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 我纵说破了口,也不敢骗娘。
娘若不信,可以跟我去看看。
正好娘病了, 去镇上瞧瞧病。
素心让我来之前还说了,倘若娘身体有恙,便接去看看, 休养好了再送回来。
现在家里也有点铜子能看病了。
王继祖红着眼睛道:娘, 我纵不是人, 也不会把素心给卖了啊。
她的确是个有本事的。
这句有本事的, 也不知道怎么触动了汤氏。
然后她也信了一小半。
说到底, 她一直认为, 这孩子只怕是有些来历。
所以与他们是不一样的人。
有点本事,实在很正常。
王继祖道:一挣了些钱, 我就惦记娘,素心也惦记娘的病, 心心念念的惦记着我们家里拖累娘和大哥这么多年,就想着有了些就马上拿回来。
娘,大哥, 我是真的很怕啊,怕,子欲养而亲不待。
所以, 这才没有藏私,没有等, 赚了点钱,马上就回来了, 就怕, 就怕……一切都不敢瞒娘。
儿子说的句句都是真话, 都是属实的。
不敢隐瞒娘。
二弟,你这……王绍祖也不知道说啥了,整个人都麻了,因为他听了这,脑子里很混乱。
汤氏理了理心神,道:素心有心了。
她看着眼前的一切,欲言又止,又咳了几声,脸胀的通红。
王继祖知道她不信,便道:这些铜子,是卖了豆腐方子,方才得的,不然仅有吃食,哪里又有这样大方的人?!汤氏似信非信,王绍祖也在发呆。
王继祖柔声道:娘,要不我跟我回镇上看一看大夫吧,等配些药再回村来,如何?!汤氏本来是不想应的,怕花钱,但现在她实在担忧素心的行为,寻思着还是要找个理由去看看才放心的,便没有拒绝,道:……也好,那过了明儿,后天我就随你去镇上住几天。
王绍祖道:娘,我送你去。
好。
汤氏点头。
等看好病,我接再娘回来。
王绍祖道:这钱……还是带着吧。
王继祖看他一脸为难,分明是不想收的样子,便推给王绍祖道:大哥收起来吧,娘若回村住,以后吃药看病的时候多,家中有铜钱,也能应个急。
放心,素心那里还有五百钱。
王绍祖听的惊愕,也不知道是啥表情,看向汤氏。
汤氏想了想,道:你收八百钱,剩下二百钱另放着,我带走看病。
王绍祖应了,连忙去将铜钱给重新分配,他也没有打算动用的意思,准备是给娘用的。
二弟虽然给的钱多,但对他来说,不管多也好,少也罢,只要是给娘尽孝的,他保管着是合理的,也是正常的所为,万没有什么分的如此清的理由。
王绍祖将铜子理所当然的包了起来,放到汤氏屋内的箱子里去了。
另将二百钱重新用绳子串起,放到了自个屋内,打算走的时候绑在驴子的袋子内。
农家的堂屋是不能放贵重物品的,因为是开放式的屋门院门。
农人家里也没有放重要东西放堂屋的习惯。
哪怕是一斤菽豆,一斤粟米,也极少有囤放在堂屋的习惯。
堂屋里只有桌子条凳。
因怕此物被人偷走,一般桌子条凳上也是做了记号的。
村人虽隔的远,但若是真有人偷走了,怕臊,也不敢拿出来使用。
别说这种大件了,便是陶碗和陶锅之类的东西,也是都要做记号的。
一般都是在碗底刻个姓或名。
村人虽离的远,但也常有因为鸡鸭混到了一处,然后记号记的不清而吵个你死我活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
哪怕只是一只碗,一个条凳,一个小小的鸡鸭崽,那也是家中不可或缺的财产,重要的财产,为了争一口,是很正常的事情。
也许碗,杯啥的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算啥,就算打碎了也并不心疼,可是对于古人来说,获得这类财产的成本比较高,所以无比的在意得失。
而这个成本,可能是付出了铜子,或是付出了不少的劳动和时间精力,自然而然的也就无比的珍惜。
纷争哪怕再不常见,但真正发生的时候,为了维护这利益,吵打,是常事。
要不然就担了一个偷的恶名。
在村族里,名声坏了,也是大事。
王绍祖看着布袋边上的咸肉条,还有各种纸包的点心发愣,道:这些?!有些人没有铜子给,换给素心的。
给娘和我侄儿吃。
王继祖道:大哥,要快点吃了,这天马上要入夏了,不吃凭白的化了,反而糟塌了。
娘,这……王绍祖看向汤氏。
你收着吧,入夏之前把它们都吃了,存也存不住。
汤氏看看这咸肉,就这肉,放不了一个月就得腐臭了。
哪怕是腊肉,可是夏天,也经不住高温啊。
王绍祖听汤氏的,想了想便道:那我切上半条去蒸了。
剩下的,看看有没有人情要还的,割了去送送吧。
汤氏道:这样的东西,用来还人情最好。
这一提,还真有几个人情要还的,有给汤氏看病的赤脚大夫家,还有经常借农具,借东西给他们家使的邻人,还有帮过他们家的人家。
以前是没人情可以还,现在有了这咸肉,还真得还一还。
积年累月的情份,用这个来还礼最好。
二弟,那我就做主给还些人情了。
王绍祖道。
嗯,大哥作主便是。
王继祖想了想,道:这些年,受了汤家还有大嫂娘家不少照顾,大哥跟大嫂商议一二,送点点心和肉去吧。
好。
王绍祖没有纠结,很快应了。
他拿着一条肉去了厨房,朱氏看见吓了一跳,道:这,这是哪儿来的?!王绍祖也有些恍惚,细细将王继祖的话说了,道:素心是个有本事的。
我看二弟没什么反对,应该没有大问题。
也是,二弟毕竟是读书人,他说没事应该没事了。
朱氏想了一下,还是有点忐忑,又道:不过素心这丫头主张的确大。
光上回闹的那事,哪家的丫头有这个决断。
要不是二弟和弟妹以死相逼,只怕她真要做成了。
这孩子啊,想要办成事,怕是拦不住的。
有二弟照看一二,应该不会有事。
二弟家里这状况,也只能靠素心拎得起来,要不然,总是紧巴巴的。
王绍祖听了有点闷闷的,道:二弟一直以来,心气高,可是一直不得志,吃了许多苦头。
如今能稳在家里,指点着素心做点啥,也是好事。
夫妻二人总觉得这事有点理所当然,因为一个有主张,一个呢,又是读书人,所以办完啥事都不稀奇。
但另一面呢,又觉得有点忐忑,恍惚,总觉得不可置信一样。
王绍祖让她切一条下来蒸,朱氏下刀的时候很仔细很小心,只切了很小的一块,十分舍不得,道:蒸了给娘和二弟吃。
王绍祖想了想,又切了一点下来,到底是心疼孩子们的,道:叫连良连信也尝尝他二叔带回来的肉。
说罢舔了舔舌头。
朱氏高高兴兴的将咸肉切成薄肉,是真的很薄很薄的那一类。
王绍祖又与商议,还有几条肉,准备还还人情什么的,朱氏听了心里很高兴,也松了一口气。
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人情,也有不少了,因为家中二弟一直读书,也总是很困难,都没怎么还过人情,如今好歹能还一还了。
这心里总归是高兴的。
朱氏与他商议道:你送娘去了二弟家,也帮忙几天,看看是怎么回事,素心那孩子做事太急躁了,还是要稳着些。
你也劝劝,再则地里的草啊,你帮着除一除。
好。
王绍祖道:我呆几天就回来给家里的地除草。
没事,有我呢。
朱氏笑道:上回除过一回,不多了,我弄就行。
还有连良连信帮我。
王绍祖点头。
叫娘多住几天,我看娘是心里惦记的很,朱氏道:到了时候我们去接她。
说罢又高兴起来,觉得有二弟带了肉回来,也叫亲戚们刮目相看了,这心里就觉得扬眉吐气。
王家当年坚持要供读书人,其实很多村人都是不理解的,背后看笑话的其实也多。
虽然没有当面嘲笑,但朱氏心里就是憋着一股气,此时一想,竟是郁气一出,连忙叫了连良连信进来,两个半大小子高高兴兴的,手上还有点草和菜叶,显然沉浸在驴子的喜悦之中。
去跟你们爹把肉分分,拎着去还还人情,朱氏笑道:别忘了说是你们二叔带回家来的。
诶。
二人笑应了。
王绍祖一想,也高兴起来,父子三人扬眉吐气的开始高高兴兴的在院子里分起肉来,一面翻着指头数着村上哪几家人情多,要多些,哪家有点小人情,小一些,还有亲戚友朋的。
这么切巴切巴,竟切了整三条出去。
虽说有点心疼,可一想到人情能还上,这心里就十分的美。
王继祖对汤氏道:娘,这铜子其实我是想直接给大哥的。
可是不好放在嘴上直接说。
这些年,大哥对我,我是有数的。
我的心,娘也知道……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