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宁太后要抱着小皇帝上早朝,身为掌印太监,王总管特别忙,他要做的事情很多。
经过这一个月以来的争议,六位辅臣总算谈妥一堆问题。
中书省已经拟好圣旨,就等着王总管拿着玉玺盖章。
明日上朝前,王总管要对这一堆圣旨盖好章。
早朝结束后要颁布下去,昭告天下。
干爹!小桌子激动的跑来找王总管。
王总管手一抖,玉玺险些掉下去,这玉玺要是磕坏了他命就没了!气得瞪了眼小桌子,王总管压着火气骂道:冒冒失失成何体统!小桌子面色讪讪,低头解释道:干爹,您不是让儿子派人去盯着宁家吗?下面的人刚刚传来消息。
国丧期间,这宁家可做了不少事情!把玉玺小心翼翼的放回锦盒里,盖好锦盒,王总管恢复平静,小眼睛淡漠地盯着小桌子,轻飘飘地问:宁家都做了些什么事?小桌子抬头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太后娘娘的兄长,如今的国舅宁大全在国丧期间请了很多谋士!定是想进入朝堂干预政事!闻言,王总管心里意外,没想到这宁家竟然有如此野心。
真是小瞧了他们!那几位辅臣以为出身卑微的人,比较老实本分,不敢有野心。
若是他们知道宁家人有意干预政事,定会坐不住。
干爹?小桌子见王总管许久不出声说话,面色疑惑。
王总管缓缓言道:宁家之前并不富贵,如何请得起那么多谋士?小桌子告诉他:那宁大全告诉所有人,他已经是国舅,其妹是当朝皇太后,陛下乃他的侄子。
所以很多人开始巴结宁家,给宁家送去钱财厚礼。
听说宁家人如今上街买东西都不需要结账。
王总管倏然一笑,那双小眼睛有些阴恻恻的。
拿起一杯茶水,慢悠悠的喝了两口茶水后,他对小桌子说: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找个机会,让右相他们知道宁家做的事情。
儿子明白了!小桌子点头。
王总管提醒道:咱家是让你找个机会,可不是直接传消息给他们。
你可明白?干爹放心。
儿子做事,定会小心,不会让人发现是我们搞的鬼。
小桌子还是挺有信心的。
睨了眼小桌子,王总管淡淡地言道:出了什么事,咱家可不会替你们兜着。
知道了。
小桌子面色变得严肃起来,不敢再多话。
翌日,顾旸在睡梦中被人抱到了大殿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齐口同声吵醒了顾旸。
顾旸一睁眼,便看到了宁太后。
他动了动手脚,开始叫起来。
钱嬷嬷可不在这里,布帘后面只有宁太后。
她低头瞪了眼顾旸,低声骂道:小煞星,给哀家老实点!顾旸偏偏不听她的话。
真是可笑,他现在是一国之君,外面那些都是他的臣子,这女人还敢在这里凶他。
真当他是无知稚子好欺负?王总管刚说完一番话,没想到布帘后边响起了小皇帝的哭声。
他顿时皱起了眉头。
六位大臣跟其他官员也皱起了眉头。
王总管放心不下小皇帝,走到了布帘后边查看情况。
陛下怎么了?他眼神犀利地盯着宁太后。
宁太后心里生气,委屈地说:哀家哪知道他怎么了?一醒来就要哭!真是个煞星!顾旸努力把脸转向王总管那边,朝他伸出手。
白嫩嫩,肉乎乎的小手手太可爱了。
让王总管一下子心里变软。
立马过去将小皇帝抱过来。
到了王总管怀里,顾旸不叫了,冲他咧了咧嘴巴。
小皇帝这一笑,让王总管心里觉得暖呼呼的,忍不住低声说了一句:陛下真是可爱。
既然小皇帝不愿意待在宁太后怀里,王总管便抱着他走出来。
看到王总管把顾旸抱出去,宁太后心里不满,伸出手想拦住,却还是忍住了。
朝堂之上,这么多大臣看着,她害怕做错事情。
见王总管将小皇帝抱出来,李太傅等人盯着他。
李太傅出声言道:王掌印为何将陛下抱出来?王总管回答道:陛下不喜欢待在里边。
李太傅觉得好笑,追问道:你如何知晓陛下不愿意待在里边?王总管淡淡一笑,抱着小皇帝回到了布帘后边。
要把小皇帝交给宁太后。
顾旸不满意,发出哭声。
宁太后都伸出手准备接过顾旸了,谁知王总管又把顾旸抱了出去。
她有些窝火,不知道这老太监要做什么。
走出布帘,顾旸就不嚎叫了。
王总管冲李太傅挑了挑眉。
李太傅:……不等其他人继续深究这个问题,王总管抱着小皇帝继续讲话。
等他讲完开场白,轮到李太傅、何左相、赵右相、宋尚书、周尚书、刘尚书六位辅佐大臣陆续发言。
几人又慷慨激昂的重复了一遍大行皇帝驾崩之前托孤的言辞,然后这才开始发表政论。
由李太傅开口,提起了给先皇定谥号的事情。
先皇在位十三年,没有干过什么对西周有功的大事,也没有犯过大错,政绩平平,所以谥号为惠帝。
这一点,朝堂上没有人反对。
王总管对布帘那边轻咳了一声。
宁太后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准!接下来,轮到左相发言。
他讲了改元的事情。
在左相讲完之后,没人反对,王总管示意宁太后点头同意。
其后轮到赵右相出声提大赦天下的事情。
西周的牢里的罪犯分为三等。
一等罪犯,触犯杀头大罪,如今关在牢里等着问斩。
二等罪犯罪不至死,流放苦寒之地干苦力。
三等罪犯犯的罪比较小,一般都是小偷小摸。
所以这大赦天下,赦免的都是三等罪犯。
历来新君即位后,都会大赦天下,这是必干的事情。
所以无人反对,这条也顺利的过了。
其后说了什么,顾旸就懒得听了。
反正这些事情都安排好了,只是在朝堂上通知官员们。
临近正午,早朝这才结束。
顾旸早就饿了。
宣布完退朝,王总管就让钱嬷嬷进来伺候顾旸。
宁太后见大多数人都走了,她才从布帘后面出来。
走下台阶,来到李太傅等人身边。
她准备开口提问他们,朝廷有没有让她娘家兄弟当国舅。
王总管走了过来,微笑着对宁太后说:太后娘娘,带陛下回宫吧!还没问,宁太后怎么会甘心离开。
她开口叫李太傅:太傅,哀家如今已经是皇太后,那哀家的娘家人是不是……不等她说完,赵右相忽然冷哼一声。
宁太后看了他一眼,觉得奇怪。
赵右相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宁家如今在外面打着太后娘娘的旗号,招摇撞骗,骗人钱财!不知太后娘娘可知此事?宁太后睁大眼睛,紧张无措,连忙摇头:哀家不知道啊!哀家进宫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娘家人!怎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见宁太后怕了,赵右相很满意。
看来选对了。
出身卑微,胆小怕事,没有读过书的女人果然好拿捏。
何左相面色严肃的配合赵右相演戏,不可思议地问:什么?太后娘娘的娘家人竟然敢招摇撞骗?太后娘娘重罚那两个宫人的事情民间已有议论,如今宁家在民间还打着太后娘娘的旗号作恶事。
如此行事,民间定会对太后娘娘产生不满!这、左相,哀家真的不知道!不如你们让他们进宫,哀家亲自教训他们。
宁太后脸色僵住了,心里越发慌乱害怕。
暗骂娘家人给她惹麻烦!王总管听到这话,心想:这女人似乎有点脑子。
懂得借此机会让宁家人入宫见面。
不过可惜,这几位大臣是不会让宁太后与宁家人接触的。
如王总管所料,李太傅等人当然不肯让宁太后与宁家人有太多往来。
听说宁家在国丧期间请了不少谋士,由此可见宁家人是有野心的!一旦让他们接触到宁太后,教她怎么做事,利用她来谋取进入朝堂的机会,到时候必定会形成外戚干政的局面。
赵右相面无表情的拒绝了宁太后:既然不是太后娘娘授意,那此事便与太后娘娘无关。
太后娘娘要做的事情就是照顾好陛下。
至于宁家在外面做的事情,我等会替太后娘娘解决的。
宁太后欲言又止。
她害怕赵右相等人会重罚宁家人,但是又怕开口劝说他们会猜疑自己,最后只能闭嘴,带着怨气把顾旸带出大殿。
何左相看向王总管,淡笑着开口言道:这后宫有劳王掌印好好管管。
言下之意就是让王总管盯着点宁太后,不要让宁太后有机会与宁家人接触。
咱家明白。
王总管低眉垂眼,点了点头。
饿了一上午,又受了气,宁太后觉得很窝火。
她想打宫人撒气,又担心事情会传出去。
好东西她也舍不得摔。
最后,宁太后只能用针扎软枕头撒气。
顾旸可不知道她在做什么,回到屋里,乖乖睡觉。
他现在要多吃多睡才能快快长大。
作者有话说:李太傅(皱眉):老夫越看越觉得这姓王的不是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