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祖点头, 我对不住大哥大嫂,是我贪心了,想要两个侄儿在我身边。
这话一说, 王绍祖直接没话说了。
还能咋说啊。
怜惜吝啬儿子不叫亲近二叔不给二叔使力啊,这简直是叫王绍祖不知道该回啥了。
我们这样的人家,到底有些助力好些。
和娘还有大嫂商议商议才好, 最好是寻那种家里人口多, 兄弟也多的人家, 只要人好, 家里人讲理和气, 比什么都强。
遇上事了, 也能互帮互助,咱们王家, 到底是单薄了些,遇上事, 真及不上你拉扯我我拉扯你的丁旺人家。
人多力量大,一家困难了,一家拉一把也就日子上来了。
不像我, 这些年只拖累你一个人。
咱兄弟只两个便不说了。
只是孩子们,到底好歹叫有个好些人的岳家,将来也有些助力。
王继祖道。
你说这干啥, 什么拖累不拖累的。
王绍祖听出来了,这是都打算好了。
他一时挠头, 苦恼道:那,那我与娘商量商量?!语气竟是迟疑的很, 显然也有点不知所措。
一头雾水。
王继祖点头, 只道不急, 又不是说马上就定了,只是有个章程,看看人家再说。
王连良和王连信被王素心叫到一旁,笑道:我听见大伯和爹在谈你们的亲事呢。
两人轰的一声红了脸,羞涩的直挠头。
一声也不吭。
心里既有点茫然,又有点憧憬,因为定亲是必须的事情,这是人生中最大的事情,成了亲,这一生也就妥了。
定了,日子过起来了。
大哥二哥以后成了家,若是能挣些银钱,买个牲口岂不好,以后来回也方便,不至于次次跟别人家借牲口,还白白的只顾着眼馋了。
王素心笑道。
两人一愣,之前还真没这个想头。
自然也就没这个奔头。
他们是连想也没想过。
此时被她一说,便摇手道:牲口太贵了,怎么买得起?!不挣一挣,试一试哪里知道?王素心笑道:在村里种地怕是难买着了,但是有些本事在身,想要挣些钱,买个牲口不难,只怕以后还有些盈余呢。
以后便是给奶看病,都有了。
哪里还怕日子过不起来。
大哥二哥又年轻,村镇两头跑,不难。
之前没机遇便罢了,在村里挣钱难。
但现在有了些章程,以后总归是比村里进项多些。
这些天大哥二哥跟着爹跑腿也明白了一些,这来来往往的人,一年三百多天的,不拘什么小生意,一年到头的还怕挣不到几个子儿?!年轻嘛,一年挣多一年的,慢慢的,也就盈余下来了。
有了钱,做啥都方便。
再则,成了家,怕是花费的地方更多呢,光养孩子这一项,就不少。
王素心有点啰嗦,一堆话。
王连良王连信听的有些憧憬,但是也有点不自信,道:你聪明,干什么都很行,我们知道的,但是我们,我们不如妹妹这样……王素心噗哧一笑,笑道:大哥二哥也太小看自己了,熟成生巧,不过是些这样的琐事,便是学一学,也会了……王连良想了想,道:你脑子好,想的快,我和连信,不如你……不过听你的意思是,想要我和连信留在这边吗?!对,王素心正色道:大哥二哥也不小了,也该想一想自己想要的生活了,不管是为了大伯和大伯娘,还是为了奶,或是为了我们二房,都是不妨事的,最重要的,还是要问问你们自己……二人略有点茫然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之前的他们虽然年纪不小了,但真的想不了那么多,此时此刻,若有所思,然而更多的却是对成长的迷茫,因为之前他们的人生,其实是已经一眼望到头的人生了,只等着被安排,就好像猪大了,就得着配种,配完种,也就等死而已,仿佛,与猪并没有什么区别,现在王素心告诉他们,猪还有猪生,得会思考,得有想法,得有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他们其实更多的反而是说不清的迷茫。
王素心看他们一副小大人的样子,有点忍不住想摸摸他们的脑袋,但是一想自己其实比他们更小,便克制住了这个念头,便笑道:可以慢慢想。
反正你们的事,还有大伯和奶,还有我爹操心。
你们只要有一点点的想法就行了。
两人憨憨一笑。
王绍祖在院子里帮着干活,一面干活,一面观察孩子们,见孩子们气色很好,二房也很有精神的模样,不禁松了一口气,家里的确是多了不少东西,令他略有些疑惑,但因为继祖说了他的心事,因此一时也没有以前的精明精细,看出来了点什么,但也没有感到特别之处,再加上汤氏稍有遮掩的暗示说素心的生意的确很好,钱的事倒好说,只不过来往客商确实是多,以物易物的更多,因此家里这才多了不少的生活用品,各种稀奇古怪之物。
王绍祖信以为真,因此也没有太意外,只是与汤氏感慨的道:天下之大,我们见识的东西太少了,这些,好多都没见过……王绍祖还去看了王素心的摊位,看弄的有模有样的,心里既欣慰,又感慨,对汤氏道:娘,素心这孩子,真叫人省心。
做事一套一套的,便是我们这些大人都不如她。
她做事有章程,这一点最为难得。
苦人最难之处在什么,大多数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然后抓不住重点,一生,一年,一天,几乎都在重复着的劳动,却并没有建设性的对人生有所改变。
像继祖啊……王绍祖叹道:想的长远,行事也做的长远……汤氏知道他是想说两个孙儿的事情,便道:继祖的话,你上心了?!是啊,娘,他顿了一下,道:娘,你说这是继祖的意思,还是素心的意思?!你弟弟自消沉以后,哪里能想得到这许多的事情,都是素心想的,规划了以后,你弟就被一点通了,如今也放下了过去种种,只想着把这个镇给弄好……汤氏便将镇里的安排说了。
王绍祖略有点讶异,道:果真能发展得起来?!慢慢来,总能行的,汤氏道:又不是说求大富大贵,只不过是借个地利的便利,将日子过好一点,你弟以后也有了寄托。
这样对继祖是有好处,他能放下,就特别好。
王绍祖有点纠结。
毕竟为农数代,若说读书明理,还有点盼头,这也是正经之路,虽然走通的少。
但是依继祖所说,来到镇上发展,做点小生意而作为人生的选项,这一点,以前没有什么先例,王绍祖当然是忐忑的,恐惧的,也是迷茫的。
他从未有过这样的思想,所以乍然接受到这个建议,整个人都有心事。
但他是信任弟弟和母亲的,虽然这建议与以往的认知有点冲突,他却也并未第一时间否认,并不是因为他多么开明能接受新鲜事物,而是因为对家人的信任,愿意接受新思想。
王绍祖这个人其实并不是那种大家长似的独断专行的人,一直以来,他从来不是那种只要我觉得这样对你好,我就替你作主的那种家长,对母亲,他听得进去建议,对于弟弟,他也是,还有妻子,以及岳家,只要是好的建议,哪怕略有些认知上的冲突,他也是愿意接受思考和寻问意见的。
他这样的并非特例,而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典型。
当然听得进去是一回事,愿意不愿意做出改变,真正的付诸实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连良连信,你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汤氏笑道。
王绍祖想了想道:娘,儿子笨,儿子听娘的。
汤氏道:我老啦,你呢,有事和你弟商议商议,都是亲兄弟,侄儿如儿子般亲近,也如儿子般可靠,有啥不可商议的,这事呐,你和你婆娘想一想,也不必现在就做出决断嘛。
王绍祖点了点头,低下头,掰着手指,显然心事重重。
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不大的小事,可是对于从未做出过出格决定的普通的这个时代的农人来说,这样的想法,就已经是巨大的挣扎和必须要下定的决心了。
在村里也挺好,只不过,日子确实苦,这些年,也没叫娘过上清闲的日子,连看病,都没那许多钱财……王绍祖说着心里其实挺不好受,道:村里没那个平台,我和继祖也学了些算筹的手艺,也能写会算,虽然不大上得台面,但是应付村里各家各户的帐本儿,遇喜白之事,掌掌事的能力还是有的,只不过,在村里总归是用处有限,也不能带来什么钱的好处。
吃喝虽不愁,只是,若不生病还好,若是生了病,连看病都难。
在村里入帐太难了呀……想着叹了一口气,道:咱王家,到最后还是素心有魄力。
她算是干了一件改变家里想法的事情。
娘,继祖带回去的八百文钱,对我的冲击很大,我到现在都还有点想不明白,咋就这挣钱呢,就只是八百文钱,村里再攒,没个几年都攒不到,这也是一大家子人天天劳作,不花钱才能省到的钱。
我就想着,八百文,什么都解决了,娘的病也有的看了,干什么心里都有底气了……娘,我明白娘的意思了。
我回去想一想,再和她商量商量……王绍祖在村里各家一般主持大事的时候,很多人家都会请他记帐啥的,这种手艺和体面,其实在村里,算是很难得的了。
是那种特别体面的不能得罪的人,所以王家人人缘好,是必须的。
因为会这些,用处极大。
汤氏有点心疼他,道:难为你了,一把年纪了还要想这些。
但总归是为了子孙计。
王绍祖点头,道:娘,你跟我回村吗?!看连良连信吧,他们回我也回,他们不回,我就暂时先住这。
汤氏乐呵呵的,道:你们这一辈我是不操心了,我只关心我两个大孙儿的婚事。
王绍祖见汤氏身体养好了很多,呆在这里也挺好的,便也没有勉强,点点头道:我看继祖还要带带他们的,怕是不会放他们回村,要不我先回村一趟和朱氏商量商量?娘呆在这行吗?!挺好的,汤氏道:也叫你媳妇松快几天,这些年,他在我身上用的精力,也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我是嘴上心疼,其实也帮不了她。
以后就叫她两个儿媳妇好好孝敬她了。
总归是儿子好,啥都好。
她有她的福气。
所以,孙媳妇人选,一定要看好,别的都不图,只是要人好。
这是唯一的,不能改变的,条件,若选了那等的搅家精,咱们王家所有人都别想过上好日子了……你回去也别只顾着纠结这啊那的,连良连信在这里挺好的,跟他们二叔能学到不少为人处事的真本事。
只有一件,你和你媳妇都得上心。
王绍祖一凛,道:娘,我明白了。
相貌倒是其次,便是略有些不妥,甚至是残疾,都无妨,汤氏道:人品是一等一的。
这是最重要的,你要切记了。
我明白了。
王绍祖点点头。
章氏也有点残疾啊,家里人就没有嫌弃的。
若是别的人家,只怕这挑那挑的,若是有点残疾,不知道嫌弃成什么样儿。
但是王家人却不这样想。
王家人选人的宗旨是,家庭和睦永远是第一位的。
其它的条件都是次要的。
便是说什么选兄弟多的人家,也不重要,若是有,更好,若是没有,便是孤女,谁又会挑这个刺?!汤氏特别开明,道:要知人疼人,要心性好,宽和,才是最重要的。
将来,连良连信和二房才能相处的好。
一家人的日子才叫日子,不然呐,就不叫过日子了,叫受罪!王绍祖都坐得直了,道:娘,我知道轻重!急不来,慢慢打听着吧。
总归是连良连信不小了。
二弟也操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