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真逮着两个, 那是什么运气?!朱氏呆了呆,心道真这样了,少不得以后得指望素心来养老了。
哪怕生了两个儿子快当婆婆的人了, 这心里的担心,半点不少。
只能说明,朱氏确实是个好人。
只有好人才会考虑这些。
若真是天生的恶婆婆, 此时不知道有多高兴, 婚前婚后两副面孔, 婚前热情待如亲女, 婚后只当自己有了可以奴役的牛马, 不知道怎么威风呢……朱氏此时心里越虚, 越说明她是个好人。
而且是个明事理的好人,就是不会把事情只往好处想, 不往坏事去想。
想到了最坏的方面的问题时,也说明她已经考虑了可能发生这样的事的处理可能。
因为不想当个坏人, 所以才会忧心忡忡坏的局面。
说了一通,收拾好家里,便早早歇下了。
第二天一早, 王连良就牵了驴子回来接汤氏,一家人早早的去了朱家。
驴子在这里是珍宝,昨儿在朱家一通好喂, 吃的饱饱的,在路上瞅见什么也都懒得吃了。
所以, 都没耽误,很快就到了朱家。
朱家天没亮就起来忙活了, 洗菜切菜, 准备的体体面面, 妥妥当当的,当女婿一家来的时候,热汤热菜热茶都已经端上来了,茶果子等都备上了。
朱氏有点心神不宁,等待的时候,就见有几家人好似串门一样的来了朱家坐一坐了,当然了,是带着自家孩子来的,手上略备了些薄礼,也不敢拎重了,不然不成,这不是结怨嘛,因此,只是当走个过场,备些薄礼,吃顿饭,相看一二,这也是约定俗成的事了。
一共来了三家人,三个女孩子自打进来就帮着朱氏娘干活了,朱氏娘哪肯叫她们干活,赶紧的拉着她们去了屋里坐着,抓果子给她们吃,又叫她们认识汤氏和朱氏,然后又叫连良连信忙前忙后的递送吃的喝的进屋啥的,两人红着个脸,因为紧张,差点在门槛上摔了一跤。
朱氏看了都又气又笑的,暗暗的啐了一口,又想到自己也是如此的没出息,不禁又乐了。
汤氏看着三个女孩子,简单的聊了几句,也不可能问的太细,像查户口似的。
大抵的知道些家庭情况,相貌,性格啥的,也就心里有数了。
引导她们说些趣事,也是想从她们说话之中知道些性情。
朱氏仔细的看着,只叫连良连信伺候好他们奶,便进伙房去了,拉着朱氏道:娘,相看三家,合适吗?!有什么不合适的?这本来就是常有的事情,不妨事的。
去年还有一家同时相看了四家的。
有时候是一女相看七家人家的,都是同时相看的,哪有什么避讳不避讳,咱就是普通人家,哪有什么高门大户的规矩,凑在一块相看,省事省心。
朱氏笑道。
要不然一家家的相看,太折腾,二来也费吃喝。
反正这是常有的事了,也就不会惹出不快来。
朱氏听了这才放心。
朱氏娘拉着她道:等会子吃午饭的时候,你安排安排,叫连良连信坐她们家里父兄一桌上去,也叫他们家男丁相看相看,这种事,还是得双方都能瞅得上眼最好。
朱氏连道记住了,道:只是她们娘没来?来的都是父兄辈的?!不好来,就怕来太多了,太着急巴结的,朱氏娘道:你哪里知道女方的矜持,就怕被对方觉得恨嫁,轻乎了女儿。
所以,轻不得,重不得,这里面的分寸,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天底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
朱氏道。
你可看中哪两个?!朱氏娘道,这三家是我仔细挑选了的。
和你爹还有几个兄弟商量了,还细细的打人打听了,你放心,女方的娘,不是那种不疼女儿的人,接人待物都是良善的,更不是作妖的人,这一点,你放心。
一家子是什么样子的,其实看一看家里是咋做事的,就能瞅出人咋样的了。
他们三家待人接物,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家。
家里好不好,贤不贤的,也得看长者做事的态度,父母祖奶都是没问题,他们的亲戚们也都打听了,倒没听说有不讲理的人,或是懒汉什么的……娘,辛苦你了。
朱氏道:我家里助力少,要不是你忙前忙后的,和爹打听来打听去的操心,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弄,我婆婆身体又不好,我不敢叫她太操劳……朱氏娘心中一暖,笑道:你是我亲女,连良连信是我朱家的亲外孙。
难道还能不操心了?!朱氏啥也不说了,抱了她的手臂一下,朱氏娘笑道:还跟孩子似的。
明年去了镇上,和你弟妹好好相处,等你娶了媳妇进门,你就交代了孩子们的人生大事,人都能轻松一大截。
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嗯。
朱氏点了点头,两人说说笑笑的开始做午饭了。
朱氏娘又问她相中哪两个。
朱氏道:都好,都挺好,我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我听娘的吧,再看看连良连信喜欢哪个。
朱氏娘噗哧一乐,你啊,怪不得亲家母大老远的也非得亲自来相看了,这是知道你是个作不成主的。
朱氏憨憨一笑。
朱氏娘心里一暖,她自己其实也挺会相看的,若非眼力好,怎么能给女儿找到这么一个婆家呢。
虽说王家二郎肯定是有点拖累大房和女儿的生计生活,可是也抵消不了一个好婆婆所带来的好处。
光汤氏,就足以抵消所有的生活上的苦了。
这么多年了,朱氏还是这样的性格,与出嫁前大差不差,朱氏娘心里门清,这都是因为顺心的缘故,若是经过苦难磨练,心态又怎么可能如此的不知事?!这也算是一种幸事吧,王家人都很好相处。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也正因为知道朱氏这些年没经过啥,所以她才用心的相看啊,就是怕将来会吃媳妇的苦。
那才是真冤。
菜做好了,老少爷们都笑呵呵的拉开桌子,把桌子的茶果点心收了,开始端菜出来。
朱家本就好几个兄弟,人多,来的人也多,因此一桌坐不开,开了两桌。
又在屋内开了一桌,给女的坐,若是平时里,也就都在堂屋里开了,村里没那许多什么男女必须避讳到这程度的规矩,过年走亲啥的,男女虽分桌,但一般都是在堂屋里坐的。
只因今天开了三桌,实在是开不下,这才分桌。
连良连信都是大小伙子了,虽然略有些羞涩,但是并不木讷,眼睛里有活,也机灵,不是那种酱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懒汉。
长相是没得说的,身高也长的合格。
目前也就是家里略有点单薄了些,其它真没得说了。
就没有不满意,桌子上也不可能说这个,只是男方父兄啥的都问了问他们一些话,简单的说了几句,也就揭过不提这事了。
吃过一顿饭,又略喝了一会儿,三个人家都相继以有事为由,带着女儿各自家去了。
等人走了,朱氏娘拉了朱氏,王绍祖也有点紧张的叫了两个儿子进屋说话。
朱氏爹也有点紧张的跟进来了,道:亲家母看这三家如何?!可有中意的?!汤氏笑道:亲家公相看的人家必然是妥当的,我看了都没得说的,这三个,无论哪个,相貌,人品都不错,只是劳亲家公与我细说说他们各家男丁的情况。
朱氏爹道:这个容易,我早打听的差不多了,有两个是离咱村很近的人家,知根知底的,另一家虽稍远些,但也能用心打听到,什么事都能翻出来……说罢便与她细细的说了。
汤氏听的认真,点了点头。
王绍祖也紧张的认真听,在桌子上初见面,也很拘谨,因此哪里能看出来那么多呢,都不敢大意的,细细的听了。
汤氏又问连良连信看中哪个了。
两人哼哼哧哧的,吱吱唔唔的直摇头说不知道,脸通红的。
只顾着低头了,哪里敢细看,那也太不礼貌了,反正他们听安排就是了。
女孩子又不是丑八怪,都行。
朱氏乐了,道:娘,他们哪知道这个,还是别问他们了,只要不是不喜欢就行。
汤氏笑道:那可就长辈给你们作主了,到时候可别说乱配……两人直摇头,说奶作主就行。
王绍祖无语,道:你们俩个没出息的,滚出去吧。
两人如蒙大赦,飞快的出屋走了。
再听下去,实在是不好意思。
屋里的人都乐了。
朱氏的几个弟兄嫂子也都挤了进来听。
汤氏道:亲家母,这个事还得劳亲家母帮我探探口风,言明咱们王家的情况才好。
过了年王家人就要到镇上去谋生,要与二房住一住了。
若不言明,到时候若生不满,反倒不美。
朱氏娘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是想探探人家可嫌这个,可怕王家太苦了,而心里不愿。
彩礼呢,作价几何?!朱氏娘道。
汤氏道:这个先不提,咱王家不是吝啬,而是,想要看看人家是看中咱给的彩礼,还是看中咱们家的人呐,连良连信,是真没话说的。
若此时嫌了,便是看在彩礼份上结了亲,后面也过的不美。
我家也不是占人家姑娘便宜的人,只是没到那步,便不能提……倒不是我失礼。
就是怕,看不上我王家这情况,到时候为了彩礼讨价还价的,多难看?!朱氏娘想了想,知道汤氏最为周全,这是想要看一看有没有哪家看中连良连信,看中王家人的,而宁愿不咋计较的。
人嘛,就是如果婚前计较到一分一厘,那婚后过日子,可就别指望太多了。
而王家一向以来都是彼此宽容,相让中过日子的,若是吃不了亏的那种人,那就趁早别说亲。
好,我明白了。
朱氏娘会心一笑,道:我会把话传到的。
只要大差不离了,咱们王家对于彩礼一事上,不至于偏离各村的平常水平。
汤氏笑道:我这还有守了几十年的银簪,办两桩亲事是够了的。
娘!朱氏急道。
汤氏拍拍她的手,笑道:也许用不上呢,我只是这么一说。
朱氏娘笑道:连良连信好福气。
娘,看中哪两个?!朱氏小声的问道。
汤氏笑了笑,等老少爷们出去了,只有朱氏娘和朱氏她们三在场的时候,汤氏才不顾虑的道:桃花,云云,都羞涩的很,倒也没啥可说的。
只是翠萍是家里最小的吧?她上面有七个哥哥?是的,朱氏娘道:可是有什么不妥,亲家母可是觉得七个兄弟太多了?!倒不是嫌多,只是与她说了几句话,她一提到七个哥哥,表情就很倨傲。
只怕在家中很受疼爱。
汤氏想了想,她也不是贬低人的人,补了一句,道:教养的也很好,很漂亮。
朱氏娘明白了,这是怕幺女在家受宠,不是那种会让人一步的性格,这样的人就算没有人品问题,但也不是那种会体谅别人的性格,只怕相处起来会有疙瘩,一旦疙瘩多了,可就……亲家母,我再看看他们家怎么说。
如果真太疼女儿,说不定听了你们要进镇上和二房生活,她家也许就不乐意了呢。
朱氏娘道。
汤氏点了点头,道:让亲家母多费心了。
朱氏娘笑道:都是一家人,再费心也是值得的。
等两个小的顺利成婚,叫他们给你磕头。
汤氏知道朱氏娘既肯揽事,就绝不是因为一点好处就愿意担这么大责任,而是切切实实的在乎女儿,关心外孙,对她的感谢与承诺,是真心实意的。
朱氏娘高兴的不能自已,道:那怎么好,哪有给外家磕头的道理……谁说的?!这是亲外婆,也是媒人,他们的后半生,可都是你再造,受得了磕头。
汤氏笑道。
朱氏娘喜的跟什么似的,重重的诶了一声。
喜滋滋的出去与家人商议去了。
王绍祖进来了,道:娘,桃花和云云家真的能成吗?!万一因为嫌弃咱进镇上过日子可怎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