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 第 87 章 ◇

2025-03-21 15:15:53

◎母子之情◎萧让的案子, 虽然他坚决不认罪,但是也草草定了案,据说罪证就是萧让书房搜出来的谋反书信, 东昌公已经奏请雍王,要在三日后将萧让凌迟处死, 以儆效尤。

消息传到萧府的时候,萧修廉差点没晕倒,他奔走了这么久,家财快散尽了,居然还是这个结局吗?倒是萧夫人颇为镇定,似乎她早已预料到了这个结局, 听说她知晓此事的时候,只是转动了下佛珠,就道:如此, 甚好。

萧夫人对萧让这般绝情, 让一向孝顺的萧修廉都颇为愤慨, 一气之下, 都不愿去见她了。

另外一个颇为镇定的,还有无双, 无双如此镇定, 只因她早派人去狱中探听消息,探子回报:东昌公除了逼君侯认罪外, 还逼君侯拿出虎符。

虎符?是, 可以调动鹰鸢军的虎符, 不知被君侯藏在哪里了, 但是无论东昌公用什么严刑逼供, 君侯都紧咬牙关, 一言不发。

无双点头:知道了。

-无双思忖,鹰鸢军是萧让一手训练出来的部队,里面很多将领都是出身奴仆,鹰鸢军给了他们改变人生的机会,故而他们全都对萧让马首是瞻,只要萧让发话,造反他们都敢造,所以东昌公才一定要得到虎符,虎符一失,意味着萧让将鹰鸢军拱手相让,他就再也不配做鹰鸢军主帅了。

那,萧让到底将虎符藏在哪里了呢?东昌公是将萧府翻了个遍,都没能翻到虎符踪影,加上萧夫人是先王后妹妹,雍王到底顾念先王后,不许东昌公再滋扰萧府,所以禁军都从萧府撤走了。

禁军走后,无双也和萧修廉在萧府翻了个遍,也是什么都没找到,萧修廉沮丧道:虎符怎么会在萧府呢?兄长回雍都的时候,都没有回萧府,就在王宫被抓了,所以那虎符,应该还在庆渝啊。

无双摇头:你兄长为了以防万一,所以并没有将虎符放在他身上,但是,他也不会让虎符离他太远,否则,万一庆渝有变怎么办?所以,这虎符,应该还在雍都。

虎符在雍都,但不在萧府,那么,会在哪里呢?萧修廉是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无双却忽想到什么,她转身,去了萧让的书房。

她在书房四处寻找,最终将目光落在桌案上放着的云杉琴上。

萧让在三年前,曾用这把琴为她弹过《凤求凰》,当时两人言笑晏晏的情景,她还历历在目,她记得萧让不经意时还说:若有朝一日,我落了难,这把琴,或许能救我一命。

当时萧让的每句话,她都牢牢记在心里,这句自然也不例外,无双拿起云杉琴,细细抚摸,然后弹了一声,她眼睛一亮,这琴,是空的。

她又将琴翻转过来,终于发现琴尾处似乎有些异常,她小心掰下琴尾的木头,空心琴里面,藏的那个物事,不是虎符是什么?无双欣喜地拿出虎符,细细摩挲,这虎符,终于被她找到了。

想必是萧让在入雍都之前,就以防万一,吩咐人将这把藏有虎符的琴偷偷放入书房,这虎符藏的甚为巧妙,谁也不会想到,统领千军万马的虎符,居然就大喇喇放在萧让书房,那把空心琴里。

这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有了这虎符,她就能调动鹰鸢军了,起兵营救萧让了。

无双说干就干,她立刻派人前去联络鹰鸢军,至于鹰鸢军起兵之后,雍国会不会大乱,她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只是,无双差去联络鹰鸢军的军士还没出发,萧夫人就先行一步了。

萧夫人并没有听萧修廉的话,逃离雍都,她坐着马车,去往王宫,王宫之中,正在争论何时处决萧让。

按照东昌公和崔王后的意思,处决越快越好,而且要当着雍都所有百姓的面,处决萧让,这样,才能震慑住鹰鸢军的余部。

东昌公拿着萧让的罪证,所谓通敌卖国的书信,慷慨激昂:萧让身为靖北侯,里通外国,意图谋反,这种逆臣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是朝堂之中,颇还有些正直官员,即使现在雍都被东昌公控制,他们也丝毫不惧生死,有大臣就直言道:萧让这些年,为雍国打过大大小小数百场战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听说他至今没有认罪,东昌公岂能因一些真假不知的书信,就给他定罪?东昌公恼羞成怒:这书信是从萧让书房搜出,岂能有假?是真是假,东昌公心知肚明,东昌公爱女被萧让所杀,你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但是,若杀萧让,谁,能为大雍拒强敌,打天下?笑话,我大雍人才济济,难道少了萧让,就会亡国吗?亡国不至于,但能否再像以往那样横扫诸侯,可就难说啰。

郑御史,本公看你就是萧让同党,才处处为他说话!东昌公自然不是萧让余党,那便请东昌公父子去守边境,对付邺国姜焱吧!你……东昌公气得瞠目结舌,他望向王座上的雍王,拱手道:请王上定夺。

但是雍王却面有恻然,东昌公心头一凛,他知道雍王听进去郑御史的话了,其实雍王压根就不想杀萧让,只是生死掌握在他和崔王后的手中,不得不忍痛将萧让下狱罢了。

王座之上,雍王神色困顿,崔王后对他下了毒,解药只有崔王后才有,他要保命,就必须听从崔王后的话,可是,他实在不想杀萧让,正当雍王左右为难之际,忽见身穿盛装的萧夫人走了进来。

-自从萧夫人诞下萧让后,雍王就再也没有见过萧夫人了,如今已经过去二十三年,萧夫人还是如同他初见时那般温柔貌美,岁月在她脸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痕迹,反而让她多了一份从容和淡然,她纤细的手腕还戴着一串紫檀佛珠,这习惯就跟他的发妻一般,雍王不由从王座颤颤巍巍起了身,不知为何,面对这个被他毁了一生的女子,他竟然有些自惭形秽,一时之间,都忘了自己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雍王不由自主,放低了声音:你……你怎么来了?在座的大臣都知道雍王和萧夫人关系,于是默契地低下头去,只有东昌公皱起眉头,呵斥萧夫人:萧王氏,我等正与王上议事,你一介女流之辈,过来做什么?萧夫人平静道:我是先王后的亲妹,靖北侯的母亲,我为什么不能来?荒唐,这是朝堂!管你是谁的妹妹,谁的母亲,都不能想来就来!闭嘴!雍王忽然怒喝了声,东昌公愣了愣神,不情愿地闭了嘴。

雍王放缓音调,他细细端详着这个二十三年没见的女子,她长得也愈发像他的亡妻了,他心头不由一酸,道:你……你且放心,有孤在,无人敢对你不敬。

萧夫人却并没有理他,而是看向一脸悻悻的东昌公:东昌公,听说你搜到了我儿萧让的罪证?东昌公闻言,又神气了起来,他大声道:不错!请问是什么罪证?都是萧让与敌国来往的书信,这便是他通敌卖国的罪证。

萧夫人点了点头:要是我说,这些书信,并非是萧让所写呢?东昌公一慌,这些书信,的确并非萧让所写,而是他让人模仿萧让笔迹,搜萧府的时候,故意放在他书房的,难道这被萧夫人识破了吗?可是萧夫人难道不是只会吃斋念佛吗?什么时候管起萧让的事来了?东昌公硬着头皮道:你凭什么说这些书信并非是萧让所写?萧夫人道:因为这些书信,是我写的。

-萧夫人之言,顿时满座皆惊,东昌公首先哈哈大笑:你在胡言乱语什么?我并没有胡言乱语。

萧夫人又看向雍王,她一脸平静:萧让虽是我的儿子,但与我关系向来不睦,这一点,全雍都的人都知道,在座的诸位大人,也都知道。

她环顾着群臣,群臣也都频频点头,萧让的确与其母不睦,这事连雍都的小贩都知道,萧夫人又道:萧让他不孝顺我,我便十分恨他,想给他一个教训,于是,就临摹他的笔迹,写下这些大逆不道、通敌卖国的信件,想以此威逼他,没想到,这些信件,被东昌公搜去了,还误会了萧让。

东昌公气急败坏:你少胡说了,你根本就是为了让自己儿子脱罪,才把事情都揽在你自己身上!全雍都都知道我和萧让不和,我为什么要替他脱罪?可笑,你既然与他不和,那他若身败名裂,你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要过来说出真相?萧夫人叹了一口气:我本来不想说出真相的,可是,这些天,我夜不能寐,总是梦到菩萨怪我,说我说谎构陷自己儿子,要下十八层地狱的,我受不了良心谴责,所以才冒死来到朝堂,对王上说明真相。

萧夫人言之凿凿,东昌公却一个字都不信,其实不光东昌公,雍王、还有那些朝臣,也都一个字都不信,谁都知道,这些信件,压根就是东昌公炮制出来,随便塞给萧让的罪证罢了,萧夫人都揽在自己身上,一是为了给萧让脱罪,二是为了让东昌公脱身,免得他狗急跳墙,其实说到底,这件事,和萧夫人,根本半点关系都没有。

可是,若要在萧让和萧夫人这两人之间选择,群臣肯定毫不犹豫选择保全能战善战的萧让,而不是萧夫人。

郑御史首先骑驴下马道:既然这些信件是萧夫人所为,那就与萧让没有关系,东昌公,你冤枉好人了。

是啊,应该赶紧将萧让放出来,边境诸侯虎视眈眈,没有他不行啊!虽是因为萧让不孝顺其母才引发的事端,但听说东昌公您为了让萧让认罪,对他施了不少严刑,他受的教训也够了,依我看,就算了吧。

王上,请速放萧让,让他回庆渝镇守边关!王上,迟则鹰鸢军恐生变。

众臣纷纷奏请雍王放了萧让,东昌公气的鼻子都快歪了,他辛辛苦苦联合崔王后,控制了整个王宫,不是为了这场闹剧的,他咬牙切齿,望向雍王,假如雍王敢说放了萧让,他就会立刻指使禁军冲进王宫,杀了雍王和这帮碍事的大臣。

雍王也看出他心中所想,所以迟疑着,迟迟不开口,萧夫人看着雍王,忽微微一笑:一切祸端,都是因为我所起,就让臣妇,以死谢罪吧!说罢,萧夫人闭上眼,竟然一头撞上蟠龙金柱,血溅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