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减赋

2025-03-22 07:58:08

叶统领现在能自由活动了, 只不过伤口没有痊愈,暂时还不能动武,哪怕上值,也无法保护小皇帝。

所以还留在家中养身体。

看到妻子一脸欢喜的回到家里, 叶统领诧异, 好奇地问:今日陛下又跟太傅聊了什么趣事?戚二娘高兴的将今日发生的事情告诉丈夫。

我的进言得到了陛下与王公公的认可!说完最后一句话,戚二娘开心的围绕着叶统领转了个圈。

叶统领鼓掌夸赞道:我娘子才智双全!我去写信, 告诉柳三娘!戚二娘想要快速将此时的心情分享给好友。

说完, 她哼着小曲跑去写信。

叶统领打量着叶大郎, 见对方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出声问道:你怎么了?叶大郎目光复杂地看了眼他爹,低声说:爹, 我们几个当中, 是不是二弟的性子更像娘?嗯。

你想说什么?叶统领感觉到长子的情绪与往常不一样。

挺好的。

叶大郎笑了笑, 转身回屋。

叶统领皱起了眉头,叫住他:站住。

发生了什么事?叶大郎转过身, 无奈地言道:我觉得自己做事缺少一股冲劲。

担忧会犯错,所以我干脆不会做这件事。

而娘跟二弟却不会这样。

只要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便能勇敢去做。

我挺佩服他们的。

叶统领:……你是老大, 性子比较沉稳。

若是你也向老二一样做事冲动, 下面几个弟弟,都会学着你们。

难道爹觉得我这样的性格比二弟好?叶大郎产生了怀疑。

你身为老大, 沉稳一点好。

叶统领能理解长子的感受。

无非是怀疑自己的性格, 想要做出改变。

但是他觉得长子这样就挺好的,没必要改变。

哦……叶大郎点头。

去换衣服用膳吧!嗯。

叶大郎转过身, 叹了口气。

他爹喜欢他这样的性格, 可是他现在却羡慕他娘跟二弟那样的性格。

如果他做出改变, 他爹会不会生气?叶大郎心里挺纠结的。

戚二娘写完信,立马派人送去周家。

周夫人现在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收到戚二娘的信!今日还没有送来?周夫人已经问了十五遍。

管事摇头。

周夫人一脸失落。

周尚书吃饱喝足,懒洋洋地躺在一旁,看着周夫人。

他发现这阵子妻子写了不少夸赞小皇帝的诗词。

写得都不错。

周尚书还特地背下来,在其他官员面前念出来。

那些官员当面的时候跟他一起欣赏诗词,背地里却说他不要脸,现在就开始拍小皇帝的马屁了。

知道背地里被人这么议论后,周尚书就没再好意思把周夫人写得那些诗词念给同僚听。

我说夫人,你怎么会写那么多称赞陛下的诗词?周尚书纳闷。

我、乐、意!周夫人走出屋子,没理会周尚书。

周尚书:……这阵子妻子对他真是越来越冷淡了。

若不是知道跟她互通书信的人是戚二娘,他都要怀疑妻子是不是爱上了别人。

周夫人刚走到前院,便遇到了拿着信的小厮。

夫人!信!周夫人快速接过来,拆开阅读。

越看,她的眼神越炽热,眼眶甚至泛红起来。

看完之后,又哭又笑,将这封信放在心口捂着。

戚二娘将今日小皇帝与李太傅的对话都告诉了她,并且还把进言的事情说了!信的最后,戚二娘说,若是朝廷成立相关组织收养女婴,必定会首先举荐周夫人当管理者!周夫人怎能不激动!她终于有机会做点事情了!等她调整好情绪,回到屋里,立刻开始提笔写回信,感谢戚二娘做的事情。

夫人?周尚书发现周夫人不对劲,眼睛红红的,明显是刚刚哭过的模样。

周夫人埋头写信,无视周遭的声音。

周尚书若有所思,看样子,是刚刚收到戚二娘的信。

也不知道戚二娘在信中写了什么,让他妻子哭了。

写完信,周夫人心情冷静。

开始认真思索,她该如何管理这个收养女婴的机构。

见她停笔了,周尚书走过去,伸手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头,问道:怎么了?思绪被打断,周夫人不悦地抬头瞪了眼周尚书,翻着白眼说道:别吵我!周尚书:……算了,莫管女人的事情。

翌日,文王一早入宫。

蹭了宫里的早膳,慢悠悠的吃着。

等小皇帝醒来后,给小皇帝讲故事。

还没到正午,文王正在给小皇帝讲故事。

就看到李太傅出现了。

文王对于李太傅有不满。

这人对他这个皇室,丝毫不尊重。

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除了小皇帝之外,对其他皇室都未放在眼里。

陛下。

李太傅恭谨的向小皇帝行礼,看了眼文王,淡淡的言道:文王也在。

文王:……不知为何,他从李太傅的语气里听出了一股他不该在这里的意思。

王总管一眼便看出李太傅有政事与小皇帝谈,明显是不想让文王待在这里听。

他微笑着开口对文王说道:文王殿下讲了许久,必定是累了。

不如先回去休息?文王:……不是他的错觉。

李太傅的确是嫌他碍眼,要他离开。

顺着王总管的话,文王起身离开。

陛下,臣有些累了。

先告退,明日再来给陛下讲故事。

顾旸对文王挥了挥小手。

文王笑着跟小皇帝挥手。

近来他从小皇帝这里学会了见面打招呼的方式,还有挥手作别的方式。

以及一些可爱有趣的小动作,很有意思。

陛下,臣与其他六位辅臣商议过了。

下次早朝,就会颁布禁止杀害子嗣的政令!因为重孝的思想影响,往常子女不孝顺,父母有权打死孩子,还不会被官府追究。

可是昨日小皇帝的一番话,让李太傅意识到了这种思想风气,会严重影响国家人口增长。

必须得改变!所以经过他们讨论,为了人口发展,不但要保护女孩,还要保护男孩。

顾旸点头,拍手称赞:好!戚二娘目光期待地看着王总管跟小皇帝,期待他们把她的进言说出来,让李太傅知道。

王总管注意到了戚二娘的目光,开口对李太傅言道:太傅,昨日戚娘子向陛下进言。

请求朝廷成立相关机构,收养被遗弃的女婴。

太傅觉得此举如何?闻言,李太傅皱起了眉头,看了眼戚二娘,缓缓摇头说:老夫明白戚娘子的想法。

无非是担心颁布政令后,民间有人钻漏洞,既不敢杀子嗣,又不想养着,便把孩子遗弃。

我们会在新政令里加上不得遗弃子嗣。

戚二娘忍不住走上前两步,出声说道:太傅不明白。

那些女婴哪怕能活下来,也过得不好。

家境贫困,也许每日只给孩子吃一碗粥,也许两日才会给孩子吃一碗粥。

迟早会被折磨死。

倒不如让朝廷来收养这些孩子。

戚娘子可曾细想过,若是朝廷成立了相关机构,愿意收养民间女婴。

这天底下,会有多少人想把女婴送给朝廷抚养?朝廷能养十个百个。

可成千上百,不计其数的孩子,朝廷能养得起吗?养那么多人,哪怕国库再充足,也会被吃空!李太傅回应戚二娘。

戚二娘怔然,面色有些泛白。

叶大郎突然心疼起他娘来。

昨日他娘因为进言一事得到认可,十分高兴。

原以为这件事能够办成,没想到直接被李太傅反对。

李太傅说的话,让戚二娘无可反驳。

眼中的光芒消失了,眼神变得黯淡,戚二娘垂下头,低声说:是卑职考虑不当。

谢太傅教导。

李太傅坐下来,认真的跟小皇帝谈论起这件事。

只有国家做到足够强大,才能成立这样一个机构,抚养民间失去亲属的孤儿。

戚二娘沉默。

李太傅说的是抚养失去亲属的孤儿。

的确,比起那些幸运活下来的女孩。

孤儿更需要朝廷的帮助。

是她心急了,眼里只在意女孩。

戚二娘认真反思起来。

顾旸拿了一个杯子,递给李太傅。

李太傅接过来,另一只手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

喝了两口茶水后,他告诉小皇帝:若是因为家境贫困,养不起那么多子嗣,便打算杀害女婴,留下男婴。

哪怕朝廷下令禁止杀害子嗣,女婴能够活下来。

如戚娘子所言,也会遭遇到偏心对待。

面对如此情况,朝廷只能从赋税方面下手,改善这种风气。

顾旸好奇了,出声问:赋税?李太傅颔首,将茶杯放下,不紧不慢地言道:可以给生女儿的家庭,减赋税。

根据女儿人数,女儿越多,减的赋税越多。

如此,民间才会开始重视生下来的女儿,会好好抚养女孩。

叶大郎听到这里,深吸一口气,大胆地开口问道:长期如此,只有生女儿能减赋税,生儿子不能减赋税,还要交丁税。

对于贫苦人家,岂不是会喜欢女儿,讨厌儿子?戚二娘诧异地看向儿子。

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儿子在大臣面前表达想法。

李太傅摇头,回答叶大郎:你小瞧了众人对香火的执念。

养大的女儿,终究要出嫁。

老了终究要依靠儿子赡养。

所以,不会有人厌恶儿子。

小马伤好了,今日正式回来当差。

听到这话,他有些不悦。

什么叫女子都要出嫁?明明也可以让男人嫁过来入赘!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应该都有赡养责任!见小皇帝一直没说话,李太傅打量着他轻声问:陛下,可有疑惑?顾旸摇头,回答道:太傅说过,事情是不是正确,要通过实践才知道答案。

李太傅笑容欣慰,点头说道:正是如此!这时候,一个人弯着腰进入殿内,来到小马身边低声说话。

小马凑到了王总管身旁,开口说道:梁王、鹿王、余王已来到京城。

这三位都是刚袭爵的年轻人。

其中梁王比文王大四岁,鹿王跟文王同岁,余王只有十六岁。

顾旸若有所思,不知道这位梁王,知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被人害死的。

打算先观察观察这三人。

若是老实,可以留他们在京城里。

也许日后能用到这些人。

小马的声音不大声也不小声,但是足够让周围的人听清楚了。

李太傅眯起了眼睛,本打算跟小皇帝再聊半个时辰,然后再去议事房跟其他几人商议减赋税的事情。

现在这三位藩王已经入京,他们肯定要立马进宫面见小皇帝。

拿起茶杯,喝完杯中的茶水,李太傅放下茶杯起身言道:陛下,臣去找他们商议减赋税的事情。

告退!顾旸对他挥了挥小手。

李太傅也学着他的样子,挥起了小手,慈祥一笑,转身离开。

到了议事房,赵右相见到李太傅,立即说道:赵某如厕的时候,有人提起了赵王。

看来,赵王先沉不住气了。

花白的眉毛挑了挑,李太傅淡淡地言道:让他且等着。

先安葬惠帝。

本来他们打算安葬好惠帝后,赵右相再主动写信联系赵王,邀请对方来京城。

没想到对方先沉不住气。

看来赵王真的气急了!赵右相点头,将那三位藩王入京的消息告诉李太傅。

此事老夫已经知晓。

从陛下那里回来,老夫思来想去,觉得有些事情需要进一步商议。

接下来,李太傅跟他们商议给生女儿的家庭减赋税的事情。

文王慢悠悠的欣赏过御花园秋日的景色后,嚣张的到各个部门转悠。

惹得众人一阵唾骂后,乐呵呵的走出皇城。

在皇城门口,遇到了几个仪表堂堂的人,文王停下脚步,盯着那几人。

三个年轻人,穿着藩王礼服,头戴九珠皮弁冠。

相貌都不错。

都是专门赶来帮忙抬梓宫安葬惠帝的。

不知为何,文王突然产生了一股担忧。

小皇帝会不会见到新的亲戚,喜欢上这几个藩王,然后不爱听他讲故事了?那位是?余王注意到文王,好奇的望着对方,跟身旁的两位藩王说话。

梁王面色淡漠,不打算回话。

鹿王低声告诉余王:应该就是文王。

就是他?那我们要不要过去跟他打个招呼?余王也听说了文王上朝的事情。

知道文王惹不得。

鹿王也在犹豫要不要过去跟文王问个好。

在他们犹豫的时候,文王朝他们走过来。

余王顿时有些不安,小声说:他过来了……既然文王过来了,那他们就得跟对方打招呼!文王主动开口言道:几位便是梁王、鹿王、余王吧!文王。

三人向文王点头。

你们入宫见陛下?皇宫我熟悉,我带你们进去。

都是自家兄弟,不必客气!说话的时候,文王笑呵呵地拍了拍余王的肩头。

余王顿时紧张起来。

梁王目光深邃地打量着文王。

听出了文王话中表达出的意思,鹿王笑容有些不自然。

看来文王的确如传言中的那样,已经控制了小皇帝。

他们不能得罪,可又不想跟对方走太近,否则就是背叛小皇帝。

哪怕小皇帝年幼,那也是正|统皇帝!他们要效忠的人是小皇帝。

那就有劳文王了。

梁王面色平静的对文王点头。

余王目光佩服看了眼梁王,还是梁王镇定从容。

文王带他们进宫,一边走路,一边聊他跟小皇帝的趣事。

话里话外都表达了一个意思——他跟小皇帝关系最好!余王跟鹿王心情复杂,越发肯定,小皇帝是被文王控制住了。

两人心不在焉,还会偶尔回应文王一句。

而梁王则是一副淡漠的模样,对待文王的态度,不冷也不热。

文王多看了梁王几眼,故意问道:听说皇叔是坠马出事?梁王眼神瞬间变冷,手攥成了拳头,冷声回应道:文王难道现在才知道?倒也不是。

文王笑了笑,没再继续聊这件事,直接跳了话题。

这让梁王脸色微沉,觉得文王是故意的。

老梁王坠马驾薨,此事经李太傅调查,已经查出是有人故意谋害!秦王谋逆,梁王觉得必定是这乱臣贼子谋害了他爹。

还特地写信询问李太傅,是不是秦王谋害他爹。

李太傅只说跟秦王有关,但是却没再透露更多的事情。

这次来京城,梁王也是想查一查,究竟是谁,谋害了他爹!几人走了许久,终于来到万岁殿。

三位藩王留在殿外,等候小皇帝准许他们觐见。

就看到文王大摇大摆的路过他们身边,笑得春风得意的走进了里边。

余王张了张嘴,咽下了想说的话。

文王这也太嚣张,太没有规矩了!鹿王皱着眉头,眼中露出担忧的神色。

梁王垂眸盯着自己的手。

左手这道疤痕,是他爹以前打的。

十几岁的时候,自己年少轻狂。

仗着世子的身份作威作福。

被他爹拿鞭子狠狠抽打管束。

那时候他总觉得他爹傻,明明是藩王,却如此胆小怕事,害怕被当地官员弹劾到朝堂上。

当危险来临,夺走他爹的生命,梁王才能明白他爹的担忧。

小马走出万岁殿,微笑着向三位藩王行礼,请他们进去。

文王正在给小皇帝讲故事。

王总管眼神淡淡地盯着他。

明明已经离开,又返回宫里,还刻意跟那三位藩王一起来。

文王想干什么?看到三个年轻人走进来,顾旸对文王做了个手势。

嘘。

让文王暂停讲故事。

文王:……难道是他讲的内容不能吸引到小皇帝?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位藩王恭敬的向顾旸行大礼。

顾旸笑着出声对他们回应道:免礼!三人缓缓抬起头,被这灿烂的笑容吸引住了。

这就是他们的小皇帝吗?长得真不错,笑起来真好看。

一派天真无邪,纯净美好。

三人分别拿出了礼物,送给小皇帝。

顾旸没有在意这些礼物,而是邀请他们坐下,让他们先喝茶。

原本三人有些紧张不安,可是小皇帝对他们如此友好,让他们一下子放松下来。

顾旸又关心地问他们:你们饿不饿?要不要用膳?余王的确饿了,但是他不敢承认。

偷偷看了眼梁王与鹿王。

这两人正在摇头。

顾旸打量着余王,盯着他问:饿吗?对上这双澄明透亮的眼眸,余王下意识点了点头。

顾旸移开视线,看向王总管。

王总管会意,笑着言道:老奴这就让人送一些膳食过来。

不知几位殿下有何忌口的食物?余王连忙摇头:小王不饿!不饿!文王神色疑惑的问余王:既然不饿,为何方才陛下问话的时候,余王点头了?心里惶恐起来,余王僵着脸不知所措。

顾旸看了眼文王,这才明白对方的小心思。

出声说道:不用如此,在朕的面前,真实一些,朕喜欢跟真诚的人交往。

臣受教!方才是臣失态了。

见小皇帝没有责怪他,而是友善的跟他说话,余王松了口气。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京城里的百姓会如此喜欢小皇帝。

这样可爱的孩子,谁能不喜欢呢!鹿王神色疑惑,怎么感觉小皇帝并不害怕文王?梁王目光莫测的盯着文王,又暗暗观察小皇帝。

这几人不敢说话,顾旸只能找话题,跟他们聊天。

见他们一直放不开,干脆问道:朕想听你们的故事。

文王:!!!他担忧的事情来了!若是这三人,讲的事情比他说的有趣,小皇帝肯定会更喜欢他们!如此,自己会不会被小皇帝冷落?一瞬间,文王的脑子里冒出了‘失宠’二字。

脸色有些发白。

梁王一直在暗中观察文王,发现对方神色不对劲,挑了挑眉。

文王哪像个心机深沉的人?余王跟鹿王正在思考,要讲什么故事给小皇帝听。

梁王直接开口,对小皇帝言道:陛下,臣先讲吧。

余王跟鹿王感激地看了眼梁王,他们两人根本不知道要讲什么事情,幸好梁王先来。

顾旸拍了拍手作为鼓励。

作者有话说:叶大郎:今天的我勇敢了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