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44 章

2025-03-22 07:59:21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仓偈并没有明说,可却接二连三在上课时找邓媛点小茬。

俪娘倒也发现不对劲之处,想抗议来着。

可偏偏她也抓不住由头。

仓偈的找麻烦也都在课程范围之内抽查, 就仿佛老师在给不求上进的学生挑刺, 督促她好好上进。

一时间, 俪娘想出头都没地说理去。

反倒是邓媛私底下安慰她道:这倒也无妨,多学点东西对将来总归是有好处的。

只不过你兄长的脾气性格,实在有些阴沉不定,喜怒无常。

他心里想什么也不说出来, 还非要靠别人去猜?谁有这耐心跟他玩这套呀?将来三巧儿或者别的姑娘家嫁了他, 只不定得受多大委屈呢。

这若是帝王心术, 暴君品格, 实在够女主和后宫其他妃子喝上一壶。

好在这些事都与邓媛无关,因此她也把这些刁难放在心上。

偏偏这次谈话不小心又被仓偈听见了, 少不得又生了一肚子气。

上课又继续刁难邓媛。

也就是邓媛心理素质过硬, 根本不把这些刁难当一回事。

该吃吃该睡睡, 到了糕点铺立马变成一尾活龙, 别提日子过得有多快活了。

不过为了以防不必要的麻烦, 邓媛倒是把仓偈教的那些东西都背得滚瓜烂熟。

就是为了堵住仓偈的那张嘴。

俪娘在一旁看了这两人斗气, 一个在功课上横挑鼻子竖挑眼,总想抓点把柄来。

另一个你说你的, 我随你说去,反正我全然不放在心上。

找机会我就膈应你一下, 怼你一两句,给你也来点不痛快的。

看这两人暗搓搓争来斗去, 明面上仓偈占了当老师的便宜, 稳居上风。

可实际上他却时常被邓媛的三言两语气个半死, 又完全奈何不了她。

这两人你来我往的,可实在太有趣了。

俪娘从未想过,邓媛就跟她手中做的糕点似的,花样百出,表面软趴趴,看似柔弱可欺,实则滑不留手,冷不丁弹出个软钉子,愣是把她家兄长给拿住了。

初时俪娘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兄长那副脾气,岂是那么容易把握的。

她也曾不信邓媛的邪,可长期观察下来,邓小媛却从未在兄长手中吃过亏。

反倒是兄长吃亏无数。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年纪小的缘故,兄长身上那股积威,邓媛是不怕的。

细想想也是,邓媛似乎天生就是个大胆的。

第一次有无赖来酸梅汤捣乱,邓媛便一点不怕他。

后来见到鬼见愁,俪娘被吓哭了。

可邓媛就是敢跟鬼见愁正面对峙,针锋相对。

如今邓媛不怕她家兄长,倒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有段时间,俪娘甚至觉得若是把邓媛跟兄长凑成一对,似乎也挺有意思的。

只可惜邓媛对兄长和吴三巧的姻缘推崇备至,每每谈及此事,虽然她不会明说,却总是旁敲侧击问俪娘,将来你兄长若是娶了吴三巧儿,你又当如何?这话俪娘听得耳朵都快生茧子了,当然还有下一句话。

女子当自强,要以事业为重。

与其关注你兄长的婚事,不如多关注俪媛坊的买卖。

等将来师父上了年纪退下来,你总要接班的,马大掌柜。

每每听了这话,俪娘都忍不住恼火,暗道,这邓小媛总说让我接班,难不成她又想躺平,光吃红利拿股份不想干活了?这怎么可以?因此俪娘也没敲锣边,暗示兄长多给邓媛加点课程。

省得邓小媛懒成习惯,将来真得会把工作全都抛给她。

可仓偈上课时鞭策邓媛,自然也少不得俪娘。

她们完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因此俪娘在无形中也没少给自己加功课。

就这么鸡飞狗跳的,日子一天天过,她和邓媛也在慢慢长大。

&不管外面买卖如何做大,在桃源村里最热门的话题始终都是婚姻嫁娶。

邓家小叔和曹家栓子始终都是桃源村绕不开的两大问题人物。

可曹栓子那边到底有个老爹要孝顺,也不想把他老爹急出个好歹来。

这次从泉州回来,居然带了个姑娘回来。

那姑娘名叫郑翠翠,长得俊俏也就不说了。

说话办事都带着一股爽利劲。

今年已然二十一岁了,还没有成家。

她在泉州那边也是打小跟着叔父做牙行买卖。

当初栓子第一次带着俪媛坊的白砂糖到了泉州,也没有门路,就想找牙行。

因缘巧合便遇见了郑翠翠。

可以说栓子在泉州之所以那么顺利,全赖邓翠翠帮忙牵线搭桥。

邓翠翠叔父的牙行也靠着俪媛坊的货物吃下不少利,双方合作都十分愉快。

曹栓子跟邓翠翠也十分投缘。

这次运货到泉州,两人吃饭聊天,栓子不禁提起自家的烦心事。

正好郑翠翠心头也为此事烦恼。

她是个习惯在外面闯荡的女人,一般男人自是不敢娶她。

拖来拖去,便成了人们口中的老姑娘。

虽然没了父母,可她叔父时常念道,怕翠翠将来老无所依,身边无人陪伴照料。

刚好栓子就喜欢翠翠这样洒脱大方又有能力的姑娘,两人都不是变扭的人,便把双方各自家庭情况都说了。

曹栓子这边只有老爹一人,翠翠那边也只有她叔父。

又因为他们的生意基本就陶城泉州两头跑,若是结为夫妻,反而生意会更加稳固。

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栓子便带了个准媳妇回家。

见面当日,老曹看见邓翠翠,嘴里直说好好好。

然后便高兴得晕了过去,还是请了白大夫来,才把他治好。

当时邓父也在曹家下棋,看见邓翠翠微微愣了一下。

后来又详细问了几句,原来邓父年少时曾跟父亲去过泉州,正好跟邓翠翠的叔叔是旧交。

没想到饶了一大圈子,邓翠翠居然嫁到了他们家这边来。

邓媛也跟着娘亲凑热闹,过去看了邓翠翠。

却不想邓翠翠作为主动跟未婚夫回婆家的新嫁娘,半点都不羞涩,反而对邓媛感兴趣得很。

又因为邓媛是栓子的东家,邓翠翠对邓媛十分客气,一出手便送了一大堆西洋礼物。

当然俪娘那边也有,李九娘那边也是重礼。

可唯独邓媛这边略有不同。

邓翠翠直接带回了玻璃工匠,说是送给邓媛的礼物。

邓媛得了这消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玻璃工匠是这么容易找到的吗?那从前大庆怎么没有过玻璃工坊呢?谁成想邓翠翠又说道:小东家说得那种香料果子,我们也使人去找了。

只是如今还没能寻到。

小东家暂且放心,我们在泉州已然放出消息去,一旦有了那种香料果子,立马就带来送你。

邓媛已经懵了,连忙说道:不妨事,我也是随便听说的,随口跟栓子哥提起的。

嫂子,你莫要那么当真。

邓翠翠听了这话,忍不住笑道:栓子同我说过小东家那些旧事,我从前便对小东家钦佩得很。

若是有能出力的地方,自是愿意效犬马之劳。

邓媛只觉得这位新嫂子实在太高看她了,也不知当初栓子哥到底跟她说了什么。

没办法邓媛只能打哈哈把这事差过去,又说道,之所以侥幸成了俪媛坊的东家,全靠运气好,遇见李大掌柜和栓子哥这样的能人。

实际上,她和俪娘平日里也不曾做过什么大事。

不想邓翠翠又说道,小东家实在过谦了,翠翠曾有幸看到您写的店规,实在好得很。

况且运气本身就代表着能力。

……这怕不是要把她夸上天去吧?邓媛实在应付不来,只得找机会跟母亲先行回家去了。

却不想回家后母亲又生了一肚子闷气,如今就连曹栓子都找到媳妇了。

偏偏你小叔就是那般不知死活。

到现在还不着急呢,他将来可如何是好?……邓媛少不得又劝慰母亲一番。

邓母也是急昏了头,甚至想不如先买个妾给小叔送过去,至少也让邓权留个后,却被邓媛直接拦了下来。

娘亲,你可千万别这样,你就算买个千娇百媚的妾,送到小叔那边,直接打发喂牛去了。

您这不是糟蹋人吗?小叔那边怎么算是没后呢,将来我的孩子我哥的孩子,也会给他养老呀。

我小叔性子您也不是不知道,娘您还是不要同他置气了。

邓母听了这话,顿时火冒三丈,又骂道:打量着我不知道,这些年还不是因为你们通风报信,总是向着邓权说话。

不然他孩子年岁都不小了。

邓媛无奈被母亲发作了一通,连忙躲去俪娘家。

蹭顿中午饭吃,顺便提前过来读书了。

仓偈看见坦然坐在自家饭桌上蹭饭,直夸自家新厨娘手艺好的糯米糕,脸色当场便耷拉下来。

偏偏在这饭桌上,也不是书房,他也没个由头,找邓媛背书,教考她学问。

也不好说邓媛什么。

邓媛心话说,比起我娘来,你就算把脸拉到驴脸那么长,也在我容忍范围内。

我怕你才算怪,该吃吃,该喝喝,你能奈我何?俪娘在一旁看着,邓小媛那边说话可劲逗得母亲眉开眼笑,外公也十分开怀。

可就是不看兄长一眼,直接视他为无物。

单单是这样,就把兄长气个半死。

俪娘心话说,兄长你想尽办法,找来好厨子,日日按照邓媛喜好做饭,不就是为了在邓媛面前露一手,好扬眉吐气吗?偏偏你性格变扭也不曾直说要请客吃饭,邓小媛平日里也不会来家里曾饭。

这好厨子都被耽搁了。

如今难得人主动过来一回,你又在这里摆脸色,到底要哪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