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总管早就安排人乔装打扮, 先护送宁太后回宫。
毕竟宁太后称病不上朝很久了,若是跟随小皇帝一同回宫,出现在群臣面前,肯定有人会怀疑。
得知宁太后被人悄悄送回了宫里, 知道小皇帝也快回来了。
李太傅等人纷纷回家沐浴换衣服, 准备迎驾。
五千禁军护送着御驾入城,戚大将军做了个手势。
禁军们便开始齐声呐喊:陛下回宫!发生宫变后, 京城就乱了, 人人自危, 大家不敢出门上街。
哪怕昨夜禁军已经重新掌控了京城,百姓们也还是不敢出门,他们心里不踏实不放心, 生活秩序还没有快速恢复正常。
禁军大声呐喊, 告诉京城的百姓, 小皇帝回宫了。
这是在告诉众人,叛乱已平, 已经没事了。
陛下福星!庇佑大周!乱臣贼子!全部剿灭!百姓们听到这动静,忍不住打开窗户观察外面。
看到禁军浩浩荡荡的入城。
住在御街边的人, 住在楼上, 有幸看到了被禁军保护着的那辆六马御驾。
是陛下回宫了!看来这次叛乱已经结束了!真是太好了!现在可以出门了吗?没听到外面在喊, 乱臣贼子,都全部剿灭了吗!没事了没事了!我们可以出门了!百姓们确定外面安全后, 陆续打开家门, 他们走到了御街边,看到这么多穿着铠甲的禁军, 顿时觉得安全感满满的。
王总管看着窗外, 见不少百姓出门了。
他轻声问小皇帝:陛下可要看看您的子民?顾旸点头。
王总管便把他抱起来, 方便小皇帝看向外面。
顾旸没有探头出去,笑容粲然的望着外面的人。
唉哟!我好像见到了陛下!我也看到了!车里那个!长得真好看!顾旸朝外面的人挥了挥小手,笑容明媚若春光。
啊!陛下跟我挥手了!有位阿娘忍不住用手捂住了心口,觉得兴奋极了。
屁!陛下分明是跟我打招呼!陛下!陛下!奴家柳氏!家中排三!年轻的妇人激动的举起手,直接将头上的簪花取下来,高高举着簪花跟小皇帝挥手。
若不是顾忌着小皇帝身份尊贵,丢东西过去有行刺嫌疑,年轻妇人恨不得将簪花抛到车上。
小皇帝长得真是可爱又好看!这笑容,真美!让人想到了洁白的云,特别纯净!大娘被挤开了,有些生气。
将随手带出来买菜用的菜篮子举起来,追着马车走。
大声嚷嚷道:陛下!老妪可敬爱陛下了!顾旸摸了摸身上,想把腰间的大珍珠串串取下来送给外面的百姓。
被王总管拦住了。
陛下,如此丢出去,会引起混乱。
顾旸乖乖点头,打消了这个想法。
王总管告诉他:宫里有不少花正争艳绽放,让小桌子先一步回宫,折一些花,待会儿送给百姓。
文帝在的时候,治理国家很好,深受百姓爱戴。
每次他出行,百姓们都会手捧着鲜花蔬果送爷御驾,表达对皇帝的敬爱。
而文帝为了回馈百姓的喜爱,会将宫里的鲜花摘了,送给宫外的百姓。
先皇治理国家的能力虽然比不上文帝功劳大,但是百姓对他的印象也很好。
出宫的时候,也会有百姓捧着鲜花蔬果送御驾。
先皇也会效仿文帝,将宫里的鲜花摘了,送给百姓。
一位皇帝,得不得民心,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来。
所以从文帝开始,就有了这个不成文的传统。
看到百姓这么喜欢小皇帝,王总管与有荣焉,心里自然是高兴喜悦的。
小皇帝这么小,就得到了百姓的爱戴,日后肯定能够得到很高的历史评价!小桌子点头:干爹,儿子这就快马回宫!让宫里人折花!派花可是很有面子的!小桌子以前看过王总管派花,但是自己还从来没有派过花!现在王总管让他进宫折花,肯定是让他派花!小桌子的心情别提有多欢喜了。
明明文王就跟在御驾边,却被众人无视了。
入城后,小皇帝也不听他讲故事了。
文王趴在禁军背上,有些无聊。
看到百姓们这么喜欢小皇帝,文王有些不理解。
小皇帝才那么点大,又没有亲政,百姓为什么会这么爱戴他呢?王总管吩咐外面驭马的叶家兄弟跟驭马官员,让他们再放慢速度。
叶四郎跟叶五郎年纪小,听到外面的百姓都在尖叫着喊小皇帝,他们很好奇,很想凑到窗边看看外面的动静。
奈何两人的手一直被叶三郎拉着。
叶三郎不许这两个弟弟乱动。
他们兄弟三人能铱誮够坐在御驾里,已经是天大的荣幸了!现在外面的百姓都在喊小皇帝,如同两个弟弟冒头露脸,让百姓误会了,可就糟糕了!小桌子骑马赶回宫里,路过皇城大门的时候,被李太傅等人拦下询问:陛下到哪了?刚入城,至少还有半个时辰才到达。
咱家急着入宫折花,就不陪几位大人聊了!说完,小桌子将马交给一位侍卫,跑着进宫。
李太傅等人惊讶。
刘尚书出声说:陛下才刚满周岁,便得到百姓的爱戴了!从来没有哪位皇帝,在即位后快速被百姓喜爱。
除非这是个救世主。
皇帝至少要励精图治个十年八年,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才能得到百姓们的认可。
而现在,叛乱刚结束,小皇帝第一次出现在百姓面前,就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
真是奇了!赵右相一脸骄傲地说:陛下受天下百姓爱戴,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为何会惊讶!小皇帝这么好!谁能不爱他!刘尚书讪讪地点头。
何左相看了他一眼,转头跟李太傅说:一定要好好教导陛下,让他成为圣君!之前,他们都想着让小皇帝当明君。
现在知道百姓已经认可小皇帝了,他们对小皇帝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所谓的好皇帝,可以分为三个等次。
三等仁君,二等明君,一等圣君。
只要对百姓仁慈爱护,没有犯大错,就能称得上仁君了。
比如先皇,就是个仁君。
像文帝一样,有治国才华,励精图治,让大周焕然一新,国强民富。
就是个明君。
大周开国以来,还没有哪一位皇帝称得上圣君。
哪怕是太|祖皇帝,最大的功劳就是打下江山。
刚打下江山没多久,还没来得及治理,人就驾崩了。
史上称得上圣君的皇帝,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真的太少了!要不怎么说千古一帝呢!李太傅面色严肃,腰板突然挺得直直的。
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心中冒出了奋斗的激情!若是他能够培养出一位圣君,那可是大功劳!后世之人,只要提起小皇帝,就会不得不说起他这个大功臣!他的大名将跟小皇帝捆绑在历史上!流芳百世!赵右相就站在李太傅的左侧,发现原本面色憔悴的李太傅,突然变得格外精神!那双黄浊的眼睛,迸发着憧憬的光芒!明明是个垂暮老人,可眼神却像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人。
他出声叫道:太傅?您没事吧?李太傅认真地言道:老夫定会好好教导陛下!争取让陛下成为圣君!赵右相:……他立马猜到了李太傅为什么突然间变得这么精神抖擞。
像他们这把年纪了,最在意除了权势身份以外,就是名声了。
试想,若是他们真能培养出一位圣君。
他们几位辅臣的大名将跟小皇帝捆绑在历史上,被后人尊敬崇拜。
那可是圣君啊!无论过百年还是千年,亦或是万年。
都会被后人铭记,受人尊敬!培养出圣君的大臣,自然也会被后人提起!虽然他们现在是顾命大臣,拥有了很大的权力,必定会留名史册。
但是留名史册也是有区别的。
有些人是因为做了破坏国家安定的大坏事记入史册,被后人批判。
有些人是立了功绩记入史册。
这功劳越多,史册上记载的文字也就越多,评价也就越高!谁不想在史册上留下好几页的功绩!几位大臣正在幻想着把小皇帝培养成圣君之后,他们跟风光,流芳百世。
小桌子一进入皇宫,就看到宫人整整齐齐的站在宫道两旁。
他指着一批内府局的宦官高声命令道:你们快速去折花!内府局的宦官们惊讶,赶紧起来,跑去找花折。
马车行得很慢,原本一个时辰便能到皇城,硬是拖了半个时辰。
被这么多陌生人喜欢,顾旸心情很高兴,脸上一直笑个不停。
他的笑都是发自内心的,笑容灿烂,很有感染力。
有幸见到小皇帝面容的人,都被这笑容吸引了。
让他们这几日经受的恐慌感烟消云散,只觉得这一刻的人间真美好!叶家三兄弟在车里看着小皇帝,越看越沉迷于小皇帝的笑容里。
陛下笑得真好看!这是叶五郎第七十二遍夸赞。
叶四郎点头。
他弟弟每夸一句,他都会点头赞同。
叶三郎见过很多人的笑容,可是没有一个人的笑容像小皇帝一样吸引人。
哪怕长得再美的人,每次的笑容都不一样,笑的感觉也不同。
可是小皇帝一直在笑,每次笑的感觉都一样,他的笑容让人觉得好快乐,好幸福。
所有的烦恼,全都被抛到了脑后。
只想跟小皇帝一起开心快乐。
王总管已经听了几十遍叶五郎的夸赞。
每次开口说的都是同一句话——陛下笑得真好看!跟他爹一样,夸来夸去就会这一句。
李太傅已经在脑海里过虑了一遍教导小皇帝的计划。
终于看到戚大将军带着禁军出现了!很快,他们就能见到小皇帝!在戚大将军停下后,他抬手做了个手势,让禁军分两边列队。
戚大将军也从马上下来。
来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站好。
叶大郎跟叶二郎在外面驭马,感受到百姓们的热情,他们很紧张。
坐的很端正,小心翼翼的驭马。
终于要回宫了。
叶大郎跟叶二郎看到了一大批官员在皇城里迎接。
距离他们还有两丈的时候,他们开始控制马,让马停下来。
臣等恭迎陛下回宫!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无论是禁军还是朝中官员,都在行大礼。
王总管抱着小皇帝出来露脸,低声跟小皇帝说:陛下,跟他们说‘众卿家平身’。
离李太傅他们有好几米的距离,怕声影笑了他们听不到。
顾旸深呼吸,然后张嘴拔高说话的声音喊道:众卿家平身!顾旸很少大声说话,基本上没有大声叫过。
这一喊,声音不再是软糯糯的,听起来有些尖锐刺耳。
王总管一脸从容,小声的夸赞道:陛下真棒!看到大家都起身了,顾旸笑着朝李太傅他们挥手,出声叫道:太傅!李太傅忍不住露出一个和蔼的笑容,迈开脚步走过来。
赵右相主动叫道:陛下!顾旸笑着回应他:右相!何左相暗暗瞪了眼赵右相,竟然耍心机,真是臭不要脸!要不是赵右相主动开口叫小皇帝,小皇帝下一个喊的人肯定是他!得了小皇帝的呼唤,赵右相笑呵呵地凑过去。
何左相忍不住出声叫道:陛下!顾旸叫他:左相!周尚书拼命眨眼,期待小皇帝也把他喊过去!奈何李太傅跟赵右相已经来到了马车边,他们正在跟小皇帝说话,吸引了小皇帝的注意力。
小皇帝没有看到周尚书期待的目光。
何左相快速走过来,笑容慈祥的关心小皇帝的身体:陛下这几日受委屈了,龙体可好?臣甚是担心!顾旸点头回答:好。
你们好吗?现在顾旸一次能多说两三个字了。
李太傅、赵右相、何左相笑着点头。
回应小皇帝:多谢陛下关怀,臣等平安无事!顾旸忽然转头看向那一群官员,他觉得少了好多人。
上回登基大典,顾旸瞟了一眼。
他记忆好,记得不少面孔。
可是现在那些面孔都不见了。
那些人应该是朝中的高官。
随即,想到周岁宴当日那些面孔曾经出现在宴会上。
顾旸眼神忽然黯然,脸上的笑意没了。
小皇帝笑起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清朗的晴日。
现在不笑了,如同天气变了,晴天变成了阴天。
突然给人一种很压抑难受的感觉。
王总管跟三位大臣都发现了。
几人忽然感到有些不安。
李太傅顺着小皇帝的视线看过去,见小皇帝在看官员们,他轻声说:京中的官员都在此恭迎陛下回宫。
何左相瞪了眼赵右相,怀疑是对方的模样吓到了小皇帝。
这厮一笑起来就猥琐,像个恶人。
赵右相受到何左相不善的目光,不甘示弱地瞪回去。
看什么看!两人正在用眼神较量。
被叶大郎跟叶二郎发现了,兄弟两对视一眼。
这两位丞相真是不对付!顾旸指着那群官员,低声说:少了。
王总管怔然。
李太傅面色微顿。
赵右相脸上的笑容也僵住了。
何左相不再看赵右相,转头看向那一片官员,心里有些不安。
叶大郎跟叶二郎看过去,他们试图寻找他爹。
王总管柔声对小皇帝说:人都会回来的。
缺了的官职,会有人补上。
这朝廷,是最不缺人的地方。
顾旸摇头:不一样。
王总管沉默。
看向李太傅他们。
李太傅出声言道:陛下,臣等已经商议过了。
五日后,在宫中举办一场哀悼会。
哀悼在这次叛乱中牺牲的生命。
闻言,王总管眉头微蹙。
小皇帝周岁宴刚过,就要在宫里举办大型哀悼会,这怕是不吉利!何左相与赵右相点头。
赵右相抢着告诉小皇帝:臣等已经商议过了,如何安抚受害者亲属。
何左相不悦地扫了他一眼。
跟小皇帝说这些干什么,小皇帝又不明白。
顾旸轻轻点了点头。
打算到时候他也要参加这场哀悼会。
这些人,都是为了给他庆祝而进宫,却丧命在此。
作为皇宫的主人,顾旸觉得自己这个皇帝要亲自哀悼他们。
见小皇帝点头,李太傅怀疑他听明白了他们说的话。
试探的言道:陛下到时候是否要参加这场追悼会?顾旸再次点头。
李太傅眼神明亮,炯炯有神地盯着他。
这眼神,就像是狼在盯着一块肉一样兴奋。
注意到李太傅看小皇帝的眼神不对劲,王总管睨眼盯着他,开口说道:不宜在此久聊,先让陛下回宫。
李太傅等人点头。
三人后退几步,冲那群官员做了个手势。
让他们分成两队,退到一旁,把路让出来给御驾回宫。
王总管抱着小皇帝回到了马车里。
车外,李太傅等人再次行礼,齐声喊道:恭迎陛下回宫!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几位顾命大臣遣散官员们。
大家开始忙碌起来。
小桌子带着人折了上百个篮子的鲜花,知道小皇帝已经回到了宫里。
让人收手,跟着他出宫派花。
百姓跟随着御驾来到皇城外面,知道小皇帝已经回宫,但是很多人不舍得离开,还留在这里。
陛下笑颜如玉!真是个美人!俗!陛下的笑颜,应该是这世上的无价之宝!对!无价之宝!看到小皇帝的笑容,他们什么烦恼都忘了,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对人生的期待。
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美人美色,有的美人一笑倾人城,有的美人一笑百媚生,有的美人一笑勾魂摄魄。
可小皇帝的笑容却不一样。
超出了绝色与美色的评价,而是让人觉得美好。
美色常有,绝色难得,美好却是稀世。
美好的人,值得大家去珍惜与守护。
小桌子带着人提着满满的花篮出来的时候,看到还有这么多百姓留在这里。
他高兴地说道:咱家奉命,给诸位派花!诸位爱戴陛下,陛下也爱护诸位!百姓们兴奋起来。
幸好他们没有离开!得到这宫里的花!就是得到了皇帝的祝福!小桌子站在楼上,俯视着下面的人。
禁军站出来维持秩序,让他们排好队。
孩子跟老人排在前面,青年人跟中年人排在后边。
大家不能争抢,从上方撒花,落到谁身上谁抓到算谁的。
李太傅跟赵右相、何左相也来到了楼上。
见下方的百姓人人脸上都是期待的神色,看来他们很喜欢小皇帝!小桌子对这几位弯了弯腰,笑了笑。
见他们没有出声说话,他不再理他们。
开始派花。
各色鲜花从楼上撒下去,随风飘荡。
下面的人,紧张与期待的看着满天鲜花。
高高举着双手捧起来,希望能有鲜花落在他们手上!落到地上的花,由禁军捡起来,会再次撒下来。
无论是负责派花的小桌子,还是下面接花的百姓,都乐在其中。
李太傅看了一刻钟,便转身下楼。
何左相跟赵右相也离开了。
两人追上李太傅的脚步,问他:太傅可是要入宫?李太傅颔首:老夫要进宫了解陛下在外时发生的事情。
辛苦二位主持事情了!何左相:……赵右相:……言下之意,就是不带他们两人进宫。
他们两干活,李太傅自己进宫。
虽然两人不乐意,但是却没有反驳。
何左相与赵右相继续忙碌起来。
李太傅来到宫里的时候,顾旸正在用膳。
一回宫,王总管也很忙,有很多事要他处理,不能陪在小皇帝身边。
只能让叶家五位郎君守着小皇帝。
叶大郎跟叶二郎守在小皇帝的身边。
叶三郎在讲故事。
叶四郎跟叶五郎坐在另一桌吃东西。
见到这一幕,李太傅皱了皱眉头。
他向小皇帝行礼:陛下。
顾旸朝他抬手,笑着说:太傅吃!顾旸已经放下了小勺子,指着另一桌的食物,邀请李太傅一起用膳。
李太傅摇头说:谢陛下,臣过来是告诉陛下,追悼会结束后,臣正式教导陛下!为陛下启蒙!顾旸:!!!他张着嘴巴,一脸震惊。
这话,也惊到了叶家五位郎君。
坐在另一桌的叶四郎跟叶五郎停下了吃东西的动作,两人吃惊地看着小皇帝与李太傅。
小皇帝才刚满周岁!李太傅就要开始教他识字读书了!这也太早了吧!两人不禁给小皇帝一个同情的眼神。
作者有话说:文王(抹泪):懂了,本王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