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陛下要选伴读了?陛下不要我们了吗?叶四郎跟叶五郎回到家中才得知此事, 两人焦虑起来。
叶统领盯着两个小儿子,告诉他们:之前是因为你们大哥、二哥都不在陛下身边陪伴,所以王公公才让你们进宫陪陛下玩。
陛下已经到了启蒙的年纪,再过不久就要开始识字念书。
本来就需要选伴读。
之前我让你们学习那些才艺, 就是为了让你们有机会当陛下的伴读, 保护陛下。
可是你们这一天天的,只顾着玩!陛下在画画, 你们跑去玩滑雪, 哪有一点为人臣子的样子!叶四郎跟叶五郎两人难过地低下头。
叶三郎出声安慰道:你们不必如此沮丧。
只要从现在开始, 好好学习,竞争过其他人,就能够当上伴读, 日后继续留在陛下身边!这话让叶四郎跟叶五郎找到了奋斗的目标, 两人打起精神, 连晚膳都没吃,跑去学习。
叶三郎低声问他爹:肯定有很多人竞争伴读的位置, 爹,你说四弟跟五弟能够赢过其他人吗?叶统领摇了摇头, 没有说话。
虽然现在小皇帝没有亲政, 但是等到小皇帝将来亲政后, 伴读必将成为第一批重用的人!包括伴读的家族,都有可能会被小皇帝重用。
所以各家一定会挑选最聪慧懂事的孩子送进宫中, 参加伴读选拔的孩子, 肯定都比他的两个小儿子厉害。
小皇帝要开始选伴读了,这一消息传出来, 各家开始挑选适龄的孩子进行栽培与教育。
宫里的人, 因此事收到了不少好处。
王总管特地敲打那些在万岁殿伺候的宫人, 若是敢把小皇帝的喜好泄露出去,就让他们生不如死。
今日叶四跟叶五又睡懒觉了?顾旸吃完早膳还不见叶四郎跟叶五郎,随口问了一句叶三郎。
叶三郎回答道:臣的两个弟弟听说陛下要开始选伴读了,打算这段时日留在府中好好学习,争取当上陛下的伴读!顾旸诧异地转头问王总管:朕要开始选伴读了?这件事他还真的不知道。
王总管笑着言道:这是太傅的意思。
太傅打算明年为陛下启蒙,但是这选伴读需要经过层层赛选,确定人选后,还要进行教育。
现在开始选,年底也差不多选出来了。
顾旸点头:原来如此。
那叶四跟叶五这期间都不入宫陪朕了吗?没有了叶四郎跟叶五郎,顾旸自己装小孩,还是挺尴尬的。
叶三郎说道:陛下若是想让他们入宫陪伴,臣的两个弟弟随时可以进宫。
顾旸揉了揉脸上的肉肉,神色无奈地说:罢了,朕自己画画吧!王公公,朕今日想到御花园画春色。
好!王总管宠溺的点头。
吩咐人移驾,连带着那些需要他盖章的文书也一并搬去御花园那里,亲自陪着小皇帝。
顾旸在画画,他在处理文书。
自从过了除夕后,宁太后已经将近两个月没见到顾旸了。
也许是献上玉石有功,又或许是她表现得好,所以王总管现在允许她踏出长乐宫自由活动。
今日春光不错,她打算去御花园赏赏花。
还没靠近御花园,便被侍卫拦住了。
听说小皇帝在御花园画画,宁太后想要过去亲近他。
哀家要过去看看陛下。
侍卫面色犹豫,不知道要不要拦着她。
毕竟这是太后。
王总管也没有交代过,不许宁太后过来打扰小皇帝。
侍卫思量了一下,放宁太后进来。
顾旸正在专注的画画,王总管就坐在一旁处理文书。
听到脚步声,王总管立马抬起头,看到宁太后出现,他眯起了眼睛。
隔着一段距离,宁太后看到王总管也在,顿时不想过去了。
原以为只有小皇帝跟玩伴来御花园玩耍,没想到王总管也在!哀家想起有些事,就不打扰陛下了。
说完,她灰溜溜的离开了。
王总管挑了挑眉,继续低头盖印章。
李太傅过来找小皇帝的时候,正好遇到离开的宁太后。
看到她,他眉头微微一簇,也不行礼,冷淡地言道:外面风大,太后娘娘身子柔弱,还是莫要出来吹风。
闻言,宁太后僵着脸,抿了抿嘴,慢吞吞地出声回答道:哀家身子已经好了,可以出来活动。
李太傅皮笑肉不笑地言道:太后娘娘凤体安康,老夫就放心了。
说完,李太傅没有再搭理宁太后。
近一年来,这女人还算是老实。
只要她不伤害小皇帝,利用小皇帝,李太傅是懒得管对方的。
宁太后呼了口气,两人擦肩而过。
再次听到脚步声,王总管不悦地抬起头。
看到来人是李太傅,他放下了笔。
李太傅看到小皇帝坐在亭子里拿着小笔,神情专注的正在画画,这模样真是可爱极了。
忍不住露出浅浅的笑容,眉眼柔和地望着亭子里的小人。
李太傅放慢了脚步,轻声靠近。
王总管起身朝李太傅走过去,不想让李太傅打扰了小皇帝。
两人眼神对视了一下,双方都明白彼此的意思。
转了个弯,两人到角落里谈话。
陛下提议由朝廷开办医学院,左相与右相他们都赞同开办医学院,此事早朝会宣布。
至于右相的事情,老夫已经拿到了那些书信,当年梁州赈灾,的确有人从中贪污。
老夫会继续调查此事。
成立暗中监察机构一事,遭到右相与左相同时反对,该怎么做,王总管清楚。
李太傅快速将事情告诉王总管。
王总管了然,微笑着回应道:多谢太傅将这些事告诉咱家。
咱家定不负太傅的信任。
调查梁州赈灾贪污一案,就有劳太傅多加费心了。
太后近来时常与陛下相见?李太傅问起了宁太后。
王总管回答道:太后娘娘现在可比以前懂规矩,她已经知错悔改,现在待陛下很好。
这话看似回答了李太傅的问题,实则压根没有回答清楚宁太后与顾旸是不是经常见面。
李太傅却从这话中得到了宁太后跟小皇帝关系不错的信息。
他不悦地言道:她此前如何待陛下难道王掌印忘了吗?老夫不希望她与陛下走得太近。
咱家明白太傅的意思了。
王总管低头回应。
李太傅很多事要处理,不能在这里逗留太久,聊完便离开了。
顾旸全神贯注的画画,压根没发现李太傅来了又走了。
等他完成一幅杰作,高兴地放下笔,王总管才把李太傅来过的事情告诉他。
他们不同意成立暗中监察机构,那怎么办?顾旸站起来扭扭腰,活动身子。
小小的人做这些动作可爱极了,让王总管眉开眼笑,笑着说:太傅的意思是让老奴直接下懿旨,以太后娘娘的名义成立这个机构。
直接在朝堂上宣布此事,要的就是猝不及防,让何左相跟赵右相毫无防备。
青州太守与宋尚书以及文州太守的案子,便是最好的理由,理直气壮的指出御史台的失责。
让御史台的官员在朝堂上无法反对成立暗中监察机构。
再加上李太傅与周尚书的支持,这件事才能轻易通过!有王公公跟太傅辅佐朕,朕真是幸福!王公公,咱们回去吧!顾旸想跟王总管聊聊查赵右相的事情。
在御花园里不方便谈。
王总管吩咐众人摆驾回万岁殿。
顾旸拉着王总管进入寝殿,把叶三郎都拦在了外面。
王总管猜到小皇帝必定是想跟他细聊调查赵右相的事情,主动开口言道:陛下,若是太傅找到证据,有官员指证右相当年参与贪污。
陛下是要罚右相贬官,还是直接对他罢官?后者直接影响了朝廷局势。
必须要早有准备。
哪怕现在吕家人已经入朝争权,背后有王总管的支持,但是吕家人可比不上左相派官员,随时可能会被斗倒。
必须得让周尚书或者李太傅当领头人,才能与左相派抗衡。
顾旸问王总管:直接对右相罢官,他会不会做傻事?每当想起宋尚书的事情,顾旸心里还是觉得有些难受。
为了权势,放弃生命,这值得吗?顾旸担心赵右相也是如此。
赵右相对顾旸还是不错的,从私人情感角度,顾旸希望他能够珍惜生命,退休之后好好享福。
王总管摇头:陛下放心。
右相是不会做傻事的。
他会等待机会,等左相倒下,将来陛下请他重回朝堂。
官场沉浮,能在这庙堂里待这么久。
赵右相拥有足够的心机与耐心。
他的死对头都没有倒下,自己怎么会死在前面。
他若是死了,岂不是让何左相得意?顾旸放心了,跟王总管说:右相年纪大了,应该好好享受天伦之乐。
哪怕赵右相退出了庙堂,右相派表面上是没了主心骨,实际上总有些人继续对赵右相忠心。
有这些人替赵右相盯着左相派的官员,左相派的官员行事必定受到约束。
王总管已经明白小皇帝的太傅,轻声询问道:陛下,老奴认为,应该从周尚书与太傅当中选出一人,接受右相派的官员,带着吕家人与原右相派的官员在朝堂上与左相派抗衡。
顾旸却说:让文王、余王、梁王他们入朝做事不行吗?王总管吃惊,急忙劝道:陛下,他们可是藩王!若是得到了权力,将来滋生出野心,必将成为下一个秦王与赵王……那就让他们相互斗呀!故事里说,三个和尚没水喝。
顾旸一副随意的语气回应王总管。
王总管怔然,然后高兴地笑起来,摸着小皇帝的头,夸赞道:还是陛下聪慧!只要三王入朝做事,到时候朝堂的局面肯定变得杂乱起来。
王总管打算让文王他们去挖何左相的墙脚,如此一来能够削弱何左相在朝堂上的力量!自从那一次出现阴气缠身的感觉,文王担心被人利用算计,就闭门不出。
摔伤早就好了,却对外称伤还没好。
梁王跟文王一样闭门不出。
等到朝廷放他回封地。
余王多次上门找文王,都见不到人,只能跑去找梁王。
奈何梁王一副冷淡的性子,不愿意搭理他。
余王一个人待在京城实在是无聊,想起小皇帝提过的角色扮演游戏。
他开始扮演卖货郎,流窜在喧闹的集市中,倒是结交了不少民间朋友,听了不少故事。
这一日,宫里召见他们。
三人在宫门相遇。
看到文王走路正常,余王指着他说道:伤好了?文王扯了扯嘴角,敷衍地点头回应:已经好了,不过近日染上风寒,所以没有见客。
梁王没理会他们,过了安检,走在最前面入宫。
余王跟文王走在一起,忍不住分享近段时日他做的事情。
陛下说的角色扮演,这游戏真有趣!我亲自体验过了!这段时日,我扮演过车夫,扮演过酒楼伙计,扮演过卖货郎。
其中卖货郎是最好玩的!我还结识了不少朋友,他们都是普通百姓,跟我说了不少故事,可有意思了!待会儿面见陛下后,我要将这些故事讲给陛下听!文王:……他闭门谢客的时候,一直在看故事,听故事。
为的就是下次见小皇帝的时候,给小皇帝讲故事。
没想到余王已经掌握了讨好小皇帝的秘诀!知道小皇帝喜欢民间的事情,特地融入百姓当中,了解最详细真是的民间故事!真是太有心机了!见文王脸色不太好,余王关心地问道:是不是伤寒还没有完全好?要不你回去休息吧?陛下那边,我替你解释。
文王假笑着回应道:不必。
过了安检后,文王加快走路的速度,要把余王甩下。
余王看他走得快,一边追一边让他当心身体,不要跑那么快,受了风对身体不好。
两人很快就追上了梁王。
梁王见这两人追过来了,更是加快脚步,要再次把他们甩在身后。
很快,三人来到了万岁殿。
叶统领并不在门口站岗。
侍卫直接让他们进去。
梁王面色狐疑,跟着侍卫走进万岁殿。
顾旸并不在万岁殿,只有王总管在。
王总管见到他们,让他们坐下喝茶,殿内的宫人倒完茶水便退了出去。
此举让三位藩王感到不安。
尤其是文王,他跟王总管比较熟,直接开口询问:王公公,陛下让我们进宫有何事?王总管微微一笑,出声言道:陛下密令,让三位殿下做好入朝准备。
闻言,文王、梁王、余王面色吃惊。
尤其是文王,脸色直接吓白了。
为了引诱赵王入京,他之前可是扮演了一个有野心的藩王形象,若是真的入朝参与政事,那些权臣肯定要对他下手,杀鸡儆猴,警告余王跟梁王!王、王公公……这、这是为何?文王拿着茶杯的手在发抖,根本拿不稳杯子,直接把茶杯放下。
梁王只是刚才那一瞬间吃惊,很快面色恢复如常。
低眉思量,为什么小皇帝要利用他们这几位藩王。
难道是想借他们之手,对付权臣?余王咽了咽口水,一脸不安,左看看梁王,右看看文王。
几位殿下过段时日便知道。
此乃密令,不可泄露。
王总管也不交代细节。
在文王跟余王慌张不安的时候,梁王淡定地言道:小王遵旨!不知陛下还有何事交代?王总管摇头,跟他们说:几位若是有什么有趣的故事要讲给陛下听,可以在此等候。
梁王对王总管点了点头,起身离开万岁殿。
文王跟余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仗着与王总管相处的时间长,文王大胆地追问:王公公,安排我们几人入朝,难道是为了对付那几位辅臣?王总管笑了笑,却不说话。
这让文王确定了他猜得没错!脸色变得更差,僵着脸说:开什么玩笑……让我们几个年轻人入朝跟那几个叱咤庙堂几十载的老狐狸斗,我们怎么可能斗得过他们!王总管眯起眼睛,笑眯眯地回应文王:文王觉得这是个玩笑吗?小眼睛眼神幽深莫测,哪里有一丝笑意。
上扬的嘴角,明明是个笑容,可是却让人瘆得慌。
余王不敢吭声说话,低下了头,盯着自己的双手。
咱家还有事情要处理,就不陪二位殿下了。
言罢,王总管起身离开。
顾旸看完王总管给他挑选的田地,心情很喜悦。
打算让王总管找个种田的高手,教他种菜!王公公!朕回来啦!那块地可真不错!很大!听说能种不少东西!朕很喜欢!文王跟余王坐在万岁殿里一副颓然的模样,听到小皇帝的声音,两人如同活了过来般,瞬间精神起来,赶紧到门口迎驾。
陛下!文王跟余王行礼。
顾旸见到他们,高兴地打招呼:文王,余王,你们来啦!梁王呢?文王抢着回答道:回禀陛下,梁王来过后,已经离开了。
臣近日收集了不少好故事,想讲给陛下听!真是太好了!走!进去坐下!顾旸走进万岁殿后,让他们跟进去。
坐下来后,没见到叶四郎跟叶五郎,文王好奇地问:叶四郎与叶四郎呢?他们没入宫吗?顾旸摇头:他们在家中学习呢!王公公开始为朕挑选伴读了,他们要竞选伴读。
别管他们了,你们两人谁先开始讲故事?余王张嘴,声音还没发出来,就被文王抢先一步说:臣先来!文王这段时日收集的故事都是一些民间怪谈。
他觉得小皇帝之前听了那么多家里长家里短的故事,肯定对灵异故事感兴趣!余王只能闭嘴,拿起茶杯,掩饰刚刚的尴尬,慢慢喝茶。
文王给顾旸讲了两个小故事,顾旸觉得无趣,出声问余王:余王近日在做什么?余王近日的动静顾旸其实很清楚。
城内的乞丐,除了盯着重点官员外,还会监视这三位藩王的动静。
梁王跟文王宅在屋里不出门,可余王却天天出门,而且还会乔装打扮,今天打扮车夫,明天打扮伙计,自然引起了乞丐的重点关注。
因为余王行为怪异,小桌子每日都会上报他的动静。
得了机会开口,余王立刻将自己做的事情告诉小皇帝。
回禀陛下,臣这段时日在玩角色扮演。
臣扮演过车夫,扮演过酒楼伙计,最喜欢扮演卖货郎!放下藩王的身份后,臣融入民间,了解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陛下在百信心中,如今可是神仙般的人物!百姓对陛下十分爱戴!哦?是吗?真是有趣!你从扮演的第一天开始讲起,朕要知道所有事情。
顾旸眉眼带着笑意,一副惊喜的模样,迫不及待听余王讲故事。
余王开始讲起了自己扮演民间角色的故事。
顾旸听得很认真,那双眼睛直直地看着余王。
文王坐在一旁,眼睛幽幽地盯着他们,心里泛起了酸意。
小皇帝以前可是最喜欢听他讲故事的!哪怕一件无聊的小事,小皇帝都能听得津津有味。
现在看来,小皇帝其实是喜欢宫外的事情。
哪怕是再无聊的事情,只要是发生在宫外,小皇帝都能听得下去。
他特地收集的民间怪谈,却比不上余王收集的民间琐碎事情吸引小皇帝。
花季糕点在京城闻名了很多年,可是自从赵王入京后,那家铺子就关门了。
陛下,臣觉得此事跟赵王有关。
臣特地打听过,在赵王入京当日,的确有一位长相特征与赵王相似的男子去过花季糕点买东西。
听余王讲此事,文王阴阳怪气地出声言道: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提起此事有何意义?余王愣了一下,解释道:没有意义。
只是我打听到了,便告诉陛下。
是陛下让我从头开始讲起的……顾旸对文王说:好好听余王讲事情,别打岔。
转头,顾旸跟余王言道:继续!余王继续讲下去。
文王心里不快,拿起茶杯喝闷茶。
作者有话说:文王:好气!懒得分章了,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