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家里没有主要劳动力的, 不然这年头,还真没有家里缺柴火使的。
所以都很好说话。
他们反倒是对于能卖草料这件事感觉很稀罕,多数人家里也是有点草料的, 是备了给家里的猪或羊吃的,所以都不多。
此时见三人当正经事来说,便笑道:这个草料能卖多少钱呢?!要看有没有牲口吃, 今天有路过的马和骆驼来吃, 一般吃到饱, 一个铜子应该有的。
但是我姐说, 有很多人身上也是没有钱的, 多数都是用点东西来换, 今天有两个骑骆驼的人,他们身上就没有钱, 用了奶粉,换了一顿面食和骆驼吃的草料。
王素兰见他们对奶粉不感兴趣的样子, 便笑道:那过客用啥来换,身上有什么吃的能换,我们也不知道, 不过能换了咱姐肯定换,要是你们不要这给的东西,让我姐换成其它的给你们怎么样呢?!这个生意, 虽不多,但是多少是个进项。
若是哪家得了闲, 备点草料在家里,到时候不够咱来取, 都行。
众人想了想, 笑道:这也行啊。
打柴的时候顺便带点草料就行了。
反正进项一两个铜子也是钱, 若是到时候人家没钱给,叫素心随便给点啥就行了。
别叫你们长姐吃亏就成!肯定的。
我姐不吃亏,也不能叫大家的草料吃亏啊,都是人辛苦打来的。
王素兰也悟出了不少事情来了,怎么说呢,若是这个里面没有利益驱动,到时候打草料的人肯定就少了,一旦少了,难道要叫他们王家人去打草料吗,真的人力不足啊。
所以说,还是要把这能动性给驱动起来。
到时候自然就有人愿意备草料了。
不管多少好处,那也是好处,没人会嫌少。
所以这里面就不是赚钱的事情。
还是大姐有想法。
不能赚乡邻的钱呐,要不然以后就别在这镇上做人了!王素兰也领悟了要害,人也一下子通透不少。
一家家的说去了。
然后还有乡民闲了无事来看素心食肆的,想要看看草料是不是真的有人买。
王素心见他们笑呵呵的,也是笑道:现在估计少些。
春夏季嘛,路上到处都是草,放在路边上牛马也能吃到半饱,可是到了秋冬季节,这过路的人舍不得买吃的,可牛马不吃,哪里有劲头去?!这食物,未必有人舍得买了吃,但是草料是肯定缺的。
众乡民一想也是,便纷纷道:行,那就闲了时打点在家里,等秋冬里卖一点,也是个进项。
反正也只是出点力气的事情。
若真能卖个小钱,过年还能添碗肉菜。
我帮着大家伙儿售卖,一开始肯定卖不了多少,但肯定有人买的。
我这代卖,包管不赚大家的钱,若是连这个也坑钱,我就是昧了心了。
王素心笑道:我家里情况,大家也是知道的。
别说草料有心无力了,便是打柴也是不够力气的,就不费这个力了。
各位只管把草料放在这里,说不定过路的商客看到这里有牲口吃的草料,还会主动的下来人也吃两碗菜面呢,我也赚了,是不是这个理。
众人都笑起来,真心不觉得她是谦虚,而是觉得她说话会捧人。
这丫头这情商,也怪不得有这个胆魄。
王家在她手上败不了啊。
一个家里,有一个能主事的人,太重要了。
多少孩子到她这年纪,还胆胆怯怯的一点主张都没有呢。
众乡民也是识人的,不禁心中暗赞,不愧是读书人生的女儿,就是有条理有章程。
然后也没急着走,王素兰早给大家倒茶喝,众人一面生受了,一面好感的笑道:今天第一天开张,可好?!还行,今天接了两丛客人,卖了些草料,也卖了点吃的,一个是付了五个铜子,一个是用奶粉换的。
王素心拿了五个铜子真诚的给他们看。
众乡民都很动心。
王素心道:不过本钱我也舍得出啊,这动工花的时间和本钱就不说了,那是把我家给掏干了,再加上这些茶沫子买的,这些陶碗,这些摊位啥的,都是钱……只希望以后生意能好点,就指着能早点回本呢。
要不然啊,我大伯负担重。
为我们家,吃了不少苦,我家里负他太多还不清了。
众人一听,也是,王家真的是像无底洞一样,填进去的太多了。
所以这五个铜子够干啥的啊,杯水车薪。
因此也不嫉妒了,再看看这置办的东西,这本钱……好家伙,全熄了心思。
不禁安慰她道:日子总会好起来的,慢慢来吧。
是啊,慢慢来吧,一定会好起来的。
王素心笑道:我奶还等着我们孝敬她老人家呢,等家里境况好一点,把奶接来,好歹叫爹娘也有机会孝敬一二。
老人家年纪大了,我爹这些年一直拖累她,都不敢接来叫受苦。
可是心里也是想念的。
众人不禁一叹,纷纷说她爹娘这些年是真的不容易。
喝完了茶,放下陶碗,便要家去了。
王素心站起来相送,笑道:大家伙儿没事的时候来这里坐坐,也叫我这里有点人气,不然这路上有时候没事,真冷清。
众人笑应了,一一离去。
他们虽身着草鞋,衣衫也破破烂烂,补丁很多,然而他们却天性乐观,憨厚老实。
对于人也没有过多的臆测,更多的反而是不吝于夸赞或是帮助的大方。
这里是人情社会,但更多的是因为,正因为知道世道不易,生存不易,意外太多,哪一家都可能因为一件病灾而面临最难办的局面,或是破产,或是损丁,而在这样的世道里,人们天然的就会相互倚仗,相互依赖生存,是想着万一有一天他们也面临这样困难局面的时候,也想要得到乡民的善意,哪怕帮不了什么,但至少不要有讽刺为难。
越是难的社会,反而越具有同理心。
回去的路上不少人夸王家两个女儿,道:素心是个能担事的,素兰是个勤快的,他们家也只是暂时难一些,我看没几年就能缓过来了。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马上那两个小子就能长大,能干农活了。
再难也只是一时的。
是呐,这两个是真没得说。
另一妇人叹道:我家那几个还没有懂事的时候呢,更别提担事了。
跟牛似的,非得人跟在后头不住的念叨,不住的催,才知道干活,叫挪一步,就绝不挪两步,从来眼里就没活,也不主动干活,可愁死人。
我天天嘴上叨叨叨,他们烦,我也心烦。
手一天到晚不停,嘴一天到晚也不停。
嘴都说破了。
可不是吗?!其它人也有了共鸣,他们心中都隐隐的明白,正因为王家遇着难了,孩子才更懂事的早。
这也算是另一种福气和辛酸呢。
当然他们都愿意认为这是福气,或者说这是一种祝愿,期盼这一定是福气。
姐,以后草料和柴火的事不用愁了,王素兰也挺高兴,道:我回来的路上他们一径的夸姐教做的豆腐真是好。
说今年过年又多了一道菜招待亲戚了。
这样不是挺好?!王素心笑道:以后若是有咸菜,或是干菜啥的,大家伙儿有的,我们家也用粮食换一点回来。
我看来往的车马多,以后生意应该不至于差。
行。
王素兰高高兴兴的应了。
她回家去了,喂鸡,打扫卫生,洗衣啥的,择菜之类的杂事都是她,闲下来还要织布,很多的事情。
而两个小的则去打猪草了。
光打猪草这一件事,就能占用两个孩子的大半天时间。
想要玩,那是几乎没啥精力的。
也跑不远,更没有人天天玩闹,家家户户的孩子这个年纪都要学干点小活了,没有闲人。
而想要学习,就更难。
等忙完一天,想要跟着王继祖学认几个字,又舍不得点油灯,干脆直接睡觉了,哪里还能学得了?!况且王继祖自从失意以后,也只是教孩子们略认得几个字,写都不怎么教,只要认识就行,而往深里教,他是没想过了。
往上爬的心思熄了,也就说服自己不要再误了孩子,这份苦自己一人承受过就罢了,难道还要再折磨孩子们吗?!明明知道路难走,也不可能走得通,又何必去抱有那些希望。
所以王继祖已经绝了那个心思。
不敢去想。
也不教。
顶多就是干活的时候教一教算术,再教些字认认。
做个普通人就挺好的了。
在这年头,便是镇上的人认字的也少。
将来能知道钱多钱少就行了。
其它的,不敢想,也不去想,更不能想。
王素心没再等到有行客停下吃饭,倒是有两队,但是直接过去了,并未停留。
等天快黑了,她便叫上王继祖帮着自己把摊位给推了回来。
原地也就只有灶台,草料还有一些柴火,这些都是没人偷的。
当然灶台上的锅子,是那种能拿起来的,她收摊的时候是肯定要收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