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在古代开食肆 作者:呦呦雨 > ◉ 第043章 鲢鱼豆腐汤

◉ 第043章 鲢鱼豆腐汤

2025-03-22 07:54:32

若说古人缺盐多一点还是缺糖多一点, 那肯定是糖。

糖太少见了,也十分珍贵,比盐贵许多。

若是哪家生了小娃娃, 娘家能送一包红糖,那真的是得用好几只鸡都换不来的。

这种提炼的糖是真的很珍贵,但农家也不是完全吃不着甜, 因为很多农作物里也有甜味的, 比如麦芽, 桔秆等。

但因为提炼的难得, 所以才更弥足珍贵。

汤氏晚上就有点睡不着了, 辗转反侧的。

土垒的低矮茅草屋, 本来就不怎么隔音,晚上朱氏就听见了, 听见动静点了油灯过来,低声道:娘, 是不是难受?!不是难受,就是有点担忧,汤氏道。

是担心素心和二弟吗?!朱氏放下油灯, 伸出手给她捏腿,道:我给娘捏一捏,好能睡着。

你也累一天了, 歇着去吧,我歪一歪就睡着了。

汤氏小声的道。

不妨事的, 朱氏笑了笑,劝她道:我看二弟这一回脸上也有了笑容, 这日子, 无论咋肯定能过起来了。

汤氏点点头, 其实心有忧虑,她是怕王继祖和王素心有事瞒着她呐。

朱氏捏了一会,见汤氏要睡下了,这才吹熄了灯,回屋睡下。

到了第二天早上,王继祖醒来就发现朱氏已经在杀鸡了,他要去帮忙,朱氏道:杀个鸡有什么难的,二弟快去洗漱,和娘吃饭吧。

唉。

王继祖只好应了一声,道:大哥呢?!他先去隔壁村说上一声,今天去不了了,再去河里网条鱼上来。

朱氏乐呵呵的,对于二弟回来心里很是高兴。

王继祖点头,忙去洗漱,然后吃早饭去了,因为他回来,朱氏还特意的煎了鸡蛋,香喷喷的盖在小米粥上,黄灿灿的,香气又有食欲。

汤氏过来,王继祖要将鸡蛋让给她吃,汤氏摇了摇头,道:不必担心苦着我,我每天都有一个鸡蛋吃的,你大嫂,照顾我没得说。

王继祖这才吃了起来。

娘,这一回去,不如让连良连信送你去吧,让大哥在家里,省得他老是跑来跑去的,我看他的事也多,隔壁村里既有人情在,不去帮忙说不过去,他忙他的,让连良连信跑一趟也使得,他们也大了,正好去我们家瞧瞧,以后若要跑腿,他们也能当大人使了。

王继祖道。

汤氏一听,也有点意动,她当然知道二儿子的心思,倒不是防着大哥啥的,毕竟对侄儿,他是真的没得说,但她明白,只怕素心身上的确有点玄的事情,是怕老大去了看出来。

相反孩子们的心思却是单纯多了。

一是因为连良连信从小到大,几乎没到过镇上,不怎么了解二房的情况,便是看到了新奇的物事也不会多心,老大就不一样了,老二家里的事情,他是很清楚的。

二是能够拖动老大往后延延再去,再看到不同时,也有了时间的缓冲。

汤氏年纪在这了,早就活明白了,哪会看不出来?!想了想便笑道:也好,连良连信都是大小伙子了,都是大人了,也该跑动跑动了。

以后来回也方便!王继祖听了果然很高兴。

王连良和王连信一听说就喜的跳了起来,飞快的跑过来,像一阵风似的伴随着喜悦,道:奶,我们能跟二叔和奶去镇上二叔家里吗?!嗯,去了玩几天,咱三个再回来。

汤氏笑对朱氏道:你们夫妻俩就在家里,把事情给处理处理。

老二说的对,隔壁村的人情不能不还!朱氏道:连良连信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真的行吗?!不会有事的,都快入夏了,路上不会碰到大猛兽的,王继祖道:带点东西防身就行。

也好,朱氏想了想,两个儿子现在也渐渐的到了快成年人的身高,也该出出门见识见识了。

当年二弟这个年纪的时候,早已经来去镇上不知道多少回了,外面求学的人,总是辛苦很多的。

王连良和王连信高兴极了,飞快的进屋兴奋的收拾东西,道:我们在二叔家住几天,再和奶一道回来,多带点东西去。

王绍祖左手拎着渔网,右手用草绳栓着一长串的鱼进了院子,高兴的道:今天运气不错,好几条鲫鱼,还有一条鲢鱼呢。

朱氏忙过来看,道:呀,还真是,我把鱼杀了,都炖汤。

大嫂,鲢鱼用来炖豆腐吧。

王继祖吃完早饭,笑道:一会子等把豆腐做好,我来烧给大嫂看。

好,朱氏忙应了,拿鱼去杀。

王绍祖找了梭子来补渔网。

这网质量不怎么好,因是草茎之类的东西编成,又不能编的太密太粗,所以一旦遇到鱼多,或是大鱼的时候,用一回就破一回,每一回用完都得补上,要不然下次急用的时候就来不及。

王继祖便与王绍祖说了这事。

王绍祖想了想道:也好,连良连信也大了,就叫他们去吧,我正好到隔壁村这些日子把人情还了。

不然这几天误了工期,下次没这样的机会。

总是难为情的。

王继祖道:到时候我送他们回村,大哥放心吧。

用不着,王绍祖倒是挺乐观的,笑道:当年你还没他们大呢,就常去镇上来回了。

让他们到时候护着娘回来便成。

若是我的事先完了,我去镇上接你们。

也行。

王继祖没有纠结,应下了!王绍祖补完渔网,就找出石磨来清洗干净,然后晾干,道:等人来了,我帮你推石磨。

好。

王继祖心中极暖,父亲已经去世了,然而,大哥与父亲又有什么区别呢?!在他心里,大哥心疼自己,所做的事情,所承担的爱护与父亲并没有区别,他是真的很幸运。

陆陆续续的有些村民来了,也有妇人。

王继祖便放豆子,连和王绍祖推石磨,一面教他们。

直到嫩嫩的豆腐出锅,天也大亮了。

这豆腐,大家带些回去,第一回做肯定有点不到位,慢慢琢磨总能做出来,过年过节的时候做点,家里也能多道菜,入了冬,做了冻成冻豆腐,更好吃,王继祖告诉了他们豆腐的吃法,无法是炖着吃,还是煎着吃,或是炸成油豆腐吃,都特别好。

村民欢欢喜喜的问了一些要素,又高高兴兴的接了豆腐,家去了。

老百姓的小欢喜是很纯粹的,一点点小事都能高兴半天。

见五斤豆子泡发以后竟做成了这么多豆腐出来,就心里算着这个确实是不费,只是费点人力,如果好吃的话,以后他们也要常做才好。

感觉这样更耐吃些呢。

若是加点白菜野菜的一炖,就是一天的饭食了。

等人都走了,王继祖道:大嫂,家里还有油吗?!有,有的,在屋里,我去拿。

朱氏去找,小心的找了一个小瓮出来,笑道:等到今年的豆子收了,榨些油叫你大哥送去给你。

王继祖一听就知道了,大哥大嫂根本就没有给油给素心,所以素心的油,呵呵。

有些事,他虽早想明白了,但是真的确定的时候,心情还是极为复杂的,然后又归于沉寂。

王继祖打开油瓮小心的看了看,用木勺弄了些出来看,发现比自家的油稍微陈浑些。

自家的素心的油十分清透,比这个更亮一些。

朱氏感慨的道:豆菽真是一个好东西,种在荒地里也不费什么,有空就去除个草,浇点水,若是没空便作罢。

收多少都好。

但它既能榨油,还能做成这豆腐一样的物什,真好啊。

等明年,我和你大哥多种些,到了年底若吃不完,都做成豆腐,存起来慢慢吃,冬日里天冷,都冻得住呢。

王继祖笑道:大嫂,午饭我来烧个鲢鱼豆腐汤吧。

真用油像素心那样去炸油豆腐,他是下不了这个手的,实在是太费油了。

但用油炒个菜还真不费啥。

行,那我去炖汤。

朱氏笑呵呵的,把杀好的鸡剁成块,道:这鸡还炖汤吗?!我想着既有鱼汤了,不如也烧了吧。

行,我来烧吧。

王继祖道:烧烂一些,娘也能吃肉的。

好。

朱氏点头,便去给他烧火。

王绍祖见吃饭还早,便和汤氏商议道:娘,趁这功夫,我去给亲戚家还有我丈人家,汤家都送点肉和礼吧。

我怕这天太热,这肉放有里也放不住呢。

行。

留下一条肉就好。

汤氏道:剩下的都切了你看着送。

王绍祖道:行,那娘我去送了。

点心我留三包在家。

其它的也看着分了。

汤氏点头,道:早点回来吃饭,等你呢。

路上不耽误。

王绍祖忙去分配,然后欢欢喜喜,风风火火的走了。

早些年家里也受了亲戚,还有他们亲家不少照顾,不能有了好的就不想着他们。

农村里虽然人情重,迎来送往的的确事儿多。

但真正遇到事的时候,相互帮助的还是他们,最能依靠的还是亲戚。

越是穷苦,越是生产力低下时,这种人际关系就越重要,越是重视要维护。

王家的亲戚,亲家人都很好相处,有啥难事,都二话不说的,能帮的都帮,这样的人家,哪能就轻忽了呢,有了好事,自然也是第一时间就想着分享。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