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七零道系知青 作者:洛水伽楠 > ◉ 第七十三章结局(下)

◉ 第七十三章结局(下)

2025-03-22 07:53:19

江宁考上燕大的消息, 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

不断地有电话打进来恭喜、询问。

赵星海也来过一回。

李恒和江雪两人面上带笑,走路带着风。

江凤仙听说后,先是不敢相信, 等到不得不相信时,又开始说酸话:这个江宁真是走运。

接着, 她又拍着大腿道:江晨一家听说了, 可不得悔得肠子都青了。

必须得让他们知道。

托江凤仙的福,江晨一家很快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家属院的邻居们也知道了。

大家先是难以置信, 就江宁这小子也能上燕大?以前没看出来啊。

接着也有人找出了江宁的优点:这也难怪,这孩子从小就安静, 坐得住, 爱看书。

有人羡慕妒忌江晨夫妻,但很快又想到这个最有出息的儿子已经被江家逐出家门了,又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还有很多人就想看江晨夫妻俩后悔的样子,就准备去江家串门。

江家一家人神色复杂, 相对而坐。

江晨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他后悔了, 真的后悔了。

早知道……他越想越气, 不气自己, 反而骂自己老婆:你这个糊涂的女人,我当初要跟阿雪和小江断绝关系时,你怎么不拦着?是你自己做的决定,我拦得住吗?妻闲夫祸少,就是你这个娘们的错。

我呸,你以为你是什么好东西。

……两人眼看着就要掐起来。

江平江安他们赶紧劝和。

……且不说江家这边的消息, 现在的江宁也有了烦恼。

有不少熟人来问他学习秘籍, 有人出高价要买他的笔记。

他之前做的笔记被人要走了, 最后连李少微的也被人拿走。

李少微生气地嚷道:谁把我的笔记拿走了?完了完了。

江宁赶紧问道:姐,你上面是记了不该记的东西吗?李少微皱着眉头道:不是不该记,是我的字太丑了,伤我的面子。

江宁笑着安慰:没事没事,我的笔迹也记得很潦草。

刚安慰好,偏偏姑父又来补一刀:小宁那字像草书,潦草得好看,你那字是真丑。

李少微:……就没见这样的亲爹。

他们俩的通知书已经寄来,现在大家都在等李少阳的消息。

几天后,他们终于等到了李少阳的电话。

李少阳打个电话可不容易,要翻山越岭,排半天队才轮上他。

李少阳在那边大声报喜:爸妈,我考上了,我考上了国防大学。

我很快就回去了。

李恒十分激动:好好,儿子,你是个好样的。

一家人听说李少阳要回来了,都很高兴。

李少阳时间有限,就长话短说,每人都说两句,最后轮到江宁接电话,李少阳说道:小宁子,你小子挺有能耐,我可以靠你吹牛吹好几天。

你给我寄的那些资料划的重点真管用,谢谢你。

江宁笑道:你赶紧收拾东西回来吧,别耽误了开学。

李少阳挂了电话,一家人仍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当中。

今年的高考虽然结束了,但江宁他们合办的印刷坊生意却更火爆了。

王书田也考上了大学,北方大学中文系。

于慧慧考了一所师专,令人不解地是于子期竟然落榜了。

江宁鼓励他明年再考。

老胡没考大学,他恢复了工作。

让人惊喜的是吴尘吴缺,吴尘考上了清大,吴缺考上了理工学院。

方朝阳和李守信高雪华都考上东省的大学,三人写信再三感谢江宁,要不是他寄的课本和资料,三人是不可能考上的。

林木好像没考上,他让他爸林晨很没面子,觉得自己输给了江晨,但他很快又想到,江宁再优秀也不是江晨的儿子了,他的心里又平衡了一点。

一月中旬,离家数年的游子李少阳终于回来了。

他到家门口时,江宁没有认出来,这真不怪他,表姐也没认出来。

李少阳以前高高大大的,阳光帅气。

现在依旧高高大大,但脸晒得黑红黑红的,皮肤还皴了。

穿件半旧的军大衣,挤了几天火车,衣服又脏又破,还有一股味道,头上戴顶棉帽子,皮毛往外翻着,手里拎着个旧布袋。

李少微还以为是收废品的,就冲屋里喊江宁:小江宁,有人来家里找你卖废品了。

以前也不是没有过,谁家里有旧书和家具,先找江宁问问。

等到江宁出来,也顺着话问道:同志,你要卖什么?李少阳:……他把旧布袋往地上一扔,撸起袖子嚷道:我看你俩是找揍,什么眼神,连我都认不出来。

两人盯着李少阳看了一会儿,才认出来。

李少微指着弟弟大声叫道:你是少阳,我的天呐,你怎么变成了这模样?江宁则淡定地说道:我早就认出来了,逗你玩呢。

李少阳嗤了一声。

李恒和江雪听到声音,急忙跑出来查看。

两人看着儿子这模样,愣了好一会儿,江雪先扑上来,抱着儿子哽咽道:你咋变成这模样了?李恒也很激动,但忍住没掉眼泪,他说道:外面冷,赶紧进屋。

一家人终于团聚,大家都分外激动。

围着李少阳问东问西。

李少阳不知先说什么好,只得先安抚爸妈:爸妈,你们别看我这样,其实我还过得还行。

这不是回来了吗?江宁趁着他们说话,自己去厨房加几道菜。

他炒了个腊肉白菜,鸡蛋木耳,凉拌个腐竹,一看米饭好像不够了,又出了门,买了十几个馒头。

他回来时,一看姑姑也在厨房。

江雪的眼圈都红了,她拭拭眼角,说道:还是你想得周到,我准备过来加道菜呢,你都做好了。

江宁说道:他该饿了,先开饭吧。

等到饭菜端上桌,大家都更心疼李少阳了。

狼吞虎咽、风卷残云都不足以形容他。

他边吃边说道:还是家里的饭菜好吃,妈,您的厨艺进步了。

……李少阳回来了,他昔日的同学朋友往往上门拜访,再加上李家一门出了三个大学生,很多人携带孩子登门求教。

李少微和李少阳哪有什么耐心,直接把问题往江宁身上一推:都是他教我们的,你问他。

江宁:……不愧是姐弟,甩锅动作整齐划一。

江宁虽然有耐心,但也奈不住人多。

而且要说他有秘诀,他还真的没有。

他说好好学习努力读书,人家觉得你在糊弄。

他说我考上燕大,有一部分原因是有燕都户口,录取率高一些。

这是真的。

但人家不以为然,我们也有,比你的还早,为什么就没考上?江宁:最起码对我是这样的。

他说的都是真话,但没用。

最后江宁只得悄悄躲出去。

要是平常他会躲到于子期家,但现在不合适,你说你的烦恼,可人家落榜了。

找王书田,他家太小,屋里全是人。

江宁躲到了老吴家。

老吴正在招待一帮老朋友,他跟吴缺又不熟,最后被吴尘捡走了。

两人先到吴家吃了饭,下了会儿棋子,聊了一下国内国际时事,吴尘说要带他出门溜达溜达。

吴尘把江宁带到了后海的一个四合院,他问道:你觉得你这个院子怎么样?江宁打量了一下,这院子方方正正,院子很大,四间正房,两间厢房,比于子期家的还大,位置也比他家的好。

挺好。

吴尘又问:你想不想买下来?江宁:想,以后再说吧。

他是想买,但现在不是没钱吗?吴尘随口说道:一万多块就能买下,我借你。

江宁吓了一跳:不,不用。

吴尘见他这样,微微笑了一下,耐心解释道:我叔提出来的,他想借。

江宁:谢谢你们,但我不习惯借人钱。

而且我认为朋友之间,一旦牵扯到金钱往来就不纯粹了。

这是真心话。

亲戚也好,朋友也好,都不宜牵扯到金钱往来。

吴尘看着江宁的眼睛,缓缓说道:在刘家河大队时,我叔当时说过,如果他将来东山再起,要回报你,你不可以拒绝。

你当时也答应过的。

江宁:……他见过使出浑身解数找人借钱,没见过这样想法设法让人借钱的。

江宁思索片刻,说道:你知道的,我马上就要读大学,我挣的钱有限,这么一大笔钱,我不知多久能还上。

吴尘:什么时候还都可以。

你不爱欠人人情,我叔也是这样。

换言之,只有先还你一个大人情,他的心里才好受些,以后你们之间才是真正的纯粹的来往。

借钱给你买房这事,是我们大家的决定,你考上了燕大,以你的能力和学历,只要你愿意,你肯定前途无量。

况且你姑父的职位不低,我们能帮你的有限,我记得你说过想要这附近买房,就帮你留意了。

江宁沉思半晌,世上确实有像老吴这样的人,一旦欠了别人的人情心里不舒服。

既然如此,那就给对方一个机会吧。

反正他很快就能还清。

江宁回到家里,把事情一说,大家也吃了一惊。

江宁说道:其实我当时帮他,真的只是顺手而为的事,也没指望获得回报。

李恒深有感触道:这就是好人有好报,你越不求回报,越有回报。

李少阳满脸羡慕:小江宁,你真厉害呀,有人上赶着借给你钱。

怎么没人借给我呢?李少微开玩笑道:你说吴家要有个女儿,吴伯会不会让闺女以身相许?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笑了一会儿,李恒严肃地说道:小宁,如果老吴执意如此,你就如了他的意吧。

有些人是真的不愿意欠人恩情,小恩容易报,大恩得需要时机,总让人在心里惦记着也不好。

江雪迟疑道:那房子得几万块吧,不是几百几千,小宁什么时候能还上?李恒说:会还上的,别忘了他考上了燕大。

江宁对还钱倒不担心,马上就改革开放,他要兼职下海。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江宁同意老吴借给他钱买房。

那栋房子地段好,房子保存完整,因为房东急着用钱才要卖的,要价一万六,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一万三成交。

有了房子,江宁的户口也可以从姑姑家迁出来了。

位于石城老房子里的书和旧家具也能搬出来了。

姑姑看江宁买了房子,对于那栋老民房也有了卖的念头,不过他们那房子又偏又破,卖不上价格,江宁一听赶紧阻止:姑,你家现在也不差那点钱,别卖了,留着吧。

姑姑一听也是,就放着吧。

房子保持得挺好,几乎不用怎么装修,房里的家具房东也留下了大部分。

江宁和王书田李少阳三人敲敲打打,叮叮当当,自己买来材料装修。

把门窗修理一下,换几块玻璃,院子里移植过来几棵果树,一棵梨树,一棵石榴,十来根竹子。

沿着墙根处的砖头被江宁给撬掉了,他要种菜,种南瓜冬瓜丝瓜。

他还把边边角角给利用起来,砌成花坛和菜圃。

用木头给平和从容做了两个狗窝。

院子弄得差不多了,再弄书房。

最大的两间房当作书房,沿着墙放一排实木书柜,从地板一直到顶。

文学名著,诗词小说,古代典籍,无所不包。

按类别存放,跟图书馆似的。

王书田看得眼热,书跟着你混,日子过得都敞亮,不像跟我,都只能憋屈地窝在床底下。

江宁鼓励道:你好好攒钱,过两年也买一套。

现在的房子还买得起。

王书田摇头:不敢想,我每月工资三十多,一年不吃不喝也就三百多块,十年三千,三十年攒够一万块。

更何况我上大学后,就没工资了。

江宁哑然,确实,一万多听着不贵,可是这时候工资也低呀。

房子装修好以后,江宁就把东西搬进来了。

姑姑一家挺舍不得他的。

江宁说道:就算现在不搬,开学后我也得住宿舍,再说,离得这么近,以后肯定会常回来蹭饭的。

李少微说道:你不来我就去你家蹭饭。

欢迎欢迎。

二月中旬,江宁前去燕大报到。

在这座百年名校里,他跟同学们一起,专注而贪婪着汲取着知识,徜徉在文字的王国里。

他每月领着十几块钱的助学金,吃食堂,住宿舍,每天早起早睡,认真读书。

一到寒暑假,江宁南下花城,倒腾东西回燕都卖。

猴子因为有亲戚在铁路部门工作,给了江宁不少帮助。

江宁见他这人机灵,人面儿又广,干脆跟他合伙做小生意,他负责批发,猴子负责售卖。

利润他拿大头,猴子拿小头。

但即便如此,也比上班好多了,而且风险也小。

猴子对江宁十分感激,干活也更卖力。

江宁眼光超前,倒腾回来的衣裳和小商品回回大卖。

他赚了钱,身边人也跟着得好处。

别人不说,李少微现在是学校里最拉风的崽。

墨镜、帽子、风衣都是独一份,走在校园里回头率十足。

听说还吸引隔壁学校男生的注意,两人正在谈对象。

姑姑知道后,特地给江宁送一大堆吃的喝的,并让他给李少阳给搭配一身行头,好方便他找对象。

江宁也给搭配了,大衣风衣样样都有,可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国防大学里男生居多,你再引人注意效果也不大。

姑姑又想出一个奇招,就是让李少微领着弟弟在她们学校里多逛逛,她们那儿女生多。

李少阳的问题最后也解决了,他的对象还是江宁带来的,就是于慧慧。

姑姑听到消息惊住了,悄悄地问江宁:你哥是不是不知道你跟于慧慧的关系?可别兄弟之间生了嫌隙。

江宁无奈道:姑,我跟于慧慧早就认识了,我们真的只是朋友关系,要真有那意思,就不会轮到少阳。

姑姑松了一口气:哦,那就好。

小于是个很好的女孩子,我也挺喜欢她的。

……时光荏苒,四年过去,江宁顺利毕业。

他拒绝了各大单位的邀请,回家呆着。

江宁曾经也犹豫过,大家都在意气风发地奋斗着,他停下真的好吗?他起点够高,又有巨大的时代红利。

可是他又想起了他在病床上的感悟,再一次问自己,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要自由,不想被人管,就想自由支配所有的时间。

他了解自己的性格,只要他工作,无论是哪一种工作,他都一定会尽力做好。

他一旦上了赛道,就会身不由已,被裹挟着卷入竞争的旋涡,不进则退。

他的初心不是这样,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既然选择出世,那就出到底,索性就不入世。

他的人生他说了算。

对于江宁的选择,姑姑姑父十分不理解,所有人都不理解。

吴尘有点理解,但也不完全理解。

江宁毕业后就呆在家里,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慢跑,买点菜回来吃早饭。

上午读书写作,中午睡个午觉,下午在院子里劳动两小时,听听音乐,练练书法,五点就吃晚饭,吃完饭去散个步。

每周拜访一次朋友,或跟于子期喝喝茶,或跟老吴下下棋子,去姑姑家吃顿饭,轮流着去。

隔段时间去看看收购站的刘大爷,淘点旧书和家具。

八十年代以后,摆摊的人多了起来。

江宁会去路边的旧书摊上买些旧书,永定路、玉泉路、报国寺的小书摊,他都去逛过。

每隔两三月他会南下一趟,批发些衣服和小商品,有熟悉的店家以后,就直接打电话发电报订货,让猴子的亲戚帮忙托运。

靠着这些小生意,江宁在两年前就还清了老吴的钱,手头还攒了几万块的存款。

他又在姑姑家附近买了一栋房子,以后出租用。

毕业半年后,江宁的第五部中篇小说在《燕都文学》上发表,第一部长篇在《现代》杂志上发表。

长篇他只是投个试试,没想到真能发表,更没想到还能一炮而红。

他现在多了一个身份:青年作家。

之后,约稿信纷至沓来,还有很多记者想要采访他。

这大大出乎了江宁的意料,他的文学水平他是知道的,只是比普通人略好一些,一个稍有水平的业余爱好者而已。

但因为赶上了文学的黄金时代,他这块普通的铁也发出了金光。

有句话叫做,运来铁变金。

说的就是他这种人。

江宁对于突然而来的名声和荣誉十分淡然,做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在读过那么多文学名著后,太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了。

他所获得的一切皆是时代的馈赠。

作家的身份给江宁带来了光环,也使得他的宅居生活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

他继续认认真真地读书,安安分分地写作。

他知道自己没有成为名家巨匠的天分,但他做为一个时代的经历者,两个时代的过客,他要记录下这一切。

江宁在悠游自在地享受着生活时,吴尘带着团队出国考察去了。

他回来时已是秋天,江宁最喜欢燕都的秋天,一大早就背着面包苹果和水去爬西山。

吴尘静静地在门口等着江宁,江宁看到他,歉意地说道:不知道你今天要来,等好久了吧?吴尘淡笑道:没事,是我没提前预约。

叔叔说过,要见你最好提前预约,你每天都是有规划的。

江宁笑道:是的,习惯了,连玩都会提前规划好。

吴尘饶有兴趣:都是怎么规划的?江宁一边说话一边掏出钥匙开门。

一般是一三五出门闲逛,二四六居家看书写作,周日走亲访友。

吴尘点头:安排得挺好,劳逸结合。

他又问:你最近去哪些地方旅游了?江宁道:已经游完三山五岳了,下一站打算去苏杭,下下站去云南。

不过,这两年治安不太好,只能悠着点儿了。

两人进了院子,江宁从冰箱里端出水果和凉茶放在院中的石桌上,两人相对而坐。

吴尘默默地打量着院中的一切,才几个月没来,好像又大变样了。

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绿茵茵地一片。

墙边的青竹随风轻摇,一畦畦蔬菜齐齐整整地生长着。

吴尘看着这一切,忍不住喟叹道:‘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①’。

林下唯有你。

江宁赞道:好诗。

吴尘反问道:你还要出世多久?江宁:我没出世,我一直在俗世中。

吴尘看着他,你原本可以有更大作为的。

江宁淡然一笑:我最近在读尼采的书,他有句话说得挺好:‘对待生命不妨大胆一些,反正你迟早要失去他’。

我要把想去的地方都去了,想做的事都做了。

当意外降临时,我不会有一丝遗憾。

吴尘略有些困惑地看着江宁,在等着他进一步地解释。

江宁看着吴尘,问道:你知道,一个人死前最悔恨的是什么吗?吴尘轻轻摇头。

江宁慢慢地说道:最悔恨的不是没有功成名就,不是车房婚姻孩子,而是他从来都没有充分活过,他从来都没有为自己彻底活过。

吴尘诧异地望着江宁,若有所思。

良久以后,吴尘才温声说道:我想,我可能理解你了。

做你想做的事吧。

我会的。

吴尘踌躇片刻,又问出了那个盘旋在心头的疑问:你以后会上山修行吗?去武当山还是终南山?江宁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认真地答道:我是居家修行,不上山。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苏东坡的那句诗:唯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吴尘:今天刚听你说的。

吴尘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满意地离开了。

江宁送吴尘离开,站在门口呼唤他的老猫幸福,七八年的时间,幸福从一个小猫变成中老年猫了,年纪大了以后,它的行动迟缓许多,变懒了。

喜欢躺在屋顶上睡觉。

江宁叫几声,幸福才懒懒地应了一声,慢腾腾地下来。

一人一猫二狗吃完晚饭,江宁看了一会儿书,就早早上床睡觉。

一夜秋风紧,次日院子落叶满地。

江宁拿着扫帚扫院子,于子期提着鸟笼经过他家,轻轻敲了敲门,江宁,少阳和慧慧这周日请吃饭,通知你一声。

江宁应道:好的,你进来呆会儿吗?于子期应道:不了,我灵感来了,回去写作。

于子期明明文化水平挺高,可是考了三次都没考上大学,后来索性放弃。

江宁建议他也写作,他目前已经发表了两个短篇,两人既是朋友又是文友。

江宁很喜欢这几个朋友,既热情又相当有分寸,知道他喜欢安静,并不会经常来打扰。

他也是如此,哪怕离得很近,也不会经常上门叨扰。

江宁坐在院中,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望着明净高远的天空。

那种富有到拥有整个城市的美好感觉又来了。

他一生的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他可以享受身边的美好,可以跨越山河大海去远方,他有两屋子的书籍,有几个好友。

他可以靠着自己的那点才华和理想生活,他絮絮叨叨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还有人捧场。

心内无缺者为富,无求于人叫贵。

那么,他现在过的就是富贵生活。

江宁喊幸福下来,抱着沉甸甸的幸福说道:幸福,咱们再养一只猫吧,就叫江富贵。

幸福:喵——。

江宁:你也赞成。

作者有话说:①出自唐代灵澈的《东林寺酬韦丹刺史》正文到此完结,后面还有两章番外,会不定时放上来。

这个文是我休整时期写的,主角状态跟我差不多。

现在大环境不好,大家该奋斗还是得奋斗,躺平躺久了,容易腰疼。

累了就休息一阵,歇好了继续赶路。

我再休整几个月,把颈椎腰椎养好一些,顺便把驾照考了,杂事处理好。

明年再奋斗,整一个长的粗的。

咱们2023年1月1号见,如果你们还记得我的话。

不记得也没关系,咱们会重新认识的。

有缘的人一定会相逢。

老规矩,完结发50个红包,先到先得。

--------------────────────㏄依华整理推荐小说㏄资源来自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