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祖也是闲不住的人, 又记挂着家里,见这边都妥当,住了两天便要回村, 连良连信有点不舍,背着东西送他,包袱里都是王素心给叫王绍祖带回家的交易来的各种特产, 干肉, 豆皮, 还有些奇怪的他没吃过的各种酱, 黑乎乎的, 要么是辣辣的红红的, 硬叫他收下了,他不收还不行。
王绍祖推不过, 只好放到了手推车上。
知道儿子有些不舍,王绍祖便问他们道:你们想回家吗, 还是跟着你们二叔?!想回家,有点记挂家里,王连良摸了摸头道:但也想跟着二叔, 学点算帐写字,现在我和连信还没有完全学会呢……也好。
看着儿子眼里对父母的依恋,还有对新奇事情的不舍, 便笑道:跟着你们二叔可得听话,多干点活。
我们知道的, 爹放心吧,家里要收粮的时候, 我和连信一点早点回去帮忙。
王连良记挂的很。
王绍祖心一暖, 笑呵呵的道:行。
要是有牲口就好了, 王连信感慨的道:这样来回村里镇上都方便。
可以时常回村去。
王绍祖心中一动,知道这两个小子也是有所求的人了。
这也算是,另一种选择吧。
也许他们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渴望。
见识到了一点外面的小小繁华,无论如何,心里总是会向往的。
少年人慕艾,这并不过份。
他摸了摸他们的头,笑道:和素心素兰好好相处,还有,多带带连杰和玉林,这两个还小呢。
两人应了,送他走出一里多地,看他推着推车家去了,这才回转了身。
两人还是没啥愁滋味的,毕竟年纪小,又没成家,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和想法的那种性子。
天天忙活,乐观开朗的很,在家就是帮着干活,眼里全是活,出门就跟着王继祖与镇上跑腿沟通种种琐事,慢慢的也就能担起不少事来了。
章氏每天和素兰织些布匹,这是她唯一能做的事了。
幸而有汤氏陪她说话,不然这心里郁结还是有的,有汤氏开导,她心里有了依靠和依恋,慢慢的也有了许多的笑声。
王素心依旧有条不紊,趁着每天做豆腐的功夫,顺便做了不少豆制品啥的存储了起来。
干豆制品其实好卖的多。
天热了也容易保存,因此,售卖出去不少。
过往的行人,多数都会买一些带着路上放汤里吃,也是另一种美味。
生意有条不紊的做着,渐渐的也就积攒了不少钱,还有各种物资啥的,因为有她的金手指在,她的资源是源源不断的。
家里的生活大大改善。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也到了夏收的时候,连良和连信回村去帮收,王继祖亲自送他们回村,他是想要帮忙的,奈何王绍祖和朱氏怎么都不肯叫他下地,他十分无奈,便只好回镇上来了。
只等到夏收完了,王绍祖才打发了两个孩子回来,他还有很多事在村里忙,因此没能及时的来。
倒是这两孩子有点适应现在的生活了,回村去十分高兴,回镇上来也十分高兴,除了晒黑了些,性格十分开朗,心胸也宽,再加上历练,为人处事上也有了些圆润,再加上他们原本的纯真,虽年纪小,在镇上也渐渐的人为所知了,别的不说,只这信誉,就没有不信这两个小子的。
他们在这一方面,算是立住了。
王继祖也忙,眼看就要入秋,因此便要组织人手,开始要烧炭了。
镇上的大娘大叔们夏收以后,也渐渐的清闲下来,见王素心的生意好像确实不错,有些人家便托了王素心卖些家里的收成,什么干菜,粮食,柴火啥的。
也有些人家见她不错,家中也有闲口,便也学着开始摆摊了,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后来见王素心不仅不在意,反而教他们如何讨价还价,以及王继祖规定了价格统一,一镇的人不许恶意截人生意的规矩以后,他们也渐渐的熟悉了起来,没有一开始的忐忑与慌张。
王继祖见时机成熟,便渐渐的规划了摊位,离的略远,但又不会太远,这里颇有些井井有条的意味,这条路,也因为渐入秋开始,渐渐的热闹了起来。
炭火上来了,村人也都开始售卖。
有些大胆的人,便开始学着王素心做些吃食也兜售,因为便宜,生意就算不怎么好,他们也很满意这收入。
镇人不贪,坐上一天,哪怕一天只收个一文钱,他们也不嫌少,都是乐呵呵的,觉得赚了!连信连良帮着王素心打下手,也学会了不少厨艺,渐渐的能独挡一面了。
王素心便把卤味的摊子交给了他们,她顿时轻松不少。
这个摊位也为家里带来不少进项。
当然,卤味也很忙碌,每天脚不停,真的是从早忙到晚,但因为他们有两个人,也没那么累,然后轮流着一人看摊做事,帮着售卖东西,一人则跟着王继祖在镇上忙这忙那的,两人都得了锻炼,学到了东西,同时又不耽误生意。
他们也学会算帐了,一段时间的帐目便叫他们目瞪口呆的,因为确实是赚钱。
两人便更有干劲了。
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村人有些采了蜂蜜舍不得吃的,拿出来售卖的,有采了山货拿出来售卖的,各种各样,有时候没啥人买,但有时候又能不够卖。
对于镇民来说,这样的收益,真的极好,作为正职以外的兼职的收益,他们是真的喜出望外,也就更为拥护王继祖了。
心里很是服气他。
王继祖现在渐渐的略有些威望,处于一种无名却有实的权力之中。
拥护与信服本身,本就是权力。
况且王继祖处身为人都很端正公道,镇上百姓但凡遇到什么难事也渐渐的会咨询他,觉得他不管是能力还是见识都很过人。
潜移默化之下,这种隐隐的权力,就慢慢的入了人心,根深蒂固了。
因为王素心总是会附赠一些食谱之物给过往行客,一开始当然没有什么水花,可是当这些积累的多了的时候,这个云阳镇的口碑也就渐渐的起来了。
都相传这里有一个隐士,并且发明了豆腐等豆制品很是美味,并且很是心善的给与了行人食谱,丰富了很多的口味。
这渐渐的名声也就起来了。
可见再不好的地方,只要会编故事,并且能编好一个故事,对于口碑和名声都是极为有益的。
事情的开端,也许就是这样不禁意间,慢慢的开始了。
有隐士的传闻,也有这般的好处,至少经过的行客听了这里的传闻以后便不会多轻视,也就少了许多的事端。
依旧会有人前来访隐士的,但都被王素心给一一推拒,要么说出游去了,要么只说不在家中。
好在这样寻访也讲礼数,并没有那种刻薄的非要求见的。
只不过这事也传到了县令耳中,他虽未亲至,却叫手下人带了封信来,十分客气的言明想要见一见隐士是何方神圣,若是能交流一二,更好。
王继祖哪里肯见?!回了信中只言隐士只是访间传闻,并不真切,他谦虚的只说自己只是一个落魄学子,何敢自称隐士,都是传谬了云云,并不敢叫县令亲自前来,更不敢前去拜见县令,又说了豆腐之事不过是取了些巧,并无什么特殊之处,只不过是过往行客给谬赞了罢了,实在惶惶惭愧等等……然后又说了云阳镇上的琐事,将信给寄了出去。
王素心问他道:县令来信是真的想来访爹?!王继祖摇了摇头,道:连示好都谈不上的,我是什么出身,县令自是一清二楚的,亲自来降了他的尊身,若不来,又显得对治下一无所知,干脆客气的来封信。
他笑道:我是什么出身,有没有功名,他都是有数的,来了,岂不是迂尊降贵,没有这样的。
我去拜见,也不妥当,既是隐士,若是巴巴的赶上去,更难堪……王素心点头,表示明了,笑道:这也算是默契了,一个小镇而已,他不至于太重视。
我看爹这镇长,是妥了……王继祖听了直笑,妥也好,不妥也罢,便是县里真的这种时候要派人来任镇长,他也是能够与对方共同协作的,只是怕对方现在瞧不上这个小镇。
凡事需要沟通合作。
王继祖不再像以前那样只顾着后退,如今的他,也知道前进了。
或者说他是巴不得真来一个人,至少对方是衙门里的人,有县里的路子,那以后只会对云阳镇有利无害。
如今还是重武轻文的,治理的文官等,其实远没有后世那么的对治下十分独的。
毕竟还略有些原始的味道,文官没有那么刻薄,只要治下无碍,他们的存在本身,更多的其实是面向武事与猎事的。
咱们镇也算出名了,王素心乐道。
出了名岂不更好,王继祖笑道:正好豆腐大镇的名,算是传开了。
做的豆制品便不止可以卖给过路的行商,还可以借着这个名声,将干制品卖到别处去。
挺好!名声是有了,食谱也传开了,而豆腐产业也就顺理成章的有了。
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一个产业离不开更多的镇民的参与。
不然这就不叫产业了。
镇民一开始只是烧些窑里的炭来卖,后来就开始做点小生意,有时候一天只能卖出一二文钱,他们也是乐呵呵的。
这个时代挣钱太难了,所以哪怕只是一二文,他们的眼睛也是亮的,心里也是盼望着的。
更多本来做着的小生意也都开始摆了摊来另支一摊做点生意,不拘一天能不能卖几文,这心里都高兴,都有盼头。
这渐渐的,也就越来越成熟。
王继祖便顺势的将豆腐产业给慢慢推广开了,甚至都不用怎么费口舌去说服镇民们,他们尝到了一点小甜头,自然而然的都参与了进来。
而这个秋天,云阳镇的豆腐美食就渐渐的传遍整个县了,也销售到了一些到别的镇,甚至是县里。
豆制品本来就不贵,再加上干的好储存,也因此,随着行客带去的口碑渐渐发酵,不少人都乐意买些存在家里囤着吃的。
而豆腐的配方已经不算是密方了,甚至在县里都有人开了豆腐店,专门卖豆腐,可见这种食物对于这个时代的冲击,以及受到的热情有多大。
在此之中,镇民的热情也都一一的提高了,有王继祖安排,有王素心指点,有些人家做百叶,有些呢,则是千张,然后是干豆腐,白干,五香干,兰花干,茶干,菜干,还有什么素鸡,素肠,腐竹,豆腐皮等等都有了,品种多样,很多很多。
王继祖更会说好故事,加上他的宣传,说豆腐干制品素有植物肉的口感和美称,这传的便更开了。
镇民也就更忙了,每天乐呵呵的,连带着王连良王连信也忙的不得了,他们既要给王继祖跑腿打下手,还要组织协调各种琐事,又要算帐总结经验,还有自己的小生意要卤着卖啥的,这日子也就突然间变得扎实而更忙碌起来,最重要的是比在村里种地还劳心。
两人肉眼可见的成长了,也变黑了。
因为伙食好,运动又多,变结实了不少。
也长高了些。
为人处事,明显的成熟了。
只是憨厚本性不变,遇人遇事,依旧会憨厚有礼的笑。
对于钱财之事上也不咋计较,向来都是只听长辈和王素心安排。
这两个,都是好孩子。
这里虽不算完全的市场经济,一个镇所做出的干豆制品也有限,因此县里吃一吃,过往行客消化消化,竟是生意不赖,虽不至于说到火爆的程度,但也算初具规模了。
很多镇民见果真能成事,也就改变了些想法,有些人也渐渐的学着王素心,愿意折腾一二了,经王素心指点,竟是有人愿意摆摊在路上卖炸串了,什么炸豆腐皮,炸点蔬菜,臭豆腐,干子啥的,出乎意料的,生意竟还不赖,虽说此小吃十分费油,但是只要生意过得去,成本是能覆盖的,只要有赚,也就都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