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茶山不是个容易的事, 但胜在人多,比双抢还是要轻松些。
再加上赵琼英已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拿出了自己傍身的手艺, 她不用再像之前那样紧跟其他人的节奏,做累了就休息,一天下来倒也不算很疲惫。
就这么挖了几天, 大半的草皮都被掀了,锄头挖过的地方光秃秃的, 别说掉茶籽了,掉颗雨点子也能清晰看见。
雨一连下了三天, 把夏天的燥热都洗掉,秋雨一来, 天就变凉了。
茶籽成熟的时候,也是采菌子的好时候。
才下了一场雨,把松林都浸湿, 菌子喝饱了水开始往外钻,这时候采来那真是嫩生生的, 炒出来跟吃肉一样又滑又软。
不管挖山有多忙,村里人总会找时间上山去采菌子。
赵琼英也跟着李小燕去过两次,李小燕把这边的松山都踩熟了, 哪哪儿有菌子她一清二楚, 每次都能带着赵琼英采回一大篮。
贺小宝最近的日子过得可好, 每天喜不楞登, 回家总有好吃的等着他,把他的脸蛋儿都吃圆了。
他逢人就要炫耀, 说都是琼英姐给他家带来的福气, 琼英姐大气, 捉了鱼,收了竹老鼠、鸡蛋,采了菌子什么的,都跟他们家分吃,那是顶顶大方的人!他说得多了,把别的小孩都馋哭了。
特别是家里也住着知青的孩子,实在闹不明白同样是知青,怎么贺小宝家的就那么厉害,他们家的就不能带他们改善生活!这种孩子话说出来,不免要挨大人一顿揍,久而久之,他们都不跟大人说了,就在自己的小伙伴间传,直把赵琼英传成了孩子们心里的传奇。
这会儿赵琼英正在山里采菌子。
李小燕给她带到了个好地方,这儿半湿不热的,傍着大松树,落下的松针只覆盖了薄薄一层,正适合菌子生长。
赵琼英沿着一条山沟沟找过去,一朵朵小菌子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像在招呼她赶紧去采。
要说采菌子,大的好看,看着也招人,但要说好吃,还得吃小的,更软和,更嫩。
赵琼英挨个采过去,收获的快乐让她根本停不下来,很快篮子里就多了一层小菌子。
间或有几朵大的,赵琼英小心采下来,那浓郁的菌香实在好闻,让她越采越起劲。
忽然远处响起一个女声,喊着李小燕的名字。
李小燕就在赵琼英旁边,忙答应:我在这里!是家住村口柳树旁的贺建军家媳妇儿,叫李小伟。
她起了个男孩气的名字,人倒是长得秀气,跟李小燕从同一个村子嫁来的,关系比较要好。
李小伟也挎着个篮子,这会儿篮子空空,一个菌子也没。
她脸上却洋溢着喜悦,见着李小燕就笑:哎呦,你采了这么一大篮菌子了!发现赵琼英也在,她稍微收敛一点,悄声跟李小燕说了些什么。
她们说得小声,赵琼英没张耳朵去听,李小燕却突然拔高了声音,又惊又喜:真有这种好事?走走走,我哪能不去?说着叫赵琼英一起。
小燕!李小伟情急之下,低喊了一声。
赵琼英听李小燕跟她保证:小伟,你要相信赵知青的为人,她不会乱说的!这是怎么了?原来李小伟是专程上来给李小燕报信的,山脚下来了两个收山货的,要收菌子,湿的,五分钱一斤呢!这可是很高的价了。
李小燕不是没怀疑这价格,不敢占便宜,但是李小伟掏出一把钱给她看了,那是她卖菌子得的!李小燕一下子眼热了,连声感谢李小伟,不然她就错过这件好事了。
又劝赵琼英,让她也把菌子卖了。
她们住在山边,想吃菌子能去摘,收菌子的人可不是天天有。
毕竟这年头,投机倒把是犯|法的,她敢跟赵琼英说,也是想着赵琼英是个好人,就算不跟她们一起卖菌子,也不会把这事捅出去。
赵琼英是从二十一世纪来的,早知道投机倒把罪过几年就会取消,她不这么干,是想着没必要去冒风险,但现在有人到这边来收菌子了,她也想去看看。
收菌子的两人在山脚等着,穿得比村里人要体面,但也是灰扑扑的颜色,拉着个袋子,袋子里已经装了小半袋菌子。
原本警惕地四处张望着,看到李小伟过去,搓搓手站起来:妹子,你带人来了?李小伟路上还叫了别人,她是个热心人,想着这种好事要把大家伙儿都叫上。
而且卖菌子的特地给了她一个高价,她卖菌子都是六分,比别人要高。
他们跟她说好话,让她帮忙喊喊人,她拿了好处,自然愿意,她也明白,这年头投机倒把被抓可不是小事,他们想赶紧收够,让点利也是正常的。
大家伙儿都看到李小伟挣了钱,到了收菌子的人面前,抢着把菌子给人家。
这价格给得高,大家也都不讲价,良心好的还把坏的、缺边的菌子捡出来,那些留着自己回家吃,好的卖给收菌子的人。
要说卖菌子,她们上城里少卖一点也不算扎眼,关键是路程太远,也不确定就有人买,还要担风险。
能有这样的美事,大家都不带眨眼的。
一篮篮菌子上了秤,一把把钱到了大家伙儿手里,大家都乐开了花。
赵琼英也算见识了这个时代的交易。
真像做贼似的,数钱偷乐的时候还要左右看看,免得被人瞧见。
这片儿正热闹呢,突然从林子里蹿出四个人来,高矮胖瘦,都是正当壮年的汉子,眼睛鼓得跟牛眼珠似的,指着他们大喊:好啊,你们在这里搞投机倒把!他们那么一喊,差点没把大家伙儿魂给喊掉,一个个都变了脸色。
投机倒把,那可是犯|法的!她们这会儿手里还拿着钱,东西刚交到收菌子的人那里,人赃俱获,连狡辩都没得可能,这该怎么办?心思活络的开始想着怎么逃,胆子小点的,已经抖得跟筛糠似的。
那几个人虎视眈眈,把他们围一圈:别想跑,跟我们上公社去!不然我们叫人,让村里人都认识认识你们这群坏分子!这下大伙儿的脸都苦了,她们悔啊,贪这一点小便宜,现在好了,被抓住了,怎么办呐!李小燕也抓紧了赵琼英的衣袖,把紧张传递给她。
她整张脸都红透了,不知道是羞愧还是害怕,看那表情,似乎马上要哭出来。
赵琼英回握她的手,在众人中,她算得上镇定。
收菌子的比她们灵活,马上讨饶求情,求那几人放过他们。
那些人一开始不肯。
收菌子的就继续求,许诺各种好处,要给人家塞钱,还要把菌子都送给人家,让人家嘴下留情,别把这事往外说。
这么一搞,大伙儿也有样学样,把手里的钱都交给他们,叠声承认自己犯下大错,她们现在悔改了,钱都上交了,菌子也不要了,只求他们放过。
赵琼英:……感觉这情形有点熟悉。
她虽然没接触过,但这感觉,怎么像仙人跳?再看那几个嚷嚷着要举报的人,没有一个是他们三队的。
这都不是三队的人,没事跑这里来干嘛?那两个收菌子的是为了买卖东西,他们呢?专程蹲在这里,知道这儿有人投机倒把?见李小燕颤着手要把钱递过去,赵琼英拉住她。
等等!她的声音像砸入沸水的一滴滚油。
嗯?!那几个男人都朝这边看来,面露凶相。
李小燕慌得不行:赵知青,你别拽我,不给钱的话,他们要举报我们啊!赵琼英仍没放手,她曾经听奶奶说起过一些七八十年代的骗局,就是利用农村的消息闭塞,利用农村人贪小便宜又怕事的特点,从他们那里骗取各种好处。
其实不说她们,这么大的阵仗,放在二十一世纪也吓人,要是家里有钱的,可能就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但这些人,他们骗的是农村人,骗的是七十年代这些吃饭都吃不饱的可怜的农村人。
这几个月来,赵琼英跟他们一起上工下工,一起干农活,深知她们挣那点钱不容易。
今天上山摘菌子,有哪个不是筋疲力尽?但想着能卖菌子挣点钱,她们走路都带风。
李小伟说换了钱想给孩子买颗水果糖,去年过了个穷年,孩子盼到过年都没吃上糖;李小燕说换了钱要给孩子买个作业本,小宝去上小学要是没个像样的作业本,是要被同学笑话的;还有贺兰花、王翠红……赵琼英不能看她们被骗。
哪怕面对几个男人的瞪视,她依旧坚定。
收菌子的开始嚷嚷了:妹子啊,你糊涂啊,你不给钱,他们要举报你的!投机倒把那可是大罪,要蹲牢子的,严重的还要吃枪|子儿呢!他们看来急得不行,脸憋得紫红,一个劲跺脚。
赵琼英却说:他们不会举报你们吧?收菌子的一下懵住了。
赵琼英倒是神色淡淡,看着他们:先前在山边边上我就瞧见你们,你们不是一块儿过来的么?怎么现在一路人收菌子,一路人举|报呢?这话一出,大伙儿都反应过来了!赵知青,你的意思是说,他们是骗子?这是唱双簧骗我们的?!女人们反应过来,脸上吓出来的毛毛汗都带上了火气,瞪着那伙人,眼睛里快能冒烟。
收菌子的没料到会这样,吓傻了,半晌才辩道:妹子,这话你可不能乱说,你这不是冤枉人么!另一个一听这话,急红了眼:我们也是惨,给你们让利这么多,就想收点菌子卖,被人抓到举报不说,还被你这么冤枉,我真是——我真是不如一头碰死在这里!看他们的反应也不像是撒谎,女人们又开始摇摆不定。
赵知青,你是不是看错了……算了赵知青,他们应该不是一伙儿的。
喊举报的人也恼了,要抓赵琼英:你不要在这里扯东扯西,影响我们举报,到了公社我们一定好好说说你的情况,把你往重的办!这是恐吓了。
女人们看他们要动手,忙喊:哎,哎,有话好好说!赵琼英却在一片吵嚷声中望向山林的方向。
来了!只见贺擎像一只豹子似的从山路上疾奔而下,他步子大,跑得飞快,不等那几人反应就冲上来。
他手里拿着一截木棍子,是从地上随手捡的,三两下的功夫,就把那几个人打趴在地上。
行骗行到我们双溪口来了?他声音一沉,喝道:走,上公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