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花努力忍住颤抖的手把钱装进了口袋。
老三说的没错, 这是囡囡摘了人参换回来的,这钱等囡囡出嫁了还是得要贴补出去。
娘,三妹她这些在家没惹你生气吧?她就那样, 我不惜的和她一般见识。
只是老三我和你说明白了, 这女人就是个头发长见识短的,整天就想着占这些小便宜啥的。
这点不用王娟花说江天刚也知道,可占小便宜这一点王三妹说啥都改不了了。
娘, 回头我再说说她, 您不要跟她一般见识。
江天刚在王娟花面前这么说,心里还是有王三妹的,毕竟两个人夫妻这么多年, 还有了一个儿子。
而且以前三妹也不是这样的。
娘知道你心里有她, 这也不能全怪她, 她那个家里哪个人不是吸血的蚂蟥?王娟花说着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就算是本性是好的,在那样一个家里过不了几天就会带偏了。
娘, 你知道就好,其实我也很心疼三妹。
但是有时候她做事情实在不着调, 说离婚也只是吓吓她, 咋可能真的离婚?这在咱们镇上就没有这个先例,要是真离了婚, 别说是她, 我也抬不起头来做人。
70年代说离婚的, 那可是少之又少, 一个不小心就要被打成不正之风。
好了, 不说那么多了, 你先回去睡觉吧!今天就好好睡一觉, 明天下午再去, 反正现在家里有了俩钱,也不指望你在生产队挣的那些公分,一会儿我让你二哥和四弟都多睡一会儿。
这一天已经够辛苦了,明天咋还能爬去生产队上干重活,那不把人给累坏了。
江天刚也确实累的眼皮都抬不起来了,点了点头,就着王三妹烧好的热水冲了冲凉之后躺在了炕上就闭眼呼呼大睡,呼噜打的直作响。
等所有人都回房之后,王娟花才开始清点起兄弟几个人买的东西。
别说这东西还真的没少买,漂亮的茶杯,水壶,还有饼干啥的,弄了一大兜子。
还给几个小的买了几件衣服,衣服摸着质量真是不错,样式又新,看的她都爱不释手。
翻到最后是给她和江老汉买的两件藏蓝色的布衫子,王娟花不由得嗔怪,这几个小子也真是的,她跟老头子都一大把年纪了,还穿这些新衣服做啥?但是心里面却觉得服帖,儿子到底是孝顺,没有忘了他们。
江家三兄弟从省城回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庄,他们除了好奇江天强的脚有没有治好之外,更好奇的是省城到底是啥模样。
这个年代交通非常不发达,镇上已经是绝大多数人能够到的地方,能去到县城里面的都很少,更不要说去省城了。
大家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所以江天猛和江天刚两个人刚到生产队,就被围成了一团,被大家追着问个不停。
听说大城市里到处都是四个轮子的小汽车?是不是?你们看到那大马路上的小汽车了吗?对对对,还说省城里面有不用点的蜡烛,要按一下就能变亮。
省城里真的样样都是好的吗?一群人一句接着一句,好奇的压根就停不下来。
江天猛本来就是老师木讷不善言辞,眼下被一群人围着一时间更是涨红了面孔,半天才脸红脖子粗的憋出一句,省城,省城是好的。
你说它好总得说好在哪里?有啥好的,天猛再说说呗!对呀,再说说呗!咱们大家伙都想要知道。
光知道好不好有啥用,他们想知道到底是哪里好。
好了,都别吵了,大家又不是不知道我二哥不咋会说话。
听我说,这省城确实发达,那街上到处都是四个轮子的汽车。
至于刚才槐叔说的那个不用点的蜡烛叫电灯,开关一拉就能开开关上,方便的不得了。
江天刚回想自己第一次见到电灯的时候眼睛都瞪大了,能把黑夜里照的跟白天一样亮,这可不会是啥法术吧?被人家医院的护士好一顿笑话,最后和他解释了半天他才听懂。
电灯?那可是真是个稀罕玩意!要是啥时候咱们这里也能装上电灯就好了。
刘三木你做梦呢吧!刘咱们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哪能用的起城里面那种电灯?李婶子嘲笑着嚷嚷。
刘三木也在她的嘲笑中涨红了脸。
有啥不可能的,等以后咱们村子通了电,那不是想点几个电灯就点几个。
三木叔说的对,咱们肯定能装上,要说这省城里啥都好,就是东西太贵了,那包子要肉两毛一个,素面要八毛一碗。
江天刚用手夸张的比划着。
省城的物价真是让他心有余悸,咋都接受不了。
八毛?话落地之后人群中又是一阵抽气声。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质疑,怀疑江天刚实在吹牛皮:那面条子哪能要八毛钱一碗,大刚你这是胡说八道呢吧?八毛钱都能买一斤猪肉了,谁拿八毛钱买一碗素面条子啊!就是,要两三毛已经够贵的了,还八毛咋可能呢!众人纷纷摇头表示不相信。
二哥你跟他们说,是不是八毛钱一碗,我拿这件事情骗你们对我有啥好处?江天刚本来就没有打算说给他们听,他们非要闹着说,现在说了又不相信,真是让他有苦难言。
是,是八毛钱!江天猛诺诺的应了一句。
江天猛的话增加了这件事情的可信度,也是啊!人家骗我们干啥!不过这省城的物价是贵,一碗面条竟然要这么贵!真是贵的离谱!一群人还在惊叹着,后面就传来了一声呵斥。
你们都站在那里干啥呢!还不赶紧干活!偷懒耍滑小心我扣你们公分,有啥好问的,有本事就去省城自己去看看,没本事就把嘴给闭上,难不成你们谁能有那个福气从山上采到人参回来?张友福睨了一眼众人,虽然表面是在骂这些人,实际上却意有所指。
江天刚听出了他话里的挖苦,却没有搭理他,等人走了之后又开始干起活来。
时光如逝岁月如梭,春天追着冬天的尾巴,秋天在夏天身后追赶打闹。
转眼间已经是两年光阴。
这两年发生了许多事情,比如二嫂家心添了一个结实的虎头虎脑的小娃娃。
比如江瓷成了扫盲班的小老师,比如李全德住在了江瓷家里,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发过病。
但是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而今天他们将会迎来一件头等大事。
他们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杏花村,在政府的帮助下,要通电了!!!电站早就已经安装好,此刻所有人都在村头翘首以待,等着安装电路的工人进村。
江瓷虽然没有区别的凑热闹,却有二牛和军子两个人上窜下跳的过来送情报。
姑,大家都在村头等着呢!暂时还没有动静。
姑,进来了,工人们进来了,我们真的要有电了。
姑,已经开始动工了,等安装完之后咱们就能看到爸爸说的省城里面的那样的电灯了。
二牛跟军子一趟接着一趟,两个小子最近几年吃得好,个子蹭蹭蹭的往上涨。
可性子还是活泼的紧,一趟接着一趟的也不嫌累。
知道了知道了,你们跑慢点可别摔着了。
等躺在躺椅上面的人慢悠悠的拿下了盖在脸上的书时,一张娇美白皙的小脸露了出来,黑发如漆,肌肤如玉,美目流盼,一颦一笑之间流露出一种说不出的风韵。
她宛如一朵含苞待放的栀子花一般美而不妖,却让人不由得把视线落在她的身上。
她穿着一件再普通不过的蓝色衣衫,明明穿在别人身上就是个干活的工服,穿在她身上就怎么看怎么好看,衣衫在腰部收紧了一寸,显出她盈盈一握的腰身。
以前人家都知道王娟花的宝贝闺女江瓷长的好看,只是那时候年纪小,没有显露出来,这两年江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全村的小伙子只要看到江瓷之后回去肯定会让家里人过来提亲。
这其中不乏有一些家庭条件好的,还有一些镇上的富贵人家。
要不是江瓷不愿意,加上王娟花觉得闺女年纪还小还可以留两年,始终没有同意,否则江瓷早就出嫁了。
和她一比,村里面那些姑娘都变成了地上的泥巴,这可把村里面的待嫁闺女气的把手帕都差点给拧烂了。
同样都是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凭啥她家的门槛都给踏破了,她们就无人问津呢!一时间,江瓷成了十五六岁小姑娘的公敌。
但是江瓷这个人别的没有就是心大,压根就没有考虑这么多,反正她最早也要等到二十岁才出嫁,主要是太早了心理上实在过不了这一关。
姑姑!姑姑!说着话小虎子蹒跚着小步伐朝着江瓷走了过来,一边走一边还奶声奶气的叫着。
说来也怪,江瓷明明是一家人里抱小虎子抱的最少的,但是偏偏小虎子和她最亲近,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姑姑,这可把全家人给惊讶坏了,连说这孩子和江瓷有缘。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