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这些年, 经历了那么许多事情之后,邓媛早已不在意原著中的故事主线了。
何况就连原著中哥哥邓喜暗恋三巧儿,与仓偈相争, 沦落成炮灰那些事也并没有发生。
邓媛就更加不关注三巧儿了。
当然, 原著中的邓喜并未被张捕头看中, 成为县城捕快。
又因为踏实勤奋,并且表现出色,被送去跟他师叔学习。
如今邓喜前途一片光明。
正因如此,他才有机会得了马家的青睐, 同俪娘定亲。
再想起原著中的林林总总, 倒仿佛是一场幻梦一般。
唯有真正发生在邓媛身上的事, 她才会当真。
至于其他, 不过是道听途说的闲言碎语罢了。
邓媛早就学会了听过便算了,自己判断真假。
若不是因为与俪娘交好, 邓媛甚至都不知道, 这些年三巧儿一直在暗中追求仓偈。
甚至还想尽办法要和俪娘成为朋友。
这与原著中两人是仇敌, 更是南辕北辙。
更何况马家包括仓偈在内, 也根本不看中三巧儿。
原著中的cp很难完成。
邓媛回想起年少时她跟吴城三巧儿兄妹玩耍的经历。
那时候的三巧儿性格温柔, 小小年纪便已然有了一副好姿色。
虽然有点爱拔尖, 却也是明理大气的样子。
再加上邓媛咸鱼惯了,也懒得跟小朋友计较。
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时, 三巧儿怎么安排,邓媛也乐得配合。
那时候的三巧儿当真如同善良的姐姐一般。
除了很爱装小大人, 偶尔会说教邓媛一番,却也是待她极好的。
当日还送了她一些果子。
若是两人把那份情谊继维持下去, 一直延续到现在。
不说能变成俪娘那般的闺中密友, 起码邓媛也能像跟周二姐周三姐那般, 跟三巧儿相处。
只可惜,有人就是见不得她们两人交好。
邓媛到现在都记得,当日里她们带着果子回家,沈二娘看着邓媛背着那一小筐子果子,便对着三巧儿指桑骂槐。
或许她觉得那时邓媛年龄小,什么都听不懂。
于是便一个劲地拿话埋汰邓母。
还说邓媛是没良心的逃犯的,三巧儿凭白让人家占了便宜。
却不想,小小的邓媛平时看着性格那般随和,甚至有些软,这会儿却气性极大,直接把小背篓脱下来,把果子统统都砸在沈二娘的身上。
然后一路哭着,穿过村子回到自己家中。
直闹得全村人尽皆知,沈二娘这婆娘尖酸刻薄,居然容不下一个孩子,连多拿三巧儿两个果子都要骂孩子。
邓母听说这事以后,差点拿着镰刀去找吴家。
却到底被邓父拦住了。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邓媛再也没有跟三巧儿一起玩耍。
就连一向心大的邓喜,也跟吴城开始疏远了。
他可以容忍沈二娘无理取闹,甚至是骂他。
却容不得那个泼妇那般欺负自家小妹。
只可惜邓媛并不知道这档子事。
事实上,邓喜跟吴城也算不得真正的好友,只能算是同村友人罢了。
沈二娘这头吃了邓媛的亏,好媳妇的形象坍塌之后,便越发看邓媛不顺眼了。
后来她便凭着三寸长舌,不断在村里到处传流言。
在家里也不断逼着三巧儿学习上进,总要拿话挑拨,无论如何都要三巧儿强压邓媛一头。
不然沈二娘的人生便没有任何意义,倒不如死了快活。
可偏偏邓媛从小就古怪得很,做事根本不按牌理出牌。
总能让她哥哥邓喜做出一点新鲜小玩意来。
她又是个和气大方的性子,若是别的孩子问她,邓媛也会拿去给她玩。
也正因为如此,几乎全桃源村的人都知道邓媛是个爽朗随和的性格,心地也是极好。
这样一衬托,反倒显得吴家三巧儿有些冷傲不通人情了。
原本沈二娘还嘲笑邓媛注定就是个土妞。
能跟村里那些农民打好交道,又能如何?将来也不过嫁个村民,这辈子都当泥腿子。
又能有什么出息?因此她越发看中三巧儿的绣工来。
三巧儿甚至也在沈二娘的刻意培养下,跟她父亲一起念书识字。
虽然不能考学,可三巧儿所学的东西并不比吴城差不多少。
说她是才女也并不为过。
沈二娘暗自得意许久,这不是自家闺女一下就把那个文盲邓媛给落下了?她倒要看看往后邓媛拿什么跟三巧儿比?谁成想,邓媛那会儿觉得自家本来就穷。
父亲每月除了要花一大笔开销吃药。
还要买些肉食营养品调理补养身体。
她也怕家中破产,便花了心思,养起小兔子来。
甚至还跟村医白大夫学了些草药医学。
可那兔子一窝接一窝,越养越多,自家肉是够吃了,甚至还富余了。
最后便由邓父做主,卖到城里万记酒楼去了。
这事一出来,邓媛在村里的声望一下就起来了。
几乎村里所有老人家都一口咬定,邓家的小媛儿就是个难得的有福之人。
而且很多同村都跑去找邓媛学习养兔。
邓媛倒是也教,只是她那方法在常人看来十分反锁。
村里人也不可能像邓媛那样,每天按时按点科学喂养。
大人要种地,再则也没有什么时间观念。
小孩家家根本不明白这其中套路,因此总归养的兔子都没有邓家的好。
万记酒楼看不上他们养的兔子,价格也给的极低。
村人一算,养兔花费那么多精力,倒真不如多养头猪划算了。
也因为如此,邓家倒成了头筹。
沈二娘见状,自然也就坐不住了。
又搞出许多事情来,一是把三巧儿拘在家中教养,二是想方设法把三巧儿的绣品卖到了城里的秀坊去。
然后一边在村里放出一些邓媛不好的流言蜚语,说邓媛是个胖子,吃得多,将来婆家要是家底薄点,当真是养不起这个媳妇。
一边又说三巧儿何等出色,才是桃源村最好的姑娘。
这完全就是踩着邓媛,把三巧儿送上了村花的位子。
邓媛根本不在意这些虚名,也不想那么早谈婚论嫁,反倒是邓母生了一肚子闷气。
村里人到底也不是傻子。
谁还看不出来,邓媛只要继续养兔子,根本就不差钱。
再加上邓家本来就是行商出身,家底自然不薄,说是富贵人家也不为过。
邓家小叔邓权又是搞农庄的,他庄上的大米也是极好的。
邓权那般疼爱邓媛这个侄女,将来邓媛成亲,嫁妆自是薄不了。
这岂是吴家能相比的?大多数人心里跟明镜似的,就算把三巧儿和邓媛放在一起,真到说亲时也会挑邓媛。
偏偏沈二娘还暗自得意,觉得吴邓两家都差不多。
又因为有了吴城这么一个会读书,且有出息的儿子。
他们吴家反而略胜一筹。
也就在这时候,在京城当过大官的马老爷子携家带口,搬回原籍桃源村了。
马家一露面,沈二娘一下就相中了马家大郎。
那时候,她多少也有些为儿子铺路的打算。
将来吴城进京考学,怎么也得有些京城的门路,才能官运亨通。
另一边,只要三巧儿能嫁给马大郎,吴家便算是桃源村独一份了。
怎么也比邓媛那个只会养兔子,将来嫁给农户人家的死丫头强。
只可惜千算万算,沈二娘怎么也没想到,她为了名声把闺女拘在家中,不让她出门。
邓媛那死丫头却暗中结识了马俪娘,两人成了好朋友。
这两人一个是在京城见过大世面,胆子也极大的;另一个所有事情都不通,却偏偏是个会吃的。
马俪娘是个爱搞事的,邓媛却是个随性的。
当初马俪娘跟家里闹得都快打起来了。
后来硬生生拉着邓媛那小傻丫头在县城里摆了个酸梅汤的摊子。
沈二娘听说这事,还在家里狠狠嘲笑了两人一番,又对三巧儿说道:马家那丫头也是个疯癫的。
将来你若嫁过去,记得离小姑子远点。
再过几年想办法打发她嫁人便是。
到时便能过上清静的日子了。
可她没能得意多久,邓媛和俪娘两个小丫头,竟硬生生把酸梅汤的买卖做起来了。
还带的全陶城都在卖酸梅汤。
后来买卖越做越大,两个不大点的小丫头不知怎么的,就摇身一变,成了县城里最大商号的东家。
偏偏沈二娘心胸狭窄,为人又偏激。
根本见不得邓媛半点好。
邓媛发展得越好,沈二娘心里便越不平衡。
最终做出一些丢脸的事情来,甚至连累了吴秀才。
就连三巧儿的名声都受到了她娘亲的拖累。
吴家和邓家成了鲜明的对比。
邓家的儿子如今跟马家定亲,听说还要去京城考武状元;女儿也是天生有福之人,小小年龄便拥有了旁人想都不敢想的巨大财富。
吴家的女儿在桃源村却已经无人问津,儿子单恋邓家女儿,死活不肯说亲事。
沈二娘却一直被蒙在鼓里。
事实上,三巧儿也曾经无比惶恐过。
她其实很担心仓偈会喜欢上邓媛。
就算邓媛打小就是一副圆圆润润的模样,或许清秀可爱,长辈们觉得那是福相。
可在青年人眼中,邓媛那副矮矮胖胖的模样,实在比不上三巧儿这般身材婀娜,腰肢纤细,楚楚可人。
随便一个桃源村适龄青年,都不会弃了三巧儿,选择邓媛。
只是见面数次,仓偈始终对三巧儿冷冷淡淡,甚至经常故意避开她。
相反邓媛却沾了马俪娘的光,成了仓偈的学生,随着俪娘一起在马家读书。
三巧儿时常担心,那二人日日相处,就算邓媛始终都是那副幼稚装傻的模样。
她也怕仓偈偶然疏忽了,便会对邓媛生出几分情愫出来。
若不是如此,三巧儿早就劝她母亲及时收手了。
相反那时三巧儿甚至还在一旁挑拨,以至于沈二娘越闹越大。
三巧儿到底也受到牵连,名声也毁了大半。
只是村中人大多觉得三巧儿也很可怜。
即便这样,三巧儿就是不死心。
就是要跟仓偈在一起。
她觉得他们两个倒像是前生定下的缘分。
偶尔梦中,三巧儿也会梦到她和仓偈一起相处的情景。
那时,他们的衣着非常华贵,仓偈头戴金冠。
三巧儿也不知道那些预言梦到底算什么?可她却预感到,一旦得到仓偈,她的命运就会彻底发生改变。
在此之前,所有牺牲都无所谓,终有一日,她将得到最好的报偿。
也正因如此,她想尽办法接近仓偈。
甚至开始耐着性子,讨好马俪娘,成为她的朋友。
偏偏这却似乎一点用处都没有。
前些时日,仓偈还是带着俪娘和邓媛去外省参加美食大会了。
那时三巧儿整个人都快崩溃了。
每日食不下咽,夜不成眠。
她总担心邓媛会借机使出什么狐媚手段,接近仓偈。
或许等到那些人回来的时候,邓媛已经爬床成功,已经如愿跟仓偈在一起了。
三巧儿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
她甚至有些暗恨,哥哥怎么这般没用。
他不是喜欢邓媛吗?若是早些使出手段,拿下邓媛,她又何必如此辛苦?说不定他们吴家已经拥有了邓媛带来的大笔财产,过上了富贵的生活。
若再以这般家底去同马家谈亲事,马家未必会不同意。
三巧儿越想越气闷,到最后不止身材消瘦了许多,人也都快魔障了。
谁成想好不容易等那伙人回到桃源村了。
也的确有人开始说亲了。
可却并不是邓媛和仓偈,而是邓喜和俪娘定亲,邓权和周大姐要成婚。
听了这消息,三巧儿在闺房中用被子蒙住头,发疯似的狂笑了一场。
邓媛果然是个傻的,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她都抓不住。
还能有什么用?当然三巧儿又怎么可能再给邓媛留下其他机会?她把所有事情整理清楚,又仔细考量一番,马俪娘和周大姐都嫁到了邓家。
邓家的财富岂不是得到了积累?邓媛若是拿着她背后的财产去跟马家说亲,恐怕马家直接便会答应吧?正常人家肯定希望权势都捏在他们的手中。
邓家周家马家如今买卖绑在一起,婚事自然要绑在一起,亲上加亲。
为今之计,只有想办法先拆散了他们才是。
三巧儿思来想去,只有找人插在其中,才能搅乱他们的关系。
刚好吴城便是一枚重要的棋子。
再加上他不是也很喜欢邓媛吗?三巧儿这才私底下跑来见邓媛,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大麻烦,顺便提升自家财富。
其实这些年下来,她已经嫌少与邓媛碰面了。
一是邓媛比较忙,二是三巧儿还被拘在家中,接受悉心培养。
就算她跑出来了,也是想尽办法跑去见仓偈。
因此自然便与邓媛生疏了许多。
可即便这样,她还是如同年少时那般,温温柔柔地跟邓媛打招呼,又和气地拉着邓媛找了个无人的地方说话。
原本我早就想来见见你,可偏偏媛儿你实在太忙了。
你如今还在周家学习做点心吗?三巧儿温声问道,似乎对邓媛充满了好奇。
邓媛如同旧友相会一般和气。
她点了点头,说道:自然要去学的。
周大姐的手艺也是极好的,如今还拿了美食大会的魁首。
我可是一日都离不得她做的点心。
好在她就要成为我婶婶了。
听了这话,三巧儿微微垂下头,拿起手中的帕子,轻轻捂着自己的唇角,笑不露齿。
她的姿势也是极美的,倒像是大家闺秀一般。
而且她也是极其和气的,并没有半点看不起邓媛的样子。
相反,她打趣说道:果然,媛儿还是如年少时那般,是个爱吃的姑娘。
可不是,若不是因为我爱吃,当初还未必能同俪娘一起做买卖呢。
这些年多亏俪娘愿意带着我。
邓媛微垂着眼眸,做出一副得意样。
她忍不住不禁暗叹道,幼年时她还不大能分辨出来。
如今见了长大后的三巧儿,浑身都散发着一股茶味。
还特别白莲花。
这装模作样的,也不知道到底想说什么。
两人继续交谈,邓媛到底不想继续跟绕弯子,又连忙说道:巧儿姐你跟从前看着好像不太一样了。
我叔叔就快成亲了,家里许多事情要忙。
不如咱们改日再叙旧吧。
三巧儿没接这话茬,又笑眯眯地说道:咱们到底都长大了。
我刚刚冷不丁一看见媛儿,这才发现如今的媛儿竟是长得这般清秀美丽。
也是大姑娘了。
不说你叔叔,家里就没有想着帮你说门亲事?邓媛摇头说道:我娘常说,我还小呢,这些事还不用着急。
三巧儿听了这话,直接被挡了话头,顿时便觉得有些变扭。
只是到了这种时候,她早已下定决心,自然不会轻易放邓媛离开。
因此又笑眯眯地说道:对了,媛儿,你可还记得我哥哥吴城吗?小时候,你最喜欢跟他一起玩耍,你俩也算投缘。
我哥哥如今还时常说起你呢。
却不想邓媛听了这话,直接便埋怨道:怕是姐姐记错了,我当初只跟你们兄妹玩过一两回,跟吴家哥哥也只见过一两面。
何来我最喜欢跟他一起玩耍,这一说?巧儿姐姐,你再这么说下去,怕是伯母她老人家又该生气了。
到时候又在村里痛骂一场,我这边有嘴都说不清楚。
三巧儿顿时被噎住了,一时竟也不知该如何接话。
最后只得尴尬地说道:我哥哥倒是对你印象深刻。
之前我母亲也曾想着先给他说门好亲,可我哥却找借口推掉了。
我却知道,他想着进京赶考,若是考中进士,便向你……还没说完,却被人直接打断了,好你个邓媛。
这几日,你告假说没空过去念书,倒有时间同村姑野妇说些无聊的废话?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