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惜晚 >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

2025-03-29 00:54:24

茹妃沉重的摇了摇头,半天才吐出一个字,不是,那谣言说,说逍遥王妃是先帝和安氏余孽安宁的女儿,是逍遥王的亲侄女儿。

所以,一夜之间京城人人皆知,逍遥王与逍遥王妃是涉嫌**的罪人。

惜晚不可置信的睁开了眼睛,呆愣着看着茹妃,好久才艰难的回答说:这不是真的,对不对?快想办法澄清啊。

安宁都死了那么多年了,有谁能证明这回事?就说是殷氏捏造的谣言,对,就这么说。

没用的,惜晚,这是真的,殷浩拿出来逍遥王妃出生时的血衣和安宁的亲笔血书,还有先帝的龙配,那是当今皇上出生时都没得到的东西。

茹妃沉痛的望着惜晚,这件事任谁都不能接受。

逍遥王刚得到消息死都不信,看到了龙配,就一个人呆呆的坐在书房里。

核心的几个大臣在得知消息后全都停住了脚步,一致要求废黜逍遥王。

而殷氏,一时间形势大逆转,瞬间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支持。

不,这不可以,怎么会是这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安宁不是很早以前就死了吗?为什么兰芷会是安宁的女儿?唉,这都是冤孽啊。

我是今日收拾包袱时,在安然宫找到安宁表姑的手札才知道这一切的。

安宁是我母亲和贵妃姨娘的表姐妹。

安氏族人,惜晚你想必知道吧,神秘傲世,却因为功高在先帝登基之前被老先帝一举歼灭。

安宁是安氏幼女,逃过一劫,当时的魏氏家主实在不忍心,就收留了安宁。

谁知年岁渐长,安宁的绝世姿容先后吸引了殷氏少主和先帝。

最后是先帝抢先一步夺走佳人,秘密养在安然宫。

安宁隆宠三年,屡受太后迫害,因为生兰芷难产而死,临终前将小公主交给贴身侍婢,让她去找出宫在外的先帝。

谁知一念之差,这个侍婢将消息先禀告了殷丞相。

殷丞相对先帝横刀夺爱、害死挚爱恨之入骨,就秘密抱走了这个小公主,然后与太后合谋谎称公主夭折,安宁病逝。

先帝也因此一病不起。

可怜安宁绝代红颜,如斯薄命。

这个故事,惜晚猜测的没什么大的出入。

但一旦真的被说出来,惜晚还是有点承受不住。

是自己一手促成了兰芷和逍遥王这段禁忌之恋啊。

当殷丞相下药迫使两人提前成婚时,惜晚心里就隐隐觉得不对。

原来是打这个主意,事先把**的罪名定下来。

惜晚不敢想象如果兰芷知道这件事会怎么样?礼义廉耻,兰芷不是不通,世人的眼光与言论又要怎么去禁止?现在,还要想想怎么挽回败局?这一回绝不能输,无论付出什么代价,绝不能输。

惜晚开始考虑是否要武力镇压殷氏和那些传播流言的人,但现在似乎不大可能,不管殷氏的中伤是真是假,都让逍遥王彻底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百姓还有朝臣、皇室不会允许一个有**可能的人来继承帝位,即使那人再怎么优秀。

那几个老顽固的提议大概是目前唯一扳回败局的方法了,可是舍弃的实在太多了。

罢了,谋划了这么久,不可以再次重蹈覆辙。

惜晚思考良久,决定照着茹妃的计划,继续进行。

于是,当晚,慈安宫大火,皇上在大火中被困,茹妃舍身救驾,与皇帝丧生火中。

太后意图不轨,被监禁在冷宫。

雯妃有纵火嫌疑,意图逃逸,被禁卫军斩杀。

宁贵妃不幸被火烧伤,伤重不治。

宫中发生的巨变满朝震惊,纵然个个心知肚明这跟安源宫晚妃脱不了干系,但谁也不敢说什么?当天的朝堂上,惜晚作为皇子生母,破例垂帘议事。

朝堂之上,一片混乱。

兵部尚书和殷谦联名奏请,国不可一日无君,册立大皇子为帝,早日稳定国家根本。

殷氏则上奏称皇子天命带煞,出生不详,克死君亲,若登基为帝会影响大晋国运。

因此主张由先帝亲弟卫王登基为帝。

两派人争论不休,保皇党认为大皇子才是皇室正统,理当继承皇位,天命带煞一说不过是无稽之谈,那场火是殷氏密谋的。

而殷氏则认为皇子生母血统卑贱,生来不详,而且皇子年幼,不懂世事,根本无法担当国事。

但实力才是最好的证明。

小皇子出生的第二天,殷谦秘密进宫。

惜晚与殷谦相对坐了一个时辰,却都无言,眼前的局面明显脱出两人的控制,最后殷谦忍痛将惜晚带入怀抱,就这样抱坐了整整一晚。

第二天开始,殷谦手下的暗部开始暗杀殷氏的部分臣子,同时与保皇党内部协商,全面接管了逍遥王手上的兵马,控制京城局势。

各地大军闻风也蠢蠢欲动,殷谦分派手下得利人马一面与各地势力妥协周旋,一面紧守京都。

十天过去了,朝堂上仍然没有结果,而京都却人心惶惶,先帝的丧葬之事一再延迟,屡屡有殷氏重臣被暗杀。

这时,茹妃已经带着皇帝到了京都城郊的一处山里隐居,同时开始一步步解皇帝身上深藏的毒性。

在宫中,惜晚掌管宫中一切动向,监禁太后,保护小皇子,同时加紧控制禁卫军。

逍遥王府中,逍遥王意志消沉,闭门谢客。

兰芷则是痴呆了一般,整日呆坐房中。

这让惜晚不胜烦忧,最后殷谦与惜晚商议定秘密送走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