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89 章

2025-03-22 07:59:21

原本满朝文武都对皇上能够拥有子嗣, 已经完全不抱有任何希望了。

甚至好几位王爷都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子嗣。

大多数人如今都已然相信了,当今皇上真的在战争中伤及龙体,如今已然无法孕育子嗣了。

这几乎成了所有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只是谁成想, 皇上微服私访, 亲自查办疯王后代, 几个月后再一回到京城,竟把亲生孩儿也带了回来。

那孩儿如今已经有十岁大,长得跟当今皇上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而且天生贵气,行为有度, 举止文雅。

任谁看了, 也不会怀疑他的身份。

皇上向来强势, 独断朝纲, 回宫之后第一件事便是立太子。

满朝文武虽然觉得皇上如今刚刚三十出头,做出如此决定未免有些仓促。

说不准将来还有更适合的皇子呢?只可惜当今皇上看似宽和明理, 可在他自己私事上面, 向来霸道非常, 根本容不得任何人对他指手画脚。

群臣也是早年吃够了苦头, 此时竟没有一人上书延缓立太子一事。

就这样, 沧溟变成了太子, 开始跟着父皇在深宫中的生活。

沧溟早慧且聪明,离开泉州的时候, 他便已然明白了父亲的处境,也隐隐知道自己所背负的责任。

因此他曾对母亲说过:父亲一人实在孤单, 我曾陪伴母亲十年,如今也到了孝顺父亲的时候了。

那时候, 他也曾经质疑过, 母亲明明爱恋父亲, 为什么就是不跟他一起回京。

海盗的事业当真有那么重要吗?当真到了京城,身边满是随从跟班,一举一动都关乎国体。

读书不再是母亲随意教他,他随喜好学习。

反而变成每日天不亮就要起床去上书房,由太傅们叫他读圣贤书。

一旦犯下错误,太傅们不会惩罚他,却会狠狠惩罚他的书童。

见识过打竹板之后,沧溟被深深刺激到了。

沧溟这才明白过来,母亲说得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恐怕根本就不存于现世。

只是母亲心中的理想。

在布满围墙的皇城世界里,并不像海上那般逍遥自在。

沧溟恐怕再也没有机会盛上一条大船,在海中乘风破浪了。

身边那些人看似卑躬屈膝,却如同一张巨大的网,用规矩的条条框框,把自己牢牢困在这里。

这恐怕才是母亲不愿意进宫的理由。

想明白真相的那天,十岁的沧溟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

好在父亲发现了他的异样。

那一夜与他同榻而眠,一直陪伴着他。

后来,沧溟忍不住问道:父皇,为什么非要当皇帝呢?这皇宫哪里有在海边自在。

仓偈思索片刻,终是忍不住告诉他:我也不知道。

只是从小到大,身边所有人都告诉我,我出身不凡,本就应该当皇帝。

他们为我牺牲颇多,一心支持我上位。

在遇见你母亲之前,我所有生活都是在位有朝一日登基称帝做准备。

那时候,从未想过自己到底想不想当皇帝?后来开始想这个问题了,却已经晚了。

根本没有选择机会。

人长大了,便要学会认命。

当皇帝便是他的命。

若不当皇帝,恐怕他这个人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若当真有那么一天,他还能做些什么?跑去当教书先生吗?仓偈想到过往,不禁有些好笑。

只是这次去到南海,邓媛似乎给了他一个新答案。

若有朝一日,他不当皇帝了,其实还可以做海盗王的丈夫。

到那时,夫妻一起扬帆远航。

我也要学会认命。

十岁的儿子垂头丧气地说道。

仓偈却只能轻轻拍着他的脊背,唱邓媛曾经唱过的歌谣小调安慰着他。

在熟悉的调子中,沧溟到底睡了。

看着他那小小的身影,仓偈心中多了几分不忍。

或许将来儿子能想明白,又或许他这辈子都不会明白。

只是身为他的孩儿,注定与自由无缘了。

但愿这孩子早些明白过来。

&不得不说,邓媛的确把沧溟教的很好。

小孩子很快调节好了心情,在这深宫大院之中,很快就适应了如今的生活节奏。

同时他也开始尝试着理解,他身上背负着父亲,母亲,以及全天下的期待。

所以要好好学习,不断成长,为了有朝一日成为明君做准备。

难得可贵的是,沧溟的性格并不像仓偈这般沉闷扭曲,反而十分活泼。

该学习的时候,他会好好学习。

同时他也尊重自己的老师,太傅们都夸太子才思敏捷,天赋极高,难得性格沉稳;该尽的职责,他也一个都不少。

每次公开露面,沧溟都是风神俊秀,完美无缺的皇太子。

可在私底下,沧溟却又是另一副面孔了。

他简直继承了邓媛所有不良癖好。

能躺着绝对不坐着,能坐着绝对不站着。

就连咸鱼瘫的姿势都跟邓媛小时候一模一样。

除此以外,小小年龄的沧溟也继承了他母亲那条灵敏的舌头,总要讨些好吃的,干起活来才能有力气。

只可惜他并不偏爱御厨们做的那些饭菜,反而对母亲做的菜总是念念不忘。

仓偈也想念邓媛做的菜,便写信让她把做菜的食谱寄过来。

不然她儿子都要饿瘦了。

邓媛自然不忍心,不止寄了食谱,又把她厨房里最得用的厨子也派了过来。

这样一来,父子两个终于吃上了心仪的好饭。

很长时间里,仓偈总能在儿子身上看到邓媛年少时的影子。

所以根本不忍心苛责太子。

就算太子犯了错误,可怜巴巴地认错求饶的样子,简直跟邓媛耍无赖时一模一样。

于是,仓偈也没办法狠下心肠去惩罚他。

好在沧溟根底好,本质上也不是坏孩子。

就算转变了生活环境,也能茁壮成长。

另一边,沧溟自打回京城之后,便很亲近俪娘的长子邓欢。

邓欢比沧溟长一岁,如今已经十一岁了。

继承了俪娘的好眉眼,却也继承了邓喜年少时的体型以及肤色。

他皮肤呈健康的小麦色,身形偏胖,比沧溟大了一圈,就如小熊一般。

沧溟与邓欢初次见面,便发现这位表哥竟长得很像外祖。

再加上俪娘长期跟邓媛通信联络,邓媛也总在沧溟耳边念道着姑母表哥的事情。

正因如此,来到京城之后,沧溟一见到邓欢,不但不觉得陌生,反而亲近得不得了。

其实,也不止是邓欢,邓欢的妹子邓婉儿以及弟弟邓杰。

还有邓权的一儿一女,邓涛和邓莲,虽然长了沧溟一辈。

却因为几个孩子经常一起相处,感情反而十分融洽。

沧溟就算离开了南海,远离了母亲,到了京城之后,也从未感觉到孤单。

反倒是在亲人们的关爱中继续成长。

他偶尔也曾担心过,自己离开了南海,母亲便又是孤身一人了。

她若是感到寂寞,那要如何是好?可事实上,沧溟的担心完全就是多余的。

仓偈带着儿子刚回到京城,邓媛那边便发来密信。

她居然又怀孕了。

那会儿,其实仓偈还在生闷气。

他总觉得自己到底受了邓媛的冷落。

那邓媛真真是狠心,若是他不上赶着,邓媛便当真不要他了。

原本仓偈也打算先冷落邓媛一阵子,这段时日就不给邓媛回信了。

谁成想,他这边还没怎么着,邓媛全直接放出大招。

如今她一个女人家,孤身在南海,还怀有身孕。

家人都不再身边,祖父已经去世了。

作为丈夫,仓偈又怎么可能弃她于不顾?仓偈很快就回了信,同时迅速安排妇科圣手过去帮邓媛调养身体。

顺便又派了有经验的丫鬟婆子过去照应。

若不是刚离开京城几个月,积攒下大堆国事需要他办,仓偈当真恨不得插翅再飞回南海去找邓媛。

很快那边都安排妥当了,邓媛也开始安心养胎。

仓偈很有经验地,早早便给孩子,取名沧泾。

只可惜他想尽办法,也没能抽出身来,跑去南海陪伴邓媛生产。

好在俪娘到底寻了个机会,离开京城,跟着俪媛坊商队去了南海。

时隔多年,姐妹重聚,又都是喜欢做买卖的女商人,二人自然有许多话题。

俪娘也特意多留了许多时日,一边参观邓媛的工厂,一边陪伴她生产。

邓媛那边调养好身体,果然又顺利生下个小名年糕的男孩来。

俪娘照顾邓媛出了月子,又呆了一个月。

这才依依不舍地告别邓媛,重新踏上归途。

邓媛那边又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操心海盗的事情,同时也要兼顾着买卖。

自然分身乏术,没时间来京城探望丈夫孩子。

一家人就这样分隔两地,沧溟习惯了什么事情都写信告知母亲。

同时也爱上了母亲寄来的画像。

他知道自己多了一个很可爱的小年糕弟弟。

一直到启正七年,仓偈才决定南下微服私访,同时留下十三岁的太子沧溟监国。

沧溟自然知道,父皇这是打算跑去南海,看望母亲和弟弟。

可偏偏又要留他在京城,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他甚至不顾脸面跑去找父皇闹了一场。

只可惜从前一直很纵容他的父皇,这次却难得沉下脸色来,严肃说道:溟儿,国不可一日无君,你便留下来替父皇监国吧。

……年少时的沧溟甚至都没意识到这句话的深意。

父皇便又说道:父皇知道,其实溟儿比你表现出来的还要更加出色。

你母亲年少时就喜欢藏拙。

不到万不得已,她都不肯露出自己的真本事来。

如今也到了溟儿一展拳脚的时候了,千万不要让父皇失望。

你放心大胆的做,就算错了也有父皇给你兜底。

……沧溟听了父皇的话,整个人便有些晕乎乎。

父皇继续说道:何况凡事都有你舅舅,姑姑,舅公帮趁着你。

就算你可劲折腾,也闹不出什么大乱子来。

如今大庆经济命脉掌握在俪媛坊手中;邓喜那边负责掌控京城周边军事力量;邓权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只在户部揽个闲职,仍是负责育种。

可实际上他也是有大智慧的能臣。

沧溟是邓家和马家共同孕育出的血脉,邓家人马家人势必会全力支持他,保护他。

沧溟独自留在京城监国,又怎么可能会有大麻烦?所以,即便沧溟痛诉父皇狠心,仓偈还是像甩包袱一样,带上给邓媛和幼子的礼物,便一路轻车快马,带着手下火速奔着南海去了。

或许人都有许多潜能,自从父皇离开之后,虽然有些不安分的朝臣暗潮涌动。

可沧溟从小跟在母亲身边,也算见过大风大浪了。

邓媛从来也不避讳他,一直跟他讲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战场上的谋略如何活学活用。

沧溟耳闻目染长大,本就学了许多真本事。

回到京城之后,仓偈时时刻刻都教他一些帝王心术。

以至于到了现在,就算以十三岁之龄监国,沧溟也丝毫不会怯场。

文官也好,武将也罢,各路朝臣到底讲究个体面,而且也十分看中自己的名声。

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比母亲身边环绕着那些或是穷凶极恶,或是贪婪成性,或是狡猾如虎,或是笑面虎的海盗们好应付多了。

沧溟甚至都不用火力全开,轻易就学会了对付朝臣的办法。

若说仓偈是一匹被法度所束缚的野兽,看谁不顺眼,你若是不犯错还好;若是犯了错,定会加以严惩。

相比之下,沧溟做起事情看似毫无章法,可他脑子实在太灵活了。

为人处世,天马行空,时常让人摸不清头脑。

而且,沧溟极其擅长挖坑布陷阱。

许多人还以为这位少年太子当真如同他外表那般安全无害。

就连被他拉下马来,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后来便有老奸巨猾的朝臣说道,太子小小年纪,便有七十二个心眼。

而且,他年少轻狂,又喜欢坐山观虎斗。

这要如何是好?监国期间,满朝文武都被这太子糟蹋得不轻。

心说还不如皇上赶紧回来理政呢。

&与此同时,仓偈却已经到了南海,顺利与妻子和小儿子成功汇合。

仓偈第一次见到沧溟时,他已然十岁,已经是大孩子了。

虽然也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可对比之下,二儿子沧泾刚刚两岁大,正是最可爱的年龄。

就算仓偈贵为皇帝,看着不大点的沧泾站在他面前啃果子,也发自内心地觉得这宝宝实在太可爱了。

简直同他母亲年少时一模一样,俨然又是一块小号糯米糕。

偏偏他母亲喊他小年糕,他还答应了。

仓偈跟邓媛吵也吵了,斗也斗了,这么多年下来都生了两个孩子了。

哪里还有那么多计较?更何况仓偈在邓媛眼里不是皇帝,而是丈夫。

就像邓媛曾经说得那样,在自家人面前哪里还需要摆架子?因此一来到邓媛身边,仓偈便完全换了一副面孔。

脾气好的不行。

甚至不顾那些老祖宗留下的规矩,直接便把二儿子抱在怀里,放下身段陪着二儿子一起玩。

很快仓偈就发现,邓媛做了许多寻常人没见过的玩具。

整个院子里摆满了秋千,滑梯,跷跷板,木马,还有超小型海盗船,甚至还挖了个沙子坑出来,沙地上还搭了个城堡。

两岁大的宝宝也可以在院子里尽情奔跑疯玩。

邓媛又十分看中教育,基本上每个玩具上面都有一些字,或者玩着玩着就能蹦出一张卡片来。

看见那些卡片,仓偈忍不住有些哭笑不得。

当初邓媛为了让俪娘学习西洋话,也曾经做了许多学习卡片来。

如今放在自家孩子身上,这些卡片再次升级换代了。

每张卡片上用笔画出五颜六色的小动物,寻常生活中的物件,又把名字标在一旁。

不得不说,邓媛当真是尽了最大努力,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生活,同时想方设法寓教于乐。

仓偈忍不住想,沧溟小时候大概也是这般渡过的吧?可以尽情玩乐,在玩乐中便不自觉就中了他母亲的全套,把该学的也都学会了。

可以说,来到南海的每一日,仓偈都如同做梦一般。

再想想在京城时,虽然大权在握,万人之上,可比起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简直乏味的可怕。

如今他再南海呆惯了,竟有些乐不思蜀了。

只可惜远在京城的长子见不得他安生。

没来多久,便总写信催他回去。

还说国不可一日无君。

不止给他写信,还给他母亲写信撒娇。

到最后就算仓偈自己不想回去,邓媛也主动催他回去。

还说道:溟儿才刚多大,怎么好把他一人独自留在京城,面对那么许多是是非非。

你这当爹的实在狠心。

……仓偈突然觉得或许儿女都市债。

有了孩子之后,邓媛果然没有那么爱他了。

他甚至都来不及质问邓媛,到底有没有心,把他放在第几位?邓媛便早早帮他打包好了行囊,还附带着给大儿子的礼物。

然后亲自带人开船送他回去。

仓偈被气得够呛,可又奈何不了邓媛。

邓媛本身有一大堆事,如今还在思念远在京城的养子。

看她这副模样,仓偈又忍不住心疼。

在经过短暂团聚之后,他们又再次分开。

仓偈心里忍不住埋怨长子,朝中分明就没有什么大事。

如今风调雨顺,又没有天灾人祸的。

怎么就非得催他回去?回京城之后,仓偈发现沧溟不止把奏折处理得很好,还学会了制衡之术,把满朝文武居然都给降服了。

他暗自想着,孩子如今越来越大了,或许他的计划也该提上日程了。

作者有话说:嗯快完结了,求关注待开文《清穿之佟妃》(专栏最上面那本),求收藏~佟艳秋阴错阳差穿成了佟妃千古一帝康熙的亲妈,还有个即将出家当和尚的丈夫——顺治如今她刚入宫,顺治为了深爱的董鄂氏,正与太后闹得不可开交太后急于找个美人,在儿子面前分宠,一眼相中了佟艳秋的美貌面对能跟顺治谈诗作画看星星的白莲花董鄂氏,早把小学语文课本还给老师,连一首诗都背不出来的佟艳秋就是个战五渣。

好在她都穿越了,也不会去找真爱,干脆就把顺治孝庄当上司,把后宫当职场作为职场老油条,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见风使舵,阴阳怪气,随机甩锅那一套职场厚黑学,佟艳秋学的可溜了。

只要成功借肚上位,就能直接焊死在副总的位子上。

谁还管顶头上司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