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修宴每天是下朝之后找石凡搭关系,然后去中书省闲坐一会,就回府上和柳婉玗努力,但两头都不见好消息。
石凡一直对他不冷不淡,看来是靖王递话了的,直接攀关系这条路走不通了。
沈修宴在书房里将朝中支持靖王的几位大臣一一列出,然后又执笔将几位大臣的姓名圈了起来。
隔日下朝后,他就去了御书房求见,皇帝近几日对他心中有气,让他在御书房门口枯等了一个时辰才让人进去。
皇帝一身龙袍,高坐殿上看不清神色俯视沈修宴问:爱卿今日来是为何事?回陛下,微臣今日来是确有一事想要告知陛下。
沈修宴边说边环视了一圈殿内的宫人。
皇帝明白他的意思,一抬手让人都出去了,沈爱卿说吧。
沈修宴躬身又行一礼说:微臣冒犯了,微臣近日心系大梁国事而彻夜未眠停顿一下继续说实在无法忍受有些大臣身在朝中,不想着如何做实事献忠言为国效力,只顾如何互相倾轧,身居高位。
皇帝听了这话,面无表情一颔首示意他继续说。
陛下,经微臣近日所查,原户部侍郎摔断了腿并不是意外,而是有人想迫害于他。
哦?那沈爱卿觉得是谁要迫害他?皇帝坐在龙椅上,姿势未变。
沈修宴微抬头看着殿上皇帝的书案,毫不避讳的说:当然是如今的户部侍郎石凡石大人。
殿内静默了会,置在一旁的香炉暗幽幽的飘出一股股烟雾,为皇帝看奏折特意点的烛灯跳动着火花,仿佛能牵动人的心思。
皇帝声音有了起伏,但神色仍是不紧不慢:沈爱卿说话是要讲证据。
回陛下,证据是给办案的人看的,陛下即贵为天子,自然是说什么,什么就是证据。
皇帝默了几秒,看着桌上堆积的奏折,慢条斯理的说:沈爱卿不是和石凡一见如故吗?沈修宴镇定自若的说:回陛下,若微臣未与石凡走的近,如何能看出他的狼子野心。
皇帝意味不明的笑了几声,说:沈爱卿,不管石凡有没有干这件事,但只要你拿不出证据,都是空谈。
沈修宴闻言抬头冒着大不韪直视皇帝说:微臣没有证据,陛下便说微臣是空谈,若有一日,靖王一党嚣张跋扈直逼皇位,陛下也认为微臣是空谈吗?此话一落,皇帝果然龙颜大怒,拍案而起放肆!沈修宴低头眼中闪过光芒,毫不退让继续说还请陛下三思,靖王一党今日能为官职谋害重臣,指不定明日就能为荣华富贵犯下滔天大错!沈修宴语气推心置腹,言辞诚恳,但这都不是让皇帝沉心思考的理由,靖王一直暗生异心,全朝重臣都知晓,沈修宴说这些话不奇怪,但为什么今日要跑到殿前来说,难不成还真是在靖王身上发现了什么?沈修宴淡定的站在殿内,他在等皇帝先问他,刚刚一席话七拐八绕终是将皇帝的注意力引到靖王身上了。
爱卿既然这样说,那是有什么办法了?自然,为助陛下铲除奸恶,微臣愿赴汤蹈火。
沈修宴见皇帝上钩也不拿捏。
皇帝走下殿阶,两手背后说:那沈大人说说你要怎么个赴汤蹈火。
沈修宴深思熟虑的说:靖王一党多是些老臣,虽有资历但年纪大了,总会出些纰漏。
皇帝一挑眉,语气有些不耐烦的道:你是说让朕辞去这些老臣?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你以为朕没想过,朕只要一提话头就能被靖王推回去!如今这朝堂又不是朕一个人说的算。
沈修宴双睫微垂轻声说:陛下,若是有了办事不利的证据,那不就不好推脱了吗?皇帝双眼微眯还没说话,就见沈修宴从袖中掏出了一封奏折。
心里有了猜想,接过奏折翻开,半晌,眼中带了震怒。
沈修宴生怕这火烧的不够大,又开口补充说:奏折上所言句句为实,微臣对陛下决无半点欺瞒!皇帝合上奏折,眼中虽有怒气,却迟迟不开口。
沈修宴看了眼皇帝的神色,知道他这是在犹豫,也不着急,安然站着,毕竟罪证都一条条呈上来了,他不信皇帝不动心。
果然皇帝决断不定的开口:他们都是朝中的老人了,先帝在时就得重用,若是一下子除掉,朝局恐会动荡。
沈修宴略带蛊惑的说:若不是效忠陛下的臣子,对陛下的天下来说也是百害无一利,况且陛下也只是让他们告老还乡,这和历朝叛逆臣子的结局相比已经是大好了。
皇帝闻言未说话,只是手指拽紧了奏折,看着已经下了决心。
沈修宴心中了然,见事情成功了就想告退。
皇帝却又突然问他:朕还不知道这奏折沈爱卿是从哪里来的?沈修宴半真半假的说:微臣为掩人口目,特意每日与石凡走近,以降低靖王一党的警惕,如今才得来这罪证。
看着像是怕皇帝不信一样慌忙开口:微臣对陛下乃是一心一意,绝不会背叛与陛下。
说着就想跪下行礼。
但被皇帝扶住了,朕自然是相信沈大人的。
等沈修宴从御书房出来后,已经过了晌午。
今日在皇帝面前表了忠心,接下来几日皇帝应该会派下任务,看来以后就不能每天下午提早回府了。
这头御书房里在密商,那头靖王也得了消息。
靖王烦心的说:知道说的是什么吗?跪在地上的人回答:皇帝让人都出去了,没探到消息。
靖王闹心的一挥手说:没探到消息就再去探,愣着干嘛!等探子离开后,靖王撑在桌上有些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自从上次他和徐月卿见面被王妃发现后,徐月卿就在躲着他,不光让人传消息不回,现在还在对外称病,根本不出门。
若只是一个女人也就罢了,但是如果能通过她和徐家搭上线,慢慢的侵吞徐家的人脉,甚至还能让徐家在宫里做娘娘的女人与他里应外合,共置皇帝于死地。
想的出神的时候,有下人来敲门王爷,王妃过来了。
他深吸一口气,让人进来了。
靖王妃在府里还是一身正装,不见任何的懈怠。
她把丫鬟拎着的食盒放到桌上,边掀开盖子边说:王爷劳累,我让人炖了汤,现在煨的正好,王爷喝两口?汤色奶白微黄,弥漫着雾气。
靖王起身绕过书桌接过王妃手里的汤说:这种小事你怎么还亲自来了,交给下人不就好了吗?王妃一笑说:王爷已经操劳到夜不归宿了,妾身自然也要为王爷亲自做点什么。
靖王听了想解释两句,却被王妃一张笑盈盈的脸看得没话说了。
他一横心端起碗就喝,舌头却被苦到发麻,靖王含着嘴里的汤吐也不是,吞也不是。
而靖王妃是一脸笑意,双目紧盯着靖王,柔柔说:王爷这汤煨的正好,冷了就没了药效,那可就得重做重喝了。
大丈夫能伸能屈,不就是碗苦汤嘛!只见靖王几口咽完汤,放下碗,用帕子将嘴一抹。
王妃见他喝完了汤,就把碗进了食盒,让婢女拿出去,自己却没有像平常一样离开。
靖王看她不走,也不好直接拿起茶壶灌水漱口。
反倒是王妃一脸善解人意的递来茶盏,今天汤熬得浓了些,王爷还是多喝些水压压味。
靖王妃看着他接了茶,直说:对了,王爷什么时候让人去徐府里提亲?靖王一顿,打量了一眼靖王妃见她神色如常,有些拿不定她的意思。
王爷不用看我,既然你已经和那位小姐有了肌肤之亲,那就是要纳进门的。
靖王闻言安了心,肃声开口:那徐家小姐虽然品行差了些,但的确该接进府。
此事是本王对不起你,可本王也是迫不得已。
王爷莫说了,接人进府的事我自然会一手操持。
靖王又灌了口茶水问:那王妃准备给什么位份?靖王妃眼中闪过讽刺,身为贵女却如此不检点,自然不能和院里的大家闺秀共为侧妃,她家世虽然还行,但给个良娣的名头也不为过吧。
靖王想了想点头说:王妃觉决定就行,本王没有意见。
她笑盈盈的听了,起身告退。
出书房有一段距离了,她身边的婢女问:王妃娘娘,您真让她进门?靖王妃疾言厉色的说:当然了,最近府里的女人缩得跟老鼠一样,没意思的很。
既然她不要脸上赶着送上来了,我当然不会放过。
话锋一转,还有查到那个婢女的消息是从哪来的吗?还没有,她坚持说是自己看见的。
靖王妃沉吟了会说:以后做事机灵点,别被人当枪使了都不知道。
身后跟着的婢女低头称是。
前日晚间的时候,有一个婢女在花园里多嘴说看见王爷去了东巷的宅子,正巧被她听见了。
出了东巷就是京城里有名的花柳街,那一片经常是官员放置外室的地方,所以一听到消息,她就带人赶过去了。
现在一细想,这话倒像是故意说给她听得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 靖王:你说为助我继承大统愿做牛做马皇帝:你说为助我铲除奸恶愿赴汤蹈火沈修宴:害!都是场面话,干嘛当真靖王/皇帝:你没有心!作者:喝完汤感觉怎么样?靖王:本王都快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