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太医带着医药箱匆忙赶到万岁殿。
一进去便感觉到气氛不对劲。
陛下。
他先向小皇帝行礼。
顾旸指着李太傅说:太傅难受。
吴太医起身, 凑到李太傅的身旁,检查他的身体情况。
过了片刻,拿出了解忧丸,递给李太傅服下。
上了年纪的大臣, 一激动, 就很容易急火攻心。
秉着医者的医德,吴太医还是好言相劝:太傅, 您岁数不小了。
要保重身子, 莫要动怒。
李太傅这把年纪应该好好颐养天年, 可他自己没有致仕的打算,吴太医也不好直接劝对方放下重担。
只能委婉地提醒他要注意身体。
老夫的身子,老夫自己清楚。
再活个十年八年不是问题。
李太傅目光深深地看向小皇帝, 又言道:臣定不负先皇所托!好好教育陛下!让陛下成为一个好皇帝!臣心昭昭, 皆为大周!吴太医心想:您可真自信。
这身体天天操劳费神, 又惊又怒,怕是熬不到十年了。
若是好好颐养天年, 没准还能活个二三十年!作为医者,该提醒的他已经提醒过了。
病人非不听劝, 他也没办法。
吴太医见小皇帝表情凝重, 担心小皇帝受了惊, 关心地言道:陛下,臣既然来了, 不如为陛下把平安脉吧!有劳吴太医了。
王总管替小皇帝回应吴太医。
吴太医凑过去, 为小皇帝认真检查。
顾旸心不在焉地看向李太傅,又看了眼王总管, 表情犹豫。
王总管以为小皇帝是被李太傅吓到了, 不敢再跟李太傅反着来。
这可不行!因为臣子犯病, 皇帝就退让,这就输了!今日王总管刻意留在万岁殿等着顾命大臣上门质问,态度强硬的回怼李太傅,就是为了拥护小皇帝的权力!若是小皇帝退让了,这个弱点就会被李太傅抓住,日后小皇帝不听从李太傅的话,李太傅就会利用装病或者以自己的性命要挟,逼小皇帝听话。
这可不是王总管要的结果!温和一笑,王总管和颜悦色的对李太傅言道:太傅,咱家先前说话语气不妥,让您气着了,是咱家的不是。
王总管只说了他说话的语气不对劲,引得李太傅动怒。
并没有说,自己刚才说的那些言论有问题。
现在主动低头,缓和气氛,是给李太傅一个面子。
倘若李太傅还是生气,那就是对方心胸狭隘了。
李太傅其实已经没有那么生气了,现在很忧心。
王总管对小皇帝的确是忠心的,但是王总管的谬论必定会影响到小皇帝的观念,影响到小皇帝亲政后颁布的政令。
李太傅现在明白了,何左相跟赵右相为什么这些年一直在斗了。
不但是为了权力,更是因为观念不合。
何左相提议向东,赵右相就提议向西,就如同他现在跟王总管的想法一样。
他想让小皇帝跟着他往左走,小皇帝却倾向于跟着王总管往右走。
方才争吵起来的时候,李太傅直接产生了一个念头。
把王总管弄走!让这样的人离开小皇帝,小皇帝就会听他的话了。
可是恢复冷静后,李太傅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
哪怕弄走了王总管,小皇帝还会接触到别的人,接触其他思想观念。
难道他要想方设法安插自己的人到小皇帝身边,牢牢管控着小皇帝的思想吗?如此,小皇帝岂不是成为了他的思想傀儡?把皇帝培养成自己的傀儡,如同谋逆啊!愧对先皇的信赖!愧对他的良心!小皇帝并不只是他的学生,更是大周的统治者!应该海纳百川,听从广大建议。
他要教小皇帝做的事情,是学会从诸多建议中,自己判断与挑选出合适的建议,考虑清楚颁布措施后会有什么结果,要承担什么责任。
而不是强摁着小皇帝的头,让小皇帝只接受他一个人的思想教育。
想清楚后,李太傅面色缓和。
语气平静地回应王总管:人与人想法不同,王掌印在抒发己见,老夫方才也是在抒发己见。
至于谁的思想观念是正确的,需要经过实践才知晓。
王总管神色诧异地看着李太傅。
难得这老顽固竟然会退让!戚二娘听到这话,不知为何,心里忽的紧张起来。
叶大郎目光怪异地打量着李太傅,刚才对方态度这么强硬,一副要把王总管干死的架势,怎么一下子就转变了态度?顾旸点头,出声对李太傅说:嗯!太傅说得对!实践!见小皇帝附和了自己的话,李太傅欣慰。
看来小皇帝并不是完全听从王总管的话。
那就好!他还能好好引导小皇帝。
如果小皇帝只听从王总管的话,而不愿意听从其他人的建议。
那李太傅就很有必要对王总管下手了。
从小皇帝的反应看来,现在小皇帝已经明白了一些事理。
只要好好跟小皇帝沟通,对方肯定会听话的。
这么一想,李太傅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声音温柔的问小皇帝:陛下相信叶二郎能做好事情,对吗?顾旸颔首:嗯,朕觉得他可以。
李太傅接着说:若是他做错了事情呢?陛下会罚他吗?顾旸再次点头:做错事应该受罚。
李太傅笑得自然多了,夸赞道:陛下明理!是,做错事要受罚。
做得好要奖赏。
王总管眯起眼睛,目光深邃地盯着李太傅,没有发言。
叶大郎却觉得李太傅突然转变态度,让人有些害怕。
因为李太傅方才的话,戚二娘心里冒出了小期待。
可没想到李太傅下一句话又转了话题,不再提男女做事观念的事情。
她有些失落。
李太傅随手指着一个殿内的侍卫问道:若是他开口问陛下要兵权,陛下可会给他?侍卫:???原本就在竖起耳朵吃瓜,现在瓜落在他身上,慌得要死!他吓得跪下来大声说:臣不敢!李太傅淡淡地扫了眼对方。
收回视线,继续看小皇帝。
顾旸摇头:不会。
为何?因为不信赖他吗?李太傅耐心询问。
他现在想了解小皇帝的想法。
对小皇帝越了解,他才能因材施教。
不了解。
顾旸虽然眼熟这个侍卫,但是却不了解对方的性格与才能以及人生经历。
只有了解清楚对方,顾旸才敢用人做事。
顾旸敢给叶二郎兵权,不单是因为信赖与欣赏,更重要的是他了解叶二郎。
叶二郎虽然年轻,但是抱负很大。
敢要权力,绝对会用心做事。
叶二郎清楚自己年纪轻轻得到大权会遭人眼红,所以一定会把事情做好,不会犯错。
正因为了解叶二郎,所以顾旸才会给他这个机会,让他施展才能。
李太傅明白了小皇帝的想法。
看来小皇帝是了解了叶二郎后,才会给叶二郎兵权。
他再次被小皇帝的聪慧惊到了!虽然李太傅满周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启蒙,两岁就识千字,三岁就能作诗,四岁能写文章。
但是他的所有心思都花在了读书学习方面。
对于与人交往却一窍不通,更别说是认识人心了。
他十五岁就入朝为官,可是却因为不知道人心险恶。
被人算计陷害过好多次。
李太傅这才开始学习如何认识人心。
而小皇帝,现在已经开始分辨人心了。
这是一件大好事!对于帝王而言,学会识人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若是识人不清,任用奸臣,必当祸国殃民!李太傅这一刻,突然改变了想法。
也不急着给小皇帝启蒙读书了。
不如这两年,先教会小皇帝认识人心,等小皇帝三岁后再教小皇帝识字读书!看到李太傅莫名其妙的笑起来,笑得一脸欢喜。
王总管等人目光怪异地盯着他。
叶大郎没忍住,对吴太医说:吴太医,您看看太傅,他可还好?刚才那么生气的人,现在怎么变得如此诡异?吴太医一脸莫名其妙,心里郁闷。
他最讨厌半路吃瓜了!前面发生的事情不知道,只看到了现在发生的事情,根本不明白李太傅跟王总管为何吵起来。
李太傅斜了眼叶大郎,淡淡地回应道:老夫现在状态很好,不必担忧。
叶大郎讪讪一笑。
转头,李太傅笑容温柔地询问小皇帝:虎符是陛下的,陛下要交给谁,臣管不了。
臣的职责是教导陛下,明辨是非。
劝谏陛下,以百姓为重。
等臣忙过这阵子,天天入宫陪陛下如何?顾旸眼神闪烁,乌溜溜的眼珠子看向王总管。
向对方求助。
王总管出声询问李太傅:太傅要为陛下启蒙?李太傅摇头:非也。
陛下尚且年幼,读书一事可以缓两年再启蒙。
臣想先教陛下明辨是非,洞察人心。
这倒是让王总管惊讶了。
他看了眼小皇帝,继续问李太傅:不知太傅打算如何教导陛下?李太傅有些不悦,他怎么教,轮得到这姓王的管吗?为了不让气氛变得尴尬,李太傅还是回答了王总管的话。
老夫会带一些人入宫,与陛下相处接触。
王总管本想拒绝,谁知道这些人当中有没有反贼,会不会行刺小皇帝!顾旸拍手点头:好!见小皇帝如此感兴趣,李太傅笑得越发和善。
然后目光看向了戚二娘,跟小皇帝言道:陛下,方才臣说要想知道谁的思想观念才是正确的,需要实践才能知晓。
不如选几位女子尝试跟男子一样做事。
看看双方的做事能力。
戚二娘的心情激动起来,眼神热烈地望着李太傅。
她等的就是这句话!给女子与男子一个比拼的机会,证明女子并不输于男子!王总管出声发言,对李太傅说道:女子与男子自小受教育思想不同,让成年男子与成年女子比试,对于成年女子不公。
女子哪怕能读书,读的也都是一些《女戒》之类的书。
而男子读的书,多为史书与圣贤文章。
太傅若是让一位只读过《女戒》的女子与一位熟读史书的男子比试文采,那女子必输无疑。
戚二娘用力地点头。
王总管所言极是!李太傅淡漠地问王总管:那王掌印以为,如何比试才公平?挑选十对未启蒙的童男童女。
两对比试文采,两对比试武艺,两对比试算术,两对比试医术,两对比试乐器。
两年后,见真晓。
王总管说话的语速很缓慢,眼睛直直的与李太傅对视。
李太傅挑了挑眉,回应道:可!这人王掌印打算怎么选?就从民间选。
童男童女的年龄岁数要相同,都在十岁。
太傅觉得如何?王总管似笑非笑地看着李太傅。
可!李太傅站了起来。
顾旸给他们鼓掌,高兴地说道:真棒!李太傅入了王总管的套里!若是这次女孩真的能赢过男孩,亦或是与男孩打成平手,必定会改变李太傅对女子做事的观点!那就请陛下为老奴与太傅做个见证!王总管笑眯眯的跟小皇帝说话。
嗯嗯!好!朕见证!顾旸开心一笑。
戚二娘觉得浑身热血沸腾起来。
虽然比试的人不是她,她为此事而激动!吴太医若有所思,大概明白了李太傅为何跟王总管吵起来了。
他大胆地开口说道:陛下,臣愿意教导选出来的孩子医术。
嘿嘿。
这么有趣的事情,他当然得参与!如此才方便了解整件事的发展!顾旸回应道:准!吴太医高兴地摸了摸医药箱,跟李太傅与王总管说:二位选好人后,就送到吴某这里来!辛苦吴太医了。
王总管对他颔首。
吴太医摆手言道:不辛苦!不辛苦!我乐意!谈妥之后,李太傅离开了万岁殿。
吴太医自然也不好再留在这里,跟着撤了。
顾旸朝王总管竖了个大拇指。
虽然王总管不知道这手势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知道小皇帝此时很高兴。
王总管学着小皇帝的样子,也对他竖了个大拇指。
戚二娘捂着脸,憋不住笑意,喜悦地言道:多谢王公公!您今日可真是威武!帮了天下女子争取到了一个与男子比拼的机会!戚二娘代表女子感谢王公公!说着,戚二娘朝王总管抱拳。
戚娘子谬赞了,咱家只不过是说了些实话。
王总管在宫里混了这么多年,接触过那么多妃嫔。
女子的心机可不比男子浅!他一直都不敢小瞧女人。
所以当初宁太后抱着小皇帝即位后,王总管对她客客气气的。
没想到这女人敢利用小皇帝要挟朝廷,在她做出这种行为后,哪怕这颗棋子有用,也必须得毁掉!让她承受代价!王总管这个人,当狠则狠,绝不会手软!戚二娘好奇地问道:若是女孩胜出,证明女子比男子强。
将来规矩与观念会不会改变?也许吧。
总是有影响的。
王总管笑意深深地看着小皇帝。
将来,规矩会不会改变,全凭小皇帝的意思。
若不是小皇帝有这方面的想法,王总管也不会为女子说话,跟李太傅争辩。
小皇帝想做什么,他都愿意陪着!自从李太傅离开后,叶二郎心里就忐忑不安。
做起事来都变得心不在焉了。
生怕小皇帝会收回兵权,让他成为一个笑话。
从宫里出来,李太傅再次来到军务楼找叶二郎。
哪怕叶二郎在尽力遮掩情绪,还是被李太傅看穿了他的不安。
李太傅面色淡漠,冷淡地开口对叶二郎言道:老夫已经入宫见过陛下,叶二郎可知道陛下对于兵权一事是如何答复老夫的?叶二郎摇头,脸色有些不自然,双手紧张的抓着裤子。
李太傅告诉他:陛下并非是因为信赖你才给你兵权,而是因为了解你这个人,所以才愿意给你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
叶二郎怔然,嘴巴动了动,可是却没有开口说话。
忽然涌出流泪的感觉,他强忍着,让泪水在眼眶里盘旋,不掉出来。
深吸一口气,叶二郎声音哽咽地说:我知道了,会用心做事的……见对方要哭了,李太傅嗤笑一声,缓缓言道:少年人,莫负自己。
说完,李太傅转身离开。
泪水终于忍不住流出来,叶二郎低头擦眼泪,却笑出声来。
莫负自己,莫负自己。
他还以为李太傅会说莫要辜负小皇帝的信赖。
没想到对方却鼓励了他,要好好做事,如此才能对得起勇敢的自己。
叶二郎突然很后悔之前对李太傅的态度有些嚣张不尊敬。
快速擦干净眼泪后,叶二郎追出去。
太傅!李太傅刚走下来,听到声音,停下脚步,回头看向叶二郎。
叶二郎跑到他的面前,弯腰作揖,恭敬地道歉:太傅,先前是小子无礼,抱歉!李太傅淡淡一笑,将他扶起来,什么都没有说,转身走了。
留下叶二郎一个人发呆。
去兵部的时候,李太傅路上一直在笑,笑容很复杂。
年纪大了,他都忘了从前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今日总是会频频想起。
长辈总喜欢以自己的经验去教育孩子,却忘了自己当初是什么模样。
少年勇敢,天真无畏,如此难得,应该尊重这份勇气。
而长辈们经历的险恶太多了,勇气一点一点被生活磨灭了。
他们害怕的事情太多了,已经没有了承受代价与后果勇气。
便会教训勇敢的人,试图折断少年人勇敢的翅膀。
叶二郎反省自己,跑下来跟他认错的时候。
李太傅也在反省自己。
将来,小皇帝也会成为一个勇敢的做事的少年人。
那时候,李太傅或许已经不在了。
若是自己有幸活到那时候,李太傅希望那个岁数的他能记得今日的想法。
赞赏少年人做事的勇气,然后履行臣子的劝谏责任,若是真的拦不住,那他也没办法。
毕竟那个时候,小皇帝已经亲政,龙翔九天,何人能拦?太傅?您这是怎么了?周尚书打算去上个厕所,一出来就见到笑着走过来的李太傅。
李太傅平日很少笑,经常板着一张,脸上没什么表情。
也就是面对小皇帝的时候,才会露出那种和蔼的笑容。
对其他人的时候,若是笑,也是假笑,笑得很虚伪。
难得见到一脸笑容的李太傅,而且这笑容很自然,给人一种释怀的感觉。
也不知道李太傅遇到了什么事。
见到周尚书,李太傅跟他招手,意识到自己学会了小皇帝打招呼的动作后,李太傅又笑了笑,把手放下。
周尚书觉得李太傅怪里怪气,请他进屋,询问道:太傅今日遇到了何事?李太傅三言两语,简单的把事情告诉了周尚书。
虽然李太傅短短几句话说得很简单,可是周尚书却听得目瞪口呆。
叶二郎得到了禁军兵权!小皇帝给的!李太傅知道后,试图反对,然后不管这件事了。
戚二娘当了女侍卫!她可是个女人啊!这这这……周尚书不知道该先吐槽哪一件事。
叶二郎一个年轻小子怎么敢要兵权的!关键是小皇帝还给了!戚二娘一个女人小皇帝怎么会让她当侍卫,关键是她还真敢进宫当侍卫!过了一会儿,周尚书才找回声音,正常说话:叶统领知道这两件事吗?李太傅面色淡然地点头:嗯。
老夫是特地过来告诉周尚书的。
左相与右相知道后,必定会去入宫质问这两件事。
周尚书:……他明白了李太傅的意思。
让他到时候淡定点!不要跟着何左相与赵右相进宫闹。
周尚书挠头,不解的问:下官不明白,太傅为何放弃劝谏陛下?老夫一个文臣,插手陛下的兵权合适吗?这规矩,将来都是由陛下做主。
周尚书要明白这一点。
李太傅一副漫不经心的语气回应周尚书。
周尚书:……他皱了皱眉,双眼深深的看着李太傅。
李太傅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释然,看开了这么多事。
少顷,周尚书叹了口气,低声说:下官明白了。
作者有话说: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