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76 章

2025-03-22 07:59:21

原本邓媛和仓偈关系也算比较融洽了。

自打俪娘定亲以后, 两家人就如同一家人一般。

平日里,仓偈若是出去弄到什么好东西,有俪娘的一份, 自然也有邓媛的一份。

甚至俪娘没有的, 邓媛也会有。

邓媛也不是不知感恩, 没有察觉到仓偈待她的好。

只是她这人平日里是个随性的,不争不抢,似乎对什么事都没有多大意见,还特别容易满足。

可实际上, 邓媛一旦下了决心, 别说是仓偈了, 就算父母都未必能拦得住她。

这次仓偈第一次正面对上邓媛, 若是别的女子恐怕早已被他的脸色吓得两膝酸软,自然不敢违逆他。

邓媛倒好, 被他一手带大的孩子, 胆大能包天。

就算仓偈面沉如水, 邓媛仍是毫无畏惧说出自己的决定。

到最后, 反倒仓偈被气得够呛。

偏偏他又深知邓媛的性子。

这丫头当真是个没心没肺的, 若是跟她吵崩了闹僵了。

她连什么时候离开, 都不会告诉仓偈。

因此仓偈强压下怒火,拂袖而去。

离开时, 仓偈心中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他狠狠暗骂道:怕是这些年养了一头小白眼狼。

明明自己为她操碎了心,偏偏这死丫头怎地这般不识好歹?没走两步, 却听见邓媛叫住了他:马大哥。

仓偈停住脚步,却没吱声。

邓媛又继续说道:我本以为马大哥是我平生知己, 知我心中所想所盼。

这些年也一直支持我。

怎么如今我要扬帆起航, 你却要拖住我的后腿呢?她倒先委屈上了?仓偈好悬一口老血没喷出来, 又怒道:我这是拖你后腿?若是太平盛世,我又怎会拦你?不若你再等上三年五载,到那时候我亲自送你远行。

他这已然算是暗中让步了。

偏偏邓媛就是不领这份情,反而摇头说道:再拖个三年五载,我便再也去不成了。

这一趟不去,我将来必然后悔。

更何况,我去了说不定还能帮上马大哥的忙吗?听了这话,仓偈心头便是一慌,他再回过头去,两人四目相对,邓媛目光澄澈,半点都不心虚,也没有任何回避。

仓偈霎那间只觉得,邓媛其实早已看破了他心中最隐秘之事。

一时间,反倒是仓偈先错开了眼神,又说道:莫要找借口。

你非要去便去吧。

说罢,他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邓媛凝视着他的背影,顿时有些恍然若失。

只是许多事情,多年前便已经决定了。

根本容不得后悔。

之后的日子里,仓偈似乎一直有意躲着邓媛。

两人处于一种王不见王的状态。

很多事情,若是邓媛去了,仓偈便不去,或是找借口先行离开。

邓媛为此也烦恼过,却未曾再主动认错。

本来也无措。

更何况她如今事情多,一边要忙于俪媛坊的事情,一边要忙于准备去泉州的事情。

还要关心俪娘和父母的身体健康。

除了仓偈以外,最先得知邓媛去泉州的是李九娘,这也就罢了。

师父便是俪媛坊的大家长,什么事情也瞒不了她。

只是邓媛再怎么也没想到,就连根本不曾插手俪媛坊买卖,终日窝在农庄里搞粮食育种,创作话本的邓权,竟也发现了她要走商路的打算。

李九娘这些年到底已经摸清邓媛的底细,知道这孩子不做事不做,一旦下定决心,任谁也别想拦住她。

李九娘只得又劝慰邓媛一番,果然邓媛坚持要去。

最后没办法,李九娘下了杀手锏,又把她的义兄弟红马镖局的鬼见愁宋濂找了过来,请他陪着邓媛走这一趟镖。

宋濂本来就觉得邓媛十分有趣,自然一口便答应下来。

除此之外,邓权特地喊了邓媛去他庄上看种植的玉米和番薯。

这两样都是西洋商人运来的良种,到了陶城这边竟也收获喜人。

如今邓权已经开始着手推广,让陶城这边的居民尝试着种一些。

等邓媛到了庄上之后,邓权特意让人用庄里的粮食作物以及家禽动物,做了一桌好饭菜,招待邓媛来吃。

其中就有邓媛喜爱的喜报三元,邓权庄上的人都喊它洋柿子,邓媛叫它西红柿。

西红柿炒蛋可以算是邓权庄上最受欢迎的一道菜。

邓权因为同万记酒楼有交情,经邓媛同意,便把食谱给了万东家。

因此番茄炒蛋,番茄蛋花汤,如今也成了陶城名菜。

南来北往的行商都稀奇得很。

只可惜邓媛这次跟往日不同,看见那么许多好菜,竟也有些没胃口。

并没怎么上赶着动筷子。

直到邓权开口问她:媛儿打算何时出发泉州?邓媛硬着头皮说道:大约也就在我嫂子生下孩子之后,就会出发。

她本以为邓权会横加阻拦,找上许多借口不许她去。

却不想邓权笑着说道:那好,不妨叔叔陪你走上这一趟泉州。

说起来泉州我熟,当日你爹便是带着我去泉州寻亲的。

只可惜那些亲戚都不愿意开门见我,看门的骂道,‘哪里来的穷小子,也敢跟我家老爷套近乎?’当初我年纪还小,若没人拉扯一把,说不准当真要上街讨饭了。

你爹便说,那不如跟我回陶城去吧,我找个书院送你去念书。

如今想来,也快二十年了,我倒真想再去那边故地重游一回。

邓媛听了这话,顿时心头一慌。

连忙便解释道,我同商队一起去,又有红马镖局护着,定然一路有惊无险。

叔叔不如留在山庄,继续培育良种,何必跟我走这一趟?邓权却又说道:今日叫你过来,不是让你帮我做决定的。

而是告诉你,我也要去。

你若是执意不让我去,你自己也别去了。

而且这事你爹也知道了,是我替你跟他打了包票,他才没说什么。

不然他直接跟你娘一说,你还怎么去?直接给你关在家里,准备让你嫁人了。

邓媛听了这话,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到底没敢再反驳什么。

只是她也没想到,叔叔和爹竟是这般疼爱她,愿意陪着她一起去冒险。

只是邓通之事,也不知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同她透底。

不管怎么说,邓权一出手,家里算是搞定了。

邓媛越发没有顾虑起来,竟也开始让管事们暗中准备送往泉州的货物了。

李九娘听说此事之后,忍不住有些哭笑不得。

又对宋濂说道:这还真是个胆大包天的。

外面闹成这样了,她还想着带着货去同西洋人做买卖呢。

宋濂反倒越发欣赏起邓媛来。

这边有多顺利,仓偈那边便有多麻烦。

这么多年交往下来,邓媛早就视仓偈如亲人一般。

更何况往后仓偈重登帝位,便是全天下最粗壮的一根大腿。

邓媛自然不愿意两人反目成仇。

估摸着经过这些时日,仓偈的气也消了大半。

况且俪娘也快生了,就别让她再为他们烦心了。

邓媛因此特意写了一封信给仓偈,约了他到陶城最有格调的私家菜馆吃饭。

准备好好同他畅谈一下心事,最后把心结都给解开了。

这事倒也没有瞒着俪娘。

俪娘知道之后,反而打趣道:还真当所有人都像你这般贪吃呢?罢了,去私家菜见面也好,那边清静,正好适合谈话。

要我说,兄长一向待你宽容,这次肯定也是你招他生气。

总归把事情说清楚了,往后也别再较劲了。

邓媛只得点头答应下来,并做出一副谦虚的样子来。

那私家菜离俪媛坊本来也不算远。

邓媛料想,到了那里,定会谈些机密之事。

若是仓偈同她透些底,她便主动揽下军费一事。

因此邓媛为了保密只带了小路一人。

路上,邓媛还忍不住说了一句,说来也赶巧了,早上的时候我一掀帘子,好像看见三巧儿进城了,还带着个四五岁的男孩。

好几年没见她了,也不知道三巧儿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小路便说道:若是姑娘想知道,等回头我去打听打听。

邓媛想了想,又点头说道:也好。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走进巷子里。

那私家菜是传说中的御厨退休回老家,带着徒弟开的馆子,再陶城也是极有名气的。

算是这一代顶级餐馆,可它并没有坐落在陶城最繁华的大街上,相反只是巷子里的一处普通民宅。

周围的房子好的坏的也都有,私房菜馆也是那么顶显眼的。

全陶城也只有最挑剔的食客才会来他家。

而且私家菜还需要提前好几天预订,旺季或者有大事情,需得提前十天半个月预订。

每次来到这条巷子,邓媛总觉得有些阴森森的。

实在算不得什么好地方,可架不住大厨手艺好呀。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酒香不怕巷子深。

忽然小风一吹,邓媛只觉得脖子上汗毛都立起来了。

她一边走一边念道着:这巷子还真是阴冷阴冷的。

小路便说道:不如回头我给姑娘那件衣服去。

那便不用了。

邓媛说着,两人已经到了私家菜大门口。

其实并没有什么显眼的招牌,只是随意的挂着两盏灯笼。

灯笼会因为各种节假吉利日子改变图案。

邓媛抬头一看,今日那灯笼上也不知是一条鱼,还是一条小船。

只想着,那门打开了,讨喜的圆脸跑堂连忙迎出来,笑嘻嘻地说道:呦,邓小东家,你可许多日子没来了。

马东家没随您一起来吗?邓媛便说道:今日她没来,另外有位马公子,不知他到了没有?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