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教导

2025-03-22 07:58:08

文王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生活。

每隔五日, 上一次早朝,承受群臣的唾骂。

平日里上午入宫给小皇帝讲故事,讲到正午就出宫休息。

一个月过去,文王的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这宫里的药果真是不一样!殿下, 您的伤好得真快!随从为文王更衣的时候, 忍不住再次感叹。

文王挑着眉头,漫不经心地言道:陛下赏赐的药, 都是最名贵的药, 药效自然比普通草药厉害。

殿下, 您如今深得陛下喜爱。

不如趁机相看京城里的世家千金。

然后请求陛下赐婚。

随从提议。

文王已经二十岁了,该成家了。

眉头微微一皱,文王不悦地言道:成家?就本王现在这样, 连安全感都没有。

还去祸害别人家的姑娘?这合适吗?可子嗣为重啊!殿下, 小奴说句斗胆的话, 您若是出什么事,您这一脉就到此为止了……随从一脸无奈地劝说文王。

文王不以为意, 坐下来,慢悠悠地说道:那又如何?难道要让孩子生下来, 跟本王一样提心吊胆地求生吗?小时候, 老文王苦心教导文王, 文王总是不理解,为什么父亲如此胆小怕事, 如此害怕朝廷, 如此害怕皇帝。

在文王袭爵后,才知道戴上这顶九珠皮弁冠要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哪怕没有野心, 总会被人猜忌, 总有些人想利用文王的身份搞事情, 想与世无争过安稳清净的日子,根本不可能!殿下……文王不耐烦地言道:好了!你出去吧!本王休息片刻。

随从叹了口气,转身离开,将屋门轻声关上。

正午过后,是李太傅教导顾旸的时间。

这阵子那些纯臣每天下班后,都会来万岁殿给顾旸讲故事。

顾旸对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而李太傅,先让顾旸判断某个人品行如何,然后再将对方的生活作风告诉顾旸,其后,让顾旸进一步分析这位官员的性格与人品。

李太傅发现小皇帝对待事情拥有自己的想法与判断,哪怕旁人解释教导,小皇帝也不会立马被对方的思想说服。

而是会打破砂锅问到底,问到最后,往往会让李太傅哑口无言。

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李太傅在教导小皇帝的过程中,经常会怀疑起自己的思想是不是有问题。

就比如现在,小皇帝一直在追问,为什么男子不用守贞洁,而女子要守护贞洁。

李太傅跟小皇帝解释过无数遍男女天生不同,所以社会对于男女的要求自然也不同。

然而小皇帝就是不赞同,一直提问。

给小皇帝这样的孩子讲道理,真的压力很大!就连睡觉,李太傅偶尔都会做恶梦,梦到小皇帝又向他提问了。

所以,为何如此呢?顾旸表达完自己的想法,眼睛明亮地望着李太傅。

李太傅:……深吸一口气,李太傅无奈地再次解释道:陛下。

臣已经说过许多次。

天下万物,相生相对,有阳就有阴。

男子为阳,女子为阴。

当然是阳为重,故而男子要承担的责任更加多。

顾旸歪头,疑惑地追问:为什么男子为阳,女子为阴?这是谁规定的?这是古人所言。

自古如此。

李太傅神色疲惫。

顾旸认真地问:若古人当初说的是女子为阴,男子为阳,如今岂不是女子为重,要承担的责任更多?所以就变成了,女子可以三夫四妾,男子要为女子守贞洁?这一个月来,跟李太傅交流多了,顾旸的语言能力突飞猛进,说话都变得利索多了。

李太傅:……这糟糕的怀疑人生的感觉又来了!有时候听了小皇帝的话,他真的会觉得有道理。

若是小皇帝不是出生在帝王家,而是出生在名流世家,也许会成为一代思想大师。

抬起手,揉了揉眉心,李太傅缓缓言道:这只是陛下的假设。

而事实则是男子为阳,女子为阴。

陛下为何总是提出一下假设的观点?这与事实不符。

顾旸手里把玩着一颗芙蓉玉珠子,回答李太傅:今日,我们听从古人的话,按照前人定下的规矩做事。

明日,我们成为古人,后人是不是会按照我们今日定下的规矩做事呢?王总管忍不住笑起来。

听小皇帝反驳李太傅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戚二娘现在看小皇帝的目光就像是在看一个降落凡间的天神!小皇帝有时候会支持李太傅的观点,但是涉及男女的事情,小皇帝就会认认真真的跟李太傅辩论,一直追问到李太傅哑口无言。

每次下值回到家中,戚二娘都会写信将小皇帝辩论的观点告诉周夫人。

虽然没有见过小皇帝,但是光是听戚二娘在书信中的描写,周夫人现在对小皇帝也很崇拜与尊敬。

狠狠羡慕戚二娘能够每日入宫待在小皇帝身边。

而她,只能在家里为小皇帝写诗作词,把小皇帝各种夸赞。

旁观者清,叶大郎作为一个旁观者,安静的看着李太傅一点一点被小皇帝蛊惑,思想动摇,开始怀疑自我。

他心里感叹,哪怕小皇帝出生在一个普通人家,凭着这身蛊惑人的本领,也定能快速名扬天下,被众人崇拜!这样的人,最是可怕!沉思半晌,李太傅目光复杂的凝视着小皇帝,低声问道:难道陛下想改变规矩,让女子为阳,男子为阴,男女地位对调吗?陛下想成为这样的‘古人’,改变前人的规矩,让后人遵守陛下定的新规矩?千年以来,男女地位就是如此。

若是有人想把男女地位对调,无疑是翻天覆地。

只怕还没有传到后人那里,就已经被今人唾骂到天下大乱了。

连这个时代都挺不过去,如何能传到后世?或许是这阵子与小皇帝聊多了,有时候李太傅也会怀疑自古以来的思想是不是对的。

现在对于男女问题,他并不像当初一样偏激反对了。

他只是担忧小皇帝的思想,世人无法接受。

甚至会因此,唾骂小皇帝是昏君。

朕并没有说要阴阳对调,只是无法理解与认可男子可以不守贞洁,而女子必须要守贞洁这一观点。

顾旸摇了摇头,将玉珠子放下。

李太傅愕然,小皇帝的回答,总是出人意料,让人完全猜不到他的心思。

那陛下是何意?认为如何做才合适?李太傅耐心地询问小皇帝。

顾旸告诉他:若是男子要求女子守贞洁,那女子自然也可以要求男子守贞洁。

不守贞洁的女子要被唾骂,同样的,不守贞洁的男子也要被唾骂。

李太傅:……事情又绕回来了,李太傅又找回了自己原来的思想,向小皇帝解释:可是陛下,男子要求女子守贞洁,是为了确保女子生下的孩子是他的血脉。

若男子也能像女子一样生子,自然能公平要求彼此。

可男女天生身体不一样,注定了男女要做的事不一样。

顾旸面色好奇,问李太傅:既然女子要生孩子,承受的比男子多,说明女子的身体比男子有用。

男子认为女子比他们弱小。

这个观点是从何而来?李太傅惊讶,下意识地回应:自然是因为男子力气比女子大,男子长得比女子高壮。

顾旸问下去:既然男子认为自己这么强壮,为什么连生育这么大的事情却要依靠弱小女子?李太傅:……因为男子无法怀孕生子,女子也不能凭自己怀孕生子。

必须要阴阳调和,才能孕育后代。

说着,李太傅再次揉起了眉心。

太傅,如果这世上没有规矩,没有尊卑,只有男子与女子。

以孕育后代为大事,岂不是女子更有用,比男子强?顾旸抬起一只手,托腮看着李太傅。

李太傅:……按照小皇帝如此说来,天地初开,出现人族开始。

女子的地位的确比男子高。

见李太傅一直没有说话,戚二娘忍不住出声说道:所以一开始是女子的地位最高,可后来男女地位却被人改了。

我们这些后人,正在遵守‘古人’改过的规矩。

李太傅瞥了眼戚二娘,戚二娘讪讪地说:是戚某多嘴了。

顾旸笑着跟戚二娘说:嗯。

戚娘子好聪明!话说到这里,李太傅也明白了。

是自私自利的男人为了要求自己的血脉纯正,更改了原本的规矩,翻天覆地,打压女子的地位。

以至于发展成现在的男子可以三妻四妾,而女子无论是妻还是妾都必须要求为男子守贞洁。

这规矩,一直在改变。

只是千百年来,对女子的束缚越来越重。

只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当权者,愿意为女子更改规矩,对女子爱护一些。

思及此,李太傅心里是震撼的。

看小皇帝的眼神变得敬畏起来。

都说小孩子的思想最干净,如同一块白布,最后被染成什么颜色,与教育跟成长环境有关。

小皇帝明显保持着最纯净的思想,所以对于这世间的规矩产生诸多疑惑与不解。

若非今日与小皇帝聊这些事情,李太傅如何发现,最初的规矩跟现在的规矩完全不同!混沌初开,人族诞生开始,最初的生活,才是一开始的规矩。

是后人改变了规矩。

而他们这些后人的后人,只能遵守后人的规矩,却不知道最开始的古人,他们的规矩是什么样的。

不知为何,李太傅觉得这一刻,有种心灵被重洗一遍的感觉。

豁然开朗,看清了许多事情。

想明白道理后,李太傅恭谨地询问小皇帝:所以,男子要为女子守贞洁,这才合适?顾旸点头。

在女子怀孕期间,男子还跟别的女人欢乐,这是对前者的一大伤害,就该遭人唾骂。

李太傅犹豫了一下,问道:陛下,男子若是为女子守贞洁,那岂不是意味着,一个家庭本来男子拥有一妻几妾,名下能有十几个孩子的。

会变成一夫一妻,只能生几个孩子。

如此一来,我国人口就会下降。

人少了,不利于大周发展。

后知后觉,李太傅这才反应过来。

这事岂不是跟文帝搞出来的限制藩王发展,其结果都是相同的。

为了限制藩王发展,只允许藩王府有一个世子存在。

若是一个大国,全国上下一夫一妻,男子女子都要为彼此守贞洁,新生孩子数量,必定会快速下滑。

不到百年,大周人口就会大大衰减,逐渐往小国发展……李太傅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脸色变得苍白起来。

顾旸故作疑惑地问:大周人少了,会怎么样?黄浊的眼睛,目光深邃地看着小皇帝,李太傅回答道:人口变少,就会从大国变成小国……何为大国?何为小国?顾旸又拿起了玉珠子把玩。

百姓多,国家富强,国土广阔,为大国。

百姓少,国家弱小,国土不大,为小国。

李太傅认真地解释。

百姓的多,是多到什么程度?国家富强,富强到什么程度?国土广阔,广阔到什么程度?在顾旸说话的时候,王总管凑近,倒了一杯清水给他。

给李太傅倒了一杯茶水。

自然是多多益善,人数越多,收到的税也越多,国家更容易富强。

以大周与其他三个国家为例,大周如今就是富强!无论发生灾难,还是战争,大周都有应对的能力。

而有些国家,光是应对天灾,已经耗费了国库大半财产。

至于国土广阔,若是能够做到齐丹那样,便是国土广阔!现在的大周,与另外三国,正是从齐丹这个大国分出来的。

李太傅越说越激动。

他希望小皇帝能够成为一代圣君,统一天下!让大周成为第二个齐丹!可是朕听说,民间有些贫苦人家,生了女儿养不起,就把女儿送离人世。

这是为什么?左手撑着脸久了,顾旸有些手酸,把手放下来。

拿起水杯,小口小口地喝着清水。

李太傅怔然,突然被人敲了一棒。

绕来绕去,他没想到话题会绕到这件事上。

这件事,在民间已经是一种常态。

人口的确是多多益善,有助于国家发展。

可是百姓生了女婴,却不愿意养,直接弄死。

这是在减少国家人口!原来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国家人口就一直在减少。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正是因为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而他们却习以为常!却没有人觉得此事有问题!背后忽然泛起一股凉意,李太傅的手指头抖了一下,喉结蠕动起来。

李太傅再也坐不住,倏地站起来。

面色急切地言道:陛下,臣明白了。

这就去与其他几位大臣商议,下令禁止民间杀女婴一事!王总管诧异地看着李太傅,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李太傅这副惶恐不安的模样。

像李太傅这种三朝元老,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竟然会慌成这样!快速回想了一下刚才两人的对话,王总管才明白李太傅为何如此慌张。

在小皇帝提问何为大国,李太傅解释完后,小皇帝提起了民间杀女婴一事,直接点出了大周一直以来的社会现象!杀女婴一事的确是直接影响了人口发展,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叶大郎再次被小皇帝的蛊惑力震惊到。

之前李太傅听了小皇帝的辩论,只是会产生自我怀疑。

而现在,明显被小皇帝的想法影响到了。

竟然打算下政令,改变民间风气。

不应该是李太傅教导小皇帝做事的道理吗?却变成了小皇帝教导李太傅如何做事。

小小年纪,便能搞定三朝元老,听从自己的话。

如此皇帝,真是可怕!戚二娘红着眼睛,突然朝小皇帝跪下来,磕头言道:多谢陛下!陛下今日所言,拯救了多少女孩,让她们能够继续留在人世。

身为女子,戚二娘虽然以前怨恨自己不能像男子一样做大事,可当她看到民间那些贫苦人家的女孩,知道她们过得比她还苦,戚二娘那时候觉得很难过。

那段时间她的心情很沮丧,很想为那些生活悲苦的女孩做一些事情,可是又不知道自己能为她们做什么。

空有一颗善良的心,而没有行善的能力,善良的心一直在承受煎熬。

这种感觉,让人痛苦至极。

戚二娘没有能力改变天下女孩的命运,可是小皇帝可以!感谢上天,将这么好的小皇帝,送到了人间,让天下女孩得以拯救!顾旸笑了笑,垂眸看着琉璃杯。

看似他拯救了许多女孩,可谁也不知道这些女孩长大后的想法。

在她们被打压,承受□□与心灵伤害折磨的时候。

有的人也许会产生憎恨的念头,恨不得自己一出世便被弄死,如此便不会承受这些痛苦。

没有人问过孩子,想不想来到人世。

大家都是被迫来到这人世间的。

一开始,他们的生与死,都是别人来定。

就如同顾旸自己,哪怕此生来到这个世界,一出生就贵为帝王。

也难逃被别人决定生死。

现在的顾旸,因为年龄限制,实在是弱小,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有人想让他活着,有人想让他死。

各方势力都在较量。

顾旸憎恶‘想要孩子来到人间,便让孩子出世,等孩子来到人间,因为不喜欢这孩子的性别,便送这孩子离世’的思想与行为,实在是过于邪恶!可以从一开始选择不生,等生命降落后,起了恶念,毁灭生命,如此真是作践了生命。

也许生活很苦很难,但是多数人都在坚强的活着。

为了那一点点期待,为了那一点点美好,舍不得离开人间。

顾旸想让这些女婴活下来,看清楚这世界后,自己决定去留。

而不是任由生她们者,决定她们的去留。

叶大郎被他娘的反应搞得愣了一下。

有时候,他真的不知道他娘在感动什么。

小皇帝教李太傅做事,让李太傅他们下令禁止民间杀女婴。

这与他娘有何关系?他娘为什么一副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模样,感谢小皇帝?那些女婴能留下又如何?只会增加贫苦家庭的生活负担。

过贫苦的生活。

还不如早点投下一胎,也许会投胎到富贵人家,过上好生活。

顾旸抬起头,看向戚二娘,对她温柔一笑。

戚二娘擦了擦眼泪,哽咽地说:陛下,臣斗胆,有一提议!顾旸对她点头,眉眼静静地看着她。

民间百姓,多数是因为生活贫苦,养不起那么多孩子。

所以选择杀掉女婴,留下男婴。

哪怕朝廷下令,禁止民间杀女婴,可活下来的女婴,也不会过得好。

臣提议,由朝廷成立一个组织,抚养这些女婴。

这些女婴长大后,可以为陛下所用!说话的时候,戚二娘心里紧张极了。

偷偷瞥了眼王总管,见王总管面色平静,对于她所言,一点反应都没有。

戚二娘所言,顾旸也考虑到了。

他觉得李太傅等人肯定会有所安排。

若是没有安排,他到时候再提点李太傅。

既然戚二娘现在提出来了,倒不如直接借着她的口,让李太傅他们办这件事。

顾旸转头看向王总管。

王总管笑容慈祥地询问小皇帝:陛下有何吩咐?其实王总管已经明白了小皇帝的意思。

但是他喜欢看小皇帝下令的样子。

王总管觉得戚娘子说的好不好?顾旸眨了眨眼睛,问王总管。

被小皇帝如此依赖,王总管忍俊不禁,笑呵呵地点头言道:老奴觉得戚娘子的提议不错。

若是陛下同意,老奴会转告给太傅他们。

朕同意。

顾旸顺着王总管的话回应戚二娘。

戚二娘大喜,捂着脸,破涕为笑。

赶紧磕头谢恩:多谢陛下!陛下圣明!此时的她,浑身血液沸腾。

当年她没有能力帮助贫苦人家的可怜女孩,今日小皇帝采纳了她的建议!她终于出了一份力量!叶大郎眼神变了,目光敬佩地看着他娘。

他读了那么多书,却不如他娘。

原来,他娘是知道,那些女婴哪怕能活下来,日子也不会过得幸福。

可是他娘敢开口向小皇帝进言,提出如何安置这些女婴。

而他,却没有开这个口。

反而是用一种冷眼旁观的心态看待此事。

无论眼界还是心胸亦或是胆识,他都不如他娘……忽然间,叶大郎明白了弟弟为什么那么大胆,敢跟小皇帝要兵权了。

也许真是遗传了他娘的性格,所以能凭着一股正气与胆气做事。

垂下头,叶大郎开始反省自己。

作者有话说:叶大郎:也许我应该勇敢一点点?有点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