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那边好不容易见孩子们都回来了, 自然也要置办家宴,好好庆贺一番。
一时心中高兴,自是不必多谈。
特别是马老爷子见仓偈事业顺利, 心中越发得了几分宽慰。
经历大风大雨之后, 马老爷子早已没了雄心壮志。
他唯一放不下的便是唯一的孙女马俪娘。
借着几分酒劲, 他便当着全家的面说道:我在京城有位老友张侍郎,已然已经给我回了信。
他家家风纯正,也算是懂理的诗书世家。
他家二子与俪娘年岁相仿,愿意同咱们结为儿女亲家。
本来这也算是件难得的喜事, 俪娘终于能嫁回京城了。
马三娘自是十分开心。
嘴里直说道, 若是俪娘能早些嫁入张家, 也可以再跟从前那些旧友再团聚了。
谁成想俪娘听了这话, 直接便打碎了手中的碗盘。
她站起身,颤巍巍地说道:外公, 这事您这怕是被张侍郎给诓骗了。
俪媛坊如今也在京城里做买卖, 自然消息比较灵通。
之前我曾看过京城传来的消息。
那张家二郎是京城里出了名的浪荡客, 眠花宿柳, 常年留宿娼门妓馆的。
偏他自由跟祖母身边长大, 被养坏了, 张侍郎忙于公务,根本管不得他。
张二郎并不与我同龄, 反倒是三郎与我年岁相当,小小年纪已然考中举人。
张家尤为重视他, 便想给他说一门能帮衬他前程的好亲。
反倒是张二郎一年前得了花柳病,早已传的人尽皆知。
早已没有正经姑娘肯嫁他, 他们张家这才想起远在陶城, 对京城一无所知的马家。
马老爷子听了这话, 冷汗都冒出来了。
他连忙说道:不会吧?张家何苦这般欺辱咱们马家?俪娘听了这话,一时心酸,为了断了外公的念头,咬牙说道:外公,我其实早就想跟您说了,所谓人走茶凉。
您致仕以后,从前在京城那些亲朋好友,谁还愿意与咱家亲近?咱们如今跟他们早已不算一个阶层,他们又怎么可能安心跟咱们家做亲?就算京城那边有高门愿意迎我进门。
怕也都是一些没人要的歪瓜裂枣,破烂货色。
我又何必嫁过去受辱,在附近找个门当户对的,难道不行吗?仓偈听了这话,直接便喝了一声:俪娘,你还不住嘴。
俪娘这才知道自己失言了。
马老爷子心中万分难过,脸色发白,眼皮一翻,差一点便晕了过去。
好在仓偈及时过去扶住他,又说道:外祖父且放心,我定会找人去查个水落石出。
若张家当真这般欺负人,我自是不会饶过他们。
马老爷子却连忙拍着他手说道:大可不必如此。
仓偈,你去替我写封回信,婉拒了张家的婚事。
事到如今,不得打草惊蛇,免得误了大事。
仓偈也只得答应下来。
然而接下来的时间里,饭菜早已没了味道,最后家宴只得草草收场。
俪娘也在心中悔恨,怎么就这般沉不住气。
若是让兄长来说,恐怕外祖父也不会伤心至此。
她心中难受自是不必多说。
谁成想,当天夜里,马老爷子便受了风寒。
仓偈倒是警觉,连夜便去请来白大夫,顺便抓药给老爷子喝,自是不必多说。
可老爷子多半还是心病,总觉得自己差点便老糊涂了,要毁掉孙女的一生。
因此积郁于心,越发病重了。
俪娘这时哭都哭不出来,连连向外公道歉。
只可惜老爷子早就原谅她了,反而一个劲责怪自己。
终日食不下咽,眼看就要把自己给熬死了。
邓家自然知道马家这事,邓母差点没急死。
这还没怎么着呢,眼看着喜事就要变成丧事了。
不管怎么说,邓权那门婚事不能在出现任何变故。
邓母咬咬牙,直接去找王婆去周家提亲了。
周家那边早已商量好了,自是巴不得呢。
两家很快便达成了默契,就差过礼了。
只等马老爷子好些再说。
也就在这时候,邓喜实在坐不住了,便跑去跟仓偈商量。
他能否直接去找马老爷子谈谈,也算以毒攻毒了。
事到如今,仓偈也已经没了办法,他已经把能找的好大夫都找了,老爷子的病根本没起色。
最后只能依了邓喜的意思。
邓喜见了马老爷子。
关上房门,爷俩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老爷子老泪纵横,心病也消了大半。
邓喜走后,他便对马三娘说道:隔壁小喜子,倒也是个可以托付之人。
咱们从小看他长大,喜子品行如何,咱们最是清楚不过。
邓家人难得平和厚道,也算是积善之家,家境也过得去。
若是把俪娘配给了他家,俪娘下半辈子定是安然无忧,也得过得快活些。
省得送她去大户人家受罪了。
马三娘听了这话,眼圈微红,她垂头不语,半晌才低声说道:爹,咱们将来总要举家迁回京城去的。
若是把俪娘留在这里,怕是往后可就见不得面了。
咱们家只剩下俪娘一根独苗了。
不想马老爷子却又说道:昨日喜子那孩子跟我说,想让俪娘等他二三年,若是他在京城闯出名堂来,便想求娶咱们家俪娘。
马三娘听了这话,也是一惊,又连忙说道:他是想考武状元不成?马老爷子轻轻点了点头,又说道:再不行,他便进六扇门去。
马三娘听了这话,颇有些意动,又连忙说道:细想想,喜子也是个出息的孩子。
两人年龄相当,性情相投,再合适不过了。
父女俩这么一商量,隔壁邓家反倒是比京城那些虚伪的诓骗他们的高门大户靠谱多了。
马俪娘又安慰了几句,只说老爷子要养好身体,还要亲眼看俪娘嫁人呢。
果然心气起来之后,马老爷子转过天便能下床了。
再加上邓母也找机会过来看望马三娘。
两家一商量,干脆先给两个孩子定下婚事,邓喜休假有限,还要继续奔前程呢。
就这样,邓家终于也算双喜临门。
曾经被村民称作‘鳏夫’,说是这辈子都成不了的亲的邓权,如今居然要娶媳妇了?而且还要娶一个难得伶俐之人,俪媛记大家大掌柜周大姐。
桃源村里传开内情后,无人不震惊。
再加上邓家竟然又高攀上了马家,邓喜居然跟俪娘定了亲,再次惊呆了众人。
不过两三年不见,邓喜的确跟从前大不相同。
不止相貌俊秀了许多,就连为人也沉稳了不少。
再加上常年在外当捕快,也算有了大好前程。
若不是他要定亲了,村里好几户人家都看上邓喜了。
这样一来,整天被沈二娘指桑骂槐的邓母终是抖擞起来了。
如今她也倒也不躲了,反而经常在村里跟妇人们聊上几句。
如今人人都说邓母是个好福气的,小叔也好,儿子也好,居然都定下了这般好的亲事。
邓母也乐得听别人夸赞她。
也有人问道:如今就差你家媛儿了,她这两年也已经瘦下来了,也有大姑娘模样了,样貌也是极好的,性格也不错。
你就没有想着给她说门好亲?这些年,邓媛是抓到机会便要给她娘洗脑的。
邓母如今也觉得,除了偶尔犯懒,偶尔嘴馋,自家姑娘便是最好的。
要事业有事业,有本领有本领,会做糕点糖果,会说西洋话,能带着西洋工匠做玻璃。
谁家闺女能有这般能耐?普通男子哪里配得上她?如今邓母竟是不愁嫁闺女的,见有人抢着想给邓媛说媒,也都一一婉拒了。
只说道:我家媛儿如今才多大,小孩子家家,哪里就急着给她说亲了?这话别人听了还没什么,沈二娘听了便阴阳怪气地说道:看把这霍氏给得意的,尾巴都翘上天了?还把他家媛儿当宝贝看待呢?等将来熬成老姑婆,看哪里有人愿意娶她?她这话众人也都只是听上一听。
如今桃源村上上下下,谁还不知道邓媛和俪娘是俪媛坊的东家,也不管她俩占多少股份,如今是不是弃了俪媛坊,光顾盯着糕点铺了。
单单俪媛记那家糕点铺子,就不是普通人家攀得起的。
如今俪娘和周大姐都嫁到了邓家,可见俪媛记糕点铺如今已经牢牢握在邓家手里。
要不然怎么那么多人,都想跟邓家说亲呢。
可这沈二娘如今还是看不清行事,还敢说邓家眼高手低,看不上别人。
她也不想想她家三巧儿,苦恋马家大郎而不得,闹得跟笑话一样。
反倒是三巧儿比俪娘还大一岁多呢。
俪娘都定下亲事了,三巧儿还每天围着马家转,却进不得门,实在好笑至极。
有人忍不住旁敲侧击一番,让沈二娘回家去,多劝劝三巧儿,别总想着攀那些不可能的亲事。
倒不如找个本本分分的老实人家,早些嫁了吧?然而沈二娘也认定自家女儿十分不凡,样样出色,就该嫁到大户人家去当奶奶。
最后众人也不爱搭理她了,又去聊别的事情了。
因为家里两重喜事,邓媛自然要帮着张罗。
甚至还跟着娘亲去给哥哥叔叔采购各种礼物。
又因为是俪媛坊的东家,邓媛倒是带着母亲买了不少贵重稀有的西洋货。
邓家本就不差钱,邓母也是个爽利人,什么都给小叔子置办做好的。
不止周大姐,就连二姐三姐也给了比较重的见面礼物。
弄得周家反倒被邓家的豪奢震惊了一把。
好在邓媛在一旁打圆场,众人倒也没生出误会来,反而相处的不错。
只是在村里呆的时间长了。
俪娘一有空便要跟邓喜混在一处。
难免邓媛便会落单,这本来也没什么。
谁成想这日竟碰见三巧儿了,而且她似乎是故意找上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