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45 章

2025-03-22 07:59:21

老曹那边倒是十分喜欢邓翠翠的人品, 只是多少有些担心她思念家乡,会忍不住回泉州去定居。

不想邓翠翠既然跟着栓子回来了,便铁了心要留在陶城这边, 同他一起好好过日子。

成亲之前, 邓翠翠便在陶城里买了个铺子, 算是她的嫁妆。

老曹听说此事,便又给邓翠翠出了一份等值的聘礼。

邓翠翠痛痛快快地收下了。

打算婚后,在陶城继续做她的买卖。

曹家选了一个吉日,在村里办了一个顶热闹的婚礼。

在他家院外支了棚子, 办流水席, 几乎全村人都被请过去吃了八大碗。

邓媛作为亲友兼东家自是和父母坐在院内, 她还拉了俪娘马氏同坐。

若是以往, 以仓偈那种孤高的性格,是不屑于来吃这种乡间喜酒的。

可这次他也不知怎么想的, 带着马老爷子一家人都来齐了。

又因为俪娘和邓媛都是栓子的东家, 两家人都被安排在一座上, 也算僻静。

仓偈坐的位置正好就在邓媛对面。

这次老曹也算下了血本, 请来的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徐三刀, 别的菜暂且不论, 直说这乡间八大碗,徐三刀的手艺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以往谁家若是办喜事, 请了徐三刀来当主厨,邓媛总想去蹭饭吃, 给双份礼金她都愿意去。

只可惜父亲身体不好,哥哥常年在衙门呆着, 小叔被母亲吓得经常不回家。

邓媛很难得才能品尝到徐三刀的手艺。

难得这次有机会, 邓媛抱着一颗虔诚的心, 很享受地大块朵颐一番。

她坐到桌前,简直如鱼得水,哪里还顾得上其他。

就算仓偈瞪眼看了她好几次,邓媛也完全忽视掉了。

这种时候,不管谁来盯她,她也照吃不误。

倒是邓母一直注意邓媛,见她吃得实在太香了,便拿筷子头偷偷敲她几下,又小声骂道:你这般想吃徐三刀的菜,若你小叔能顺利成婚,我便请来徐三刀连摆三天酒席,让你这丫头吃个够。

你倒是上点心,劝劝你小叔呀。

如今在外面这么吃,倒像我和你爹没给你饱饭吃似的。

你可给邓家长点脸吧?邓媛连忙小声说道:娘,我吃归吃,大面上礼仪也过得去。

若不是您说出来,又有谁知道我吃的多?邓母听了这话,当场就想收拾她。

却又顾及今日是曹家大喜日子,最后只得按耐下来,又悄悄用筷子头抽了邓媛的手两下。

偏生这时门外却闹了起来,只见沈二娘拉着她闺女三巧儿就要往院里走。

却被栓子请来帮忙的伙计给拦了下来。

这位大娘,咱们摆酒都在外面,您可别走乱了。

伙计初时也算客气。

沈二娘这些年在村里一向都闹惯了的,哪里管的了这么许多,直接便说道:都是同村的,怎么邓家那边就在院里吃席面。

我们吴家在桃源村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凭什么就让我们在院外吃酒?三巧儿本来不该来的,偏生她娘亲得了消息,马大郎也来了曹家。

她娘拉她出门的时候,三巧儿便也没反对。

就是想见马大郎一面,最好能同他说上几句体己话。

却不想她娘亲为了跟邓家的赌气,居然闹了起来。

一时间三巧儿绷不住颜面,连忙上前便劝她娘:娘呀,人家既然这般安排了,咱们坐在院外又何妨?沈二娘却骂道:你爹可是咱们村里唯一的秀才,你哥也是桃源村最有学问的人。

这曹家凭什么这般势利眼,不叫咱们去院里,倒叫你爹坐在院外,这岂不是不给咱们老吴家留脸面?那伙计也是见过世面的,一见她这般撒泼,连忙又温声劝道:吴家大娘,话可不能这般说。

主家就是这般安排的,院里坐的都是我们俪媛坊的亲眷,院外才是左邻右里。

大娘,你今日是来吃喜酒的,可莫要给主家找麻烦。

这时,村民也都围上来,纷纷说道:是呀,沈二娘,你不是早知道邓家的媛儿和马家俪娘一起卖酸梅汤,人家出息了,跟曹家的栓子一起做买卖。

你这同村八竿子打不着的邻居,又跑来凑什么热闹?一时间沈二娘听了这话,顿时便有些恼羞成怒,又骂道:两个小孩家的把式,能做什么大买卖来?曹家做买卖赚了大钱,又与邓家小妮子有何关联?她不就在城里一家糕点铺学做点心吗?这些事情一早就在村里传开了,内情大家也都说不清楚。

俪媛坊的白砂糖大家都去城里买过一些,丽媛记的点心糖果也在逢年过节时买来吃过。

可即便这样,邓家马家却并未刻意在村里给两个小姑娘扬名。

邓母曾经说过,邓媛有出息了如今自己有了铺子。

却被沈二娘当作笑话听了。

再加上,平日里邓媛俪娘嫌少出现在人前。

因此外人都认定了,李九娘才是俪媛坊当家,丽媛记归周家所有。

至于俪娘和邓媛不过是在两家铺子里瞎掺和,当不了什么许多正事。

可即便这样,在村中老辈人看来,俪娘邓媛也是极有出息的小姑娘。

俪娘也就算了,京城来的官家小姐,自是比村里姑娘有些见识。

可就连邓媛这个贪嘴的懒丫头如今都能压三巧儿一头,沈二娘自然不甘心就这么算了。

在她看来,邓媛无非是攀上了俪娘,这才有了如今的好运道。

再加上邓媛跟着俪娘一起在马家读书,日日与马大郎相见。

沈二娘便越发怨恨起命运不公来。

往日里,她没少在外面放风声,说邓媛上赶着马大郎之类的坏话。

偏生邓母也是个厉害的,有她在一旁看着,事情就变成了邓家本来就富裕,还未必看得上马大郎。

这简直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沈二娘气了个半死,却又偏偏那次都在邓母面前吃亏。

如今所有事情都赶在一起,沈二娘又觉得曹家势利眼,看不上她家。

于是又撒泼起来,吴三巧拦都拦不住,沈二娘嘴里不断往出蹦一些难听的话。

她誓要把邓家那胖闺女贬个一文不值,倒要让马家今日好好开开眼。

知道谁家闺女才是好的。

邓母这脾气,哪里又能容得下她这般胡闹。

于是站起身便想过去收拾那婆娘,教她好好做人。

邓媛一时也急了,吃都顾不上了。

忙死死拉住她娘亲劝道:娘呀,今儿个可是栓子哥大喜的日子,沈家这般撒泼,丢人现眼算是丢到家了。

您又何必跟她一般见识。

往常您跟她吵也就吵了。

今儿可千万别去给栓子哥添堵。

邓母到底听进去了,也没甩开邓媛的手。

再加上邓父连忙给她夹菜,又拉她坐下来,到底把邓母哄住了。

这边算是没闹起来。

可看门那些伙计却忍不住了,邓媛和俪娘虽然不说日日都在俪媛坊,可那店规却是两位东家定下来的。

李大掌柜也好,曹掌柜也好,那都是要把店规进行到底的。

就因为这新店规,所有伙计都看到了新希望,誓要在俪媛坊做一辈子的。

在他们心里,别管东家多年轻,那都是俪媛坊的主子。

哪里容得下这乡间野妇这般埋汰。

那脾气冲的小伙计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冲着沈二娘说道:来人家吃席面,你就按照主人家的安排坐。

哪来的如此疯妇,这般不讲理,非要在人家大喜日子触眉头。

她家有没有当家管事的男人来,还不把这疯妇人赶紧拉回家去。

有病就关在家中,别叫她出来丢人现眼。

那吴秀才和吴城有事晚来一步,刚好听见伙计这般骂沈二娘,一老一小两个爷们当场便红了脸。

吴秀才也是没辙,硬着头皮便往前赶,想要把沈二娘赶紧拉回去。

席面也不吃了,只求这婆娘别再丢人现眼了。

不想沈二娘那边仍是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仍是不依不饶,又冲着伙计说道:你这外乡来的破伙计,也管起我们桃源村的事情来?曹栓子哪里去了,倒要叫他到我面前来说说道理。

那邓家的怎么就比我们吴家的强了?少狗眼看人低。

伙计实在听不下去了,破口骂道:我呸,邓家大小姐和马家大小姐就是我们俪媛坊的两位东家,理所当然在里面坐主位。

你这乡下疯妇人,哪来的脸面跟我们东家坐一张桌子?听了这话,村里那些人顿时便有些傻眼,又忙问道:邓家媛儿是俪媛坊的东家?那邓媛也不过十岁,马俪娘也不过十一,怎么就变成东家了?这时穿着一身喜服的曹栓子也连忙上前,冲着村中老少作揖,又说道:当日我曹家落难,亏得邓小东家和马小东家不弃,请我去俪媛坊做事。

这才能有我今日的大婚。

这位吴大娘,我也不管你是不是秀才老爷的家眷。

今日你这般无理取闹,造谣毁谤我们东家,我曹栓子豁出脸面不要了。

来人把这大娘帮我送到秀才老爷家里去,往后也别叫她再登我家大门,我曹家当不起。

三巧儿听了这话,满脸羞得通红,心里直往上突突。

她从小到大从未这般丢人现眼过,如今马大郎正坐在院内吃酒,母亲闹出这般动静来,他自然听得一清二楚。

之前,她想尽办法同马大郎见了几面,那人仪表堂堂,却冷淡得厉害。

如今再出了这档子笑话,他怕是越发看不起他们吴家了。

事到如今,她如何还能攀上这门好亲事?想到这里,三巧儿不禁悲从中来。

再加上她平日里为了保持身姿苗条轻盈,根本不好好吃饭。

如今怒气撞心,身子一摇,两眼一翻,当场便晕了过去。

她这么一晕,被婆子抓住的沈二娘越发疯癫起来。

好在吴秀才已然赶了过来,顾不得三巧儿,直接上前就甩了沈二娘一个嘴巴子。

沈二娘都被打傻了,却听吴秀才骂道:你还要把我的脸面扔在地上踩到何种地步,你才甘心?说着,便拉起这婆娘回家去了。

吴城连忙把三巧儿,也背回家里去了。

他平日在青山书院,很久都不回家。

也不曾想过,他母亲竟是这般恨着媛儿,做事竟这么绝,完全不给两家留颜面。

一时间,他满腔的情谊和想望都化作了灰。

吴城的脸色也随之暗淡起来。

*曹家的伙计也算灵活,在吴家人离开后,很快就把事处理妥当了。

又把村民们让回各自座位,继续吃席面。

大家也只当看了一场戏。

这只是一场插曲,总归没有太过影响到曹栓子的婚事。

只是接下来的时间里,邓媛没吃两三口菜,却到底没了胃口。

她心中忍不住暗想道,这沈二娘这几年也不知怎么搞得,越发疯癫起来。

原书中关于女主母亲描写很少,也就顶多算是个貌美的乡村妇人。

三巧儿也算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每每都是女主打脸炮灰女配,她母亲也跟着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

再奚落炮灰母亲一番,让邓家人丢人现眼。

如今可倒好,邓媛母亲可以算是全方位碾压了沈二娘。

反而总是让沈二娘闹个没脸。

邓媛想不出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剧情居然崩成了这般模样?不过若是细细想起,似乎也是有迹可循。

当年她靠着养小兔子,成功跟万记做了第一笔买卖。

村里就开始传出她是有福娃娃。

大概也是从那时开始,邓母慢慢走向上风。

也是从那以后,沈二娘才开始把三巧儿关在家里,细心培养。

同时放出不少留言来,他家三巧儿才是村花。

这些在原书中都是没有的。

而且,那时候的邓媛也不知道自己是穿书,根本不在意吴家,一心只想让自己过好日子。

后来她和俪娘一起,俪媛坊的买卖越做越大,邓母的想法和眼界也不断随之改变。

就拿马家这门亲事来说,吴家是非常想要攀高枝,把三巧儿嫁过去的。

为此使出一些手段来。

可对于如今的邓家来说,马家和邓家顶多算是平起平坐。

邓媛自己有本事,根本不愁嫁不出去。

甚至邓父邓母还想过给邓媛找上门女婿。

马家大郎根本不是必须的。

一来二去,差距就这般拉开了。

往后邓家只会越走越高,甚至也不必仰赖仓偈的势力。

至于三巧儿还会不会如剧情发展那般,和仓偈相知相恋,就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邓媛胡思乱想着,又希望沈二娘这般胡闹,到底不要耽搁了栓子哥的婚事。

好在最后一切都算顺利。

只是吃完酒席之后,也不知怎么的仓偈找到哥机会,便把邓媛堵了下来。

又满脸怒气地质问道:怎么,在你看来,我仓偈也就只能配得起吴三巧那般的女子?你是巴不得我将来被她和她母亲这般叨扰,好看我笑话是不是?邓媛听了这话,头都大了,连忙开口劝道:不,不,你要想开些。

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拿今天这事来说,当真怪不到三巧儿头上去。

要我说你和三巧儿如今还相处得太少。

若是有机会不如好好聊聊,你便会发现,她才是你平生唯一的知己。

马大哥,你也是读书明理之人,千万别因为三巧儿她娘亲,就连三巧儿一起轻视了。

不然这可是你的损失。

仓偈听了这话,好悬没一口血喷出来。

他狠狠瞪了邓媛一眼,额上的青筋都蹦出来了。

邓媛一看,不好,男主这是要凶性大发了。

她正拼命想着该如何保命。

仓偈却又狠狠瞪了她一眼,一挥袖子直接转身走了。

……作者有话说:糕姐:抱歉我一心事业,不干炮灰女配的活,祝你和女主白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