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时候, 李桂花跟安安过来吃饭,带着她煲好的玉米排骨汤。
小院子那边只有晚上才开火做饭,中午家里没什么人在。
小瑾和小鱼中午都是在学校吃,她又在店子里忙活, 没时间, 索性让老太太带上安安过来这边,正好距离不远, 她和周然也是在店里解决午餐的。
偶尔老太太心血来潮还会给她们加餐, 生活还是很惬意的。
舒语还在想到底该怎么解决货源问题,饭也吃得心不在焉。
不经意间听到老太太念叨她娘家哥哥嫂嫂,灵机一动, 她知道该怎么解决货源问题了。
妈,我待会回去一趟,我有事找我嫂子她们, 你回不回去?老太太停下手中的筷子, 抬头看她,好奇道:你找她们能有什么事?我一时半会和你说不清楚,跟我回家你就知道了。
这件事说起来复杂,关键还不一定能成。
你爱说不说, 你想说, 我还不想听呢!老太太气嘟嘟的, 扭头不理她。
舒语:!嘿,你还耍小孩子脾气。
吃完饭,舒语带着老太太和安安回舒家村去了。
.舒家村。
大嫂、大嫂, 我是舒语, 你开门。
舒语把自行车停在舒家大房外面, 把手作喇叭状, 对着里面的人喊。
出来开门的是两个妇人,一个是舒语的大嫂赵霞,另一个是二嫂赵妍。
看到赵妍也在,舒语笑着说:二嫂你也在啊,我还寻思着去找你。
俩人面面相觑,心里都在疑惑小姑子到底有什么事情找她们。
赵霞大开院门,让舒语把自行车推到院子里去。
妈、小语,你们快进来。
进到客厅,赵霞给每人都冲了一杯红糖水。
也就是这两年情况越来越好,她才能给所有人都冲上一杯。
要是放前几年,她可拿不出这些东西来待客。
红糖在那些年是供不应求,不仅糖票难得,有时候甚至有钱有票也找不到地方买,有些人想给坐月子的儿媳妇换点红糖都要这里找关系,那边套近乎,难得很。
就算是现在,不是亲近的人,她也舍不得冲红糖水,都是一杯凉白开完事。
闲聊一会,舒语切入正题:大嫂、二嫂,你们也知道我在县里开店做生意,我这有点事想请你们帮帮我。
俩人异口同声:你说。
周壮壮帮她采购的大头在调味料和粉面上,其他比如像是白菜小葱之类的,他们都是从村里拿的。
至于肉类这块,舒父直接从屠宰场给她们那猪肉,总体来说比市场上便宜几块钱。
消耗比较大的还有鸡蛋,这个村里就能满足她们的需求。
现在情况越来越好,村里大部分人家都会多养几只鸡,因为养鸡划算。
每天把鸡赶到外面去,晚上撒点吃食它会自己回来,鸡蛋留着自家吃或者拿去卖钱都行。
调味料这块实在没办法,只能在粉面上下功夫。
她预备让舒大嫂和舒二嫂一起制作红薯粉和面条,这样一来,她店里的问题解决了,舒大嫂她们也可以增加收入,一举两得。
她心里清楚,虽然老太太跟她住在一起,但也时时刻刻记挂着家里,要是舒大哥他们都发展的越开越好,生活美满,老太太心里也能踏实。
舒语把自己的想法和她们说了以后,舒大嫂和舒二嫂沉默半响,迟迟不肯答复。
她也不催她们,给她们时间考虑。
过了一会之后,舒二嫂迟疑道:红薯这个问题好解决,就是我们做不出来或者做出来的你不能全部拿走怎么办?她们瞎忙活一场没什么,就怕粮食浪费了,事没办好。
这点你们放心,你们有多少我拿多少。
关于销货这块,舒语毫不担心。
红薯是高产物,村里多数人家种的有,价格又便宜,他们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开支,节约了成本。
实在不行,以后她们店里还可以增加一个项目:酸辣粉。
用红薯粉做出来的酸辣粉,那味道,简直绝了。
更何况舒大嫂她们是手工制作,没办法实现量产,不至于到她消化不了的地步。
舒语给她们一点一点掰开讲,打消她们所有的疑虑,来人终于放下心来跟着她干。
有些话我要说在前面,既然我们双方决定合作,那就是契约关系。
私下我们是姑嫂,做事的时候我们就是买方与卖方,一切按照规则来。
两人点头同意:你说得对,亲兄弟明算账,我们拎得清。
她们心里清楚,小姑子是在帮她们找事做,变相的补贴她们,她们也不是不识好歹的人,领了她这份情就不能做出让她为难的事。
还有一点,大嫂和二嫂你们现在是两家人,最好提前划分好各自的分工还有具体的分红问题,免得以后心生怨怼,坏了你们之间的关系。
舒家一早就分家了。
舒父和老太太都是开明的人,老太太也不是那种想把儿媳妇攥在手里摩擦的人,等舒大哥和舒二哥结婚之后就把他们分出去单过,老俩口带着还在读高中的沈多多一起生活。
分家之后,舒家的关系反而比之前亲密,舒大嫂和舒二嫂对老俩口也好,该孝敬的孝敬,该照顾的照顾。
也不会成天记挂着老人手里的东西,老人想给谁就给谁,他们不会阻止。
赵霞和赵妍一嫁过来就分家,根本没机会产生矛盾纠纷,所以两人关系十分亲近要好,彼此成为合作伙伴,她们心里也很开心。
但就像舒语说的,有些事必须提前说清楚,否则以后产生矛盾,导致俩人关系恶化,岂不是得不偿失。
把事情都交代清楚,舒语就让她们准备好红薯,她这几天抽时间过来教她们制作红薯粉。
手工红薯粉的制作办法是她曾经从网上看小视频学来的,程序不复杂,就是费时间费力气。
这几天舒语两头跑,忙完店里的事情又赶着去舒家村教舒大嫂她们制作红薯粉,简直分身乏术。
好不容易把舒大嫂她们教会,解决完货源问题,不想周然又给她爆出一个惊天大瓜。
你说老四丈母娘让我们去接婆婆回家?舒语艰难的消化接收到的消息,太突然了,她以为沈老太至少能在沈老四家待到过年,这才多久,两个月都不到,很好,沈老四又一次刷新她的世界观。
周然瘪了瘪嘴,言语中带着嘲讽:婆婆经常说她只能靠沈老四,这下看她还敢不敢说这话。
舒语好奇道:到底发生什么事?其实这事很简单,就是老四和陈红已经不需要沈老太给他们装样子了。
厂里的结果下来了,和舒语预料的那样,优先给住房困难的人家建房分房,像陈家这些有房住并且还宽敞的人家自然要留在最后面,所谓的考核也没有一开始说的严格,甚至是只要报了名交了钱都给建房子,只不过是先得与后得的区别。
厂里觉得反正我迟早要建,不如一次解决,省得以后麻烦。
总之就是来者不拒,把报了名的按先急后缓顺序排好,慢慢建。
沈老太在陈家这段时间,总想着压下陈家人,掌握话语权。
陈家人自然不同意,彼此都在暗自较劲。
最开始是陈家人略输一筹,因为他们有顾虑,害怕沈老太把事情闹大,那他们的一番付出就要打水漂了。
没想到厂里新的建房制度对德行考核没有他们想象中的严格,这下陈家人的顾虑全没了,对沈老太抱着一种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心态,已经到撕破脸的地步。
不过沈老太是什么人,岂会让他们轻易送走,她一见情况不对就撒泼打滚,陈家人也拿她毫无办法。
陈母知道沈老头是个爱面子的人,沈老太谁的话都可以不听,但是沈老头的话她不敢不听。
她直接把电话打到沈家村,点名要沈老头和沈家人来把沈老太带走,说沈老太住在陈家不合适。
接完电话,一生要强的沈老头差点被气死。
原本沈老四也打算把他一起接走,但他重面子。
那房子是自己儿子的还好,关键是陈家的,沈老四那半入赘的模样就够他丢脸的了,现在让他住进儿子丈母娘家去,别人会怎么说他,他的老脸还要不要了。
舒语和周然在车站等着沈老头他们,准备一起去陈家把沈老太接回家。
她和周然都不想去,但是没办法,只要她们还是沈家的媳妇儿,这件事她们必须要参与进来。
一行人来到制衣厂,被门卫拦在外面。
沈老头:沈江是我儿子,我找他有事。
门卫:你等等,我先问一下。
刚下班准备回家的温玉看到舒语和周然的身影出现在制衣厂门口,旁边围着一群人,以为是出了什么事,担忧的问道:嫂子,你们这是在干嘛?小玉你下班啦!舒语也很惊讶,她还以为温玉早就下班回家了。
嗯,嫂子你们来制衣厂有事吗?我们想去家属院找沈江,他是制衣厂的工人。
那就进去找,我跟门卫说一声,让你们进去。
温玉找门卫说了几句话,门卫就给他们放行了。
和温玉告别后,来过陈家的沈大哥带着大家来到陈家门前,敲响了陈家的门。
来开门的是陈父,见到他们,陈父心里有数,侧身让他们进来。
进来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