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68 章

2025-03-22 07:59:21

姑娘们在青石寺玩乐一番, 倒也十分自在。

这一日本也不是初一十五的,青石寺的香客也不算多。

寺中本就安静清幽,和尚们也都十分本分, 并不会到后山打扰香客休息。

因而, 这些姑娘家便也没了拘束。

三人一群, 两人一伙,在后山上越发玩乐起来。

甚至有些人走出后院,跑到后山去。

邓如意家里跟来的那些婆子丫鬟,也成群结伴地跑去看风景, 去采摘野果子吃。

俪娘刚刚跟邓媛闹了一通, 很快被按下来, 到底服软告饶了。

这时周三姐突然跑进院里, 叫她们说是要捉迷藏,问邓媛和俪娘要不要一起?若是往日, 邓媛是个懒怠动弹的。

宁愿躺在房里休息, 也不乐意跟她们闹一身汗。

可如今她正被俪娘拿住, 俪娘那边满脸都是不满意, 似乎正想坏主意, 要继续折腾她。

邓媛哪里会给她机会, 于是兴冲冲地便对周三姐说道:好呀,我和俪娘马上便过去跟你们一起捉迷藏。

俪娘听了这话, 冷哼一声,又对邓媛说道:巧了, 这些时日,我正好没怎么活动呢。

若是玩抓迷藏, 我定是要当鬼的, 专门抓邓小媛出出气也是好的。

邓媛听了这话, 龇了龇牙,到底没有说话。

周三姐见她这副怂样,又笑着说道:刚好就差你们俩了,还不快些过来。

咱们商量好规矩,便开始玩了。

邓媛立马带着俪娘这条尾巴,跟着周三姐赶了过去。

倒也没有二话。

几人很快便抓阄,选出的鬼竟然不是俪娘,而是邓如月。

邓如月如今一十五岁,正是活泼爱闹的时候,又听了俪娘的话,便说道:不如我也来抓小东家吧。

说着还朝着邓媛眨了眨眼。

俪娘又说道:那我帮你看着她。

邓媛恼道:不带结盟的,不然我就不玩了。

一边说着,她便头也不回地往后山跑去。

俪娘还在后面喊着:我可去追你了。

邓媛为了甩开俪娘,不知不觉,便越走越远。

好在她从小也是进山玩惯了的,对这种环境也不陌生。

再想寻路回去,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邓媛生怕俪娘和邓如月当真联起手来,专门就认准了抓她。

等被抓以后,还要当鬼去抓别人。

又得跑一大身汗,邓媛自然是不乐意的。

因此她打定注意,暂时躲在这里,不着急回去。

邓媛寻着水声,慢慢走到树林尽头,很快发现一处风景清幽的僻静之所。

她面前便是一条小河,不远处还有个石头达成的小桥。

河对面是一大片竹林。

小风一吹,便送来了一片清凉。

邓媛甚至能闻到一股翠竹的清香。

此时刚过了九月,天气仍是热得厉害。

邓媛站在竹林水旁,心里觉得无比舒适自在。

这里虽然算不上什么风景名胜,景致却很不错。

邓媛便想着,等回去便招呼大家到这里来野餐,这岂不是比捉迷藏有趣多了。

甚至还躺在竹林下午休。

正想着,对面竹林里突然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

邓媛还以为有什么小野兽,正想转身往回走。

却不想对面突然传来了一个男子的声音,媛儿,许久不曾见面了,这些时日,你可好?邓媛心下一紧,再回头看去,原来竟是吴三巧的哥哥吴城。

她下意识便开口问道:吴大哥,你怎么会在青石寺里?也是过来许愿求平安符吗?吴城听了这话,面上一红,连忙便解释道:我家里最近不太清静,我又急着念书,因此前几日便来到青石寺里借宿了。

其实是吴三巧不知从哪里打听到,周大姐在成婚前想去青石寺祈福。

于是她便推测邓媛十有八九也会跟着一起来。

这才撺掇吴城提前几日来青石寺蹲守。

然后找机会同邓媛见上一面,想办法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她。

吴城一开始自是不同意的。

他觉得这事若是被其他人撞见,不利于姑娘家的清誉。

说不定还会有人传出,他们私相授受的谣言。

不想吴三巧却冷笑道:咱们这乡下地方,哪里还讲什么清誉不清誉?你若当真有本事,不妨先想办法把邓媛拿下再说。

别平白无故喜欢人家许多年,却一句话不肯说,到头来为他人做嫁衣。

等你考中衣锦还乡,邓媛早已说定了人家。

你岂不是白忙一场。

如今邓权和邓喜的婚事都已经有了着落,邓家只剩邓媛一个。

一旦霍氏空出手来,定是要为她女儿寻门好亲事的。

霍氏那般嫌弃咱们母亲,再怎么也不会看上咱们家。

哥哥若是再不着急,恐怕连口热豆腐都吃不上了。

这话实在难听,根本不像姑娘家说的话。

吴城气得,直接便骂他妹子一通。

姑娘家哪有像你这般胡言乱语的。

如今娘亲也不好好管管你,你就知道一天到晚围着马大郎转,清誉早就没了。

你将来要如何嫁人?吴三巧却冷笑道:这些年下来,村里那些长舌妇嘴里就没一句能听的话。

他们说得再如何难听,还不是要把自己孩子送到咱爹哪里读书。

还要拿着束脩,陪着笑脸,求着咱们家?一边说着娘亲的不是,一边说着爹的好话,实在好笑的厉害。

若当真听他们去嚼烂舌根,我吴三巧也不用活了。

不信,你就等着看,等将来我嫁给仓偈,那些长舌妇又是另一副嘴脸了。

会趴伏在我面前也说不定呢。

吴三巧突然想起了她梦中的情景,好像的确是一人之下,万人跪拜。

吴城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妹子何时变得这般无耻了?他又忍不住问道:你又怎知马家一定会迎你过门?上次我可是看见了,那马大郎根本一点都不喜欢你。

说是轻视和看不起还差不多。

吴城每每想起,那次偶遇,便觉得颜面全无,心里也羞耻得厉害。

只恨不得妹妹再也不要做那些不自爱的事情了。

多少也给家里留些颜面吧。

可吴三巧儿却大言不惭地说道:你要这颜面又有何用?哥哥,你这种人怕是读书读得脑子都傻了,一点都转不过弯来。

俗话说,山不就我,我便去就山。

就算邓媛不喜欢你,那又怎么样?你想些办法,使些手段,将生米煮成熟饭。

到时候,就算她不想嫁你,邓家也会哭着求着,把邓媛嫁给你。

到那时候,你再对好好对她,补偿她就是了。

得到了,终归比在一边看着她嫁人好吧?这话其实不只是对吴城说的,也是对她自己说的。

为了嫁给仓偈,吴三巧的确可以不择手段。

偏偏吴城却是个不中用的,被气的脸都白了,直骂三巧儿无耻。

甚至还跑去跟父亲讲,让父亲对三巧儿多加约束,唯恐她做出不才之事。

只可惜吴秀才早已被沈二娘折腾得坏了。

这一二年,不止两鬓斑白,人也瘦的皮包骨。

年轻时吴秀才也算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美郎君。

如今他不止老了,满脸都是颓败之气。

他本来跟邓父年龄相当,如今两人站在一处,他竟好像比邓父大了一轮。

赶上换季时节,吴秀才大病了一场。

也亏得三巧儿找到白大夫,过来给他看病。

后来又耐着心思,床前尽孝,帮他调养身体。

就为这事,如今村里人都说三巧儿是个极孝顺的。

就算痴恋马大郎,也不过是个可怜的姑娘家。

还有人说,三巧儿也算读书人家的好女儿。

若不是她有那么一个不堪的娘亲,说不定马家早就同意了。

可吴秀才随着跟女儿的不断相处,却越发心寒起来。

他读了那么多书,虽然没考中举人,见识却不同常人。

因此早早就看出,三巧儿心性不正,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

她哪里是孝顺他这个亲爹,她是不能失去秀才女儿这个地位。

甚至还拿生病的父亲作筏子,就为帮自己博个好名声。

发现真相之后,吴秀才越发清减了许多。

若不是担心吴城将来坏了名声,他当真就把沈二娘给休回家去了。

看看这些年下来,她都把女儿糟蹋成什么样子了。

听了吴城的话,吴秀才脸色发白,几乎要晕过去。

他咬了咬牙,到底还是说道:城儿,你就要进京应考去了,莫要为家里这些琐事操心。

为父还在,自然不可能看着你受牵连。

你且放心,我很快便会安排好三巧儿的婚事。

先把她嫁出去再说吧。

或许成亲之后,她便不会再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吴秀才这是准备给儿子铺路了。

吴城虽然对三巧儿还有几分兄妹情谊,可又觉得妹妹实在偏激得厉害。

若是继续留在家里,恐怕也成了祸害。

因此他并没有帮着三巧儿说话。

可夜深人静时,吴城思来想去,又觉得三巧儿的那些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若什么都不说,当真等到他考取功名,衣锦还乡,再去跟邓家提亲,恐怕就真的晚了。

倒不如提前跟邓媛通通气,也好让她做好心理准备。

也正因如此,吴城早早便来到青石寺借宿。

又因为他如今已经是举人了。

寺院中的和尚很是照顾他。

甚至还把竹林中一处僻静的小屋,特意安排给吴城读书用。

只可惜,吴城的心里如同长草一般,心焦得厉害,日日盼望着邓媛儿他们早些过来。

好叫她提前知道自己的心事。

他这边光顾着思春了,自然没把心思用在念书上面。

也算辜负了寺院中和尚们的厚待。

可吴城却管不得那么许多,一连等了几日,总算没有白来。

到底见到了邓媛。

他正有满腔情义,一时竟有些不知如何倾诉。

不想邓媛听他说在这处读书,于是便开口客气道:青石寺这边风景秀丽,也算是一处适合读书的所在。

吴大哥在此处苦读,定然会有所收获。

他日金榜题名。

既然如此,那我就先不打扰了。

说着,邓媛便先一步离开了。

此时她心中才有些懊恼,怎么就没把周家姐妹带过来呢?也省得她这会儿一个人独自面对如此尴尬情境。

前有俪娘对她深夜倾吐心事,后有三巧儿在村里拦截她欲言又止。

就算再怎么迟钝,邓媛也猜出了吴城的心意。

只是她打小就因为沈二娘的缘故,并不喜欢吴城。

更加不可能下嫁到吴姐,送上门受沈二娘折磨。

因此吴城对她的情谊,也只能辜负了。

如今两人在这处山林中,孤男寡女,一旦谈崩了。

说不定又会发生怎样的尴尬事呢。

虽说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邓媛就是不想同吴城单独相处。

因此邓媛顾不得其他,加快步子往回走去。

可惜还没走出几步,吴城便在后面说道:媛儿,先留步,我有话对你讲。

一边说着,他又小跑着绕到石桥处,慌忙追了过来。

初时邓媛还只当作没听见,低着头继续加快脚步。

可那吴城腿长脚长的,如今又不顾颜面,很快便赶了上来。

邓媛也是没办法,只得停住脚步,故作守礼地说道:吴大哥,如今咱们年岁大了,自然不能像小时候那般相处了。

男女大防还是要守的。

吴城见状,只得拱手一行礼,又继续说道:我也自知仓促,只是有些话若这次不说,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

媛儿放心,今日之事你知我知,再也无第三人知晓。

邓媛心中暗暗叫苦,当真是她在陶城住得久了,咸鱼惯了。

这里民风淳朴,她又常有姐姐妹妹一处陪伴。

长这么大,从未吃过亏。

如今心也越发大了,竟疏于防范。

不然也不会落到如此境地。

邓媛强压下心中的不安,一脸从容淡定地对吴城笑道:既然如此,吴大哥,你便说罢。

若是有什么事情,是媛儿能帮忙的,媛儿自当为你想办法。

吴城一听,邓媛怕是以为他缺少进京赶考的路费了,一时羞愧的面皮通红,连忙又说道:进京赶考的路费,早就有了着落。

只是如今咱们年岁大了,也到了该说亲的时候了。

不知媛儿,你可有中意的人家没有?邓媛瞪着清明的眼睛看向吴城,一脸真诚地说道:吴大哥,这是说笑了。

我如今才十三岁。

我娘说了,就算要给我说亲事,恐怕也要等到我18岁以后。

哪里就这般着急了?更何况再怎么也要等到我哥跟俪娘成婚,才会轮到我吧?我也巴不得多在父母跟前呆上几年。

我爹身子又不好,我在家中也好多份照应。

吴城听了这话,先是心头一松,很快又忍不住问道:那马大郎呢,媛儿又如何看他?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