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城也没想到三巧儿竟是这般顽固不化, 怎么劝说她都不听。
反而找出一些其他借口来。
那沈二娘便是长期被三巧儿洗脑。
如今她也认定了马大郎是个注定有大造化之人。
三巧儿一旦嫁给他,他们全家必定会跟着飞凰腾达。
因而沈二娘是自愿给三巧儿帮忙的。
平日里三巧儿说什么她都相信,人也越来越疯癫起来。
如今一见三巧儿被吴城打翻在地, 竟落得如此凄惨境地。
沈二娘便顾不得其他了, 扯着嗓子尖声骂道:吴城, 你做什么折腾你妹子?三巧儿并没有做错事。
如今再怎么说,邓家那丫头名声已经全完了。
她不嫁给你还能嫁给谁?这些年,她再怎么能折腾,赚下了万贯家财, 还不是要送进咱们吴家?等到邓媛嫁了你, 桃源村哪里还有比三巧儿拿得出手的姑娘?马大郎不娶三巧儿, 难不成要打光棍?你妹子分明就是为你打算, 你这当哥的不说谢谢她,帮她一把, 反而这样折磨她。
简直就是糊涂至极。
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
吴城见他娘亲这般无理取闹, 满脸都是痛苦。
他只记得年少时, 母亲倒也是个爽利大方的女子。
虽然也经常在村中跟霍氏发生口角, 却并没到这般蛮横不讲理, 甚至黑了心肝要害人的地步。
这些年, 邓家也是关起门来过日子,他们吴家也是关起门来过日子。
只不过邓家从来没有想过考科举。
就算邓喜很有读书的才能, 他仍是选择当了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小捕快。
相比之下,吴城一路读书考学, 是陶城出了名的有志青年。
开始的时候明明是吴家里比邓家强很多。
那时候,母亲就算遇见霍氏也十分有底气。
只是霍氏也是个坚强之人, 从来不落下风。
可也不知到底哪里出了错, 邓家明明没有那么许多好条件, 却步步高升。
反倒是他们吴家,被邓家衬托的暗淡无光。
就连母亲也在嫉妒和愤怒中逐渐失了本心,竟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
吴城只恨他明明早已发现问题所在,却被孝心所困,从未对母亲和父亲说过什么。
同时,他更加憎恨三巧儿捏拿住母亲的心思,不断推波助澜,把她变成今时这副模样。
正想着却见吴秀才上前几步,一巴掌狠狠打在沈二娘脸上。
吴秀才被气得浑身发抖,嘴唇发白,却颤声骂道:你如今脑子糊涂了,以后便别再出门去了。
若是再去外面造谣,我便把你休回娘家去。
沈二娘听了这话,竟委委屈屈地哭了起来。
只是也不等她说什么,吴秀才像拖死狗一样直接把她便往后院拖去。
偏生沈二娘又哭又嚎的,叫的十分凄惨渗人。
三巧儿见到母亲这副模样,也吓了一跳。
她连忙又说道:兄长,你怎能眼睁睁看着父亲这般折磨母亲?谁成想,吴城竟一脚把她踢开,又狠狠骂道:母亲变成如今这副模样,不都是你害得吗?三巧儿,你这个铁石心肠的畜生,从来都只为你自己着想,又何曾真正关心过父亲和母亲?你把我们家搅成什么样了?骂完,吴城便不再看她一眼,直接便进屋去了。
独留三巧儿一人坐在院中。
半晌她才冷笑道:就算你怨我恨我又能如何?该属于我的东西一样都跑不掉。
只可惜她的小盘算到底还是落空了。
邓翠翠如今养胎在家,前几日老曹找了婆子,特意帮她调养身体。
生怕邓翠翠早年受过不少苦,把身子熬坏了。
等到生产时会过不去。
邓翠翠听了公公的话,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算是在家中老老实实坐胎。
等她听到村里有人传邓媛的谣言,邓翠翠自然是坐不住了,差点气得晕过去。
老曹也被吓了一跳,亲自跑去请来了白大夫。
好在孩子和大人都没事。
邓翠翠醒来后,哪里顾得那么许多。
直接让人把表姐一家都叫到桃源村来。
如意如月姐妹虽然观念不同,行事方式也各异。
可不管她们愿意不愿意,如今都绑在了邓媛这条船上,自然是希望她能好。
于是俩姐妹同时发力,再加上那么许多丫鬟婆子帮腔。
很快桃源村村民便都知道了,那日原来当真不是邓媛一人跑去青石寺,与吴城私会。
相反是受了邓翠翠的嘱托,带着她家表亲去青石寺游玩了一日。
这拖家带口的二十多人,处处都有妈妈们跟着,哪里就有空闲去跟人私会了?当场便有几个厉害的婆子骂道,那沈二娘八成是看着邓家的小媛儿是个会赚钱的有福之人,这才想出如此下作的昏招。
当真以为小媛儿名声坏了,非要嫁到她吴家不可。
却不想霍氏也是个硬脾气,宁愿把闺女留在家里养老,也不搭她那一茬。
有些村民自然是想明白沈二娘的诡计了,对她的人品也越发唾弃起来。
谁成想,除了邓翠翠表亲这边,与邓家定亲的周家三姐妹,也特意跑来拜访了邓家。
又把当日去青石寺之事,原原本本与村里人说了一遍。
这也越发坐实了邓家媛儿的清白,以及吴家婆子的无耻。
到了后来,村民基本都知道了,骂沈二娘什么都有。
还有人便说,那吴秀才倒了血霉,才娶了这样一个老婆。
吴秀才倒是个厚道人,平日里对孩子们也都十分上心。
十里八乡,有他带着,也有几个考上的。
可这沈二娘实在可恨。
听说吴秀才就是被她给气病的。
如今吴秀才也容忍不了沈二娘了。
就把她锁在后院里,再不放她出来害人。
我怎么听他家邻居说,这事恐怕也与三巧儿也脱不开关系。
好像是三巧儿怕邓家媛儿嫁给马大郎,这才想出了一石二鸟之策。
不该吧,三巧儿看着也可不像那种黑心肝。
倒是挺孝顺的一个姑娘。
再好的姑娘,也架不住她想嫁人,可人家小伙子根本不理她呀。
……关于邓媛那些被挑起的流言蜚语,不经意间,便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也算是害人终害己。
等到仓偈办完事回到家来,听了邓媛和吴城的流言,气得直哆嗦。
他甚至暗自盘算,那吴家这般作死,倒不如送他们一程。
谁成想,他还没来得及出手,吴家倒是先自捅一刀。
吴秀才倒是乖觉,火速帮三巧儿定下了一门亲事。
就连吴城也一改之前先立业再成家的态度。
如今也已经找媒人开始相看人家了。
据说吴城是被省城来陶城做买卖的一户丝绸商人看中了。
扬言只要吴城同意结亲。
他们愿意举全族之力,重点培养吴城。
只要吴城点头,往后他上京赶考各项事宜,都有岳丈家打理。
吴城似乎对绸缎庄的大小姐十分满意。
听说她也是精明能干之人,早早就帮家里打理生意了。
仓偈听说此事,虽然疑惑吴城这么快就移情别恋了。
却也暗骂一声:他倒是逃得快。
这些时日,邓媛一直很忙。
还带上了小路,小路虽然不懂做买卖的那摊子事,却读书识字,也是个能干爱学的。
她很快便可以帮邓媛做一些记录跑腿传话之类的活。
甚至算盘也打得不错。
再加上她性情安静,竟也没怎么妨碍到邓媛。
邓媛很快便习惯了贴身带着一个人。
等到她听说吴家的事情的时候,已经过了很久了。
邓媛难免吃了一惊,又说道:什么,三巧儿已然定亲了?什么样的人家?俪娘一边拨弄着算盘,又分心二用地说道:可不是定亲了,听说是她父亲的学生,这两年刚考上的秀才,名次不太好。
年龄比吴城还大几岁,才学也不如吴城好。
可吴秀才看重此人敦厚孝顺,最是听他母亲的话。
他父亲早逝,母亲大字不识一个,却能把他拉扯成才。
可见也是个顶厉害的。
据说在他们村里还有个‘母夜叉’的诨号。
邓媛想到三巧儿那日的绿茶做派,这要是遇见母夜叉,婆媳两人闹起来,还不把房子掀翻?这事三巧儿能同意?她可是一心要嫁给仓偈呢。
俪娘脸色淡淡,不以为意地说道:不同意又能怎么样?吴秀才就是为了找人看着她,省得她因为痴恋我兄长,再做出什么丢人现眼之事。
为了以防受到三巧儿母女的影响,再耽误了吴城的前程。
吴秀才一狠心,便想叫他儿子去给绸缎庄当上门女婿呢。
……你这都是从哪里听来的?可真吗?邓媛忍不住问道。
她之前还困扰过吴城的事情,如今竟然也解决了。
俪娘看了她一眼,又说道:自然是我兄长使人打听出来的,放心吧,错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