间,现在咱们先练练手。
江宁认真地聆听,还拿着小本记下要点。
还好,不是太难,他以前在网上看过类似的视频。
别看老吴发型自由不羁,聊天时不按常理,但一工作起来就十分认真专注,严格要求。
说起专业知识,一双眼睛熠熠生辉。
专注的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中就到了中午。
江宁起身说道:我饿了,我去帮午饭,你也在这儿吃饭吧。
老吴正在思考一个问题,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
江宁上次为了熬糖,从村民家里买了个小石磨,昨天正好磨了豆腐,今天还剩一块。
江宁就做了个麻婆豆腐、辣椒拌面,再炒个番茄鸡蛋。
番茄快下市了,再吃几回就没了,三个菜,再加个汤,萝个丝汤。
做好饭,他去叫老吴,老吴坐下来吃饭,说道:咱们还可以嫁接别的果树,反正是实验,索性多实验一些。
江宁点头:可以,过两天我再弄一批果树来。
老吴吃饭时还蹙着眉头,似在思索什么问题。
不像江宁和老胡这么全情投入。
直到他吃到了一块豆腐,才终于回过神来,这豆腐吃着不错,没有豆腥气。
江宁说道:今天准备不足,下回请你吃顿好的。
好吃的也费时间,他们下午还要继续做实验,时间不够,中午只能炒几个快手菜。
老吴一脸认真地夸奖江宁:你的厨艺确实不错,比我跟你阿姨做的好吃多了。
老胡:……他有幸吃过两人做的饭菜,只能说术业有专攻。
老吴饭没吃完就要离开,他说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需要回家查证一下。
说罢,就匆匆离开了。
江宁也只能适应他的节奏。
吃完饭,他继续练习嫁接,争取更熟练。
这个季节还不算冷,他们嫁接的果树有一定的成活率。
江宁怕树苗被破坏,就在周围安了一圈木栅栏,并打算移植些他荆棘,做个防护。
江宁正在专心干活,忽然觉得不远处的灌木丛里,有人鬼鬼祟祟地在那儿窥视。
他过去查看,一走近灌木丛,里面的人就像兔子似的窜了出去,跑了。
看身影还是个孩子,江宁推测这家伙可能是王威的弟弟,王大头。
要是别的孩子,见着他不会吓得逃跑。
江宁心中无奈,这兄弟俩一个比一个熊。
现在是农闲,有的人一闲就爱生事。
他得想个法子解决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