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起疑

2025-03-22 07:58:08

钟声一声又一声, 十分沉重有力,仿佛敲在了每个人的心上,让人产生心碎的悲伤感。

许多未能入宫参加追悼会的人,跪在皇城外面哭嚎。

百姓们并不了解这次宫变死伤情况, 看到这么多人跪在皇城外面, 他们被气氛感染,跟着难过起来。

原本热闹的街头, 吆喝声消失, 众人心情沉重。

也不知道钟声敲了多少下, 一个时辰后,停止了。

各家领了灵位牌,离开乾明宫, 顾旸就站在高处, 眉眼凝重地望着他们。

王总管见小皇帝这么难过, 低声安慰道:陛下,逝者已去, 节哀。

明日又是新的一天,咱们应该向前看。

顾旸轻轻点头, 伸手牵住了王总管的手。

王总管握紧小皇帝的小手, 带他回万岁殿。

追悼会结束后, 李太傅等人来到了议事房,谈论明日早朝的内容。

赵王是乱臣贼子一事, 他们只是怀疑, 现在没有证据。

所以这次宫变,还是要写秦王谋逆。

其次, 公开这次死伤人数与财产损失以及造成的影响。

然后谈论到文王的事情, 李太傅询问周尚书:文王现在伤养得如何?听说小皇帝让人送给文王与叶统领不少名贵草药, 有助于他们恢复伤势。

文王的伤势比叶统领轻多了。

休养了几日,应该好多了。

今天文王入宫参加追悼会,看起来没什么异样,应该恢复得不错。

周尚书回答道:已经好多了,现在能自己走路了。

明日早朝,让他参加吧!李太傅一脸平静。

周尚书诧异:会不会太快了?何左相出声言道:城内肯定还有对方的眼线。

就是要让赵王以为文王已经把控了朝堂,如此,赵王才会心急。

赵王实在是阴险,在背后推动秦王谋逆,一直没有出现,也没有证据能够指征赵王与秦王谋逆有关。

所以他们无法利用法律处置赵王。

只能搞阴谋,把赵王弄来京城再对其下手。

那周某回府后通知文王明日一起上朝。

周尚书点头。

刘尚书幽幽地叹了口气,低声说:这次朝廷至少损失十万两白银。

除了修建被炸毁的建筑,钱主要用于安抚牺牲的人亲属。

何左相:……他斜了眼刘尚书。

真是的。

国库又不是没钱了。

每次花点钱,刘尚书就一直逼逼。

宋尚书找到机会跟刘尚书拌嘴:难道刘尚书认为朝廷不应该花钱安抚死伤者的亲属?刘尚书无语地反驳道:刘某并非此意!本来这笔钱是可以不用花的!都是那些乱臣贼子!真是祸国殃民!该死!李太傅不想听他们吵架,淡淡地言道:陛下已满周岁,是时候安排史官贴身记事了。

之前小皇帝年幼,每日不是吃喝玩乐,要么就是睡觉。

但是现在发现小皇帝聪慧过人,作为未来可能成为圣君的潜力股,李太傅觉得很有必要将小皇帝的成长记入史册。

闻言,其他五人神色惊讶。

周尚书面色犹豫地问:会不会太早了?史官主要记载的都是他们这几位辅臣做的事情,至于小皇帝的生活,由王总管派人记录,然后送到史官那里,史官再记入下来。

有哪一位皇帝喜欢被人记录下年幼时候的事情?等小皇帝长大后,一翻史册,没准会觉得羞耻。

周尚书代入自己,想象了一下。

若是有人把他小时候打架打输了的事情记录下来,让所有人知道。

面子何在!赵右相若有所思,忽然问李太傅:太傅打算何时教导陛下?明日起,老夫便入宫教导陛下。

先从教陛下认识人心开始,等过两年再为陛下启蒙,教陛下识字读书。

李太傅回答赵右相。

听了之后,赵右相哂笑一声,阴阳怪气地言道:难怪太傅急着为陛下安排史官。

说是记录小皇帝,其实最主要是记录李太傅对小皇帝的教育。

真是臭不要脸!李太傅扫了眼赵右相,脸上没有情绪波动,反问对方:右相以为何时给陛下安排史官合适?这得询问陛下的想法。

陛下虽然年幼,但是他贵为九五之尊,我们应该尊重他的想法。

赵右相一心为小皇帝考虑。

没有哪一位皇帝,希望史官记录下他年幼无知时期做过的事情。

李太傅面色微顿,改口言道:此事老夫会询问陛下的。

何左相还以为这两人会吵起来,见李太傅让步了,觉得无趣。

他开口言道:桉山皇陵已经修建完毕,可以让司天监择吉日为惠帝下葬了。

因为先皇遇刺驾崩得突然,皇陵刚修到一半,根本没有修建好。

所以先皇的梓宫停在良山行宫一年了,一直没有安葬。

先皇下葬是大事,按照规矩,小皇帝要扶着先皇的梓宫送其进入皇陵,这个过程,外人不得帮忙。

可是小皇帝还年幼,哪有这力气扶着梓宫啊!必须得从皇室里找个人帮忙,文王就是个好帮忙。

但是文王一个人力气有限。

梓宫实在是太重了,必须要好几个帮忙将先皇送进皇陵里。

赵右相与李太傅等人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几人开始商议,从来京参加周岁宴,驾薨于大和殿的藩王子嗣中,挑几个年轻力壮名声还不错的藩王世子。

让他们尽快袭爵,然后赶来京城参加惠帝的葬礼,帮忙抬梓宫。

谈完事情,李太傅进宫一趟。

顾旸今天不想听故事,从乾明宫回来后,就开始睡觉。

王总管看到小皇帝在睡梦中流泪了,更是心疼。

动作温柔的为小皇帝擦眼泪,眉眼染着浓浓的愁意。

戚二娘也很心疼小皇帝这副模样,犹豫了片刻,忍不住出声对王总管说:王公公,要不还是将陛下叫醒吧?王总管叹了口气。

哪怕把小皇帝叫醒,小皇帝什么事都不想做。

清醒的时候难过,与在睡梦中难过,王总管觉得还是前者更让人痛苦。

李太傅就是在这时候走进万岁殿的。

听到脚步声,王总管抬眼望过去。

跟对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起身走过去。

明白小皇帝在休息,李太傅点了点头,转身走出万岁殿。

王总管来到外面,开口询问李太傅:不知太傅有何吩咐?李太傅入宫是为了询问小皇帝对于安排史官一事的态度,以及将安葬惠帝的事情告诉王总管,让王总管有个心理准备。

在李太傅说完安葬惠帝的事情后,王总管点头回应道:咱家明白了。

惠帝下葬是大事,哪怕外界都知道宁太后染病休养,到时候也必须要出场。

陛下情绪如何?李太傅关心地问了一句小皇帝的情况。

今日小皇帝先落泪,让李太傅等人惊讶。

受到小皇帝的感染,他们也跟着哭了起来。

王总管摇了摇头,一脸担忧地言道:陛下回来后,一直没什么精神。

就连休息的时候,都在流泪。

李太傅皱起了花白的眉毛,神色担忧起来。

吩咐道:让吴太医过来守着陛下。

听说一些孩子会因为闹情绪,没胃口吃东西,容易生病。

王总管颔首:咱家这就派人去请吴太医过来。

跟王总管聊完,李太傅又回到了万岁殿,戚二娘正蹲在一旁为小皇帝轻轻地擦眼泪。

看到这一幕,李太傅目光深邃又忧愁地凝视着小皇帝。

小皇帝早慧,这是大周之幸。

原本李太傅惊喜于小皇帝的聪慧,现在他却希望小皇帝能够像个普通孩子一样,不要这么早的明白这些事。

只有经历过不幸的孩子,才会快速成长明白事理。

作为一个臣子,自然是希望皇帝早日明白事理。

小肩膀能够快速变成大肩膀,挑起重任,为民造福。

但是作为一个长辈,李太傅希望小皇帝能够快乐成长。

可是啊!小皇帝一出生,身份已定,皇帝的身份,注定了他人生的不平凡。

注定了,他要承受那么多事情。

黄浊的眼睛,眼神变得黯然。

李太傅凑到小皇帝身旁,弯下腰跪下来。

见状,戚二娘收回手。

李太傅伸出手,手指轻轻地摸了摸小皇帝的额头,目光爱怜地看着他。

王总管就站在李太傅的身后,安静地看着这一幕。

等吴太医来到万岁殿,李太傅才离开。

王总管送他出去的时候,感叹道:自从陛下学会开口说话后,就再也没有哭过,今日看到陛下如此难过,咱家这心里就跟被铁棒捶打似的,心里疼极了。

李太傅深深地看了眼王总管,不咸不淡地说:王掌印对陛下倒是挺‘忠心’的。

他自然看出王总管的心思。

这老太监没有自己的血脉,伺候了小皇帝这么久,对小皇帝的忠心,肯定不一般。

但愿这老太监能够识趣点,记住自己的身份。

若是敢教坏陛下,李太傅绝对会出手把王总管弄走。

假装没听出李太傅说的‘忠心’还有另一层含义,王总管从容地回应道:难道太傅对陛下不忠心吗?李太傅皮笑肉不笑地言道:王掌印这话问的,难道是怀疑老夫对陛下的忠心?自然不是。

王总管摇了摇头。

李太傅没有继续跟他聊,转身离开。

周尚书下班回到府里,直接去客居找文王。

将事情告诉他。

文王吃惊地说:这么快?可是本王伤还没有养好!周尚书向他抱拳,用恳求的语气言道:请文王殿下以大局为重!赵王一日不除,大周一日不安稳!陛下的皇位,一日被人惦记着。

而文王殿下,也将一直被赵王视为仇敌。

文王:……说的是。

尽快除了赵王,大家才能过安稳的日子。

尤其是他。

赵王现在最恨的人就是文王了。

知道城内肯定藏有赵王的眼线,文王现在都不敢出门,生怕被赵王的人刺杀!行吧!本王配合你们行事!为了大局,为了小皇帝,为了百姓,为了自己,文王点头答应。

顾旸睡到天黑,被王总管叫醒了。

陛下,用膳吧!顾旸没什么胃口,觉得眼睛不太舒服,也许是因为今日哭泣的原因。

他喝了点水,看着爱吃的菜,顾旸拿起小勺子吃了一口,然后就放下了勺子。

吴太医还没离开,发现小皇帝没食欲,立马出声劝道:陛下,龙体为重啊!顾旸愣了一下,转头看向他。

不知道吴太医何时来的。

转头看了眼王总管,见王总管看他的眼神满是忧愁。

顾旸继续拿起勺子吃东西。

他如今能好好地坐在这里,是许多人牺牲自己宝贵的性命,换他周全。

他要努力吃饭,努力成长,好好地活着,活得有价值。

要做很多很多事,要对得起牺牲那些人。

见小皇帝流着泪,大口吃东西。

王总管看得眼眶发红。

吴太医一脸慌张,他第一次看到这个模样的小皇帝。

他有个孙子,被教训后,心里有怨气,会一边哭一边吃东西,看着就让人觉得好笑。

但是小皇帝却不一样。

什么都没说,小皇帝拿起勺子,努力的大口吃东西。

却无声流着眼泪,看着让人很难受,就很心疼……顾旸吃得比平时多,用完膳,认认真真地洗了一把脸。

吴太医叹了口气,目光爱怜地看着小皇帝。

小皇帝这副样子,实在是令人不放心。

王总管让吴太医留宿在万岁殿,睡在偏殿里。

沐浴过后,顾旸上榻躺着,轻声问王总管:王公公,父皇是个怎样的人?王总管怔然,这是小皇帝第一次开口询问先皇的事情。

他声影温柔地告诉小皇帝:先皇是个仁慈的皇帝。

特别关爱百姓。

主要是文帝太优秀了,所以先皇继位后,哪怕很努力做事,可是与前一位皇帝相比,先皇在位期间所做的事情,都不及文帝功劳的一半。

制度已经被文帝改过了一次,先皇不便再动,但是又实在是想做点事情,所以只能经常给百姓恩惠,每隔几年就会减赋税。

如此,在民间博得了美名,受百姓爱戴。

父皇是个怎样的人?眼眸无神地望着罗帐顶,顾旸再次问道。

王总管诧异,认真思量了一下,重新回答:论才智胆识,先皇资质一般。

但是先皇懂得任用贤才。

太傅当年已经致仕,是先皇再三屈尊到其府中央求,太傅才重回庙堂。

左相与右相相斗多年,先皇听从太傅的建议,制衡他们多年。

先皇善听劝谏,心胸宽广。

哪怕爱美色,也不敢沉迷。

能说出这番话,王总管已经是大逆不道了。

毕竟死者为大,尤其是皇帝。

只有史书与后人能够评价先皇。

王总管一个宦官,如此评价先皇,让其他人知道,定会给王总管扣一顶大不敬的帽子。

顾旸转头看向王总管,眼睛还是没什么神色,墨色的眼眸,黯淡无神。

为什么是朕继位?顾旸的声音很小声,像是在呢喃。

王总管以为小皇帝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不满,不想当皇帝,害怕承担一切责任。

心里有些慌,脸上还挂着温柔的笑容,他轻声回答道:因为先皇遇刺,驾崩突然。

而陛下正好出世。

这皇位是天注定的,是属于陛下。

顾旸眨了眨眼睛,眼眸无光,喃喃地问:朕没有皇兄吗?王总管解释道:其他皇子,都因为各种意外,无一平安长大。

这是为什么?顾旸继续问。

因为他们命不好。

王总管伸出手,轻轻抚摸小皇帝的头。

朕会不会像他们一样出意外?王总管脸色大变,拔高了说话的音量反驳道:陛下乃真命天子!是天子!自然会得到上天保护!定会平安一世!顾旸闭上了眼睛。

王总管没忍住,上了龙榻,伸手抱着小皇帝。

安抚道:有老奴在,陛下定会好好的。

老奴会保护好陛下的。

他绝对不会让小皇帝出事!一定会保护好小皇帝!让小皇帝平安一世!顾旸没有说话,呼吸很浅。

听着王总管的心跳声,他渐渐睡着了。

感觉到小皇帝的呼吸变得有规律起来,知道他已经熟睡,王总管放开了他,轻手轻脚地下了龙榻。

打算洗个脚,换身干净的衣服,回来继续守着小皇帝。

走出寝殿,王总管倏地停下脚步。

越想小皇帝的话越觉得不对劲。

为什么宫里的皇子,只要被立为太子后,就一个接着一个都出意外驾薨了?在立为太子前,这些皇子可活得好好的!以前惠帝不是没用怀疑过此事,每次太子出事后,都会让人去查。

却查不到任何可疑之处。

所以惠帝不得不相信,这是上天之意。

因为上天不满意他立的太子,所以让这些孩子离开了他。

唯独小皇帝是个特例,出生当日,先皇驾崩,被迫即位,直接当了皇帝。

然后,小皇帝就被保护起来了。

虽然有些人试图对小皇帝下过手,都被王总管处理了。

脸色渐渐变得凝重,王总管沉着脸吩咐一个小宦官:去把小桌子叫过来。

是!小桌子白天忙了很多事情,刚休息就被人叫醒了,赶紧跑来万岁殿见王总管。

王公公,发生了何事?如果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王总管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把他叫过来。

再一看对方面色不好,那双眼睛阴沉沉的,小桌子顿时紧张起来。

咱家交代你做一件事,暗中盯着那些妃嫔。

王总管说话的语气凉飕飕的,眼神冷冽如冰。

小桌子愕然,疑惑地问:是盯着皇贵太妃她们?为何要盯着她们?咱家怀疑,那些太子出事,并非是意外。

既然再次起疑心了,王总管就要查一查后宫的人。

以前,先皇已经查过一次又一次,让人不得不相信那些太子驾薨都是意外。

但是现在,联想到赵王这个乱臣贼子的野心。

王总管不得不将那些太子驾薨的事情怀疑到赵王身上。

谁也不知道赵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出野心,开始谋划这一切的。

但是王总管能够笃定,赵王至少谋划了十年。

先铲除先皇的皇子,然后再铲除先皇,以及梁王,秦王。

那这个皇位,自然会落到赵王身上!小桌子诧异地说:可是先皇不是让人查过了吗?每位太子出事后,先皇都会让人查清楚。

最后的结果,都是意外。

要查过去的事情,尤其是没有线索的事情,这实在是太难了!小桌子不知道王总管为什么会突然怀疑此事,疑惑地问:王公公为何要查这些陈年旧事?王总管眯起眼睛,眼神藏着一股杀意,缓缓言道:咱家怀疑,宫里隐藏在宫里,帮助赵王的人,是先皇的妃嫔。

在后宫,随便弄死一个人很容易。

但是想要害储君,特别难。

这个人必定是妃嫔,而且位份不低。

听宫人说,这一次宫变,反贼并没有骚扰那些妃嫔。

虽然去她们那里搜过,但是却没有欺辱她们。

但是面对其他宫人的时候,这些反贼会抢走宫人的钱财。

明明那些妃嫔的财物比宫人多,为何反贼没有抢劫她们?王总管先前就觉得这件事有些怪异。

那群反贼可不是什么善良之辈,伤人性命的时候眼都不眨,抢夺钱财的时候,更是粗暴狠毒。

唯独对那群妃嫔态度称得上客气。

跟小皇帝聊完,王总管疑心大起,将所有事情细想一遍,串联起来,便有调查方向。

小桌子目瞪口呆,觉得不可思议,怪异地问道:先皇的妃嫔为何要费尽心思帮助赵王加害那些太子?王总管冷声言道:不是为情,就是为利。

看来有人不满这后宫立子杀母的规矩,所以想改变。

可对方千不该万不该,帮助赵王那恶贼,残害皇嗣!小桌子询问道:那先排除掉那些生育过皇子的妃嫔?他觉得生过皇子的妃嫔排除了嫌疑。

不一定。

所有妃嫔都得盯着!王总管冷淡地睨了一眼小桌子。

小桌子点头,想起什么事,询问道:那太后那边,我是不是要过去询问?毕竟宁太后以前也生过两位皇子。

问清楚。

王总管颔首。

是!作者有话说:小桌子:为什么我就想不到干爹想到的那些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