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2025-03-22 08:02:24

赵琼英在公社拖拉机站的工作是很轻松的, 她作为特聘的技术指导,只需要在拖拉机手有需要的时候提供维修意见,在每个星期的星期一组织大家开一次经验交流会, 解答一下拖拉机手们的疑难问题就行。

但她其余时间也没闲着。

一开始张新民经常找不见她人,后来弄明白了,她一天到晚就在一楼泡着, 跟那些大机器在一起,就算不用维修, 她也会摸摸看看。

张新民问她这是干嘛,她笑笑说:我的实践经验不够, 怕出错误,平时没事多看看, 熟悉一下机子,能减少出错率。

其实是在熟悉这个年代的老式拖拉机。

她不仅自己观察,自己摸索, 也跟其他拖拉机手交流。

大伙儿本来就因为她维修技术好,打从心里敬重她, 再看她虽然性格淡淡的,但做事十足的认真,在他们面前也不耻于求教, 好感更足。

他们都乐意解答赵琼英的问题, 有什么难处也不会再迟疑, 该问就问, 都是为了工作。

一时间,拖拉机站形成了一股好学上进的氛围。

期间刘民昌来过两次, 第一次是专门对赵琼英表示欢迎, 第二次是过来找张新民。

张新民跟他说起赵琼英, 带他去一楼看,就见王哥才从拖拉机上跳下来,就跟她一块儿去看拖拉机车头,一边检查一边讨论着什么。

这姑娘确实不错,不枉你那么费力把她要过来。

张新民爱听这话,跟捡到宝似的,美得不行:那是!五月中旬,县农机站有一场农机交流会,拖拉机站全员推荐赵琼英去参会。

小赵懂得多,让她去,就让她去!上回让小王参会,那口拙舌笨的,隔壁公社的拖拉机手见我们一次学一次,这回一定要让他们看看我们的厉害!呿,你算什么厉害?靠的是人家小赵。

没错没错,那就让他们看看小赵的厉害!这说得,跟要去打仗似的。

赵琼英没多话,答应下来。

她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人都有点儿较劲的意识,这几年红旗公社拖拉机站被压狠了,上一任站长是个没作为的,庸庸碌碌,导致公社里不仅机器跟不上,技术也跟不上。

后来换了张新民,手段是厉害的,大家都服她,也给站里要来了新拖拉机,但他们没有新技术呀,连红星公社一个拖拉机手都敢嘲讽他们。

现在情况有了不同,谁不想争一口气?赵琼英把这事说给贺擎听,要去县城的话,她回来得会比平时更迟,要贺擎别担心。

没想到这话被贺小宝听见了,一张嘴到处去说,他琼英姐要代表公社拖拉机站上县里开会去了!那可真是,倍儿有面子!为了这事,贺小宝挨了贺富强几巴掌,揍的屁股。

让你乱说话,乱说话!赵琼英只能是劝,她本来也没那么在意,又不是什么秘密行动,只是她不爱炫耀。

贺小宝倒是跟个小记者似的,到处咯咯哒,恨不得替她贴份大字报。

一时间,队上的人都知道赵琼英要去县里开会了,那真是风光。

他们队领头的贺队长都没上县里开过几次会呢!大伙儿在队上议论起来,都是惊叹,羡慕。

张爱菊听得很不爽快,这姑娘当初不肯跟她儿子好,她心里一直记着她,只盼着她越来越差,看着自己儿子风风光光的,后悔不迭。

没想到现在调了个个儿,赵琼英那叫一个威风,她儿子讨的那个媳妇却是个孬的,一条花钱龙,还不争气!回家又是一顿吵闹。

那是1977年5月18日,星期三。

微风不燥,吹拂着大地,温度不冷不热刚刚好。

赵琼英穿上新做的衬衫,把黑发梳拢,盘在脑后,显得优雅又干练。

她本来就生得好看,穿着白衣黑裤子走在田间,点缀了遍地都是黑绿蓝的世界。

这时候其实还不流行穿衬衫,时髦一点的女人都是穿带花纹的女士两用衫,赵琼英做新衣的时候却没有随大流,她想要件经典的,不过时的衣裳,衬衫是她最好的选择。

她很适合穿白,本来就白皙的脖子从那翻折的领口伸出去,像从瓷瓶里伸出一朵素白的茉莉花。

白得干净,淡雅,又有股迷人的清香。

她骑上自行车,跟贺擎告别,她只跟贺擎笑,那一刻贺擎绝对是村里最遭人嫉妒的那个人。

赵琼英先去了公社,刘民昌也要去县城办事,他们一块儿走。

刘民昌认识个货车师傅,正要去送货,给他们俩带了一程。

货车跑得比自行车那可快多了,又稳,还不怕路上的灰尘,赵琼英到县农机站的时候,衬衣还是雪白的。

她那一身穿着格外招眼,一路进去会场,路上的男男女女都看她。

白衬衫是很简洁的款式,但做了收腰的设计,跟时兴的两用衫完全不同,很显身材。

赵琼英没添什么花样,荷叶领、花边袖什么的太浮夸,平时做事也不方便,但她做了绑带设计,在胸前打了个蝴蝶结,漂亮的白色缎带垂下来,好像真有蝴蝶停在她身上,轻盈好看。

农机站的几个女员工都看得眼热,有个胆大的上来问赵琼英,问她衣服在哪儿做的。

听说是红旗公社,惊讶得不行,没想到这么好看洋气的衣服,出自一个公社裁缝之手,把这身衣服穿得这么好看的,竟然是个来自乡下地方的女人!女员工把她领到会场,还忍不住回头看她。

想,能从乡下走到县城,代表公社拖拉机站来开会的女人,一定很有本事。

这样的姑娘真是她们努力的榜样!按照会议流程,农机站的负责人先发表了一段讲话,让大家在这场农机交流会上积极发言,认真倾听,踊跃讨论,争取人人有收获。

第一个被请上台的,是农业研究方面的专家,叫王若林,现在在清大任教。

老实说,这样的身份跟区区一个沅河县似乎不太相配,但他是土生土长的沅河县人,这次重回故土,也是存着一份回报沅河乡亲的心,想用自己的学识给在场的优秀农机人员一个更宽广的未来。

王教授显然做了充足的准备,口若悬河,言之有物,赵琼英听得特别认真。

等王教授讲完,有一段交流的时间。

赵琼英举手问了王教授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都精准地问在点子上,王教授再一解释,大伙儿都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只觉得王教授是真的厉害,王教授却看着赵琼英,目露赞赏。

像这样爱思考,反应快,又有强大的理论知识做基础的年轻人,他真没想到会在沅河县遇上。

只这么一个,就让他惊喜万分。

第二个上台的,是从省里来的技术员,做丁富国,听说是县里请了很久才请到的。

这位丁技术员是省农机系统里的优秀人才,去年被推荐去阿美瑞克学习先进的农业经验,从那以后,各县市打破了头,纷纷请他做交流介绍。

他原本看不上小小沅河县,实在是县农机站再三邀请,给足了诚意,他不好拒绝,才勉强答应过来。

丁技术员刚开始讲话的时候,脸色不是很好,但他发挥得很好,讲起自己在阿美瑞克的见闻非常官方且熟络,一看就知道在不同地方,不同场合讲过无数次。

他讲着讲着,情绪上来了,越讲越激昂,给大伙儿描绘出了阿美瑞克现代农村的热闹氛围,又反复强调了他在那里看到的一种新式拖拉机如何先进,如何好用。

我敢说,再给我们国家二十年都未必能研究出那样的拖拉机。

我本想仔细了解那款拖拉机的具体设计,但那涉及人家的专有技术了,唉,不肯说给我听啊。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觉得可惜,又惊叹于阿美瑞克的科技之先进。

在一片议论声中,赵琼英皱起秀眉。

阿美瑞克不愧是世界强国啊,不仅军事上那么厉害,农业技术也是顶尖的!不然呢,不然我们怎么要向人家学习?唉,听说阿美瑞克人三四十年前就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了,我们到现在还是以人力为主,拖拉机造来造去就这几种,根本满足不了农业的需求,也没有人家的机子好用。

算了吧,跟人家阿美瑞克比科研?我们这些人懂个屁的科研?还是老老实实开拖拉机吧!听到这里,赵琼英终于坐不住了。

她举手,在丁技术员轻慢地一点头中站起来,询问道:丁技术员,请问你在阿美瑞克看到的那款拖拉机,是不是自由女神一代?丁技术员觉得她这话问得莫名其妙,皱眉说:什么自由女神一代,没听说。

赵琼英换成英文又问了一遍。

标准的美式发音,惊讶了在场众人。

丁技术员坐直了身体,他想起来了,当时他在阿美瑞克参观的时候,当地人确实经常提到这个名字,只是他听不懂,他不懂外语,他在那边参观全靠翻译,他问翻译那个机子叫什么,翻译说叫做什么利,什么斯的,他没记住。

Libertas(利伯塔斯),罗马神话里的自由女神。

赵琼英已经基本确认,丁富国看见的那款拖拉机就是自由女神一代。

她便直说了,不带一点儿遮掩:自由女神一代是艾克文的拖拉机制造公司于60年代中旬制造的,当时在世界范围来说确实先进,但现在已经被二代取代。

我国虽然在拖拉机研究与制造上赶不上阿美瑞克的速度,但最近才推广的那款延安红一代足以和自由女神一代相较高下。

她认认真真,一字一顿,说给在场众人听。

十年前,我国的拖拉机研究水平比阿美瑞克要晚三十年,但是现在,我们只差十来年。

不断缩小的差距,是无数人的努力。

不断前进的步伐,见证大国的觉醒。

她听不了那些崇洋媚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