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在古代开食肆 作者:呦呦雨 > ◉ 第068章 饮食文化

◉ 第068章 饮食文化

2025-03-22 07:54:32

素心呢?!王绍祖看一圈, 见人不在,倒是愣了愣。

她哪里闲得住?!到亭子上去了,王继祖无奈的道:她在那上边围了栏, 冻了不少冻豆腐。

还要做什么腐乳。

之前她在家里炒火锅底料,素兰嫌呛,她怕呛着娘, 干脆就跑到那边去了。

那边就是冷一些, 但挺安全的, 亭子上头背风处搭个锅, 也挺方便。

因为高, 又有护栏, 野兽都上不去。

况且现在也没啥野兽了。

今年衙门清理的还是很勤快的。

对了,村里呢?今年冬, 可有什么野兽的消息?!今年没有,王绍祖有点担心王素心, 便道:赶紧叫她回来吧。

连杰去叫你大姐回来做饭,说大伯来了。

王继祖道。

王连杰和孙玉林急忙跑去了。

兄弟二人说着话,看着连良连信把东西卸下来, 各归各位的放妥当。

两人对家里也是十分熟了,都用不着吩咐,就知道哪放哪儿, 麻利的很。

等年后我们先挤一挤住这,等新屋垒好了再搬进去, 我请了镇上人说了,春耕前后就垒, 不耽误春耕就行。

王继祖道。

王绍祖便与他进了堂屋说细节。

兄弟二人聊的火热。

汤氏和章氏还有朱氏则支开了王素兰, 悄悄的说起了相看的人家和姑娘的状况, 都是朱氏细说,汤氏和章氏细听。

朱氏生怕哪里说漏了,事无俱细的说,只等着娘和章氏拿主张给意见呢。

汤氏细细听完了,想了想,道:还是得看到人,年后我随你们一道家去。

你们请亲戚们吃饭。

我呢,就去你娘家那边叨扰叨扰。

见到人才好。

朱氏心中大安,道:有娘掌眼,我就放心了。

我就怕自己眼力不济,看走眼了呢。

章氏乐道:有娘掌眼,错不了的。

可惜我眼睛不好,不然也要看看才好。

不过不急,总有进门的时候,到时候我总能见到。

娘,大嫂,连良连信也是大小伙子了,马上都是要娶亲的人了,这可真好!说罢高兴起来。

婆媳三笑成了一团,只不过声音压的低,就怕孩子们听见了害羞。

连良连信也不小了,他们心里也是有数的,愣是离着屋里远远的,不好意思凑上来。

听是不可能听的,问也不会问。

甚至还得装不懂,装不知道!王素心风风火火的回来了,一进门就道:大伯大伯娘来了,我来做饭,咱今天晚饭可得做个好的,好好吃一顿。

王绍祖乐了,喜欢她这虎性格,笑道:我帮你杀鸡!有大伯帮我,今天这菜,更好吃了。

王素心笑道。

一家人都乐了。

到了傍晚,镇上孩子都被各家领回家去了,镇民们见他们来了人,还笑着打了招呼。

客客气气的离去。

晚饭摆了一大桌子的食材。

好家伙,朱氏都愣住了。

便是村里赴宴也没这丰盛啊,她都蒙了。

因为与汤氏章氏聊的欢,她没去厨房帮忙,吃饭的时候可不就惊着了吗?!是素心特意准备着的,前几天就备好了,只等你们来了。

汤氏笑道:也是你们来才得她这一顿,平常连良连信在的时候,可没这般好的待遇。

朱氏听的乐了,道:这孩子,有心了。

这一桌子菜,不是我吹,哪家姑娘能做得出来?!就这掌勺的水准,谁家有这样的孩儿,都能吹一辈子!一时家里都欢快起来。

王绍祖进杀完鸡处理好进厨房的时候,都看的一愣一愣的。

眼见着王素心锅里倒油,然后炝锅,滋啦……声音与香味,还有视觉都将他包裹起来。

眼见王素心手脚麻利,眼见她统筹着处理事情的刀功,只听见剁剁剁充满节奏的声音,还有她有力拎着菜刀的手腕,和隐隐的撸上去的手臂上的肌肉线条,一时看的呆呆的。

或许……这就是天赋吧。

以前,他对厨艺这回事,是茫然的,继祖还有连良连信说的时候,他没有多少的实感,只是现在看着的时候,有点不真实,也有点恍然。

此时的他,只想到以前的王素心的倔强,不屈的眼泪,还有瘦弱单薄的肩膀,想要承担起家里重担的决心,令人心疼的提议……不知不觉,这孩子都成长到这种程度了。

大伯,帮我把洗好剁了的鸡块放到瓦罐里吧,我要煲个鸡汤。

王素心笑道。

王绍祖这才反应过来,应了一声,把瓦罐找出来清洗了一下,然后放水,然后放到了炉子上,等到开了,把浮沫捞出,又将泡好的香菇,切成细条,泡发的木耳都细细的切好,再拌上切好的姜丝,一并加入鸡汤之中,只听见咕嘟的冒着泡和热气的香气就满屋了。

但鸡汤的香味很快被另一锅霸道的味道所取代。

咳咳,好呛啊,这个味,好辛辣,这是啥?!王绍祖想上前帮其它的忙,竟是无从下手。

这是火锅底料,王素心笑道:鸡汤和鱼汤锅子比较清淡,长辈们吃,只是连杰玉林都比较喜欢这种辣味的火锅,我切点各样的丸子和蔬菜,豆腐啥的往里一冒,就成了。

之前杀完猪,还有些猪肺,猪心啥的,也一并加入其中,挺好。

王绍祖道:这个味,倒不曾见过。

他是有些愕然的,道:这些调料,好像……都没有人吃的吧?!嗯。

以前只用在药上的。

我从山上找到了种子,试着种了好些呢,大夫说了,这些是香料,吃了对身体是有益的,只是胃不舒适的人,不宜多吃。

种了收了,还分了好些与镇上的人,然后说了用法,镇里人也都爱吃。

我试着调了料,真别说,这味道,大伯闻闻香不香,妙不妙。

这等的组合,嘿嘿,世间只有我这有……王绍祖挠了挠头,笑了,这些香料还真没见过,或许世上人都没有尝试过吧。

这孩子也是大胆。

算是神农尝百草了都,啥都敢往锅里搁啊,嘴里喂啊。

不过大夫看过,应当无事。

他哪里知道,这有些作料这个世间还没有呢。

王素心在并夕夕上什么都能买得到,火锅底料等所有的调料都有现成的。

如果她只想发展自家,根本不需要自己辛苦的种。

然而,她想的很清楚,必须要把镇子发展起来,就不能太依赖她的金手指。

当然,她家里,以及她自己,想要改善生活,那是可以随意的造,随意的买的。

她也没想在这件事上瞒王绍祖太久。

因为等明年住到一起了,哪怕再掩饰,也会有点端倪。

大伯又不是傻子,一开始或许不在意,但介入的深了,自然会明白点啥。

难道因为要防着这,瞒着那的,就一直要做孤家寡人了吗,这又有什么意思。

难道因为怕家里人知道秘密,就一直无所作为了吗?!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她已经目标明确,分的很清了。

大伯是知事多,所以知道了,也会有分寸,能掩护她。

至于晚辈,孙玉林和王连杰还不知事呢。

也就王素兰隐有所感,那时穷的啥都没的时候,她会敏感。

当家里好起来了一些,她的秘密其实已经不显眼了,至少连良和连信傻乎乎的,不知道呢。

也是王继祖掩护的好,这两个也不会往其它方面想。

以后他们成了亲,趁年轻,家里条件又好了许多,不缺物资了,只要不会牵扯的深,想要含糊过去,是不难的。

长辈们都会心照不宣的帮她掩饰。

王素心早已经打定主意了。

她之所以要种作料,多增加农作物,以及亲自煮火锅底料的配方,是因为她想要发展产业。

所以这些东西就必须推广开,让镇民都知道,都能种上些。

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规模。

将来不管是菜肴,还是作点麻辣烫,麻辣拌,或是其它小吃的生意都有了选择。

甚至还能改变这个世界的习惯,将美食推广的更快。

久而久之的,他们镇还能缺发展吗?!等火锅底料以后成了规模,他们镇,还能卖火锅底料啊,卖些调料香料的种子啥的。

食肆生意,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在这里做生意,上限有限,除非她能把什么火锅生意做到所有城池,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啊。

真正的规模不能从什么食肆小生意上去想,而得从宏观的,以及相对客观现实的角度去想这件事情。

而前程,也就很明朗了。

人,还是要有点格局,不能太贪。

只要目标明确,步子稍大一两步的,扯不着淡。

与其赚两个开食肆的钱,不如写个故事,或者说营造个美食小镇的故事,让它声名远播。

这以后,才是真正的形象,和云阳镇的前程。

光这种沾着旅游的光,又是必经之地的充满了传奇故事色彩的传说,才是云阳镇将来真正的前程。

王素心想要的真正的,便是这个。

开食肆,赚点小钱又算得了什么呢?!名气开了,以后行商如云,甚至不是路过,而是专门为他们云阳镇而来,那才是真正的兴旺传道的开始。

当然,这个道,只是食肆的美味传播,或者说,是一种美食的新的观念。

换句话说,她卖的不是食品,而是文化。

王素心一面做菜,一面笑道:大伯,我有时候忙不过来,等明年来了,大伯帮我打下手呗。

爹要忙镇里的事,连良连信要做卤菜,还要跟着爹跑腿,素兰呢,一心要养鸡鸭,只想成为养鸡大户呢,她的心思不在这做菜上,我有时候忙不过来,若是大伯和大伯娘能给我打下手,那就最好不过了……王绍祖想了想,道:真的行吗?!这食肆生意,果真不勉强,我是怕帮不了你什么事,反而浪费了你的心意。

我寻思着还不如多种点地呢。

要不,我帮你搭点手,还是以种地为主?!好家伙,来都来镇上还想只种地啊。

王素心道:地也会种的,只不过不必精耕,多撒些种子,看天收便是了……王绍祖听了有点无奈,便道:那明年,我听你的便是……王继祖进来了,道:大哥,我有事跟你商议一下。

先让素心做饭吧,以后有的是机会帮忙的。

是啊,大伯,你先和爹说话去吧。

王素心笑道:这里有我呢。

这孩子,看样子是真喜欢厨艺,这何止是有模有样,光这菜色,简直是能独当一面了,便是村里置办喜宴的大厨也比不上她的。

王绍祖也是说不出了,不禁夸赞王素心有天赋。

之前他还对她开食肆之事有所犹疑。

现在是真的彻底的放心了。

进了王继祖的屋,王绍祖见里面摆着一些书,不禁感慨一句道:等垒新屋的时候,给你单独弄一间书房,我伐着木头,做点牢固的书架子。

读书人哪有到了几十岁还没有像样的书屋的呢?这对王绍祖来说,恰恰是一个执念了,以前是没这个条件,现在既已有了这条件,他当然要帮弟弟完成。

王继祖倒是无所谓,看淡了,道:费那心思干嘛,还不如盖间柴房。

王绍祖无语,二弟以前是在意的,只是面对现实消沉,而现在是不在意的,竟是十分淡然了,这态度,哎。

不禁道:又不用你费心。

我做木匠打什么复杂的家具是做不了,但做书架不难,我闲时慢慢弄便是了。

有了书房,晚上你教导家里小辈也不用挤挤攘攘的那么麻烦。

以你的学问,总好过请教书先生了。

王继祖一想也是,反正他的学问和能力不能浪费,以后肯定是要培养后代的,便也不反对了。

大哥,我想和你商量一下,镇民们划分沿路两旁的地方,怎么个划法。

王继祖道。

按人分?有人多,有人少,恐怕易生不平。

再则,有些孤寡人家分了,也用不了,赁给其它镇民用是怎么个用法呢,得有个章程来,我看以人分肯定不行。

王绍祖道:之前素心用的地方就别动了,其它地方分了以后,就用抓阄的方法来分,只按运气,分到哪是哪,要不然有的说分的地段不好,市口不好,人气不旺,又得闹。

得签字画押。

分后无悔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