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在古代开食肆 作者:呦呦雨 > ◉ 第038章 读书人之雅

◉ 第038章 读书人之雅

2025-03-22 07:54:32

酒不多, 只给了一杯,茶也只有一壶,菜两道, 粟米两碗。

没有肉,但十个铜子说便宜也真不便宜了。

但贵也不能说贵,因为这菜, 是炒菜。

中年男子一入口便知不同凡响, 仔细回味, 然后放下箸, 道:这是何物?!脆皮豆腐。

王素心笑道:豆府是用菽豆磨成浆做成, 压实后沥了水份, 放入油锅中煎或炸出,再炒制焖熟, 撒上葱花即可,这其间只需稍许的盐调味, 就美味无比,外脆内酥。

在锅中又吸水,十分好吃。

中年男子亮着眼睛点点头, 笑道:金黄灿灿,也十分好看。

不料这素食竟能做成这般模样。

很是感慨的模样,看向王素心, 笑道:难得姑娘巧手如斯,竟能做出如此美味绝伦之物。

然后看着她, 似乎笃定了是她父亲所创。

这般微笑的模样,颇有几分与有荣焉的样子。

读书人与读书人能够共情的吧, 也许。

行吧。

这是家常豆腐, 切成三角状的豆腐炸出, 红烧后与白菜炖煮,吸味鲜汁,十分味美。

王素心笑道:可惜没有粉丝,若是加上一把粉丝,再放点猪肉,更为美味。

粉丝是何物?!中年男子道。

绿豆,豌豆都能做成粉丝。

王素心笑道:现下家中人手不足,忙不过来,等过了秋收,收上来了绿豆,我再做成粉丝,到时可以售卖与行路之人。

中年男子道:若改日再经过此路,必品尝一二粉丝的美味,若可能,烦请拜访汝父。

王素心笑了笑,没有应,只道:我有做豆腐的法子,写在了单子上,赠与先生如何?!先生归家,可以让家人做着食用,也可教与旁人,推广开。

中年男子忙道:如此,便受此赠了。

王素心下去就拿了一个单子上来。

老仆道:既是可以用来赚钱之物,为何要白白送人?!王素心却十分坦然,道:这来往之人能有几人?!我只是一条路上的食肆,能做尽天下人的生意么?!这豆腐之物也并不烦难,相反十分易得,迟早都是要推广开的,聪明些的看一看都会琢磨出来怎么做。

与其如此缓慢,还不如我主动的赠与经过之人,有心之人,欣赏此物之人呢。

老仆听了,都有些敬重她了,看了看单子,他也是略识几个字了,见如此容易,便道:此物易得,也易做,白姓皆可学之。

姑娘大善,让老百姓食物中又多了一物。

这豆腐做出,既使不炸,随便水煮也很好吃的,鲜嫩可口。

王素心笑道。

说罢便要下去。

中年男子忙从怀中掏了掏,没掏出钱来,略有些尴尬。

老仆忙掏出钱来,却被中年男子制止。

他就是觉得给钱太寒碜了。

读书人嘛,始终认为黄白之物与粪坑里的石头一样,虽然是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但读书人都是与此隔绝的。

若是送它购买东西还觉得正常,但若赠与他敬重的或看重的人,钱这个东西就表示诚意不够了。

中年男子又从身上掏了掏,把腰间的佩玉给扯了下来,要赠与王素心。

老仆脸色都变了,道:家主,万万不可啊,君子玉不离身。

此玉是您束冠起一直不离身的玉饰,岂能送人?!中年男子离座,道:美玉赠高士,此玉并非为赠豆腐之意,而是为赠汝父,烦请姑娘代父收下,等他日吾再来,万请相见。

王素心觉得这人读书读的有点痴呆了,本来嘛,她用心也不大纯,想着赠个豆腐方子,人家能给点钱相赠,那就行了。

与读书人嘛,直接要钱来买,难免被人看轻。

哪知道,这是个痴人,好家伙,是真当老爹是真隐士了,连身上的玉都给摘了下来。

这个时代,不是那种大王朝制的时代,而读书人一般都是能文能武的君子六艺都会的存在,也就是说,只要出门,必要冠带,佩剑,佩玉,是绝对不能离身的。

否则可以视为果奔。

或者说是狂士不入流之辈。

而赠身上的玉,这一种看重,哪能担得起?!王素心都无语了,忙避让开了他的礼,还了一还礼,道:我父实不是什么隐士,只怕先生看错了,况且君子也不夺人所好。

此物如此贵重,又如何重要,还请收回。

方子只管收下便好,我是遇到喜欢这吃食的人就给。

无妨的。

说罢避让开了礼,匆匆的下了高台去了。

老仆急道:家主,这……中年男子道:人杰地灵,可惜不能与隐士相见,唉,人生之憾事啊。

这种地方,也许根本就没有……老仆劝道。

这位姑娘年岁不大,却不胆怯,大方有礼,谈吐也不凡。

还带着拘束的洒脱之意。

若非是家风教化,岂能做到如此?!中年男子道:可惜了,人家退而不受!老仆不说话了。

他可不是这样想的。

也不是说王素心是骗子,毕竟她也有自知之明,不敢收玉。

但是,他就是觉得他的家主与正常人的思路不大一样,有点痴。

大约是一路拜访名山名士有点走火入魔了,走到哪都觉得有名士。

王素心看他在高台上吃了饭,喝了酒,还饮了茶,甚至还高歌了一曲,抚琴半天,最后来与自己道别,这才悠然道别,她心里就忍俊不禁。

古人其实还挺可爱的。

看着车马悠悠离去,王素心捏着十枚铜子,自言自语道:读书人的钱不好赚呐,我不好收玉,可以给我钱啊。

我又不嫌铜臭……她继续守摊位,趁着闲功夫,开始琢磨做豆干,豆皮之类的东西,总不能一直只卖这些啊。

想要提价,还是得要靠售卖肉食。

王继祖回村的直线距离其实并不长,也就十来里路,但是路弯弯曲曲,还要路过一个小山,这曲曲折折的少说也要走二十多里路,一个成年男子光靠走也得走上大半天,这还是不歇脚的情况。

若是王继祖光靠腿走,就这跛脚,哪怕走到天黑也回不了家。

不过有驴就快多了!在路上,他就歇了一小会,喝了水,吃了点干粮,是一种包子,他从来没吃过的那一种,虽然已经不热了,但这里面的馅,却是肉的。

雪白雪白的白面包子,从外头看起来,就十分好看。

王继祖有点惊讶这滋味,这心里就十分烦杂。

也许素心所说的神仙之事是真的吧。

这里头还有五个。

他在留不留与娘和大哥大嫂吃之间纠结不一。

倒不是不舍得,也不是护食。

而是,他是真心想留,但又不想解释,因为无法解释。

最终他想了想,纠结的吃了三个,剩下三个,又骑上了驴,继续往家走。

这一路上尽在想着这包子到底留不留的纠结当中。

天色渐渐的西下了,他也进村了。

这一路只遇到了一些傻袍子,还有鸡和兔之类的小动物,倒没遇到凶猛动物。

也是,都马上入夏了,山里有的是吃的,那些猛兽还是习惯住山里的,不饿的话,根本不会这个季节下山。

炊烟已经在眼前了,王继祖想一想,眼睛便有点发酸,不禁加快了脚步。

夕阳已渐至西下,那座茅屋带院子的方向,已在眼前。

不远的地里是弯着腰在浇菜的朱氏。

王继祖下了驴,有点激动的喊道:大嫂!他眼睛一热,热泪先下来了。

大嫂于他而言,虽与亲娘不能比,然而,足以令人尊敬和敬爱的品格,与半个娘一样了。

可想而知有多激动。

朱氏一愣,直起腰来一看,道:继祖,可是继祖?!是我,继祖。

王继祖牵着驴忙走到地边。

朱氏忙奔上了田梗,喜道:你咋回来了?!一个人回来的?!你婆娘呢,孩子们呢?!我回来看看你们,没带他们。

王继祖道,素心现在能当家作主了,有她在家,我回家几天,没事的。

我太想你们了。

朱氏听了,眼睛也湿了,道:是啊,你都好多年没回来了。

说罢便朝着另一边的地里喊道:连良,连信,快来接你二叔,你二叔回来了!王继祖这才朝地里去看,才发现隔着约有一里路的田里果然有两个男儿站了起来,快步的上了田梗,欢快的朝着这边过来。

憨厚的两个黑黑的少年到了眼前,好奇的看着王继祖,笑道:二叔。

好,好。

王继祖好想哭,忍住了,道:这两个长这么大了,若是路上瞅见,我都不识得了,之前他们还那么小……这么多年了。

他们两个一天一个样,现在正是抽条的时候,看看他们都跟柳树一样的疯长了。

朱氏笑呵呵的,道:走,赶紧回家,我做饭去。

说罢擦擦手,道:连良,把这地里的东西收一下拿回来,连信去喊你爹回来。

大哥去哪了?!王继祖道。

隔壁一村里有一家起茅屋呢,家里儿子要娶亲了,他去帮忙。

朱氏道。

两个少年都热切的眼神看了一眼驴子,感觉到十分新奇,又不好意思问,便都匆匆的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