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2025-03-22 08:02:24

丁富国怎么也没想到, 这个看着文文静静的姑娘竟然不是奔着学习来的,是为难他来的!他脸涨得紫红,怒气勃勃:你一个小丫头懂什么!也不知道在哪里胡听来的, 敢在这种大会上乱说!我才去阿美瑞克学习过,我不清楚他们那里用的什么机子,好在哪里, 你清楚?你去过?从情感上说,大伙儿都愿意相信中国的延安红一代足以媲美阿美瑞克的自由女神一代, 但是国内生产水平低是事实啊,科学技术也确确实实大不如人家阿美瑞克。

大伙儿都不说话。

丁富国腾地站起来, 差点把桌上的杯子掀翻。

他太生气了,县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连忙安抚他的情绪, 怎么也不能把这场会议给闹。

他却像燃烧的火,见风更涨,怒火滔天:你们当初三请四请, 说得那么好听,我才转那么多趟车, 费尽力气跑你们沅河来。

结果呢,你们怎么回事,让这种黄毛丫头参会, 直接在会上说这种胡话!行了, 我没什么好说的, 我走行了吧?!他气得几乎发抖, 县农机站的人赶紧去拦,嘴里好声好气地劝。

他梗着脖子, 听会场上大家伙儿都顺着他话说, 劝他别走, 说那小姑娘不懂事,他心里的气才终于消了一点儿。

说:我本来是个大度的人,平时年轻人私下底说错点什么,我都不计较。

但这是什么场合?这是沅河县的农机交流会!各公社最优秀的农机技术员都在这里,能容得了她这么乱说?你看她那样子,她一点都不以为耻!一看赵琼英,果然,人家姑娘神色淡淡的,还站着。

她那么冷静,把他衬成了一出闹剧。

就有人想劝她低头,这种事丁技术员还能弄错不成?肯定是小姑娘错了啊!把人惹得恼成这样,还不道歉,给县农机站添乱,人家下次哪能再邀请她来?说不定连他们站子也要挨一顿批!这时,王教授终于开口了:小姑娘又没说错什么,丁技术员你何必大动肝火?嗬!这位学术大拿一开口,先前还劝赵琼英的那些人都没声了。

丁富国也不闹了,他陡然沉默,胸膛却还急促地起伏着,面子上抹不过去:王教授,你说什么呢?小姑娘不清楚情况,我们省农机站的能不清楚?你们清大教授能不清楚?他把省农机站四个字咬得很重。

敢情他是料定了县里的技术员不清楚,唯一知情的王若林就算发现他说错了,也会顾着他的面子不往外说。

说实在的,他现在也有些不确定了,真的像那姑娘说的?但他不能认,他只能咬死说自己是对的。

对于他的语言暗示,王若林权当没听出来:正因为清楚,才不能看你胡说下去。

小姑娘有胆量,敢纠正你,不然你就把我们这十来年的研究进步都抹消了。

他说得轻飘飘的,那话却像一根根刺,扎在丁技术员身上。

丁富国脸色变得很不自然:我又没说延安红不好,但是阿美瑞克的那款拖拉机……你说的那个,根据机型构造、机体设计和使用功能,就是自由女神一代没错。

王若林直接打断他的话,给出最权威的回答。

这个机型,人家沅河县一个参加农机交流会的小姑娘都知道,他堂堂一个省农机站的技术员竟然没弄明白。

没弄明白也就罢了,把在人家阿美瑞克已经过时的机子拿来吹嘘,是国内的延安红不行么?无非是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被王若林看着,丁富国只觉得自己连脚都站不住了。

他捂住胸口,冷汗从额头冒出来。

县农机站的工作人员都被这场面弄昏了头了,听见丁富国低声喊哎呦哎呦才反应过来,赶紧去搀他:丁技术员,你怎么样?丁富国嘴唇在颤,手也在颤:我,我心口难受。

赵琼英看得分明,没想到那个工作人员是个愣头青,还在那儿问丁富国是不是生什么病。

赵琼英无法,只能给丁富国递台阶:丁技术员身体不舒服,这会场空间不大,太闷了,还是让他去外边休息吧。

那个工作人员被点醒,赶紧颤着丁富国往外走。

丁富国走的时候,还不忘回头看赵琼英,眼神复杂。

他没想到,戳破他吹牛的是这个小姑娘,最后替他周全的也是这个小姑娘……原来,自始至终,是他想多了。

人家小姑娘不是针对他,只是要纠正他说错的话。

这份对知识的尊重,不正是他在摸爬滚打中丢失的么?丁富国被搀扶出去,在场众人虽不明说,但心里都门儿清,看来真是丁技术员说错了。

那还是省城来的技术员呢,还没他们县里一个小姑娘懂得多。

也不知道这个小姑娘什么来路,左问问,右问问,都没人认识她这么个生面孔。

王若林替大伙儿问出来了: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单位呀?他露出个笑脸,不同于先前讲话时的严肃,一下子就显得格外亲和。

赵琼英没迟疑,把名字和单位报了。

在场众人都是一惊,没想到去年还在会议上出洋相的红旗公社拖拉机站,今年竟然找出这么个厉害角色来参会,他们是打哪儿找来的这姑娘?不会又是站长张新民的手段吧?王若林也问了:看你年纪不大,接触这行几年了?赵琼英说得模糊,只说自己才加入拖拉机站,但是对这行感兴趣,自己研究几年了,主要是纸上谈兵,也没太多动手经历。

王若林点点头:谦虚,性子好。

赵琼英摇了摇头:您过奖了。

就这么一段话,竟然让清大的教授对她另眼相看,在场其他人都听酸了,只恨自己没有赵琼英那样的眼见,也没有那样的胆量,敢去否认省里来的技术员,只能说,不得不服啊!会议主持人见王若林半天没回位置,走下台来:王教授,您看,我们是不是要开始第三场交流了?王若林摆摆手:当然,按你们的安排来。

好嘞,您请。

主持人示意他坐回原位。

这位大教授竟然使起性子来了:我不坐前面了,那儿又没有写我名字的会议牌,有谁想坐那儿就去吧,我跟赵同志坐一块儿,还可以探讨学习。

现成的学习资源送上门,赵琼英自然也是欢迎的。

于是,会议的后半场,王若林就坐赵琼英旁边了,这导致第三场的前半段好多人都在回头看他俩,根本没认真听讲,得亏这第三位发言人肚里有货,说得精彩,才慢慢把大伙儿的注意力吸引回去。

交流会进行了一个下午,丁富国没再回来,说心口痛直接回宾馆了。

下午散会以后,县农机站给大家准备了晚餐,就在农机站的大食堂吃。

说是晚餐,其实比平时吃饭的时间要早,只能算半下午,毕竟大伙儿都是从各个公社来的,还要赶回去,太晚了路上不安全。

王若林原本没打算吃饭,听说赵琼英要去,便也跟着去了。

人家招呼他坐分享人那桌,他把赵琼英也带了过去,给人引荐,那感觉好像赵琼英是他的得意门生,他这是带徒弟来了。

赵琼英跟桌上的几人打了招呼,包括王若林在内,一共四个受邀讲话的嘉宾,丁富国先走了,剩下的两个,一个是从邻县来的农机技术员,是来分享先进经验的,还有一个就是本县的农机站技术员,另外陪在桌上的还有三个农机站的领导。

那几人看她在会议上谈吐不俗,见解不凡,又得王若林的赏识,跟她说话很客气,纷纷表示欣赏。

就有一个站里的领导笑说:王教授对我们赵技术员很是赏识啊,就凭这个,也该敬你一杯!领导要敬,其他人肯定也说要敬,赵琼英是当事人,也得敬。

大伙儿喝了一杯,王若林情绪上来了,叹息:我看小赵就觉得投缘,话也说得来,本来还想续一段师生情,可惜被她拒绝了……什么???邻县那个技术员听得,差点没把酒杯摔了。

赵琼英只能再敬一杯,感谢王若林的喜爱。

在交谈中,王若林知道她是下乡知青,便动了心思,问她想不想以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继续学习深造,他可以为她破例,帮助她进入清大就读。

他料想赵琼英不会拒绝,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答案。

可不否认,走工农兵大学生的路子,在此时的中国学子看来,就是一条登天路。

但是赵琼英无意为了一个身份名牌,再读一次书,读这种几十年前的技术,对她的帮助其实是有限的。

她更需要的是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然后在理论上结出果子。

赵琼英目标明确,她拒绝了王若林的入学邀请,但她跟桌上的几人都友好结交,攒下了人脉,将来她要是有学术方面的成果,完全可以联系王若林,相信以王教授的为人,不会让那些闪光的知识蒙尘。

赵琼英又喝了一杯,眼睛亮亮。

在通往未来的这条路上,她看到了无尽的光明……酒足饭饱,大伙儿便散了,赵琼英走出去的时候还不时有人跟她说话,也有几个年轻人对她表露好感,还有好事的说要给她介绍对象,都被她拒绝了。

赵琼英又跟刘民昌一块儿去货车回去,然后骑自行车回家。

她回得有点晚,贺擎走到半路上来接她。

赵琼英见了,又喜又嗔:不是让你别等我?说了今晚回得晚。

换贺擎载着她走,赵琼英环着他的腰,听见他心跳平稳地跳动。

我不能让你一个人走夜路,你要是怕怎么办?赵琼英想说,她不会怕。

但她没说。

一个人独立惯了,自然天不怕地不怕。

但她现在有贺擎,她也可以稍微怕一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