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尚书家中倒是没藏有太多稀世珍宝, 但是叶统领通过审问宋家人,发现宋家在城外有好几处庄园。
禁军在宋家庄园里查出了不少钱财宝物。
宋尚书还想抵赖,拒不认罪。
称自己并不知情,是有人故意将钱财藏到他的庄子里。
陛下, 臣是先皇亲封的顾命大臣!定是有人故意陷害臣!宋尚书跪在顾旸面前, 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悲惨极了。
赵右相沉默不语, 面色阴沉, 没有出声替宋尚书辩驳一句。
何左相与刘尚书一个劲的攻击宋尚书, 讥讽赵右相。
李太傅跟周尚书一言不发的看戏。
宋尚书还记得自己是先皇亲封的顾命大臣啊!你如此贪污受贿,包庇地方官员作恶,助纣为虐, 对得起先皇的信赖吗!欺上瞒下, 罔顾朝纲, 罪上加罪!死不足惜!刘尚书得知从宋家搜出了这么多钱财,气得面色都扭曲了。
当官嘛, 谁不收点礼物,但是适可而止就行。
贪污成这样, 真是该死!尤其是包庇青州太守这样的奸人, 祸害了多少可怜百姓!这人现在还想着利用顾命大臣的身份求小皇帝开恩, 简直做梦!顾旸心情很复杂。
原本,他觉得只要调查清楚案子, 按照朝廷的律法处置涉事官员就可以了。
做了坏事, 违反了朝纲的官员,就应该受到惩罚。
可是现在看李太傅跟周尚书的意思, 他们并不想继续追查此事, 尤其是不想让赵右相出事。
而何左相跟刘尚书恨不得将赵右相拉下水, 摧倒右相派势力。
赵右相明显是涉案官员,不为放弃宋尚书说话,这是要斩断右臂,保护自己。
由此事可以看得出,想动一个大臣,实在是不容易。
客观来说,赵右相的确是一片忠心,有才华有能力。
留着他,可以制衡何左相,让朝堂权力平衡。
但是赵右相与宋尚书之间往来密切,宋尚书纵容下面的官员作恶,罔顾朝纲与国家法律,欺负百姓,这是毁了国之根本!若不是有宋尚书的庇佑,青州太守敢如此嚣张欺负百姓吗?宋尚书又是仗着什么本事,庇佑下面的官员?还不是靠赵右相这条大腿保护,宋尚书才敢大胆收受贿赂。
说到底,还是赵右相给了这群人利用权力作恶的胆子。
是该为了大局留着赵右相,还是该为了百姓,一查到底,将所有涉事官员连根拔起。
一个国家能够长久存在,必然是人民在保护政权,政权也保护人民。
若是自己人欺负自己人,政治者用权力欺压百姓,长此以往,民怨一步步累积,积少成多。
必定会如同洪水般,直接冲垮庙堂。
失了民心,国家政权则岌岌可危!沉思许久,顾旸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赵右相,必须要收拾。
不单是为了那些受欺负的可怜百姓,更是为了震慑朝堂群臣。
摁倒一只大老虎,能够让朝廷的官员们三五年内收敛行为,不敢随意利用权力为非作歹。
陛下!臣冤枉啊!此事定是有人恶意栽赃陷害!宋尚书就是不认罪,说话的时候,指着何左相与刘尚书。
这动作可把何左相跟刘尚书气坏了。
两人黑着脸,继续喷宋尚书。
顾旸摇了摇头,抬头跟王总管说道:王公公,既然宋尚书觉得自己是冤枉的,那就让人查清楚此事。
王总管颔首,特地跟小皇帝言道:陛下,宋尚书毕竟是先皇亲封的顾命大臣,此案重大。
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带人彻查此案。
小眼睛眯起来,盯着李太傅。
李太傅面色淡漠地开口说道:陛下,老臣斗胆,请旨查案!作为三朝元老,又是刚正不阿的纯臣,李太傅的确是最适合的人选。
顾旸对他点头,回应道:那就辛苦太傅了。
好好查。
赵右相松了口气,面色缓和了许多。
只要不是左相派官员来调查宋尚书,那他就是安全的!倘若是左相派调查宋尚书,必定会将他拉下水!李太傅是顾全大局的人,必定不会让他倒下。
如果右相派出事,左相派一定会权倾朝堂!到时候就没有势力能够制衡左相派了!李太傅肯定不希望见到这种局面。
臣遵旨!李太傅弯下了腰。
人都走了,顾旸故作好奇地询问王总管:何时抓到青州太守的?提起这事,王总管立马将骆三回来的消息告诉小皇帝。
顾旸玩着玉珠子,疑惑地问:骆三看守赵王世子一路,赵王世子有没有提起韦洛宝藏的事情?一语提醒王总管,对啊!骆三难道就没有从赵王世子口中问出关于韦洛宝藏的事情吗?王总管不相信这两人一路上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他马上将骆三叫过来,当着小皇帝的面,问起了韦洛宝藏的事情。
骆三面色犹豫,低声回答道:赵王世子的确没有开口搭理卑职。
但是卑职从他身上发现了一封奇怪的书信,这书信的内容,卑职看不明白。
在梦里询问过神仙,得到了神仙指点。
此事你之前怎么不告诉咱家?莫非是有意隐瞒?王总管有些不悦,这个骆三,真是不老实!若不是小皇帝关注到韦洛宝藏的事情,再次当面问骆三,骆三可能还未必会说实话!骆三连忙摇头,解释道:卑职不敢!只是这段时日太忙碌了,偶尔会忘记一些事情……王总管似笑非笑地言道:骆侍卫隐瞒这些事,莫非是想日后凭借着此事找机会升官?骆三低下头,一副惶恐的模样,回答王总管:卑职对陛下忠心耿耿!因为此事神仙说过,只能教给陛下,不能告诉旁人……王总管若有所思,若骆三从赵王世子身上得到的是韦洛宝藏的内容,的确不该告诉旁人,只能告诉小皇帝。
咱家姑且信了你。
骆侍卫立下大功,想要什么赏赐?王总管换了一副笑容,友善地询问骆三。
骆三抬起头,将想法告诉王总管:卑职想要继续留在陛下身边当御前侍卫,不想升官,只想要一些钱财。
还有家中老母身子不好,求太医为家母诊治。
王总管笑了笑,此人的想法倒是朴实。
他对骆三言道:你的老母就在宫中,咱家让太医过去看过了,已经为她开药治疗。
至于赏赐,你等消息吧!谢主隆恩!骆三笑得特别开心,似乎满足极了。
王总管挥了挥手,让他退下。
转头,他低声跟小皇帝说道:陛下觉得这位骆侍卫如何?顾旸思索了一下,回答道:他是个孝顺的人。
王总管笑着颔首,轻声告诉小皇帝:从他不求升官,只想留在御前当侍卫,还有求钱财,为其母看病,这几点可以看出此人不图权势,对陛下忠心耿耿,是个孝顺的人。
此人,将来可以重用。
虽然李太傅也有在教小皇帝如何认识人心,但是王总管总觉得李太傅教得太复杂,动不动就扯上家国天下。
还不如像王总管一样,从对方的言行反应来分析对方的性格人品,然后直接告诉小皇帝这种人能不能亲近,值不值得信赖。
朕知道了。
顾旸乖乖点头,放下手中的玉珠子,他认真地问王总管:太傅会秉公处理宋尚书的案子吗?王总管做了个手势,让殿内的侍卫都退下,他低声言道:宋尚书一直以来都是右相的左膀右臂。
右相必定脱不了干系。
但是为了朝廷稳定,太傅怕是不会查到右相身上。
所以,这件事的结果是查办与宋尚书暗中往来的官员。
都是些小鱼小虾。
顾旸神色失落,果然是这样。
他低声呢喃道:那些官员是小鱼小虾,那百姓是什么?王总管愕然,神色微顿,目光柔和地看着小皇帝,小声地问道:陛下想动右相吗?太傅跟朕说过,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无论是谁犯下大错,都应该秉公处理。
顾旸没有直接回答王总管,可是王总管却明白了他的意思。
思量了少顷,王总管对小皇帝说:陛下,现在左相等人恨不得趁此机会把右相扳倒。
而右相必定会弃车保帅,放弃宋尚书。
他为官多年,想要抓住他的把柄罪证可不容易。
此事的关键在于太傅要不要查右相。
太傅可是一只老狐狸,他若是要动右相,肯定是有办法的。
李太傅眼中朝廷的利益重于一切,特别顾大局,可不是容易劝说的人。
若是王总管开口劝说李太傅,李太傅必然不会搭理,反而还会训斥王总管手太长了。
所以,要让李太傅查赵右相,还得靠小皇帝才行!毕竟李太傅最在意就是朝廷与小皇帝。
也许小皇帝出马,能够劝说李太傅将此案一查到底。
那朕能做什么呢?顾旸一脸真诚地询问王总管。
王总管弯下腰,附耳将想法告诉小皇帝。
顾旸听得特别认真。
作者有话说:赵右相:头皮发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