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突如其来要开国库, 给城外难民建家宅,引来群臣的反对。
户部刘大人提议要先征得摄政王同意。
这话一下子刺中皇帝心窝,本想着户部商量不同意, 他就用自己私银去摆平,这下彻底炸了锅。
他怒道:皇叔他...咳咳咳...皇叔已经同意不高于万两的银子, 不必经过他审批, 交由朕决定就好,怎么,你还想抗旨?朕都答应那些流民了!那段时间皇帝格外用功, 每处理一桩事都谨小慎微, 取得不错的成效,赢得凤剑青赞许,这才把户部的部分权分给他独自裁断,不料这小皇帝一旦权力到手, 做事就这样罔顾乱来。
刘大人:......皇帝忙着补这个窟窿的时候, 那边安公公又失魂落魄地跑来:陛下!大事不妙了!正是心烦之际,听到这个消息后,皇帝咳着喷出一口血。
原来, 先前皇帝想着抓住陆状元其母的山黑寨的人,想以此要挟陆状元与他合作, 同青莲居士成婚后,把她转手送往南国。
但后来因为得知青莲居士心愿, 便不用从陆状元这里下手了。
霍州那边发生山体倾轧,消息传慢了, 山黑寨的人被围剿之时奋力同朝廷对抗, 后来逃出了边境, 我们的人马收到撤队消息后就回来了, 但山黑寨的人已经被收缴了户籍,流落到有蛮人出没的三不管地带了,倘若没有大晋的户籍庇护,他们势单力薄,恐怕会被蛮子杀死!安公公惊恐道。
倘若山黑寨只是普通小山寨,皇帝倒不必那么惊慌。
但糟糕就糟糕在,山黑寨是曾经追随过摄政王去南境打异族,对朝廷有过汗马功劳的。
本来已经许诺好要给山黑寨提高地位,对其招安,安排到霍州驻守了,但因为南国使者要青莲居士的事让皇帝烦恼,才中途截住山黑寨的人,想以此要挟陆状元那么一次,谁知道事情竟演变成这样!这下,怕是不但要引起天下人对朝廷心寒,更是要引发大乱子了。
·凤剑青匆忙从军营赶回,此时户部坚守原则,不肯给皇帝拨款,皇帝已经从自己的私银中拨出银子处理了此事。
凤剑青生平第一次对皇帝动怒。
他失望又冷淡道:陛下要为此承担起的后果,可受得了?皇帝向来看不惯他这种高高在上,仿佛任何事都凌驾于他之上的鄙视感,仿佛他做任何事都是小丑,他就永远是高明的一方。
皇叔此言差矣,此事朕不经过户部,掏的是朕自己的腰包,那些流民都是朕的子民,朕负担得起,也没有给朝廷负担,虽说处理得可能没有皇叔高明,也不至于要遭皇叔冷讽!皇帝恼得脖子都红了,嘴死犟着同他对抗,依旧不肯把山黑寨那摊子烂事说出来。
然后,事情是通过陆状元爆发的。
皇帝得知起了祸事,第一时间不是想办法弥补,而是想方设法甩锅,还派人到蛮人聚集地,雇佣蛮人找出山黑寨的人,全部杀光,不得留一个活口。
只要成功,那些卸磨杀驴之事将无人再知道。
可皇帝没想到的是,陆冬元那位山黑寨大寨主女儿的亲娘当日并没有随山黑寨的人一同前往。
陆母因为同陆父闹矛盾,不愿带着矛盾离开,便同自己父亲商量保持联系,过段时间夫妻和好,她再跟上。
岂料从此便没收到任何消息了。
陆母直觉出了事,便求助儿子。
结果陆冬元结合这些天收集的线索,联系那天皇帝来府上找他、以及南国使者的事,猜出了陛下大概给山黑寨下了什么黑手,然后他去求助霍州那边的叔父,结果一查,就查到那□□廷的人大打出手,更是有一支人马被逼得逃出境外。
证据已经被销。
陆冬元开始煽动翰林院的士子们背地里写文章对抗皇帝,让其给出一个交代。
霍州那边更是有消息走漏,不少当初同山黑寨走同一条路的江湖人纷纷自危,开始动乱。
凤剑青找到陆冬元时,他已经准备好摘掉官服了。
殿下,您深受先皇恩,不得不扶持陛下,属下理解您的立场,您我如今立场对立,您无须再劝属下了。
陆冬元眼眶微红,少见状元郎会有如此失态和不从容的时候。
凤剑青上前一步,将手搭在他肩膀。
然后,那一刻,便有一股心安的、足够让人信服的力量源源不绝从掌心传来。
勉之,你暂时休息一段时间吧,孤会去给你一个交代。
陆冬元愣怔抬头。
·因为南国那边频繁发起内乱,使者不得不提前离开,皇帝让安公公前来带话,让青莲居士跟着使者离去。
这么着急?陛下不是说会妥善同王爷说吗?那他说了没?罗饴糖问。
安公公哑口。
事发突然,最近不止南国出问题,朝廷也有麻烦,一些士子联名攻击朝政,摄政王如今也在忙着,等他忙完,陛下会同他说了。
他笑道。
罗饴糖叹息一声,她就知道皇帝不靠谱,早有心理准备了。
算了,贫道自己去跟殿下说吧。
那太好了!居士自己去要求的,比陛下去说要好太多了!安公公高兴道。
虽说她提出要亲自跟凤剑青说明,要跟使者前往南国一事,但她还是觉得挺为难的。
她被阿九陷害中了药那次,她就曾呜呜咽咽地说出,自己想去南国的想法。
可那会小凤哥显然不同意让她去南国。
南国与大晋向来关系不好,有领土争议,也有历朝历代以来的各种龃龉。
她知道他不会同意。
于是,罗饴糖想来想去,还是不打算用面对面的方式去说,而是留下一封信,让小静等她这次出任务之后再拿给殿下。
居士,您这次要去很远吗?要去多久啊?小静和小慧围着她。
嗯...挺久的吧,这次要去的地方比较远,不但是城外了。
罗饴糖道。
居士要给很多很多人讲法吗?她想了想南国水患的蕙兰一带,点点头:嗯,这次要渡的人挺多的,可能要多花时间。
居士好厉害!师父好厉害!不知谁冒出一句师父,然后两小尼姑相视一笑,开始缠着罗饴糖喊师父,眸里都是崇拜钦敬之色。
罗饴糖也微笑着应了。
这一幕让院里的元阳子看见,元阳子好生羡慕,这段时间听人说多了青莲居士普渡佛法的事,不由地也对居士生起崇敬之情,加之蕙兰仙姑的做法越来越让她生厌,就也想弃道重修,皈依佛门。
元阳子挑完水回去,惠阳仙姑看不惯她没完成自己的事情,就上赶着去帮隔壁庵做事,气得骂了她一句吃里扒外。
然后,元阳子就忍不住反刺:人家居士又要去普法了,她做的才是造福万民的事,和师父终日里藏着道法,可不一样,师祖们的道法,都隐匿在山间,只有师父是必须藏在豪贵间,造一个金笼提携自己!惠阳这样被徒弟当着面嘲讽,可哪里受得住?她立马就反击:你以为隔壁是有多清高么?以为她真愿意去贫穷间授道么?若有那一书金册,贫道也愿意去!随后,惠阳便跑到前院去闹,闹得彭州等人都知道了青莲居士即将远行的事。
居士她出府前并无同我说过?只说朝廷派了人,坚决不让府里的人送她,还说一两天就回来的...彭州突然意识到不对,立马带人去宫中带信。
摄政王接到彭州经重重关锁,传进来的消息后,已经整装完毕,一出宫就带领一支人马浩浩荡荡准备出发。
殿下您...从小静手里接到信的彭州,把信递给马头上黑衣铠甲的男子,有一瞬间的愣怔。
孤已经向陛下请旨,亲自前往霍州边地平息内乱,即日出发。
那居士呢...彭州突然觉得有点替青莲居士感到心酸,这种时候,视作依靠的主子还在为了陛下的事不能理她...她一心想去南国。
凤剑青很平静,轻轻把信折起,小心翼翼塞进怀,走之前也不敢当面同孤说,但是,孤不能看着她独自离开。
说完这句,凤剑青就策马,号令千军从城门出发了。
·罗饴糖来到城外,是带着皇帝允诺给的一万边县湘军出发的。
湘军的作战能力没有专门行军打仗的淮军强,装备没有禁军好,就是民间乌合集结而来,用以平息地方纠葛小打小闹用的。
但有这样一支军队,罗饴糖已经满意,再说皇帝那边,用这样一支湘军能换来南国奉献的几座城池,于他也相当值得。
在大队出发了之后,罗饴糖才在途中听说,霍州起乱,摄政王奉旨前往平乱。
罗饴糖吓了大跳,那霍州,不就是自己前往南国,必经之路吗?她有些忐忑,生怕摄政王的人马会赶上自己,沿途都不敢休息,马不停蹄往前。
使者们因此对她十分感激。
路上走了十来天,眼见天气越发严寒,她的生辰也快到了。
她记得,小凤哥上月初就带她去见了许大人,同她说,等她及笄那天,请许夫人亲自来主持她的及笄礼。
她还笑得十分不以为意道:殿下,贫道一出家人,办什么及笄礼。
口里虽然那么说,但她从小在话本里看过那些大户人家姑娘,家里给其办的及笄礼的盛况,即便是在河头村里的穷苦人家,也是有父母给自家闺女插笄的,礼成之后,就会给乡里乡亲派发果子。
她师父在世时,也摸着她的头说过,让她当一个平平凡凡的姑娘,嫁如意郎君,给她买当时她看好的蝴蝶簪子,请村长夫人给她插笄。
只是那一场大火,那一群纵火杀人的黑衣人屠戮一整条村子后,她就再也不抱那奢想了。
以前她势孤力薄,连自己要活下去都得拼尽全力,但是现在,她有大晋皇帝钦赐的金册,有一万湘军,更有金僧的名册和佛珠,她可以回南国完成师父交代的遗愿,还能查清楚自己的身世,替师父和河头村那些村民讨要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