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42章 族老

2025-03-22 07:54:32

你们两个用这个油泡饭, 拌一拌,特别香,王继祖给两个侄儿夹菜。

王连信王连良忙接到碗里, 道:二叔,你也吃。

吃着呢。

王继祖道:大哥大嫂,你们也吃。

好, 吃, 二人笑应了。

王绍祖道:剩下的三刀得放到地窖里去吧。

还是放到井里去?我是怕坏了。

朱氏道:先放井里吧, 那里凉很多呢, 应该不会坏。

等二弟家去, 你再去亲戚家里送点肉。

只这么几天不妨事的。

二弟在家, 你别出门了。

王绍祖应了。

一家人说说笑笑的吃完了饭,此时也不算入夜, 因为他回来的早,为了照顾他, 自然晚饭也吃得早些。

此时太阳还挂的高高的呢。

朱氏收了碗,那腊肉里面的油都用来泡菜汤吃完了,一点也不浪费, 碗干干净净的。

她仔细的洗好了碗,然后烧上热水,准备着招待人。

大嫂, 泡点菽豆吧,明早我教大哥大嫂做豆腐的法子, 王继祖道。

豆腐?!朱氏是不懂这个的,不过要菽豆却是不难, 她很快进了屋掏了半袋子出来, 道:二弟, 要泡多少?!咱一家人也吃不了多少,但泡少了又不好做。

王继祖道:泡上五斤吧。

若有多的吃不完,明天送给族老们一些。

这法子也尽可教他们,咱们家在村里人缘也良善些。

朱氏一面泡豆子,一面阻止他来帮忙,生怕他的腿不舒服,笑道:这可是素心的法子?!是她的法子。

王继祖无奈,本想帮忙,但大嫂不让,只好作罢,道:做出来比干煮着吃强上许多。

又好吃又耐吃。

那敢情好。

朱氏高高兴兴的,先把菽豆泡上了,把浮上来的瘪壳子给捞了出去。

她做活是十分麻利的。

将这泡好,朱氏又进屋去翻找了两匹布出来,道:等家去带回去,我最近新织的。

本来也是想着等你大哥去的时候带去,你即来了,就带去吧,省得下回再送。

大嫂,这……王继祖心中感动极了。

弟妹这眼睛不怎么好,以后织布怕是不许了,便是大人不穿,孩子一年长个身体,也得要穿,没有布哪里行?!朱氏道:这夏里秋里就穿这两匹,回家叫素心素兰缝一下就能穿了。

等将入冬,我再织些布出来,做好了袄子叫你大哥送去。

袄子不好做,她是怕靠着素心素兰做不出来,所以是打算自己做的。

不过夏天秋天的衣服好打发,随便缝缝也不妨事。

这个年头,便是几岁的娃娃也会捏针引线的了,所以她倒不担心二弟家里没法子做简单的衣裳穿。

普通百姓穿的无非也就是短葛,短麻,窄袖子的衣裳,也是穿裤子的。

这类衣裳做起来其实并不算难。

缝几针就行。

穷人家嘛,也没那许多讲究。

若是有巧手的,也许还会绣个小花啥的,若是没巧手的,做好就穿。

哪里还有什么装饰。

装饰也要钱啊,买彩色丝线可不是小钱。

在饱腹足衣面前,所谓的体面,都得往后放放。

这年头穷人家里都不富裕,也没人爱攀比这些个。

因此日子反而好过些。

不攀比,这心里就自在,家家日子都过的舒心。

谢大嫂。

王继祖受的好比这多多了,因此并不拒绝,反而安心受了。

朱氏高高兴兴的又对他道:等回去再逮一只肥鸡家去,炖个汤也能滋补滋补呢,弟妹这身子骨,太虚了,还是吃壮实些好……一面又问他豆子还够不够,要不要再带点豆子和粟米啥的过去,又说干菜和咸菜还要不要,恨不得又扛回去半缸给他。

嫂叔二人正一问一答呢,村里稀落的乡邻已经上门了,前面赫然是族老们,一个个的穿着草鞋,被小辈们扶着走了过来。

王继祖见了,便忙出院子去迎接。

两两相望,都有种心中说不出的感慨。

王继祖眼泪先下来了,忙弯腰道:小子无能,至今方回,让族老们担忧了……快起来。

族老们纷纷扶他起来,看他人也半老了,脚也跛了,这心里真的是啥都不说了,只剩下心疼,道:尽力了就好,不怨你,都不怪你。

这世道,没有家世,能上去的人又有几个呢。

这样也挺好。

以后就好好的过日子,常回村来看看。

是!王继祖顺势直起了腰,去扶最老的长者,道:快请进吧。

汤氏也出来了,两边打了招呼,族老们笑着对汤氏道:继祖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这样就行了。

当年是真怕他死在外面了。

汤氏点头笑着迎他们进堂屋坐。

后面陆续又有不少乡邻也进来了院子,家里没那么多地方可以坐,他们也不拘啥礼,或站或坐在院子里的石头上,或是农具上,都看着王继祖。

大多数虽然劳苦,却是笑呵呵的,因少知外面的世界,所以虽有好奇,但多数都是乐观的天性。

整天都是乐呵呵的。

他们都是最勤劳也最乐观的人。

多数都是抱有善意的。

朱氏忙倒了热水出来给大家伙儿喝,很是客气,因为碗不够,所以,还是你让我,我让你的彼此推让着。

王绍祖则将拆开的点心拿了出来,一块一块的递给乡邻和族老们。

村人哪里肯接这个,纷纷干着嘴唇不好意思的不肯接,但眼睛却是不由自主的看向那点心,只觉得它是如此的诱人。

王绍祖强给,众人怕东西推让掉地上,这才勉为其难的接了过来,多数人只是看一眼,然后小心翼翼的,或是要带回家给长辈尝尝甜甜心,或是要带回家给小辈们甜甜口。

只有少数人,咬着吃进去了,见如此的甜糯香嘴,不禁问王绍祖道:这哪儿来的?好香呀,镇上出的吗?!这味儿,王绍祖都没舍得吃上一口呢,听了便只笑道:是我大侄女用食物换来的。

说罢道出了原由。

原是这样,众村人听了虽然眼馋,但也没有动心或是追问的了。

王绍祖只说了开了个小摊位能易些吃食,但却没说能挣多少铜子。

他也不傻,不可能全盘告知的。

因此众村人都是以为这买卖其实是不实惠的。

倒也未必见得是亏,毕竟这点心样物是真的值钱。

但再值钱,它也只是点心,不是粮食和铜子啊。

这个虽好吃,可毕竟只是点心而已。

农家要生活的富足,最重要的东西还是粮食。

只有粮食才能换来铜钱。

而点心看着虽贵重,但是花而不实的东西,便是在镇上卖,又能卖得几个钱呢,又有几家能买得起呢?!他们是抱着这样最朴实的想法的。

但依旧还是感激王绍祖的客气,觉得王家不小气。

因此也喜气洋洋的去看王继祖了。

族老们也没问什么,吃着点心,只不断的对王继祖说着,你虽住在了镇上,但村里才是你的根,要常回来看看呐。

王继祖不住的应了,道:再如何也不敢忘记祖宗。

哪能不回来呢!族老们点点头,这才笑道:镇上日子可好过?!田虽薄些,但胜在有一条路经过,略能作些杂货铺面的小买卖,也能补些家用,再有便是来往的行客总要要吃一口喝一口的,便是喂个牲口也能得些收项,日子不富有,但也能过得去。

王继祖如实道。

这也算是一项收益了。

族老们笑道:你的腿脚毕竟不能吃大力,孩子们又还小,你那婆娘,我也听说了,命也苦,眼还废了。

光靠种地,你们一家子哪能种得过来哦?有这个小进项,倒也不失为一个谋生的法子了。

你又略识得些字,将来,总能有点体面的。

读书人毕竟比大字不识的人要强许多。

你别灰心。

可慢慢候着,会有好运来的。

王继祖点了点头,谢过他的安慰。

之前他一直在外谋生路,最近才在镇上安心下来,倒还没来得及想过识字能做些什么。

如今,是该好好想一想了。

光靠种地过日子,怕是难呐,劳动力不足,是没法子的事情。

王继祖想了想,便对族老和众人道:我大女琢磨出一个做豆腐的法子,十分简单易做。

明儿若是有想学的,尽管来学着做,自家做的,也不费什么,以后吃饭还能多一碗菜。

岂不便宜?!众人纷纷笑道:读书郎的女儿想出来的法子,我们可得见识见识,明天一早一定来学。

大家伙儿不禁笑了起来,气氛都渐渐的变轻松了,又聊了一会,见天色快黑了,这才纷纷告辞离去。

院子里又恢复了安静。

王绍祖给汤氏一块点心,道:娘,你尝尝。

汤氏道:你们也吃一块尝尝。

诶,朱氏和王绍祖应了一声,一人嘴里塞了一块,细品慢咽的嚼着,都舍不得吃进肚子里去。

王连信和王连良更是把手都舔干净,一点芝蔴都不剩。

糯糯的,这粮食又甜又细。

朱氏笑道:就是自家做,只怕费细粮还不足呢,还得搁糖进去。

这甜味才是稀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