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沙匪们搬走稻谷。
丹火想着雪山商队生活在雪山林里, 应该不缺木柴和猎物。
于是下一件向外扔了一个瓦罐盛放的香料。
这罐香料里加了少量的火融草粉末,不像辣椒粉末一样吃了会感到疼痛,属性更温和。
这种香料本身是青色的花椒粒磨成的细粉, 混入同样磨成细粉的深绿色火融草粉末, 吃了之后身体就会发汗, 特别适合在寒冷的季节用来暖身子。
女沙匪也是第一次拿到这东西,不过面上都很绷得住一点都不慌。
焰娘闻着味道就猜想又是一种名贵的香料,没舍得直接下手, 而是喊医女送来一只小药瓶装了一瓶, 剩下的让人带回营地好生封起来。
香料在游商手上一向是等同黄金的硬通货, 焰娘想着最好还是保存好, 春暖花开后高价出给过路的游商。
手上这个小丹瓶里的粉末, 焰娘还是慷慨地让雪山娘子各自用手指沾了一点品尝。
焰娘这里仅有几位对商贾之道感兴趣的娘子用手指沾了些许。
然后焰娘又让人用热水灌了一水囊水,加入一小撮粉末摇匀。
尝了香料的娘子们很快鼻尖上都冒出一层汗水,汗水在这样的天气里不赶紧擦干很快就会在脸上结冰, 众人都豪迈地拿袖子一阵乱抹,即使是站在寒风里,热气也一阵阵从脚底板涌到天灵盖。
爽快!比喝一碗鹿血酒还舒服!为首的雪山娘子称赞道。
焰娘也微笑拱手。
娘子们别怪我吝啬, 只是这种贵重的香料,至少也能换十倍重量的黄金。
我们这么大一个部落也要吃喝。
所以也只能请几位娘子尝一尝。
焰娘客气,六位雪山娘子也客气道谢, 双方你来我往, 雪山娘子也请女沙匪们尝了尝她们自制的蜜饯。
这蜜饯已经熬制成黑金色, 是用野果和麦芽糖翻炒出来的。
女沙匪们也不客气地尝了。
丹火看她们吃得香甜,感觉也被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 从红玉里找出一匣子炒糖果子吃。
这点心匣子也是从万物堂刚买的。
匣子用的是成人脑袋大的红木盒子, 内里垫着干净的细棉布。
炒糖果子是先用筛过几遍的细白面粉做成面团, 再用木质的模具压制成统一大小的带壳花生的模样,然后把花生果子炸制成表面酥脆的金黄色,再倒入琥珀色的蜂蜜泡透,最后再用细白糖霜炒到翻砂。
众人眼见的丹火把红木匣子放在沙地上,匣子里金黄的面果子飘出一股股香甜的油脂芬芳,金黄色的果子表面还裹着一层即像雪花又像细盐的雪白颗粒。
众人都忍不住抽抽鼻子,争先恐后地吞咽口水。
丹火悄悄把红木匣子往里挪了挪。
焰娘猛地吸了吸鼻子,询问道:请问仙长,这是否是猪油炸出来的面果子?丹火点头。
请问这个也可以交换吗?雪山娘子闻言也问。
若是猪油做得,说不定她们也能换得起?丹火摇头,这东西放久了就不好吃了,万物堂的价格又贵,所以丹火只买了一匣子。
焰娘暗道不应该啊,猪油在仙长这里又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于是又接着问:是否因为仙长也只做了这一份点心?丹火点头,想着这东西好像也不难做,不若扔份材料让她们自己做好啦!丹火把红木匣子先收回储物法宝,接连向外扔出一袋磨好的小麦面粉、一水缸猪油、一小葫芦蜂蜜、一红糖。
白糖比较贵,红糖一样吃。
这四件都是从万物堂收缴来的,所以于丹火而言也不算耗费。
万重山有专门饲养蜜蜂的峰园,也有熬制红糖的工坊,更有杂役在甘蔗田劳作。
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人数多的峰头都有,最初是为了解决过于膨胀的峰内家族子弟,后来就都发展的奇形怪状,各个工坊里逐渐管事的比干活的多,热衷于从凡俗界雇佣杂役来种田干活。
这么多的峰头使工坊的产出供大于求,于是又一股脑地处理给万物堂。
最后又都便宜了丹火。
蜂蜜和糖这种东西,在储物法宝里放个百来年都不会坏,所以这也是丹火第一次拿出来。
雪山娘子们大多都在山林里掏过蜂巢,所以葫芦一打开就知道这是什么。
女沙匪们可舍不得拿蜂蜜来吃,一致决定留给医女团药丸子。
红糖倒是可以在晚上最冷的时候一人喝上几口。
红糖再精贵也比不上香料精贵。
小麦面粉倒是罢了,只要有石磨都能磨,只是这样吃小麦要耗损一小半,又要去皮,又要有被风吹走被石磨黏住的耗损,一般人家并不舍得。
雪山娘子却是第一次见用水缸装的猪油。
这水缸比丹火整个人还要高。
水缸初出储物法宝时里面还是油水,被丹火轻巧抛出竹林,在外面摆了没一会儿,表面就已经结成雪白细腻的膏状。
焰娘用干净的匕首从缸表面挖了一块猪油给雪山娘子品尝。
这会儿缸表面已经落了一层黄沙,所有穿越沙漠的人都不得不习惯随时吃一口沙子,何况这还是油,大家都十分珍惜。
这年头每顿做饭的时候用油抹一抹锅底都是富裕人家。
六位娘子尝过之后用一块干净的手帕包裹着猪油,依旧由最小的那个小娘子送回了休息地。
这位小娘子这次回来的时候,背了一大包袱的雪参。
为首的雪山娘子把一包袱雪参摆开在竹林外,忐忑道:仙长请看,这成型的百年雪参在黄沙城行情好的时候能换到一百六十两白银,行情不好的时候大概只能换到百来两白银。
这往下依次为六十两一支,二、三十两一支,六两一支,像这支最小的,大概只能换到不到一两白银。
雪山娘子一口气把这些雪参的价格报完,在回营地商量和直接砸实了这次的交易之间徘徊一瞬,唇齿间的咸香猪油味让她下定最后的决心。
请问仙长,若是想换一袋白盐需要哪一种雪参?要几支?若是想换一缸猪油又要多少?雪山娘子不知道丹火拿出来的盐具体叫什么,但她们日常吃的盐没有那么白,而是带点淡黄色,还有一种苦味,不像这白盐除了咸味一点异味都没有。
其实丹火也不太清楚盐和猪油的价格,焰娘在旁边补充道:黄沙城一斤盐要十二个铜板,一斤骆驼油要九个铜板,冬季里一两银子大概能换105个铜板。
仙长的盐一袋约莫有百斤重,这一缸猪油的话要有几百斤吧?焰娘对这个缸能装多少不太确定。
雪娘娘子家中却是都有水缸的,一个个都凑上来约了约,这一缸却是要有五六百斤的猪油。
丹火先指了一支二、三十两的雪参,表示这是一袋盐的价格,又指了指猪油和六两的雪参,伸出两根指头。
这盐价格比雪山娘子们日常用得要贵,但并没有贵出她们能承受的价格。
这一袋盐就够她们一户人家吃个三年。
若是和人交换苦盐还能吃更久,一支百年老参能换三、四袋呢,这比拿到黄沙城被人压价强。
何况这来往途中也要好吃好喝才能在寒冷的旅途中撑住。
这一队人仅看体格就知道是不吝啬油水的,饭菜里有油水才能让她们一家都在寒冷的雪山活下去。
这缸猪油只要两支六两的雪参简直和白捡的没有什么区别。
五百斤的骆驼油在黄沙城也要四、五十两银子,仙长这缸猪油这价格简直打着灯笼也没处找。
五百斤呐,只要十二两白银啊?人群里有人嘀咕。
丹火听见点了点头。
万物堂收一头猪才一、二两银子,就算榨油有炭火损耗要贵一些,十二两也差不多了。
雪山娘子直接把一包袱雪参都扔了进来。
丹火做买卖可从来是童叟无欺,百年的成型老参直接给雪山娘子换了五袋盐。
万重山有在海边圈地改造的大型盐田,再加上一点小型阵法和储物袋运送,这粗盐和不花钱也没有什么区别。
就是细盐也有专门的工坊,加工出来的没有苦味的细盐也不过多点损耗。
这些细盐转手出给凡俗界的富贵人家吃差价。
盐这东西又不易腐坏,丹火手里的粗盐和细盐加起来有十数万袋。
丹火扔出去十袋细盐收了两支老山参就停手不再扔,然后点了点一支价值二十两的山参,扔出一袋粗盐示意她们拆开查看。
六位雪山娘子并没有急于搬运换到的十袋盐,看到丹火示意,疑惑上前拆开麻袋,拆开封口之后却见里面装的是她们日常吃的苦盐。
这苦盐和白盐所使用的却是一模一样的麻袋,连麻线封袋的手法也是一样。
不过这苦盐却是比她们从黄沙城换到的更白净一些。
焰娘及时为众人解惑:仙长的意思大概是,只有百年以上的老参才能换白盐,其它雪参无论总数值多少都只能换苦盐。
你若是愿意,仙长就把那参收走了,你若不愿意,就把这袋盐再还回去。
丹火给了焰娘一个赞同的眼神,重重地点头。
雪山娘子听到这话,倒也能接受,把苦盐变不苦想来也需要一番手段,就像百年的老参总是要更珍贵一些。
何况一支百年雪参换到的白盐比她们预想中的还要多两袋。
这两袋就够十来个壮劳力吃上三年。
为首的雪山娘子做主,剩下的雪参全部换成苦盐和一缸猪油。
丹火扔完猪油,倒也不急着回竹屋,就地拿出个云霞玉矮凳围观雪山娘子处理外面的东西。
那袋拆开的盐被其中一位娘子扎住封口甩到背上背回营地,几百人每个分点带在身上也就清空了袋子。
其她娘子则是各自背回一袋白盐。
商队在白盐的麻袋做好标记,还专门用针线缝上一圈红线以区分。
回来的娘子们直接增加到十几人,每个娘子都背着一筐雪参。
男人们不远不近的跟着,因为怕忌讳没有碰要拿来交易的雪参,合力搬运走了地上的油缸和盐袋,没轮上活计的则到百步外探头等待。
焰娘看她们只有这十几个人,热心地给出主意道:你们用骆驼把参运过来也没事,还能直接把东西拖回去。
雪山娘子都目露询问看向丹火,丹火坐在玉榻上点了点头。
其实那些男子过来也行,不过能不过来最好,丹火也不希望他们和女沙匪发生什么冲突。
雪山娘子们长舒一口气,那么多人的货都靠她们背也怪折磨人的,能用骆驼就好!。