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夜, 月正圆。
百炬耀耀,鱼轩莅止,玉楼金殿, 贝阙珠宫。
纨扇香风, 击鼓吹箫, 飞燕游龙。
宴正酣时,赵大夫抚掌, 丝竹之声顿绝, 美人披帛飘飘, 自两侧退去。
众人自酒浆之中抬头,精神一振,知本次文会的正题要来, 即作文。
文会文会,自然是有文章才能被称为文会。
诸位大驾光临,蓬荜生辉。
赵大夫乐呵呵地起了个兴, 参与文会众人登时连连笑称不敢。
我便不多说惹人厌的套话,咱们直接进入正题。
光禄大夫目光从每人身上逡巡而过, 和善又带着威压。
众人齐声称:是。
今日上元佳节,咏月之词古来不绝,此次便不以玉蟾为题。
光禄大夫执起茶盏浅抿口茶, 心中遗憾自己痛风不能沾酒。
他身旁的老仆见他不自觉看酒, 刻意板着脸小声提醒:鹿神医说了您不能用酒。
赵大夫同样低声回答:哎, 知道了,我只看一眼。
老仆提到鹿鸣, 他便想到虎报。
想到虎报, 他便乐了。
人们静静听着, 已调动起自己大脑, 在脑中掠过多年来写元宵佳节的好文章来,试图让自己沾酒的脑子变得灵光。
因坐得远只见赵大夫心情不错,便盼着他不要出难题。
坐在人群中央的林家父子锦衣华服,人模人样,胸有成竹。
林大儒借着饮酒同林诗藏道:今日是你扬名京城的好时候,昨日我已经派人找赵大人身边伺候之人探听过今日文会主题,你且照旧安心背你妹妹写的三篇文章就是。
我已求过赵大人,赵大人虽未明说,但与我通消息那伺候之人亲口说只要你今日好好表现,赵大人便收你为学生,说得很确切的样子。
林诗藏听他提起林诗蕴面色便要扭曲,待听到后来赵大人有意收他为徒便忘却自己是靠林诗蕴的文稿扬名,眉飞色舞起来,整个人发起燥热,直想将衣衫除尽。
若真能做光禄大夫的门生,他便有机会踏上仕途。
光禄大夫久居官场,门路也广,讲起文章更是别具一格。
他虽并不是什么天才,只要搭上这条线,熬也能熬出个功名来。
如今他长期不科考一事在文人学子中已经引起不小的风波,有人说他故作清高,有人说他并不会写经义文章,还有人误打误撞猜到真相,说他并没有真才实学,都靠别人代笔。
好在最后一说者并不算多,林诗藏的文风十分固定,且从小扬名,不曾变过,若真是代笔,该是多小的时候便由人代笔了?即便最后一说者并不多,但架不住林诗藏心虚,但凡听到这些话便会战战兢兢心烦不已。
可光禄大夫要收他为徒!只要他被赵大夫收为门生,他一直不参加科考也就有了正当理由。
他只是眼光太高,多年来不考只是为了寻找名师罢了。
他心念百转千回,握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只觉得心脏就在耳旁,心跳声只隔着一层耳膜。
咚咚、咚咚。
上方赵大人已经宣布本次文会主题:本次文会便以团圆为题,请诸君一展身手,以一炷香时间为限。
下方一片自言自语声,各自念叨起团圆二字。
小厮们搬来一张张放了文房四宝的矮几并在摆了酒菜的矮桌旁,这样与会者能一边饮酒一边作文,好不风流。
团圆!林诗藏心中翻江倒海,不禁深吸口气来平静自己的心绪,只是如何也不太能平静下来。
父亲的消息果然无误,文会题目分毫不差。
既然文会题目是正确的,岂不说明赵大夫要收他为徒一事也是真的?他果真要成为光禄大夫的门生了!林诗藏面前已经摆了新桌子,他兀自握着酒杯出神,一动不动,面上诡异地升起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笑容。
林大儒余光见他一动不动,不由转过头来看他,当即被吓了一跳。
诗藏!他厉声喝道,又不敢太过大声,怕引起旁人注意。
林诗藏被叫得吓了一跳,不由回过神来,下意识握住剧烈跳动的胸口,茫然地看向他父亲:父亲,怎么了?他脸上的古怪笑意终于消失,林大儒也不好问,只说:你该动笔了。
林诗藏自信满满,心如擂鼓,听自己说话声音只觉得隔了层障壁,并不真切:父亲且放心,既要扬名,便该用最能让人记住的手段!林大儒眉头一跳,但觉林诗藏今日似乎兴奋过度,但转念一想赵大人将要收他为学生,兴奋些似乎不足为奇,倒也罢了。
渐渐有人开始动笔,不动笔者也低下头作思索状。
唯独林诗藏昂首挺胸,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
他这与众不同的样子自然引起旁人侧目。
林诗藏面对各种目光只安然跪坐饮酒,姿态很是唬人,看上去很当得起麒麟儿之称。
他一杯接一杯饮着来压抑自己旺盛的心火,人微醺,脑海中却又清明无比。
自从用过鹿神医的药后他的确耳清目明起来,平日无需睡上多久便精神十足,能用于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加。
人人还有自己要写之物,目光不能一直在他身上停留,纷纷瞥开眼去,各自埋头书写。
上方赵大夫目光下望,一眼看到不疾不徐饮酒的林诗藏,感叹:有些浮躁了。
老仆笑道:天之骄子有些脾气也很正常,更何况还是林郎君这样拥有大才的人。
赵大夫点头承认,很宽容地带着期待道:今日我最想看的便是他的诗文,不知比鹿神医带来那三篇文章如何。
林诗藏注意到赵大夫看向自己,更加表现出从容来,面上不自觉再次显示出奇怪的笑容。
赵大夫看他了,他要成为赵大夫的门生了!他越想越是,已经幻想起日后成为赵大夫门生该有多风光。
他心旌摇曳,直想大笑出声。
紧接着他便感到被人用力推了一推,回身看去,只见他父亲错愕且慌张地看着他,手下不住推他。
不止是父亲,所有人目光都落在他身上,一样的错愕慌张。
林诗藏一悸,刚想开口,忽然发现自己本就在发声。
他正在大笑出声。
笑声戛然而止,他面露惊恐不明所以,不知自己怎么像中邪一样。
但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向众人解释清楚是怎么回事,不然旁人定要以为他被什么附身。
我想到妙词佳句,情不自禁。
林诗藏解释道,很佩服自己的急中生智。
众人目光仍旧古怪,倒也算勉强接受了他这个解释,只是依旧被他方才突然放声大笑吓了一跳,只觉得这位文曲星转世今日奇怪得紧。
文会上自然也有林大儒刻意安排好的造势之人,此时此刻便起了作用。
林郎君还是压轴出场吧,平日您便高出我们几头,得了这样的好词好句,你一念你的文章,我们哪里还好意思开口?附和之人不少。
林诗藏被人恭维,通体舒坦,笑声险些再度滚出喉间,多亏他这次早有防备,硬生生忍住。
好说,好说。
这一刻他真将林诗蕴的文稿当作自己所写,充满骄傲。
一炷香已过半,众人不敢闲聊太久,重新埋头下笔。
而林诗藏依旧稳坐如山,一动不动,并不拿起笔来。
直到一炷香燃尽,人们先后停笔,林诗藏一字未写。
有人试探着问,不明白他弄得是哪一出:林郎君,您怎么不写?林诗藏从容不迫:曹子建七步成诗,今日我愿一试七步成章。
他大言不惭,早就背好文稿也好意思说这种话。
他说话声音不大不小。
一言既出,满堂皆静。
众人大惊,彼此交换了目光,再看向林诗藏的眼神带了敬畏。
赵大夫闻言也含了惊诧看去。
他虽不大喜欢林诗藏的性子,却也不能否认林诗藏的才华。
又因为林诗藏的才华而愿意多包容他的性子,次次文会都叫上他。
只是他从未有过收林诗藏为门生的念头。
感受到赵大夫的目光,林诗藏悄悄坐直了些来默默表现自己,心跳如鼓,耳畔又响起咚咚声。
既如此,还是我们先来吧。
有人开口。
正该如此。
赵大夫不指定先后,只说:谁写好了谁先来吧。
于是有人站起,朗读起自己的诗文。
能来参加此次文会者都是有真才学之人,哪怕临时所作多少有些瑕疵,但都是保持水准。
给别人面子也是给自己面子,每人念完自己作品旁人都会自发抚掌捧哏赞叹。
虽多有些表面,各自心里是谁也不服谁。
月影渐移,大部分人作品都已经展示,有人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心有傲气,索性不念了事,这样一来,顿时不剩下什么人。
林诗藏放话在先,此时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他,能目睹七步成章也是件幸事。
他将牙关咬得死紧,生怕自己再做出奇怪举动,这会儿才敢渐渐放松,大牙生疼。
他揉揉两腮,倨傲地看向众人问:还有人要念吗?无人回应。
林诗藏心口激荡,豁然站起:那我便献丑了。
他感到头脑发热,好在文章都没忘,胜券在握地在所有人面前说起大话:十五文会,今日我愿为大家再添一份乐趣,愿一试于七步之内作出文章。
一片哗然,再听他说一遍众人依旧觉得不可思议。
赵大夫叫一声:好!于是林诗藏走出第一步,相应地背出文章第一句。
七步下来,一篇文章作完。
在场大多数惊叹出声,独几位德高望重者面色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