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43 章

2025-03-22 07:59:20

有邓媛一旁劝说, 老曹到底没再追打栓子。

只是栓子留在陶城日子里,不少媒人都跑来给他说亲。

老曹那边没什么条件,只要栓子能看得上眼, 随时可以准备成亲。

如今栓子到底是有出息了, 大小也算个财主, 而且能力非凡。

桃源村那院子早已买下来了,还扩建成了曹家大宅。

不止如此,如今家里还弄来了婆婆老妈小厮丫鬟,都围着老曹一个人转。

只要嫁到他家, 便是个少奶奶的享福命。

再加上栓子也不过二十二岁, 当得上年轻有为四个字。

因此不止桃源村的适龄姑娘, 就连陶城条件比较好的大户人家也愿意把自家姑娘说给栓子。

可栓子如今到底是见过市面的, 眼界已然很高了,寻常人家也未必能看上。

只是因为老曹急着抱孙子, 栓子便把给他说亲的人家想方设法查了个一清二楚。

这可不打紧, 那些姑娘或多或少都有几分缺陷。

不是这里不行, 就是那里不好。

栓子干脆便跟老曹明说了, 他打小在街上讨饭, 受尽了旁人的侮辱和冷眼。

亏得老曹好心把他捡回家去, 当亲生的儿子抚养长大,栓子这才能活出个人样来。

如今若说生个孩子给曹家延续香火, 栓子自然是乐意的。

可他就想找个投眼缘,回到家里让他觉得舒服, 又能打心底孝敬伺候老曹的人。

不想随便娶个媳妇回家。

老曹最后到底被栓子说动了,成亲这事勉强又压了下来。

老曹也没别的办法, 眼巴巴地看着栓子又带着俪媛商队跟红马镖局一起离开了陶城。

虽然之前栓子早已今非昔比, 也和西洋商人谈起买卖来。

可每次栓子离开家, 老曹仍是觉得提心吊胆的。

生怕他在路上出了意外。

少不得邓父又过去安抚一番,邓媛也隔三差五送些点心给他吃,同曹伯伯聊天说话。

老曹这才安稳下来。

如今桃源村里两条知名光棍,一条就是曹栓子,另一条就是邓权。

邓权年岁更大,却决口不提成亲之事。

每每邓家都能闹出几分事端来。

可其实也就邓母急得不行,千万百计想给邓权说亲,弄得跟打仗一样,鸡飞狗跳的。

邓父和邓媛一老一小,也就在一旁看着,决口不帮任何一方说话。

邓母生气的时候,指着邓权鼻子骂道:如今喜子年岁也到了,再一二年,喜子都成亲了,你还老光棍一条。

到那时要如何自处?邓权便告饶道:喜子成亲岂不更好,他早早生下个孩儿来,也好叫我一声叔爷爷。

将来还怕没人给我养老?邓母气得不行,又说道:别人成家,出双入对,只你一人自己过活,每日寒床冷枕那是个什么滋味,你还不知道?邓权抱拳告饶道:嫂子,求您就别为我这事烦心了,我自己种下的苦果,将来孤苦伶仃,我也认了。

邓媛看着母亲和小叔吵成这样,又想起当日曹伯伯拿着扫帚追打栓子的情景。

不由得感叹,在古代想要单身实在太难了。

家里人催婚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起的。

更何况外在环境实在太可怕了。

就拿桃源村来说,小叔很早便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了。

如今更是明目张胆地质疑,邓家那个叔叔这么大年岁还未成婚,是否身体有恙?以他家这样的条件,不像是娶不上媳妇的?每每邓母听了这些闲言碎语,便越发气恼起来。

再加上沈二娘也经常拿来这话题打击邓母,邓母回家必会生一肚子焖气。

又会想办法从邓权身上找回场子来。

这已然变成了一个循环。

只不过乡下大体也就这样,就算民风淳朴,人们日常关注的也不过是一日三餐,男婚女嫁那点事。

又不如三巧儿,如今才多大。

吴家那边便早早放出不少风声来,有意把三巧儿和马家大郎(仓偈)捆绑在一起。

这种招式只能算是下策,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吴家那边想必非常看好马家大郎,不然也不至于豁出去自家女儿的名声不顾,也硬是要跟马家攀上关系。

这一二年,邓媛听过不少闲言碎语。

也有说她有心跟吴三巧争马家大郎的。

最早的时候娘亲也是恼得不成,恨不得撕了沈二娘。

不过后来俪媛坊买卖越做越大,如今他们的白砂糖早已卖出省城。

也开始同西洋商人做起买卖来。

邓母被邓父反复劝过,倒也不着急邓媛的婚事。

就算被相熟的人追问急了,邓母也只会说,我家媛儿将来是有大造化的。

保不齐就会招个称心如意的上门女婿回来。

谁还像他们吴家那般,看上那家儿郎便使出这种不入流的手段。

这都多久了,马家当真要是看得起吴家,岂不早就上门提亲了?你看马家可有动静吗?马大郎也快十五了吧?说不定人家早在京城定了一门好亲。

沈二娘这般机关算尽,可别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话说得极狠,沈二娘听了,差点气晕过去。

回家少不得又去骂了三巧儿一通。

鸡飞狗跳的,村里人到底看了他家不少笑话。

大多数人都猜测,马家和吴家的婚事十有八九怕是要黄了。

邓母听说此事,心里自是十分痛快。

回头就拿来饭桌上说,直骂沈二娘活该。

邓媛吃着小叔庄上种的米饭,配上自家养的半只鸡炖半只兔子,别提有多香了。

可一听母亲说起吴家的笑话来,她却差点把鸡腿掉在桌上。

如今邓媛只觉得他们的生活,离那本书中的剧情似乎越来越远了。

便也没有刻意关注吴家。

不然按照书中的时间线,这会儿仓偈早就该和三巧儿定情了,甚至已经开始漫漫养成路了。

如今可好,男女主角之间的关联似乎全靠村中八卦流言?炮灰女配的舔狗剧情,也只发生在流言蜚语中?邓媛到底有些不信邪,特意找了个机会,又跟俪娘打听此事。

俪娘听了,满脸都是震惊,忙对邓媛说道:我连三巧儿的面都没见过,倒是对她娘亲熟悉得很。

如今村里竟是些三巧儿和兄长的谣言,兄长都懒得理会。

邓小媛,你该不会是信了吧?倒也不说贫富贵贱,就沈氏那品格,我们马家自是看不上眼的。

再怎么落魄,我娘跟我外公也会给我兄长聘个那样的媳妇回来。

他吴家根本不配。

说这话时,俪娘十分激动。

邓媛被吓了一跳,心中暗道:莫非俪娘那隐藏的兄控属性,这会儿已经显现出来了?十一二岁的年龄,是不是有点太早了?不管怎么说,三巧儿和仓偈才是官配,俪娘作为小姑子为什么非要在他俩之间插上一脚?继续搞事业难道不香吗?作为闺蜜,邓媛实在见不得俪娘未入歧途,少不得在一旁劝她。

你兄长要娶什么样的媳妇,跟你有什么关系?你看不上三巧儿,不证明你兄长也看不上。

说不定他就喜欢三巧儿那类型呢。

实话跟你说,如今三巧儿虽然被她娘关在家中,不放她出来。

可实际上,三巧儿不止长得好看,性格也温婉大方。

真要是放她出门,想娶三巧儿的男人能从桃源村排到县城来。

你兄长还要和很多人竞争呢。

邓媛说得一脸认真。

俪娘都快疯了,直接上手捏着邓媛的小腮帮,便骂道:怎么着,你还想兼职当媒婆是吧?这还来了精神,想帮我兄长说亲了。

大可不必如此,这事我也插不上话,你邓小媛也别想把三巧儿说给我家。

不是我想说,邓小媛你到底安的什么心?三巧儿她娘那德性,真要跟他家结了亲,岂不是要把我家搅个天翻地覆?我兄长还怎么考学?邓媛连忙拍开她的手,心话说,那可是正经八百的官配,岂是你一个女配能拦得住的。

她连忙又解释道:我又是谁,将来你成亲,我还能帮你出出主意。

你兄长的婚事是我能说的吗?我还不是为你着想,想提醒你一句,你兄长的婚事是你娘和你外公决定的。

你也说不上话,若万一你兄长就喜欢三巧儿,你也莫要觉得她配不上。

再去对人家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不至于的,大不了你实在不喜欢三巧儿,咱们再想办法搬来省城俪媛记住。

到时候,与姐姐妹妹在一处,每日还能做点心做糖果,你还能去俪媛坊算账做买卖,岂不快哉?俪娘听了这话,终是忍不住叹了口气,又说道:罢了,知道你心疼我。

可听你这么一说,怎么好像我兄长一成婚,那个家便容不下我一般。

邓媛摇头说道:也不是容不下你,你将来也得找个合适的人成亲。

成亲后你俩一起过一辈子,你俩才是一家人,别人便都是外人了。

若三巧儿和你兄长成亲,也是这般,他俩才是一家人。

你兄长虽然还是你兄长,可却已经隔了一层了。

到那时候,你可千万别硬撞过去,找不自在。

书中的俪娘便是这般,才没能落得好结局。

如今邓媛自然不能再看她误入歧途。

俪娘看着她,久久没有言语。

事后收到线报的仓偈,当场便把茶壶砸了。

那茶壶里泡的是邓媛最喜欢的酸梅汤,一年四季都要喝。

仓偈怎么也想不明白,那块糯米糕到底怎么想的?她怕是疯了吧?怎么就非要把他往吴三巧儿身上推。

还巴不得他俩马上定亲似的?糯米糕也不睁开那双大眼睛好好看看,就吴三巧儿那样的品格,配跟他站在一起吗?仓偈莫名地生了一肚子闷气。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